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2章作业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基础练习】1.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交通部门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品和危险品等进站上车.下列物品中,能携带上车的是()A.汽油B.鞭炮C.酒精D.合成洗衣粉【答案】D。
【解析】易燃、易爆物是指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等化学物品。
A、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不能携带上车,故选项错误。
B、鞭炮属于易爆物,不能携带上车,故选项错误。
C、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不能携带上车,故选项错误。
D、合成洗衣服不是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能携带上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答案】C。
【解析】A、先做灯火实验,容易发生爆炸,本题是防止发生爆炸,故A错误;B、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是为了着火后灭火,一旦着火就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起不到防止发生爆炸的作用,故B错误;C、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预防燃烧的发生,所以起到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的作用,故C正确;D、戴呼吸面具只是为了防止中毒,并没有起到防止燃烧和爆炸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答案】C。
【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A正确。
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B正确。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C错误。
燃烧学课后习题答案

n 2 33 . 44 , T 2 1900 273 2173 K
P2 P1
n 2T 2 n 1T1
0 .1
33 . 44 2173 31 . 94 298
0 . 763 MPa
《燃烧学》--作业
1 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成:C—40%,H—10%, O—41%,N—2%,W—6%,A—1% (1)1kg木材完全燃烧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 体积 (α=1) (2)木材的高低热值 (3)α=1.5,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组 成,体积 (4)α=1.5 燃烧温度 【解】: V C H S O 22 . 4 10 4 32 32 12 (1)
7
1 . 334
3 3600
通过查表,可知:erf(1.334)大约等于0.94, 比0.9大,即此时的 0.06 <0.1。也就 是说板背面的温度小于临界温度,板可以看作半 无限大固体来考虑。 T T0 则有: T T 0 . 06
0
求解可得:T=312K,即39oC
2 0 ,O 2
10 41 40 22 . 4 10 4 32 12 1 . 02 m
3
2
1
《燃烧学》--作业
V 0 , air
V 0 ,O
2
1 . 02 0 . 21
4 . 86 m
3
0 . 21
CO 烟气的组成: 2 , H 2 O , N 2
(3)α=1.5 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 组成,体积 3 V a , air V 0 , air 1 . 5 4 . 86 7 . 29 m α=1.5 CO 2 , H 2 O , N 2 , O 2 烟气的组成:
燃烧学作业习题

燃烧学作业习题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燃烧学作业习题
一、问答题
燃烧过程是在化学反应动力区域内进行,在此时燃烧过程的进展(或燃烧速度)将强烈地受到化学动力学因素的控制。如可燃混合气的性质、温度、燃烧空间的压力和反应物质浓度等变化都将强烈地影响燃烧速度的大小;而如气流速度、气流流过的物体形状和尺寸等流体动力学的扩散方面因素却与燃烧速度无关。这种燃烧过程就是化学动力燃烧(或动力燃烧)。如: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
热作用与电离作用同时加快氧化反应。
2、高速混合气流的火焰稳定方法有哪些?
钝体稳焰、旋转射流或逆喷射流稳焰、值班火焰稳焰、突扩通道或偏转射流稳焰。
3、解释皱褶表面理论?
皱褶表面理论认为,湍流脉动速度试火焰表面皱折变形,使燃烧反应面积显著增大,同时火焰中的热扩散系数要比混合气本身的可扩散系数大的多,由于这些原因,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大大增加。当流体扰动产生的涡团尺寸大于燃烧区的厚度,在湍流脉动的作用下使火焰产生皱折与变形。但脉动速度不很大,流体涡团还不能冲破火焰表面。此时称为大尺度弱湍流火焰。此时燃烧表面积大大的增加了。
解:
(1)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烟气组成,体积
(α=1)
烟气组成:
(2)1m3煤气的高低热值(未考虑原始水分)
(3)α=1.5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组成,体积
烟气组成:
(4)
2、某容器中含有甲烷5%,乙烷2%,氧气21%,氮气67%,二氧化碳5%(体积百分比)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爆炸温度1200℃,计算爆炸压力。
《消防燃烧学》教学大纲

《消防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课程编号:04hzzyb507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学时:总学时60,其中课堂讲授学时50,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说明部分一、课程性质《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主要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
该课程是消防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消防指挥普通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
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完成如下任务:(一)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掌握的可燃性物质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特性和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火灾或爆炸事故及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包括将这些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得以实现,即观察一些典型物质的闪燃、燃烧、爆炸、火焰传播、回火及阻火等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学会燃烧温度、自燃点、爆炸极限、闪点、氧指数及热分解温度等基本参数测定的基本操作,藉此初步培养学员辨证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员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使学员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员学会并掌握一些燃烧或爆炸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火灾或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学员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消防工作专门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员对火灾燃烧现象的本质、重要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等有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火灾中的现象,建立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燃烧与爆炸习题 答案

