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与育种
专题9变异与育种

易错考点训练九变异与育种······天天识记(时间:10分钟)······一、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的比较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特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其遗传物质未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无子西瓜是秋水仙素引起染色体变异的结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由于植株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导致果实无子。
二、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将产生X或Y染色体的精子,以及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但偶尔也会出现异常精子和卵细胞类型,各种情况及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三、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凡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属于单倍体。
多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从其来源上判断。
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则为三倍体。
······天天训练(时间:20分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2、农业技术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状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 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条件改变3.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连续种植几代后仍保持异常果形;乙株上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4.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5.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A.①④⑤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⑤6.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花药离体培养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诱变育种不一定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B.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都用到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无籽西瓜的“无籽”是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无籽西瓜无籽,不能产生后代8.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辐射诱变,花药离体培 用秋水仙 激光诱变,养,再秋水 素处理萌 空间育种 仙素处理使 发的种子 染色体加倍
或幼苗 提高突变频 率,加速育 种过程,或 大幅度改良 某些品种
优点
将不同个体 的优良性状 集中于一个 个体上 后代易出现 分离现象, 育种时间长、 过程复杂
明显缩 短育种 年限
果实大, 物的性状,克 营养物质 服了种间杂交 的障碍 含量高
4、比植物杂交育种所需年限短。
结合上述几个实例,小结如下: 概念:
杂交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基因重组 杂交 自交 选优 自交
操作简单,目的性强,能使同种生物的不同 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具有预见性。 育种年限长,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所需要的优良性 状。而且 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存 在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变 异
不 可 遗 传 的 变 异 可 遗 传 变 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缺失 重复 染色体结构变异 倒位
易位
个别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 的增加减少 染色体组 增加减少
镰刀型红细胞
缺 失
比野生草莓大的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白化症状
重复
中 国 荷 斯 坦 牛 后代毛色各不相同
罕 见 的 白 皮 毛 牛 犊
复习目标: 1、了解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尝 试将生物学原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2、归纳整理比较多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 工程育种)的原理、常用方法、优缺点及意 义。
遗传变异和育种下课件

基因工程育种
总结词
基于基因技术的育种方法 。
描述1
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基因 重组、基因编辑等基因技 术对生物体进行精确的遗 传改良,以创造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描述2
该方法可以实现跨物种基 因转移、目标基因的高效 表达、基因功能的精确调 控等。
3
应用前景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 以培育出抗病、抗虫、抗旱等性能更强的作物。
畜禽育种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
育种目标
畜禽育种以提高肉质、增加产量、改善疾病抗性等为目标,以确 保食品的安全和有效供给。
食品安全
通过育种技术可以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降低兽药使用量,从而提 高食品安全水平。
经济效益
遗传变异和育种课件
CONTENTS
目 录
• 遗传变异和育种概述 • 遗传变异原理与方法 • 育种技术与方法 • 各类作物的育种实践 • 育种技术前沿与展望 • 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遗传变异和育种概述
CHAPTER
遗传变异定义与类型
定义: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型或表型在种群中个体间存在的 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速育种进程。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作物品 质改良、抗逆性育种以及畜 禽生产性能改良等方面具有
广泛应用。
04 各类作物的育种实践
CHAPTER
谷物育种
01
02
03
选育高产优质品种
利用遗传变异原理,选育 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 性强的谷物品种,满足日 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改良抗病抗虫性状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 ,将抗病抗虫基因导入谷 物品种中,提高其对生物 胁迫的抗性。
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

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1. 引言育种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理想性状的植物或动物品种,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重要农业活动。
而变异原理作为育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育种过程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包括自然变异和人工诱变两个方面。
2. 自然变异的应用自然变异是指植物或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或基因组重组的现象。
以下是自然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优势品种的选育:通过对自然变异的观察和筛选,可以发现具有某种优势性状的个体,进而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
例如,通过对自然变异中抗病性强的植株进行选育,可以获得更健壮、抗病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
•新基因的引入:自然变异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这些新基因可以用于引入品种间的基因交换,从而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基因资源的保护:自然变异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多样性,对这些变异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维持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避免基因的丢失,保护物种的基因库。
3. 人工诱变的应用人工诱变是指通过人为手段诱导基因的突变或重组,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以下是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作物品种改良: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改变作物的某些性状,例如增加作物的耐病性、抗逆性或提高产量等。
人工诱变可以通过化学物质诱变剂、辐射诱变等多种方法实现。
•花卉品种培育:人工诱变在花卉品种培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诱变,可以产生更多的花色、形态和花期变异,为花卉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畜禽品种改良:人工诱变在畜禽品种改良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改变畜禽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和抗病性等性状,从而提高畜禽品种的经济效益和抗逆能力。
4. 变异原理的潜在挑战与风险尽管变异原理在育种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潜在挑战和风险:•变异效果不稳定:遗传变异产生的效果通常是随机的,同一诱变剂对不同个体或种群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导致育种过程的不稳定性。
•不良变异的产生:在诱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变异,如生长发育异常、生殖能力下降等,这对育种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
热点专题05 生物变异与育种专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热点梳理课件

