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说课讲稿
《滚滚长江》教案公开课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一、教材设计说明本节教材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以活动题的形式指出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包括源头、流经省区、注入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接着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并由此引出长江的水能资源及著名的水电站,最后分析了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通航价值。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基本概况和开发利用,并讨论今后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基本概况: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的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通过学习理解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由于各河段的地形等差异而形成的,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水利作用长江开发利用状况。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2)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了解长江开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长江的基本自然地理概况(2)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培养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2、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么?生:《长江之歌》师: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依恋和赞美。
《滚滚长江》说课稿晋江子江中学吴庭柯

4、讨论: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与中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水文特征比较;
(以上均利用数据说明,课件展示)
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
(2)讨论长江洪水造成威胁最大的河段以及如何防洪治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对知识目标的解读,通过适度的练习来体现,有利于学生课堂内消化掉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
为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用音像及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地图、图表”等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授课过程。
步骤及时间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
新课导入
4分钟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展示长江奔流及沿途风光;
学生颂读赞美长江的古诗词,师将部分古诗词板书黑板上。
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借助多媒体的动态信息,使学生自然萌发热爱长江的情感,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学习
(一)长江源流概况
“新课导入——源流概况——水能开发——黄金水道——反馈活动——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师生互补)。
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相关长江资料,课前互相交流阅读,增加对长江的知识理解;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长江相关地图、数据、图表、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等;
(多媒体课件能将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声的动态信息,汇总大信息量。形象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滚滚长江

上游地区:禁止乱砍滥伐和过渡放牧,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课外活动:了解当地建有哪 些水电站?在这些地方建水电站 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学 生 主 体
滚滚长江
长江之歌
读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势剖面图, 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钟).
1)长江发源于哪里?找出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 单位,最后注入什么海洋?干流有多长? 2)图中指出自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了 哪些大的地形区?这些地形区各属于我国的地 势哪级阶梯?干流在阶梯交界处形成了哪些著 名的峡谷?
29.73米 29.43米
决口 损失
354处
死亡
九江1处 及时堵住 淹田300 淹田300 1000亿 万公顷,倒 万公顷,中 元 房180万 断京广线 间 100天 14万人 3万 1320人
60多处
相不 同同 点的 是是 什什 么么
? ? 为 什 么 ?
中下游: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
移民建镇
上中游呢?
3)在板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 写出分界点的名称,干流的南北各有哪些支流 和湖泊?
各拉丹冬山峰 长江源头:沱沱河
沱沱河
青海 西藏 四川 云南 江 安 苏 上海 重庆 湖北 徽 湖 江 南 西
想一想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横断山区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第一大河
上游 全长6300千米 中游 宜昌 下游
<滚滚长江>说课稿
------------- 道真县河口中学张信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 三节第二课时〈滚滚长江〉。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共2点) (2)、过程与方法(共4点)
滚滚长江教案

滚滚长江第一课时长江概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地点,长江的主要支流,干流沿线的主要城市,三峡工程等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干流剖面图等相关资料,找出长江的相关信息。
教师以引导为主,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读图找到的相关知识,并以集体画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爱国主义热情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难点: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教材和学情分析:《滚滚长江》是八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对于长江既熟悉又陌生。
而且教材将《长江》放在《中国行政区划》和《中国的地形地势》之后,有意让学生充分利用之前的相关知识来学习了解长江。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并拥有初步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前几节刚刚学习过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中国的地形地势》等内容,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料,自主用图读图,找出长江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播放视频《长江之歌》,歌词中“雪山”和“东海”有何含义,藉此导入新课1、出示长江流域水系图,简略介绍长江干流、支流、流域等基本知识。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大致流向和最终注入的海洋。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峰,自西向东,注入东海)2、请学生在书本50页图4-26上描出长江干流,想一想长江干流的形状像什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出结论:形状像英文字母V+W)3、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长江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及他们的简称?(充分利用先知,提醒学生应使用《中国行政区划图》来找)4、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长江干流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依次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时在图上补充横断山脉和巫山山脉,引出问题:长江干流流经我过地势哪几级阶梯?(三级阶梯全部流经)5、让学生在书本50页图4-26上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及湖泊。
《滚滚长江》说课稿