1.填空
(1)燃料、氧化剂、引燃源 (2)必要 (3)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或控制点火源 (4)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 (5)燃烧诱导期或着火延滞期 (6)预混、扩散 (7)蒸发、分解、表面 (8)闪点 (9)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锁反应理论 (10)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 (11)喷射 (12)高
2.简答题
(1)答: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2)答:物质发生受热自燃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外部热源;二是有热量
积蓄的条件。引起自热自燃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其一必须是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热
的物质;其二此类物质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或是呈多孔隙状的,如纤维、粉末
第三章 答案 1.填空
(1)正常火焰传播、爆轰 (2)低,高 (3)重量,线 (4)辐射 (5)受热分解出可燃气,形成疏松多孔的碳化层结构 (6)有焰,无焰 (7)热解区、炭化区 (8)刚性结构的多孔碳
2.简答题
(1)答:爆轰的特点:①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②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 ③燃烧波以超音速进行传播。正常火焰传播的特点:①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减少或 接近不变;②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少;③燃烧波以亚音速(即小于音速)进行传 播。 (2)答:若在一长管中充满均匀混气,当用电火花或其它火源加热某一局部混 气时,混气的该局部就会着火并形成火焰。火焰产生的热量会由于导热作用而输 送给火焰周围的冷混气层,使冷混气层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并形成新的火 焰。这样使一层一层的新鲜混气依次着火,也就是薄薄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引燃 的地方向未燃混气传播,它使已燃区和未燃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称这层 薄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为火焰前沿。 (3)答:①火焰前沿可以分成两部分:预热区和化学反应区;②火焰前沿存在 强烈的导热和物质扩散。 (4)答:热理论认为火焰能在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传 播到新鲜冷混气中,使冷混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的结果;扩散理论认为凡 是燃烧都属于链式反应。火焰能在新鲜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的自由基向新鲜 冷混气中扩散,是新鲜冷混气发生连锁反应的结果。 (5)答:①混气初温:混气初温增加,混气燃烧时火焰温度就越高,化学反应 速度会越快,火焰传播速度就越高;②压力:对二级反应,压力与火焰传播速度 关系不大;③可燃气体浓度:混气中可燃气与空气比值不同,火焰传播速度不同。 实验发现混气中可燃气与空气比值存在一个最佳比值,在此最佳比值条件下火焰 传播速度最快,否则会下降。理论上这个最佳比值应等于化学当量比;④惰性气 体:惰性气体加入量越多,火焰传播速度越小;⑤混气性质:混气导热系数增加, 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热容增加,则火焰传播速度下降。 (6)答:原油在连续燃烧的过程中,其中沸点较低的轻质部分首先被蒸发,离 开液面进入燃烧区。而沸点较高的重质部分,则携带在表面接受的热量向液体深 层沉降,或者形成一个热的锋面向液体深层传播,逐渐深入并加热冷的液层。这 一现象称为液体的热波特性,热的锋面称为热波。 (7)答:由于原油的沸程较宽,组分之间的比重相差较大,因此在燃烧时能形
教学课件 《燃烧学(第2版)》徐通模

六、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基-基之间的基元反应中,两个分子消失而形成组分C,需要“第三者”参与才 能完成该反应过程。在碰撞期间,新生成的分子的内能 传递给分子M,并表现为M 的动能,以带走形成稳定组分的能量,如果没有这一能量传递过程,新形成的分子会 分解回到 它的组成原子。
实际上,在三分子反应中三个分子相互碰撞的概率很小,因此,化学反应速率极 低。在气相反应中,三分子反应很少见,属于这类反应的只有NO参加的某些反应。 目前还没有发现三分子以上的碰撞反应。
• 在比较理想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基元反应速率可直接应用到压力 较高且存在其他成分的场合
基元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代表参与反应的组分的摩尔数,基元反应 分为以下形式,相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双分子反应:
dcA dt
kbicAcB
2、单分子反应:
dcA dt
kunicA
3、三分子反应
:dcA dt
ktercAcBcM
• 在分析实际燃烧系统时,为了简化起见,基于总包反应的
概念,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并借用质量作用定律的形式写
出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燃料的消耗速率表示为:
dcF dt
k
cFa
cb O2
• 对总包化学反应,指数a、b与反应级数有关,由试验曲线
3、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c A :反应物初始浓度
cx :反应产物在任一时刻的浓度
4、异相反应(固态与气态同时存在)
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
三、基元反应与总包反应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为复杂化学反应:并非一步完成,经若干相继的中间反 应,涉及若干中间产物生成最终产物 基元反应是组成复杂反应的各个反应 表示反应物分子、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碰撞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各个过程
西安交通大学燃烧学作业第二章资料

