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模拟试题(解析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模拟试题(解析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2.在太阳系中属于卫星的是()A.金星B.太阳C.地球D.月球3.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环境污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2022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都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使我国31个省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污染,则关于核辐射及核能的利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由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β射线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γ射线是穿透能力很强的电磁波C.人体接受少量的放射性核辐射、强剂量或长时间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D.核反应堆是一种控制的链式反应装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会对它产生影响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A.宇宙起源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原始火球”B.“原始火球”的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5.关于原子模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C.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D.夸克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6.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C.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7.α粒子是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氦原子核,把它和分子、夸克、原子等各种物质微粒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夸克、α粒子B.分子、夸克、原子、α粒子C.α粒子、分子、原子、夸克D.分子、原子、α粒子、夸克8.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9.如图所示为田湾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核能的获取途径及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A.聚变: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聚变: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裂变: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裂变: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10.有关核反应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是控制轻核聚变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B.核反应堆是控制链式反应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C.核反应堆是进行裂变且不加以控制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D.核反应堆是进行聚变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11.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也不能相互吸3住,原因是()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D.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12.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A.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存在温差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流动的水会凝固成冰导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摩擦起电过程中会产生电荷,其中产生负电荷的物体带负电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14.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跟踪训练: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附解析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跟踪训练: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附解析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跟踪训练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一、单选题1.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A. 分子有一定的体积B. 分子间无空隙C. 分子间有斥力D. 分子间有引力2.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B. 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C.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D. 运动物体比静止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剧烈3.19世纪末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的结构最接近的是()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4.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A.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B.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空隙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斥力D. 两铅块分子无规则运动5.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B. 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6.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A. 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B. 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C. 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D. 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7.李老师最爱喝庐山云雾茶,泡茶时总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茶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 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C. 茶叶被泡展开,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 茶水在变冷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8.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能是一次能源10.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A. 月球B. 地球C. 土星D. 太阳11. 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12.2014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等禁令.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有人吸烟,旁边的人就会闻到烟味,这是由于()A. 分子很小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分子间有斥力D. 分子间有引力13.人体呼吸时,颗粒物进入入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 入肺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B. 是由分子组成的C. 温度越高,具有的动能越大D. 入肺是一种扩散现象二、填空题14.两滴水银靠近能结合成一滴较大水银说明________.堆煤的墙角变黑是________现象.15.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沙子的________.“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突然_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花分子的________加剧.16.厨师将一勺盐放入汤中,整锅汤都会变咸,这是_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三、解答题17.物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是否有关呢?提出你的猜想,并从下列提供器材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器材:冷水、一瓶开水、两只玻璃杯、天平、弹簧测力计、红墨水、蓝墨水、刻度尺、细线、钢笔.四、实验探究题18.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1)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2)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五、综合题19. 某自动豆浆机工作时,电热管加热与电动机打浆过程交替进行,其部分参数如下表.额定电压 220V电机功率 100W加热功率1100W净重20N(1)空豆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积为4cm2,对水平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2)不计热量损失,加强管正常工作80s,可使1kg豆浆的温度升高________°C[取C豆浆=4×103J/(kg•°C)];豆浆飘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________.(3)电热管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与豆浆机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因为导线________,产生的热量少;若豆浆机正常打好一次豆浆的消耗的总电能为0.17kW•h,加热与打浆的时间之比为3:1,则打好一次豆浆需________h.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课件: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课件: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2.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 的箱子在火车急刹车时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当时他产 生了四种想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箱子具有惯性,且惯性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所以箱 子会向前运动 B.箱子受到向前的惯性 C.箱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同时受到地板 对它向后的摩擦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箱子才停下来 D.箱子运动时有惯性,刹车时,箱子惯性消失,所以箱子 停下来
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物质的组成 例1 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的 B.分子有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才是组 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且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人眼可以看见
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实战演习成高手
3.科学家通过精确的计算发现:9 g水中约含有3.01 ×1023个水分子。请你根据这一数据,估算出每一个水分 子体积的大约值是( C ) A.1.6×10-4 cm3 B.1.49×10-23 cm3 C.2.99×10-23 cm3 D.9.22×10-23 cm3 m [ 解析 ] 首先用密度公式计算出 9 g 水的体积 V = ρ = 9g ———— =9 cm3。然后猜想水分子是紧密排列的,用总体积 3 1 g/cm 除以总个数:=2.99×10-23 cm3。
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 回眸教材析知识
5.探索的历程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 肉眼观察 、 简单猜测 与 推理 来认识宇宙。 1543年, 哥白尼 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 “ 日心说 ”。 1632年, 伽利略 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 深入到了更为宽广的星空。 1687年, 牛顿 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到了20世纪,人类终于梦想成真,踏上了太空的旅程。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复习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复习课件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靠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体——物体.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斥力使分子彼此 分离,使分子间有间隙;而引力使分子凝聚,使分子在某 些区域内维持平衡状态.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不一定相等,就出现了只表现为
方法的讲解,如猜想、建立和检验物理模型、数学、观察
等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又如在探究分子动理论时, 包含的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 的间接研究方法.
2.通过复习物理学史,了解人类发现微观粒子和探索 宇宙的过程,强调: (1)两种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的组成; (2)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用 到的科学方法:猜想、建立模型、观察等.
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典例2】(2011·黄石中考)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微观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 间的区别.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很 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我们所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
引力或斥力的现象.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其中斥力始终变化最大.
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但是我 们看到的只是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并没有直接看到分子的
运动,我们是由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来推断分子在运动 .这里
我们采用了“间接研究”的方法,即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 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
间隙. 2.在研究气体分子的运动时,教材本章第二节的实验探究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1

