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杜甫《贺新郎杜子昕凯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辛弃疾①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②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③。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④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⑤。
【注】①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被再次弹劾罢职,时年55岁,此词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建“停云堂”感怀而作。
②授例:依照前例。
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
③“甚矣我衰矣”语出《论语·述而》,是孔子感慨自己“道不行”之语。
④公:诗人自称。
⑤二三子:《论语》中屡见,往往指孔门弟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由“甚矣我衰矣”起意,词人感慨自己此时谪居一隅,虽壮志依旧,却已“白发空垂”,英雄迟暮。
B.下阕借饮酒抒怀,想象《停云》诗成时的情状,借渊明自省,感叹世上已无人能如渊明“识浊醪妙理”。
C.结尾“知我者,二三子”照应“只今余几?”更显词人知音难觅、知交零落的情状,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词人采用诸子散文的语汇入词,并且灵活巧妙地运用散文化的句法,使全词语言变化多端,雅俗纷陈。
2.整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B 2.①表现了词人的乐观开朗。
与青山为友,人间万事都付之一笑,含笑面对人生,含笑化解苦闷,可谓乐观开朗。
②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不羁。
哪怕谪居失意,但仍有“回首叫云飞风起”的豪气,感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可谓豪迈不羁。
③表现了词人的清高自诩。
作者倾慕陶渊明的人生态度,耻于与“江左沉酣求名”者为伍,可谓清高自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评析2020年4月青岛一模古诗鉴赏题——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
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③微管:代称管仲。
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蓦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原答案:15.C。
16. ①“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运用口语化语言,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②“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直指朝中大臣,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③“也莫靠、长江能限”明确指出了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每点2分,答出3条即可。
)大风起开撕:两个考题设计得没什么毛病,但出题人对诗歌文本的校对和注释简直敷衍到令人发指。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词(含答案)

专题47 古代诗歌阅读——词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3】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
【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3】芗:同“香”。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1.C2.B2.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
范仲淹之“忧”:①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同道难觅,知音难寻。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阅读答案及解析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①[南宋]刘克庄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②。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陈子华:陈靴,字子华。
懂军事,善策划,当时朝廷命其任真州(今江苏义征市)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
②平章:评论,策划。
公事:指抗金大事。
分付:嘱咐,这里有“处理”之意。
③“记得太行山百万”两句:指宗泽招降太行百万义军抗金一事。
宗泽作东京留守时,被金人称作“宗爷爷”,金人不敢进犯。
④真吾父:《岳飞传》记载,张用在江西作乱,岳飞以书晓谕他,张用得书说“真吾父也”,即投降。
⑤祖生:晋元帝时,祖逖统兵北伐,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
这里借指宗泽、岳飞等曾经在中原抗金的名将。
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谈论国家大事起笔,嘱咐朋友以国家之事为重,寄寓了收复故国失地的愿望。
B. 借引“宗泽抗金”一事,批评朝廷对待义军的不信任态度,如同手握蛇不敢放手,骑在虎背上左右为难。
C. 下阕“祖生去后”一句,抒发了祖逖死后,朝廷中再没有人像他一样率兵北伐,收复国土的悲凉之情。
D. 诗人用“挥泪客” “谁梦中原” 指责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对国家大事空发哀叹,却没有人实际行动。
E. 本词多处用典叙事,运用对比、描写、议论手法,加深了全词悲愤苍凉的气氛,与辛弃疾词风一致。
12. 在这首词中,诗人用“狐兔”借指敌人;用“塞鸿”代指陈子华。
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B. 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
(陈东《送友人丧二绝》)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九⽇ 贺新郎· 湛湛长空⿊。
更那堪、斜风细⾬,乱愁如织。
⽼眼平⽣空四海,赖有⾼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
⽩发书⽣神州泪,尽凄凉不向⽜⼭滴。
追往事,去⽆迹。
少年⾃负凌云笔。
到⽽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岑寂。
鸿北去,⽇西匿。
注释注释 湛湛:⾳战,⽔深貌。
⽜⼭滴泪:谓丈夫不应⽆谓洒泪。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势⼲云。
西风吹帽:谓孟嘉落帽事。
