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熏得夕阳醉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语文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语文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乞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夕是每年的农历__________,民间有妇女对月穿针的习俗。
[3]诗中叙述了__________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的美好心愿。
2. 古诗鉴赏。
题临安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3]最后两句表达的诗人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
3. 类文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宋]杨万里晴明②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③,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②晴明:晴朗,明澈。
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
④柳阴:柳下的阴影。
[1]选一选。
(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A.初春 B.初夏 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___)。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__________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
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
[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满花堤水满溪。
(____)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
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2)一牛吃过柳阴西。
(____)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
关于西湖的诗句古诗

关于西湖的诗句古诗描写西湖的诗句古诗1、《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2、《离岐下题西湖》唐·吴融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
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
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
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
3、《西湖杂感》清·钱谦益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
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
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
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
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
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
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
4、《苏堤春晓》明·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5、《夜泛西湖五绝》宋·苏轼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6、《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7、《夜泛西湖》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描写西湖的诗句古诗8、《西湖柳枝词》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9、《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10、《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遇见作文记叙文

遇见作文记叙文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_初三作文 1我在清冷秋夜对月徘徊,他在人来人间渐行渐远。
好巧不巧,我就这样遇见了他,在西湖之滨,在黄鹤楼之上,在时光之中。
暮至杭州,伴夕阳西下,随晚风缕缕,我吟着“暖风熏得游人醉”,漫步于苏堤,看尽乾隆盛世间的江南好风光,好不惬意。
西湖映着夕阳下的雷峰塔,几叶扁舟浮于湖边,泛舟人的双桨惊了鸿雁,扑棱棱地飞起。
舟中品茶人见此情形,拍手叫好,唯有一人独坐,默默无语。
我偷偷地走*他,不想叫他发现,却又想看看到底是谁如此与众不同。
原来是江南才子,亦是我的同乡,我极为敬重的人:黄仲则。
他缓缓站了起来,瘦削的背影给人孱弱的感觉。
我看不见他的神色,只听得他长叹一声,吟起诗来。
依稀听到“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叹。
落日的余辉洒在他身,贵气的金黄给他增添了几分华丽的萧索。
他唉叹,却又不忍抛下属于自己的骄傲,于是吟出激昂的尾联“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是自哀,还是自怜?此时他二十岁,度过了他短暂人生中的七分之四,丧亲、落榜。
原本正是年轻气盛的大好年华,他却经历了本不该是这个年纪的人所应承受的大喜大悲。
我在西湖遇见无奈的他。
我于桐庐看尽“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后,与他再次在黄鹤楼之顶相遇。
相较之前,他精神了不少。
举手投足间是常人难有的气度。
他拟了首《黄鹤楼用雀韵》,我听到“到日仙尘俱寂寂,坐来云我共悠久”,真想拍案叫绝。
两年之别。
他似乎已脱离的小悲小怨,将悲怆幽怨与潇洒俊逸相结合,把他的自尊自傲托付与诗,直到终老。
我在黄鹤楼遇见才气斐然的他。
辗转多年,又至杭州。
在水西楼下同正吟诵着“不见故人文闻旧曲,水西楼立多时”的他再次相遇,突然泪流满面。
只想好好对他说一句“好久不见”。
一个“立”字诉尽了他的衷肠,描尽了他的处境。
无人相顾,无处可走。
我仿佛看到他立于悬崖之上,背后是万丈深渊,心中早已是荒凉一片。
“湖面风来酒面吹”。
他只好以梦为马,以酒为路,借酒消愁。
浮生不堪醒,残梦已飘回。
绝句快速入门——浅说格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

