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八大山人纪念馆
江西行·走过八大山人纪念馆

江西行·走过八大山人纪念馆2017年4月20日下午,从滕王阁赶到仰慕已久的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被评为“江西省文化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1年开始免费对观众开放。
青云谱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
园内,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
密叶筛过的天光洒在小径上,明暗闪烁,野趣横生。
一弯荷池清澈明净,倒映着笼笼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
园外清溪蜿蜒,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恰似人间仙境。
青云谱前身是一座道院,相传早在2500余年前,周灵王之子即在此开基炼丹。
西汉为“梅仙祠”;东晋始有道教净明派,建“太极观”。
唐为“太乙观”,宋为“天宁观”,至清初定为“青云谱”。
遗址现存大门、二门石建筑,大门石额刻有“青云谱”三个大字,二门前后额分别刻“净明真境”、“众玄少之门”字样。
道院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一气贯通的三个院落为主体,衔连左右“三官殿”、“斗姥阁”、“圆峤”,更有两庑内室“黍居”、“鹤巢”簇拥着。
300余年间,道院几经兴废,1949年初已是庭院荒芜,残破不堪了。
后经政府多次拨款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总给人以模糊而遥远的印象。
走进道院,典型南方建筑样式,三进院落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依次渐进。
步入关帝殿,八大山人画像《个山小像》(高仿品)迎面而来。
1954年前后,人们在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了这幅《个山小像》,这是现存唯一的八大山人生前真实画像,成为研究八大山人生平的重要资料。
八大山人在画像上自题:“个山小像。
甲寅蒲节后二天,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
时年四十有九。
”由此推算出八大山人出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
八大山人纪念馆游记

八大山人纪念馆游记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八大山人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作为明代以来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位于江苏扬州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则是一个向这位画家致敬的地方。
下面,我将为大家描述这个纪念馆的各种特色和我个人的游览经历。
首先,进入八大山人纪念馆的门口,我看到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古代门楼。
这个门楼叫做“堂”字形门楼,也就是形似“堂”字的门楼。
门楼正上方是一幅大字:“八大山人纪念馆”。
这座门楼代表着八大山人的家族宅第,被认为是馆内的一件重要文物。
经过门楼,我来到了一个被成排玻璃瓦片铺成的地面的广场。
广场周围,悬挂着一些舞龙灯笼。
这种灯笼呈细长形,两端装有小钩,可以拴在树梢、灯杆等地方。
然后,我来到了馆内,发现这个纪念馆的设计和布局都非常简洁明了。
馆内的陈列物以八大山人的生平和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其中,八大山人的手稿、画册、家谱等文物极为珍贵,成为了我眼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八大山人是最后一个号“大山人”的画家,其创作包括诗、书、画、印。
在这个纪念馆内,展示了大量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
八大山人擅长绘画,尤其善于肖像和山水画。
他用笔轻细流畅、自由纯熟,画面具有韵律美和情感美,展现出了一个自由、高洁和逍遥的精神风貌。
其中,八大山人画的“天目皿”是最有名的一件作品。
这件作品绘制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十分精美,观赏性极强。
馆内还有八大山人留下的一些手稿和书信。
其中有一部名为《山人文序》的笔记,被大家誉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这本笔记中,八大山人铺开了自己内心的深思和情感,向人们分享他的观点和信仰,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大师的人生智慧和思考力。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建筑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景点,那就是一个古代的园林。
这个园林叫做“熙溪园”,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的特点。
园内的建筑物和池塘都十分优美,尤其是那座园中的水池,一牵着人们就感觉到心旷神怡。
在那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古朴的石桥和亭台,这些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的风貌和文化气息。
八大山人纪念馆导游词