兴业嘉园机械式停车设备设计与施工招标文件招标单位: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日期:2003年1月27日本招标文件是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是各投标单位编制投标书的依据,也是以后签订承包合同的重要依据。
第一条:工程概况1.1项目名称:兴业嘉园1.2建设单位: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3项目地点:浦电路400号1.3项目性质:住宅及酒店式公寓1.4准备条件:1.4.1结构施工已完成。
1.4.2建设用地已征用,现场施工的水、电、道路和通讯条件已经落实。
第二条:工程发包范围,发包方式及付款方式2.1工程发包范围:机械式停车设备及辅助设施的制造安装2.2工程发包方式:包工、包料、包安全、包质量、包工期、包验收通过。
2.3工程款支付方式: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提出工程款支付方式,以资竞争。
第三条:材料及设备供应原则3.1材料供应本工程材料由施工单位采购。
3.2材料的供应原则3.2.1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应在采购和进场前,提供质保书、品牌号、规格、价格,由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认可符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路政设施处有关规定要求,否则监理单位有权不予验收进场。
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到本工程实体上,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采购方负责,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第四条:工期要求及奖罚办法4.1本工程总工期由各投标单位根据各自的优势自行测算工期,以资竞争,一旦中标即为合同工期。
工期奖罚以合同为准,中标的施工承包单位每提前或延迟一天,奖罚在合同内另行规定。
正式开工日期以建设单位口头或书面通知为准。
第五条:工程质量、安全要求及验收标准5.1本工程中标单位必须遵守和执行国家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设计要求、质量评定标准和上海市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工程质量等级由各投标单位自报,以资竞争。
奖罚的具体数额由各投标单位在投标书中提出,具体条款在合同中明确。
5.2本工程质量如达不到合格,除按合同中定下的罚数数额之外,应予返修,直至达到合格为止,返修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工期延误均由中标单位负责。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BCD )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
A. 国家机关 B. 影剧院 C. 歌舞厅 D. 饭店2.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 C ) 申报。
A.当地政府 B.公安治安机构 C.公安消防机构3.《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 C ),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A 应急疏散计划 B. 安全保卫计划C.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4.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多长时间一次:(C )A. 每4小时 B. 每5小时 C. 每2小时 D. 每3小时5.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 C )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A. 必须 B. 可以 C. 应该6.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 A )监督管理。
A. 分级 B. 分类 C.统一7. 军事设施、(C )、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A. 矿井地上部分 B. 矿井 C.矿井地下部分 D. 整个矿井8.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9.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B )负责。
A.建筑单位 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二、简答题1.《消防法》是何时通过审议,何时正式实施的?又是在那一年进行了修订并颁布实施?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 新修订的《消防法》有什么特点?(1)消防设计审核交由专业中介机构———建设工程图纸的设计与审核是专门性技术工作,应当由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承担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1)挥发分容易析出,可燃混合物浓度达到贫油限发生自燃;2)挥发分析出,可燃混合物浓度慢慢增大最后达到贫油限发生自燃;3)煤粉的散热量大于化学反应放热量,可防止自燃;4)挥发分不易析出,难以与空气接触,可防止自燃。
2.3 在150℃时,磨煤机内小部分煤粉通过热风加热不断积累热量最终达到着火温度发生自燃,显暗红灼热。
但煤粉自燃的放热量通过热风被及时地带出磨煤机,自燃煤粉的放热量远小于其对外的散热量,因此远离自燃煤粉的地方温度迅速下降,局部火焰不能传播到整个可燃物内,不会发生爆炸。
2.4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煤粉浓度过小,着火温度较高,作为一次风的气体量减小而煤粉浓度较高,着火温度降低,同时又减少了乏气带走的热量,减少了着火所需热量,又由于颗粒间相互影响加强可使着火温度进一步降低,有利于煤粉着火。
2.5 高原氧气稀薄,燃料浓度过高,偏离化学反应当量比,需要更高的点火能,冬天气温低,可燃混合物着火浓度界限变小,所以发动机难以发动。
2.6 低负荷时,进入炉内的燃料量较少,燃料燃烧的放热量减少,致使烟气和炉膛温度降低,同时烟气回流量减少,煤粉着火变得困难,同时,炉膛温度较低,煤粒临界直径较大,小颗粒煤粉容易熄火,影响着火稳定性。
2.8 1,2,4,10不利
3,5,6,7,8,9有利
习题
1、热自燃着火机理是什么?
2、热自燃着火条件是什么?
3、着火温度表达式是什么,自燃着火温度是否一物理化学常数?何故?
4、当p、T0、a、S/V及X A变化时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如何?何故?
5、由于Ti≈T0是否说明在任何T0下均能热自燃?何故?
6、防止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7、对一定的可燃混合气,在一定的X f下,当保持P不变,随着aS/V
的增加,Tc亦将如何变化,而当保持Tc不变,为何随着aS/V的增加,Pc
将如何变化?
8、点燃与自燃的区别何在?常用点燃方法有哪几种?
9、着火温度与点火温度的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
10、说明炽热物体点燃的条件。
11、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12、何谓均相燃烧?何谓非均相燃烧?其过程和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有何不同?
13、何谓动力燃烧?何谓扩散燃烧?其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和强化途径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