绝句快速入门——浅说格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绝句快速入门——浅说格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绝句幅虽小,但要以小见大,以情感人,是许多诗词爱好者的首选。
写绝句是有章法的,不是能写出四句诗合律就算是绝句,绝句所用的章法是起承转合,本文参照有关资料,力图分析一下绝句的起承转合,希望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要点是——: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有味。
下面我们通几首例诗来看一下绝句的章法。
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看这首诗的起承转合:起句:碧玉妆成一树高,非常自然;承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做进一步描写;转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用了一个问句;合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的耳目一新。
再来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算是转得较暗,相当于:(但是)儿童相见不相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悲慨中不失爽朗之气,既写实,又浪漫;既伤感,又幽默,正是盛唐气象的最好写照。
通过一个“莫”字来转。
一个好的转结,能让全篇出彩。
关于起承转合,主要还是靠自己多读前人作品,细品而领悟。
这种章法的布局要求是: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另外,像一些章法较好的作品对创作会有大的帮助。
王昌龄、王之涣的,都可以。
唐诗三百首中的七绝,大多是章法很好的作品,细品一下,必有收获。
一:起要平直。
“起”又叫起调、发端、起句、起手。
我们通常把绝句的第一句,称之为“起”。
“起”的首要任务是宣示主题,其次则是为全诗定调。
起句常用手法有:明起、暗起、景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
1、明起: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
如: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题为【九日】,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
又如:杜甫之【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飞花令题库完整

•题库一:“风”字•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1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
(白《金陵酒肆留别》)•1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行路难三首》•1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
(《荆轲刺王》)•15、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白《春思》)•1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1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19、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词》)•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护《题都城南庄》)•22、春风十里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2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白《清平调》)•24、生无桃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万里《兰花》)•25、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万里《腊前月季》)•26、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27、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28、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锡震《梅花》•29、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关于《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的内容:11 《题临安邸》全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
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在临安(今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诗人林升目睹这种情况,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2 诗歌赏析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展现出其繁华的景象。
然而,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统治者沉迷于歌舞享乐,不知何时休止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当时社会上弥漫的淫靡之风。
“游人”在这里并非一般游客,而是指那些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阶级。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的辛辣讽刺,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腐朽本质。
12 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辞辛辣。
以景衬情,通过对临安城繁华景象的描写,反衬出统治者的荒淫和无能。
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批判精神。
121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比,突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
昔日的汴州沦陷,如今的杭州却歌舞升平,这种反差令人痛心疾首。
122 讽刺意味深长全诗没有直接的批判和指责,而是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讽刺意味贯穿始终。
13 诗歌的历史意义《题临安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警醒,也让后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31 警示作用提醒后世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可贪图享乐,忘却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132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优秀的讽喻诗,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
总之,《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研究价值。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谁写的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谁写的暖风熏得游人醉下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出自:林升·宋《题临安邸》。
暖风熏得游人醉全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全诗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全诗注释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暖风熏得游人醉作者简介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他的作品《题临安邸》被纳入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的课文中。
五年级易错古诗句五十首