八大山人纪念馆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八大山人纪念馆,我是这里的讲解员。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了解这位传奇画家的一生及其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等,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极具个性的艺术家。
八大山人的生平充满了曲折和传奇。
他出生于明朝末年的一个仕宦之家,年轻时曾度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
然而,随着明朝的灭亡,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破家亡的变故,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苦。
为了逃避政治迫害,他出家为僧,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居生活。
隐居期间,八大山人潜心研究绘画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为主,笔墨简练,意境深远。
他的山水画以水墨居多,描绘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意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悲愤。
花鸟画则以夸张的造型、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倔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的梵高”。
今天,他的画作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在纪念馆内,我们将看到八大山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文献和资料。
请各位游客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欣赏这
位传奇画家的艺术成就,感受他内心的孤独与悲愤,以及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热爱。
谢谢大家!。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作文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
哇,这天气真是太给力了,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简直就是出
游的好日子!八大山人纪念馆,我来了!
一进门,我就被这些古老的文物给吸引了。
看这画,简直就像
真的山和水跳出来了一样,太逼真了!还有这些古董,虽然看上去
有点旧旧的,但都是宝贝啊,都是历史的见证!
走出展厅,外面有个小花园,还挺不错的。
树荫下有几个人在
聊天,看起来挺悠闲的。
小桥流水,还有个亭子,要是我带本书过来,坐这儿看一天都没问题!
突然,我听到一阵笑声,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
看
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加入他们了!这纪念馆不仅仅是个看文
物的地方,还是个让人放松、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该回家了。
回头看看这八大山人纪念馆,
真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下次还得再来,好好感受下这里的文化气息!。
南昌八大山人景区介绍

南昌八大山人景区介绍
南昌八大山人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郊,距市区约30公里。
八大
山人是中国清代著名画家,也是江西省南昌市的著名人物,景区便是为纪
念他而建。
八大山人景区主要包括八大山人墓、八大山人故居和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墓位于八大山人故居东北,形似一只“龙眼”石窟,墓前有一池
清泉,池水清澈见底,因此被命名为“龙泉”。
八大山人故居位于八大山
人墓旁,建筑与院落风格典雅、古朴。
八大山人纪念馆展示八大山人的画作、生平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景区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龙眼井”、“普贤寺”、“文化长廊”等,每个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故事。
八大山人景区,不仅是了解八大山人卓越艺术成就的重要场所,更是
品味精致人文的绝佳场所。
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

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纪念着中国近代著名画家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号八大山人,以其潇洒自由、独特个性的画风而闻名于世。
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他的艺术成就和传承他的艺术精神而建立的。
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而备受游客青睐。
馆内建筑群以中国传统江南园林的风格为主,古朴典雅。
整个建筑群分为山石庭、水池庭、荷花庭和画廊庭,每个庭院都展现了八大山人艺术风格的不同侧面。
在山石庭,参观者可以看到八大山人的画作展示,其中包括了他的花鸟画、山水画等各个题材。
八大山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大自然万物的美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观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在水池庭,游客可以欣赏到一些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
八大山人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刚劲有力的韵味,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荷花庭是整个纪念馆中最具特色的庭院之一。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而八大山人也正是以其独立傲骨的个性而闻名。
荷花庭中的荷花盆景将荷花艺术与盆景艺术相结合,展现出了八大山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
最后,画廊庭则是纪念馆中用来展示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地方。
这里展示了不少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八大山人艺术影响的传承与发展。
除了展览,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还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和学术研讨会。
这些活动包括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展示和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纪念馆为广大艺术家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八大山人的艺术精神。
南通八大山人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保存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一座承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宝库。
它通过展示八大山人的作品和艺术精神,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此外,纪念馆周边的环境也十分优美,游客可以在馆外的花园中漫步,欣赏自然风光。
八大山人景区游后感

