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育种习题1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习题课件

11.下列杂交组合中,选育小麦新品种比较合理的是( A )
A.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
B.高产易倒伏小麦与高产易倒伏小麦杂交
C.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易倒伏小麦杂交
D.低产抗倒伏小麦与低产易倒伏小麦杂交
12.神舟十号飞船带种子上天,以通过失重和放射线处理,是为了改变种
子的( B )
A.营养结构
10.以下新品种不是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进行培育的是( B ) A.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B.给大棚里种植的花生勤施肥,勤浇水,并增加光照时间,使花生高产 C.“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多个品种的水稻与一种野生的水稻杂 交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D.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幼苗,能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加倍,从 而使甜菜的含糖量增高
解析:此题考查怎样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要想从同一品种的生 物中,选择出某一性状特别突出的品种,往往用人工培育的方法。变异是 普遍存在的,先从奶牛群中选出产奶量较高的奶牛,繁育出后代,后代还 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保持高的产奶量, 甚至还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答案:A
”处填上适当数值以完善表
15.5
(3)花生果实中,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大、小花 生,花生果实长度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性状 。
(4)从乙品种花生中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可能结出小花 生,请你分析原因 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如果将此小花 生的种子再种下去,所收获的果实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 小花生。
是用放射线照射辣椒的种子后选育出来的。原因是放射线( C )
A.使辣椒改变了生活习传物质
变异及育种模拟试题

变异及育种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A. 突变B. 杂交C. 自然选择D. 连锁变异答案:D2. 以下哪种交配方式不属于遗传育种方法?A. 自交B. 杂交C. 选择育种D. 交配答案:D3.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农作物产生变异?A. 土壤养分B. 温度C. 光照D. 植物种群答案:B、C4. 下列哪种不属于遗传变异的类型?A. 易位变异B. 突变C. 立体变异D. 重组变异答案:C5. 遗传育种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耐病性B. 提高产量C. 改善品质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1. 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变化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突变2. 通过____________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逆性。
答案:选择育种3. ____________是指在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之间的连锁性发生变动。
答案:连锁变异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生物变异的概念及其原因。
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因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各种表型和基因型的改变。
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突变、杂交、选择压力、环境因素等。
2. 请举例说明一种农作物因杂交而产生的变异现象。
举例:小麦的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不同种质的小麦,可以获得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
3. 请简要说明遗传育种的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遗传育种的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父本,配对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后代;杂交育种是将不同种质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获得更好的性状。
在农业生产中,遗传育种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综合题1. 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包括生物变异及遗传育种的生态种植方案,并说明其优势。
答:生态种植方案包括选择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作为种子,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通过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新品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9 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九变异、育种和进化一、判断题1.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 )2.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 )3.无论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都会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 )4.用射线照射大豆种子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诱变育种。
( )5.基因突变中,若是碱基对替换,则基因数目不变;若是碱基对增添,则基因数目增加;若是碱基对缺失,则基因数目减少。
( )6.自然状态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会发生基因重组。
( )7.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 )8.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 )9.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
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能稳定遗传。
( )10.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
( )11.由未受精的卵细胞、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
( )12.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
( )13.“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包含了基因工程技术。
( )14.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形成四倍体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所形成的四倍体不是新物种。
( )15.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 )16.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为选择因素。
( )17.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选择题1.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名校模拟题汇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2023高考生物名校模拟题汇编——变异、育种与进化一、单选题1.(2023·北京·人大附中校考三模)禾本科三倍体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下图表示利用三倍体获得新品种的四种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方式①对材料进行处理后,一定需通过组织培养才能获得植株B.方式②是体细胞与配子杂交获得的,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方式③通过杂交获得,产生的异源五倍体植株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D.方式④可利用低温处理三倍体幼苗,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1.D【分析】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狭义范围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还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广义范围的基因重组还包括基因工程和细菌之间的转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其具体流程为:接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芽→诱导生根→移栽成活。
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对材料进行转基因之后,受体细胞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才能获得植株;但是辐射对象如果是种子的情况下,正常种植即可,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B、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体细胞和配子杂交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杂交后产生的五倍体,会发生联会紊乱,无法产生配子,所以不可育,C错误;D、低温处理三倍体幼苗,可以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D。
2.(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为了更好的理解有丝分裂过程,某同学绘制了如下相关模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代表的是前期,此时最重要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B.由于图②时期纺锤丝的牵拉,核DNA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图②相较图①染色体组数加倍,染色单体数不变D.图③可表示洋葱外表皮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图2.B【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对。
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错。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C对。
染色体上的一段发生颠倒,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上的一段重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D对。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用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得到的子代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八倍体【答案】C【解析】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有3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它们杂交受精后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故C正确。
单倍体是直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
二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B 错误。
八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3.某农科所通过如图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育种方法I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B.a和c过程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C.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一定是二倍体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I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故A正确;III过程是多倍体育种,a和c过程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故B正确;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故C错误;杂合子自交可以提高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故D正确。
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

变异、育种和进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B.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C.遗传病通常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但患者体内不—定有致病基因D.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A项正确;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如体细胞突变,B项正确;遗传病患者体内不—定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C项正确;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项错误。
2.下左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
下列不是由该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是A.B.C.D.【答案】C【解析】A选项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B选项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C选项中属于基因突变;D选项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倒位。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DNA结构与生物体性状的改变B.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就会结出无子西瓜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均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纯合体【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可能属于隐性突变,不一定会导生物体性状的改变,A项错误;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西瓜,种子的胚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但不改变果实的遗传物质组成,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C项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RRrr的单倍体植株Rr,获得的个体不是纯合体,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单倍体概念: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4.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变异、育种与进化

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变异、育种与进化一、单选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1.D【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
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后作业(含解析)(必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一、选择题1.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不含同源染色体,①、②正确;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以是配子,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还可以是单倍体的体细胞,④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一中三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答案 C解析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错误;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3.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 C解析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西瓜,含有三倍体的胚,A错误;杂合子Aa自交,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不是由于基因重组,也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由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正确;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只发生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异育种练习题
1.表中育种方法与原理、优点都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
B.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
C.患者的血红蛋白mRNA,tRNA的种类与正常人不同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进行检测
3.某精原细胞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图乙或图丙所示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为隐性突变,产生3种配子
B.乙为显性突变,产生2种配子
C.丙为基因重组,产生1种配子
D.丙为染色体变异,产生4种配子
4.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某种贫血症,在有丝分裂间期,由于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以上两种变异依次为( )
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B.前者属基因突变,后者属染色体数目变异
C.前者属基因突变,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5.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A.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②③
7.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倍体水稻含2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3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结实率不变,稻穗、米粒变小
8.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途径是Ⅰ→V
B.通过Ⅱ→Ⅳ过程最不容易到达目的
C.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
苗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所以韭菜是四倍体
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④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⑤三倍体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不是一个新物种
⑥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
⑧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10.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11.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连续种植几代后仍保持异常果形;乙株上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可能比乙早
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12.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下图所
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13.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
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小
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
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的__________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
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
(2).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__________倍体,它们往往表现出(优缺点)__________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作用时期_____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__(“干燥的”、“萌动的”、“休眠的”);此种育种的遗传学原理__________。
20、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需测定__________条DNA上碱基序列。
(2).某品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基因S发生转录时模板链是__________链。
若基因S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
14.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乙是在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用B、b)。
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__________。
(2).β链碱基组成__________。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性遗传病。
(4).图乙中,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5).若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变化?为什么?__________
15、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
(2)图C中含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为什么?;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后
代。
(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而言,若由发育而来,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若由发育而来,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
(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个染色体组。
(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依次对应图A~D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