α射线、γ射线、微重 力、激光等处理、再筛 选(2)化学:秋水仙 素、硫酸二乙脂处理,
培养,培育出单倍 体植株(2)将单倍 体植株幼苗经一定 浓度的秋水仙素处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 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
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目的基因的检测 与表达→筛选出符合
再筛选
理获得纯合子
典型例题4 平衡致死体系
【典型例题4】.雄蚕食桑少、产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但普通蚕(图1)难以通过外形判断其性别, 故研究者制作了一套雌蚕和雄蚕的平衡致死系统(图2),利用二者互相交配或者与其他野生型蚕交配 ,最终实现只养雄蚕。图3表示某特殊蚕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l1和l2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而言,是隐性基因 B.图2中雄蚕与野生雌蚕交配,后代雌蚕全部死亡 C.图2中雌雄蚕互相交配,其子代雄蚕的染色体组成与图2中的雄蚕相同 D.如果用图3中雌蚕替代图2中雌蚕,不能实现与图2中雌蚕相同的功能
要求的新品种
优点
①“集优”:使分散 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 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 中于同一个体上②操
作简便
提改产高良生变某新异些基频性因率状的,(途大是径幅唯)度一明(显子加缩代速短为育育纯 种种合进年子程限),植果营物实养茎、物杆种质粗子含壮都量,比提叶较高片大、,①改杂目造交育的生不种性物亲周强②和期克的, 短服障可远碍定缘③向
个性状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
的重要途径。
(1)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
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
,进化形成的。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变异与育种

①植株甲的3号染色体发生的具体变异类型是 染色体片段缺失 。 ②取植株甲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其原理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该组织培养的脱分化阶段和再分化阶段的培养条件 的主要区别是__脱__分__化_阶__段__一__般__不__需__要__光__照__,_而__再__分__化__阶__段__需__要__;脱__分__化__阶___ _段_和__再__分__化__阶__段__对__细__胞__分__裂__素__和__生__长__素__的__比__例__要__求__不__同____(答出1点)。 ③已知只含异常3号染色体的花粉不参与受精作用,现有植株甲和各种纯 合花色的该种野生型植物,为鉴定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还是d,请设计 一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让植株甲作父本与白色花植株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 。 预期结果及结论:_若__子__代__全__表__现__为__淡__红__色__花__,则__异__常__染__色__体__上__的__基__因__是__d_;__ _若_子__代__全__表__现__为__白__色__花__,_则__异__常__染__色__体__上__的__基__因__是__D____。
123456
解析 (1)拟南芥是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其基因组含有5条染色体,因此拟 南芥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由于A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2,甲(♂)产生的配子为A∶a=2∶1,野生 型(♀)产生的配子均为A,所以后代中Aa的种子占1/3。 (3)在B基因突变为B1基因的过程中,碱基对的数目不变,因此发生的是碱基 对的替换。因为基因B1纯合导致幼苗期致死,所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B1B, 因此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会出现三种长度的片段,因此选Ⅲ。 (4)若B2是显性突变,植株丙为B2B时,子代为B1B2、B1B、B2B、BB,表型及 比例为黄∶绿=3∶1。若植株丙为B2B2时,子代为B1B2、B2B,均为黄色,都 与题干信息不符;若B2是隐性突变,植株丙为B2B2,则子代为B1B2、BB2,表 型及比例为黄∶绿=1∶1,与题意一致。因此可以确定B2是隐性突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变异与育种》教案

《变异与育种》教案设计怀宁中学曹红一、教材分析“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第五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各种育种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遗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原理。
(2)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育种方案,讨论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获得信息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自己总结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各项内容。
难点:(1)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2)如何让学生大胆讨论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的模式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习遗传学原理的同时,能关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育种方案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展示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目标一:矮杆抗病品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育种目标二:高蛋白品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总结五种育种方法七、教学反思: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育种实践中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
可在课后通过及时习题演练和讲评,以达到较佳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合作精神,分小组合作,让学生记忆加深。
通过列提纲,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分析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显著。
专题21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精练)(解析版)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1、(2021·浙江省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某对常染色体的结构对比,其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该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属于(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应携带等位基因(相同基因),经分析得出染色体的g、h基因所在片段与同一条染色体a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换而导致的如图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倒位。
2、(2020·山东高考模拟)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O表示缺失染色体)。
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
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
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B.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C.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D.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果蝇一半为白眼雄性,可能的基因型为XrY或XrO;另一半为红眼雌性,基因型可能为XRXR或XRXr。
而该果蝇受精卵正常,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细胞异常。
若受精卵为XrY或XrO,则不会出现一半的红眼雌性;若受精卵为XRXR,则不会出现一半的白眼雄性;受精卵只有为XRXr且XR丢失后,才可能出现一半白眼雄性(XrO),一半红眼雌性(XRXr)。
故选A。
3、(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不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数量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不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为基因重组,B错误;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不改变基因的种类,但是改变基因的数量,C错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是突变的一种情况,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