岑寂:⾼⽽静。
岑⾳此仁反。
九⽇:指农历九⽉九⽇重阳节。
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楼百尺:指爱国志⼠登临之所。
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西匿”。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末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
(从表现⼿法⽅⾯赏析) (2)写天际⼴漠之景物,与⾸句相呼应。
(从结构⽅⾯赏析) (3)⽬送飞鸿北去,⼼向故国神州;眼看⽩⽇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
(从内容⽅⾯赏析) (4)鸿雁北去,⽩⽇沉沉,意境苍茫,寓⽆尽意于寥寥景语。
(从意象、意境⽅⾯赏析) (5)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深婉。
(从词风⽅⾯赏析) 赏析:赏析: 《贺新郎·九⽇》是南宋词⼈刘克庄的⼀⾸重阳节登⾼抒怀之作。
上⽚写重阳节登⾼望远所引起的感喟。
下⽚先说少年时代⾃负有下笔千⾔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
本篇是重阳抒怀的上乘之作。
重阳本是登⾼远眺的.好时光,但偏偏因为风⾬不能登⼭,所以只好登楼望远。
上⽚通过对昏⿊风⾬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忧虑国事,痛⼼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下⽚批评当时许多⽂⼈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风,表达出⾃⼰对国事和民⽣的极端关注。
⾸句如奇峰突起,造成⼀种⽓氛,有笼罩全篇之效。
“长空⿊”已给⼈以压抑之感,再加上“湛湛”两字,更加凄惨愁苦。
从下⽂看,当时只是阴⾬稍暗⽽已,否则怎能看到“千崖秋⾊”,尾句⼜有“⽇西匿”,说明只是阵⾬。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宋・刘过弹铗西来路①。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③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铗,剑。
《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
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
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15.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6分)答案:14.DE(D“孤独中不乏豪迈”与词人的心境不符,应该是“萧瑟中暗含着悲愤”。
E“委婉指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错,此句表意很直接,既不“委婉”,也没揭示原因。
)(5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9)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9)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耕织叹(其一)(南宋)赵汝鐩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1)本诗前八句记叙农民从________开始,下种、插秧、除草、培土,车水灌田,一年辛苦后,以________这一动作透露幸获丰收的喜悦之情。
(2)赏析本诗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_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绿树听弟鸟鳩,更那堪、鹏鸩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②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
谁共我,醉明月?【注】①本词写于作者谪居铅山期间。
辛茂嘉为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
②指汉代将军李陵。
他兵败投降,身陷匈奴,不得回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所用韵脚声音短促,宜于展示作者伤痛、悲愤的心情,令读者更易与作者激越峭拔的情绪产生共鸣。
B.词的开篇实写三种禽鸟悲啼,一直啼到春归花谢,营造浓烈的悲侧气氛,旨在寄托作者此时的悲伤心情。
C.上阕连用“昭君出塞” “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三典,意图表明人间离别之悲远比自然之哀更加切峻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
D •下阕使用“李陵兵败投降”''荆轲易水诀别”二典,意蕴深远。
将军百战,壮士悲歌,更烘托慷慨悲壮之情。
E.词末“谁共我,醉明月?”生无疑之问,虚写与茂嘉相别之后鸟啼亦绝,作者凄然独酌,伤感无人相伴。
1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4.BE15.①与族弟离别的伤感。
②对族弟心怀赤忠却遭贬谪的同情。
③对此去生离死别的担忧与无奈。
④对自己谪居孤独、报国无门的不满与愤恨。
14•试题分析:B “弟軸鳥”即“杜鹃”,因此“三种禽鸟悲啼”错误;E不是“虚写”,是写别后的实景。
15•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人间离别” “百战身名裂” “悲歌未彻”“谁共我,醉明月”和词后的注意分析分析。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凡处、城危如卵。
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驰露布,筑京观【注】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微管:代称管仲。
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略,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用典,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5.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骏马设喻,反面证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写出刘裕当年气势如虹,极具豪迈气概。
(3)《曹刿论战》中曹刿判断齐军没有伏兵,鲁国可以乘胜追击的依据是“,。
”
14.(3分)C
15.(6分)
运用口语化语言,“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直斥朝中大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直指南宋朝廷的软弱,“也莫靠、长江能限”,指出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每点2分,答出3条即可。
)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骐、骥、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