八大山人景区游后感八大山人景区游后感近日,我有幸来到上海市郊区游览了八大山人景区。
这里有许多美丽壮观的风景和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于此次旅游的八大感受:一、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从万亩桃林到芦苇荡,从碧波荡漾的湖泊到雄浑磅礴的山峰,这里的自然景色尽显大自然的雄奇壮美。
特别是山水画中的泉上松、鹫峰笛、破瓢斧等景点,是游客前来的必去之地。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八大山人景区举办了许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万亩桃花节、荷花节、民俗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让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并沉浸在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中。
三、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古代文人八大山人的故居,这里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的印迹。
从古建筑、文化遗迹到文物陈列,每一个细节都向游客展示了这里的丰厚历史底蕴。
四、高质量的服务及管理景区内的各项服务设施、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并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和出行顺畅。
虽然假日客流高峰期会稍显拥挤,但这并不妨碍游客体验到优越的服务质量。
五、秉持生态旅游理念八大山人景区秉持生态旅游的理念,极力维护生态环境,建立了专业的保护管理机构,并采用了多种环保技术,保持着景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这也赢得了游客的好评和赞誉。
六、便捷的交通出行作为上海市郊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八大山人景区的交通便利,游客可选择地铁、公交、自驾等多种方式来到景区。
其中地铁9号线和10号线分别向着景区南北两个方向延伸,非常便捷。
七、多样的食宿选择在景区内及周边区域,有多家酒店、民宿和餐馆,为游客提供了多种食宿选择。
尤其是景区内的咖啡店和餐馆,为游客奉上了美味佳肴和精致的咖啡饮品。
八、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在八大山人景区,游客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回归大自然,放松自我,享受休闲时光。
无论是漫步在桃林间,还是闲坐在湖畔,这里都是一个舒适温馨的休闲胜地。
总之,八大山人景区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历史文化、文化活动、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魅力和动人之情,也期待着下次再来这个美丽的地方。
乐游江西:著名绘画,文化瑰宝——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乐游江西:著名绘画,文化瑰宝——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各位尊敬的看官大家周末好,在这个愉快的周六大家是不是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千万不要赖在床上玩手机,睁开眼以后就要穿衣下地,然后在沙发上、餐桌旁、马桶上……玩手机,看今日头条,读小贾的文集。
今天我请各位看官欣赏的是我们江西的文化瑰宝,历史瑰宝——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
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西面八大山人研究中心为仿古建筑,又名“在芙山房”。
建筑风格富丽堂皇,主要用于艺术研究,交流和为观众提供周到,现代的博物馆休闲文化服务。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
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
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
宋至和二年复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后“谱”。
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岁。
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
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
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
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谒八大山人纪念馆
潘浔《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1月22日第 08 版)
深秋时节,我慕名来到蓝天碧水掩映的江西省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瞻仰八大山人朱耷。
坐落于青云谱道院内的八大山人纪念馆,粉墙黛瓦,古朴幽深。
园内,那棵饱经500余年风霜的古樟树郁郁葱葱,香气袭人;那绿荫如盖的苦槠树,仿佛正诉说着前朝的遗韵旧事;那青叶苍干的罗汉松,若在召唤故人魂兮归来……
“谁接千载,我瞻四方”,范曾先生为纪念馆题写的牌匾,让人们怦然心动,思绪万千。
梅湖千年不息的碧波,激荡着范曾先生的心潮,让他在这里发出了最深情的呼唤。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其独具魅力的一代画风特立独行,一直影响着后世画家。
“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黄永玉等皆受其熏染。
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26-1705年),名朱耷,僧名小山、传启,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承受国亡家破之痛,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毅然出家为僧,隐匿于寺院,在烛影摇红、青灯如豆、晨钟暮鼓中苦修书画,创作诗文,寄情山水花鸟,清高淡然。
后来,他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郊,于孤独贫寒中了此残生。
《八大山人真迹展》展出了朱耷百件书画精品,其山水花鸟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洒脱纯净,取物造型旨在意象,形神兼备,体现了画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感情。
《墨荷图》、《水木清华图》,荷与山石并立,显示了荷花的清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荷花小鸟图》中,生机一片的荷塘里,荷叶面向四面八方伸展枝茎,而独鸟醉游其中;《枯木立鹰图》、《松鹰图》、《孤松图》、《鱼乐图》、《绢本山水》等作品,富于层次的变化,尤其是他的《荷花翠鸟图》凸显文人的荷清、僧人的荷洁……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善用淡墨枯笔,遒劲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
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
1957年,这里被定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19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其“哭之笑之”的人品和画品成为令人深思的画坛传奇。
这里,还有南昌现存最长的双面碑廊。
青云谱道院作为江南名园,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是江西唯一保存完好的净明道教发源地,其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羲之墨池、岭云来阁、竹径通
幽、丹桂碧池、凉亭月楼、八大山人墓等珍贵的文化遗存,让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