五年级易错古诗句五十首1、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送魏二作者: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4、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5、田园乐七首·其六作者: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观猎作者: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8、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早梅作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13、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前出塞九首·其六作者: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6、见渭水思秦川唐代: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滴出发, 家庭自 然会和美。冀
▲ 松 溉 古镇 “ 大碗 ”敬 老宴 九
58
) GQN N IG
在登山的终点茶 园, 老人们按 照 “ 一心 家庭 总数 的1 3 / 。其中不 乏全国 “ 大” 十 孝
一
叶采嫩茶 ” 的经验, 采摘 的茶 叶很快 就盛 星、“ 感动重庆 十大人物 ” 老红军、志愿军 、
满 7/ 篮筐 。在参 观制 茶工艺 “ J \ 杀青”工序 老 战士、 庆 市 文 明市 民 等。 重 时, 不少老人还 忍不住一试 身手, 很快 地领 最终 有9 个家庭 获此殊荣 , 他们分别是
眼。 两位老人多年来保 持开朗的性格, 喜爱 敬老宴 上还 颁发 了 “ 最佳 孝 老爱 亲 家
和 儿 女 出游 。陪同 的 儿 媳 说 , 人 现 在 还 能 庭 ” 老 奖项 , 通过各方征集 的9 个敬老爱老家 9
轻松步行2 公里。 O
庭中, 国、 、区县道 德模 范家庭 占参加 全 市
九九 重阳 九大碗 , 老爱 亲代 代传。 孝
绪云家庭、永川区的金树林 家庭 、 I 南川 区李 业勇家庭以及 荣昌县郭笙家庭。
9 个典 范 家 庭 有9 个 幸 福话 题 。这 些模 9 9
以松溉 古镇 的 “ 大碗 ”为主 的敬 老宴 款 九
待 9 个孝 老爱 亲家 庭 , 为了本次 活 动的 范家庭 基本都是三代同堂, 9 成 有的甚至是四代 重 头戏。 同堂。席间攀谈 , 老人们普遍表达了对 幸福
“ 九大碗” 是永JI 松溉古镇筵席的代名 的简单要求 : I 一次 问候、一个笑容、一句祝
词, 自清 代 以 来 盛 行 至今。所 谓 “ 大 碗 ” 九 是 福 都 是 幸福 的体 现 。大 家 总 结 出 , 家 人 生 一
指筵 席的规格 由九大碗 主菜组成 。 首先上席 活 , 最重要 的就是真 心待人 , 些争吵、多 少 的是头碗 , 然后陆续上席的有鱼、鸡、 带 些 关 爱 。 辈 与晚 辈 之 间相 互尊 重 , 生 活 鸭、 长 从 骨酥肉、 糯米丸子、 糯米夹沙肉、 蛋类制品、
老活动, 事忠等 市领导亲临活动现场 , 何 向 老人们敬酒祝福。 扶 老携 幼登高 采茶 , 孝老 爱亲 畅叙 家 常, 不仅 契合 “ 康 重庆 ” 健 的建 设 理念 , 更
“ ” 两九 | 重 故 称 “ 九' 九 ,“ 相 重 。因九 月九
日又是两个阳数相重, 故称 “ 重阳”
是倡导关爱老人、 谐家庭的优良风气 。 和 茶
满溢, 菊酒醇美, 佩戴莱萸香包, 品尝松溉
5 6
H NG I G O QN
滴
l
_
豳碉 一 p 露 臻
_— —
_
I
。
这
~
|・
孽 誊 √
- 。 ‘
.
,
J
。。
_.
1
t {
暧风熏得夕阳醉
T eW a m i d I t x c t st e‘ et g S n , h r W n n o i a e h ‘ ti u , S n
口文/ 本刊记者 熊 恰 图/ 本刊记者 刘汪洋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重阳节既是登高 望 远、品糕 赏菊的节庆 , 也是敬 老爱老、 弘 扬美德的传统 日。 1 月1 B重阳前夕, 自重庆 2 个 区县 O 5 来 2 ‘ ‘ 九大碗” ……茶 山竹海的 自然景象与传统
▲ 沾 沾 百 岁老 人 的福 气
悟 了制茶师傅 “ 手不离 茶, 茶不 离锅”的诀 涪 陵区的胡祖国家庭、 大渡 口区的邱文 先家
窍, 麻利的动作丝毫不逊年轻人。
庭, 沙坪坝区的李 永红家庭 、 北碚 区的龙万 志家庭 、 江津 区的侯祥贵家庭 、 永川区的聂
九大碗 9 家庭话幸福 9
活 动 。9 岁 高 龄 的 梁 伯 森 老 人 和 老 伴 高 正 星“ 0 。老人 留着雪白的胡须 , 体格 硬朗, 精力
华, 穿上 儿媳 为他们 量身定做 的 大红色 唐 旺盛, 思维敏捷 。 家都争着与金树林 老人 大
装, 精神矍 铄 , 登 茶 山的队伍 里格 外 显 合 影, 在 希望
….
一
、
.
食糕、纸鸢飞天等。其精神价值在于求寿、
辟邪、 根。 寻
烧 白、 肘子等 。 有菜肴, 所 都要经 过调味 , 然后用竹蒸笼蒸制而成。
9 个 向社会 征 集的 幸福和 谐、 9 孝老 爱
百岁老人的到来为敬老宴增添了喜庆。
亲家庭 , 参观 茶山竹海 , 同登高望 远 , 一 体 永JlO 岁老人金树林 , I 2 1 作为本次 活动最年 验 了采茶、制茶的过 程 , 作诗、绘 画等 丰富 长 的老人 , 疑 成 为宴席 上最 闪耀 的 “ 无 明
九月九 登高采茶品雅趣
重 阳节 又称 “ 人节” 敬 老节 ” 按 老 、“ 。
的9 个孝老爱 亲家庭齐聚永Jl 山竹海, 9 I 茶 参
加由市委宣传 部、 市文 明办 、 市妇联等主办
《 易经》 阴阳说 , 奇数为阳, 偶数为阴,“ ’
“ 我们的节 日・ 重阳” 永川茶 山竹海九九敬 为 “ 阳之极 ” 就 是 阳 的最 大 数 , 与 臼均 是 ,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