“滚滚长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滚滚长江”是“中国的河流”这节内容的第三课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国河流---外流区为主”后,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本课时是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重点。
长江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程标准理念。
因此,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②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2)能力目标:①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②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
(1)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2)难点: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防洪治理、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生1、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
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
针对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热情较高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表现他们才智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法引导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课堂教学重点要加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如下:(1)能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图等直观教学,说明源流概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滚滚长江》 公开课

“黄金水道”
读下 图 思考
水能宝库
玉树
6200m
6600m
3500km
三峡
6300km
1.长江就上、中、下游来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 2.河流落差大,水能就一定丰富吗?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课堂小结
一、长江概况
滚滚长江
1、长江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以及流经的省区 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3、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 4、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青川云藏渝,鄂湘赣皖苏沪。
长江概况 2.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横断 山脉
巫山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宜昌 瞿塘峡 巫峡
湖口 西陵峡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宜昌
湖口
三峡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长江概况 3.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
“长江别称”
大 渡 河 ①
嘉 岷 陵 ② 江 江
宜宾
④ ③
南京 武汉 上海
二、各段的特点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2、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和湖泊、 3、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三、利用和保护 1、 “水能宝库” 2、 “黄金水道”
学生 活动
请有到过长江干流沿线旅游的同学介绍 一下长江沿途的风光,以共同分享。
虎跳峡
瞿塘峡
悬棺
三峡工程
课后作业: 画长江水系简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山”是指什么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描述的是长江哪个河段的景观?
三、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第一大河 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河流
滚滚长江说课稿

滚滚长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滚滚长江》。
一、说教材《滚滚长江》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对中国自然地理的深入探讨,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长江的源流概况、水系特征、开发利用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长江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大河特征,以及河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教材在编排上,通过丰富的图表、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认识和详细的信息。
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着较高的兴趣,但在学习方法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于长江可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源流概况。
掌握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及特点。
了解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主要支流等。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探讨长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的地理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
《滚滚长江》说课

11
8
(4)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及其沿岸的重要城市
C ● 南 京 ⑨ ⑥
② 岷 江
宜宾
宜昌
B
湖口
A
⑧
请说出:(1)③,④,⑥,⑦的支流名称;
(2)⑧、⑨的湖泊名; (3)A、B、D所表示的城市名称。
(5)长江主要流经了哪个干湿地区?
湿
润
(6)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提示:用图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互帮互学】—对学(8’)
要求:结合屏幕地图,同桌间相互解答释疑 ( 1)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唐 古 拉 山
(2)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A C B D
由图可知 长江流 经了我 国地势 哪几级 阶梯?
(3)长江干流流经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1 10 9 2 3 6 5 7 4
依次是: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你能用简称回答吗?
15—20—5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 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 ②了解 长江在水能、浇灌、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 发利用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 ①充分利用长江水系和干流剖 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②结合 视频的观看、问题的探讨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 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 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 合长江面临所问题的学习,树立学生忧患意识,加 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 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学我会】—独学(5’)
(一)长江源流概况
阅读教材并结合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长江干流并将其描红; 2、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滚长江》说课稿
沙城实验中学韩秀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沙城实验中学的韩秀兰。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内容——滚滚长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滚滚长江》这部分教材包括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
本节所学内容是对前一节所学《外流区为主》基本概况的具体分析,同时对后一节将要学的《滔滔黄河》,又是一个学习方法上的借鉴,对八年级下册《长江沿岸》的学习也起到铺垫作用。
2、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②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
用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
富的河段,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②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2)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治理;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长江“黄金水道”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
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情景,采用启发诱导,辅以探
究、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的作用发挥
的淋漓尽致,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2、学法分析:(1)绘图法:指导学生将读图得出的重要信息简单明了的表
示出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能简洁概括本节课知识内容体系,有利于系统理解记忆。
二、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
2、长度6300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3、主要支流,湖泊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二)长江各河段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长江的开发和利用:
1、“水能宝库”:水能丰富河段——上游:源头----宜宾
长江三峡: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
2、“黄金水道”: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
货运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四)长江的治理
六、教学反思:在这节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本着以学生活动为主,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自我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将不断努力,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滚滚长江》
说课稿
单位:怀来县实验中学姓名:韩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