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Word可编辑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jiān(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zhū()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sài(),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汉字。
(2分)2.电文开头的部分在新闻里称为“电头”,它分别交代了、和三个要点。
电头的作用是:表明材料。
(2分)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导语概述了什么内容。
(3分)答:4.文章是抓住解放军“横渡长江”来写的。
请从文中找出与“横渡”有关的词语。
1—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பைடு நூலகம்英勇 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 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已突破敌阵,占 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②导语 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 么? ②导语 概括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事实。电头 清楚地点明了时间,地点: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一千余里的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人数:百 万大军;行动:冲破敌阵;结果:横渡长江。新 闻写作必须注意的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的起因、(背景中提到了)经过、结果, 都做了准确的交待,使读者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事 实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很自然地领起了下文, 一般来讲,消息中的导语 部分都这样概括叙述。
速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 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有:英勇善战、锐不 可当等,表现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有纷纷 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等。 齐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 学生归纳有关消息的知识。
比较阅读,理解提升(两篇新闻) 1、异中寻同 文体相同: 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 识)。 作者相同 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思考、讨论: 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内容是什么?其中哪层写得详细?哪一层是重点,为什么? 主体部分分为三层。 一层(20日夜起~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的战斗情 况:时间:20日夜起的24小时;人物:中路大军;进程: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等地区;战果:24小 时渡过30万人。 二层(21日下午5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战 斗情况并评论敌败我胜的原因。时间:21日下午5时起; 人物:西路军;地点:九江、安庆段;战果:30万大军已 渡过三分之二,占领了贵池等地;展望:余部23日可渡完, 阵地正在向南扩展中。 三层(汤恩泊认为~结尾),写东路军的战斗情况。时 间:与西路军同时;人物:东路军;战果:所有预定计划 都已实现,大部渡过南岸;展望:23日可以渡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doc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p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雄师横渡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雄师横渡江“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 年 4 月 20 日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
那是一个注定被铭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夜晚。
江面上,波涛汹涌,狂风呼啸,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人民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百万大军集结在长江北岸,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他们心中燃烧着解放全中国的炽热火焰。
在渡江的前夕,各级指挥员精心部署,战士们认真准备。
他们仔细检查着武器装备,确保每一支枪、每一门炮都处于最佳状态。
后勤保障人员也在紧张忙碌着,为战士们准备充足的粮食和弹药。
随着一声令下,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一时间,江面上千帆竞发,炮声隆隆。
先头部队的战士们乘坐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
他们有的驾驶着木船,有的操纵着冲锋舟,还有的乘坐着简易的竹筏。
江面上,炮弹爆炸掀起的水柱此起彼伏,子弹在夜空中划过一道道火光。
但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渡江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
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在船只被敌人炮弹击中后,依然抱着木板坚持游向对岸;还有一位排长,在冲锋的过程中,身中数弹,但他依然高呼着“前进!前进!”直至壮烈牺牲。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经过激烈的战斗,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长江防线。
敌人精心构筑的工事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
他们所谓的“固若金汤”的防线,在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面前不堪一击。
渡江成功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向江南挺进。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战士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在解放的城市中,人民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家中的粮食和衣物,送给人民解放军。
孩子们围绕在战士们身边,唱着欢快的歌曲;老人们则眼中含着泪花,感谢人民解放军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word版,含解析)

2024部编语文八上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一、重点字词梳理第1课《消息二则》1.根据注音写出词语。
(1)纷纷kuì tuì()(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
(3)到芜湖dū zhàn(),不起丝毫作用。
(4)控制江阴yào sài(),封锁长江。
(5)我军前锋,yè yǐ()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好似cuī kū lā xiǔ(),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7)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答案】D【解析】“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词性是贬义,用在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根据注音写出词语。
(1)今天首次bān fā()了诺贝尔奖。
(2)按诺贝尔yí zhǔ()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3)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4)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的各国议会联盟。
(5)这使他获得jù é()收入。
2.下列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锐不可当.(dāng)引吭.高歌(háng)要塞.(sè)由衷.(chōng)B.毫无斗.志(dòu)一丝不苟.(gǒu)咆.哮(páo)歼.灭(jiān)C.翘.首而望(qiào)屏.声敛气(bǐng)呓.语(yì)刹.那(shà)D.溃.退(kuì)渗.透(cān)仲.裁(zhōng)悄.然(qi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摧枯拉朽记忆尤新震撼人心笼罩B.世事苍桑重峦叠嶂色彩斑斓荟萃C.天翻地覆恢宏壮丽殚精竭虑缅怀D.从容不迫眼花瞭乱震耳欲聋由衷3.下列句子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国民党反动派了__________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__________。
(2)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______________。
A.经管撤退赞叹B.经营溃退赞赏C.经营撤退赞美D.经管溃退赞赏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看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同学们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B.这些年,毒大米等食品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C.在戈壁滩上,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平地楼台。
D.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是一则消息,文中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
C.《“飞天”凌空》一文是一则消息,它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 ,在文中的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 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00字左右。 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
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
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 要意义。
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
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
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 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 人的威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 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 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 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 往广州.南京的解放标志著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 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抑制不住兴奋的心 情.欣然写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经营锋利坚绝区域(2)防御抵抗丝豪顽强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芜.湖(____)泄.气(____)kuì(____)退荻.港(____)dū(____)战歼.灭(____)要塞.(____)锐不可当.(____)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4.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的精神值得提倡。
..可当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人生不应只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有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的勇气。
D.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三、综合性学习7.2020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1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习题精选
选择题。
1.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 溃退:散乱,败退。
D. 督战:帮助作战。
2. 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 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
B. 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
C.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D. 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
3. 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
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
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
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
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4.B
5.CD
6.C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和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2.不能。
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4.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5.“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
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练习。
安贞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
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49岁生日。
两年前,患者冀书春喘憋严重,口唇绀紫,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恶化很快。
经当地医院就诊,难以治愈,慕名至安员医院求治。
入院后经医生诊断,肺听诊双侧有少量水泡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
患者活动3分钟后心率由90次 / 分升到142次 / 分,医生明确诊断为待发肺纤维化。
而治疗此症的惟一办法就是换肺。
1995年2月23日,安员医院全院各科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冀书春施行了肺移植术。
术后曾出现并发症,以及排异感染,但一次次被安员医院的医护人员治愈。
患者恢复很快,肺核扫描见移植的左肺遍气及血流灌注均佳。
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完全自理,能到室外活动,且恢复轻工作。
冀书春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外出散步,锻炼身体。
今年初,下大雪,我在雪地上一走就是几里地。
我还去了天安门广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天安门,过去想都不敢想啊。
1.本篇新闻的主标题是什么?引标题是什么?
2.本篇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3.新闻的主体是什么?
4.本篇新闻的背景和结语是什么?
5.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主标题是“患者肺移植后安渡两周年”,引标题是“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2.除“‘本报讯’和(通讯员卢晓娣)”外正文的第一段文字。
3.第2~3段。
4.是含在主体当中的。
5.用与主要内容有关的次要消息,使这篇新闻报导更显深入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