请将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相对应
阿伏加德罗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查德威克
质子
电子 中子 分子 原子
谢 谢
水分子模型 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 做多原子分子 而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 单原子分子
汤姆生与枣糕模型
枣糕模型
卢瑟福与原子核 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是由质子 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 什么构成的?
目前,借助于不 断完善的粒子加 速器
又发现了 u 子、 π介子、K介子、 Λ 超子、 Σ超子及τ子等四百余 种粒子

无垠的宇宙

微小的粒子
物质以各种形态展现着
走进微观
自然的尺度
浩 翰 的 星 空

微观世界
到 无垠的宇宙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古人的思索…
古希腊人的四元素说
水、火、土、气
我们祖先的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
DNA生物大分
子结构模型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1.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B. 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 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

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 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A. ②④⑥B.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①④⑤5.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 电子B. 中子C. 质子D. 原子6.如图所示,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7.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 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8.如图所示,当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金属粒子都在相互______(远离/靠近),这个实验可模拟______(分子的运动/宇宙的膨胀)。

9.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在太阳系中,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卢瑟福的____________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_______就相当于行星.10.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组成;蛇是高度近视眼,对周围事物是看不清楚的,但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物,这说明气体分子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选择题练习 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选择题练习 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选择题练习含答案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原子核带负电C.中子不带电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2.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引力B.只有斥力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引力和斥力大小总是相等3.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B.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4.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不能再分5.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6.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某粒子,设想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该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核7.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工模型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原子不显电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C.压缩冲程中,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9.以下说法是对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微观粒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夸克D.以上三种都是正确的10.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玉兰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11.扩散现象()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1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A.分子间没有间隙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图1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你们的猜想 是什么?
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 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一起, 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的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 气体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 的。 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要 不然就不会构成物质。
分子很小,也很轻,肉眼是看不见的,分子有间隙吗?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 小
“神6”打开舱门
中国实现 飞天梦
2007.10.24,发射成 功了第一颗月球探测 卫星“ 嫦娥一号 ”
神州飞船发射现场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展望未来
未来太空城市
月球都市
自然的尺度
尘土、树木、水、火焰、空气、星辰,我们周围 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物质。
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 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仰望天空,群星闪烁。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们还在探究。 在我们的周围,有潺潺的流水,美丽的鲜花,飞翔 的小鸟,嬉闹的人群。这便是人们熟悉的世界。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同样奥秘无穷。 那里有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目前科学家 的研究已进入这样的微观世界。
草 帽 星 系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老 鹰 星 云
马 头 星 云
卷四、飞出地球
1961、4、12
1957年10月世界第一颗人 造卫星在前苏联发射成功
第一位太空人:前苏联 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
加 加 林 尼 尔 阿 姆 斯 特 朗
1969、7、20
·
(1930— )
(1934-1968)
5、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日”, 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 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导致这种 结果的原因。 答:气体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 形成的。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 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 组成的天体系统。至今发现太阳系的成员包括1 颗恒星、9大行星、66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 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分 单原子分子 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子 多原子分子 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
氢原子
氧原子 水分子模型
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 的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J.J.汤姆孙发现阴 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 种粒子就是电子。
原子的结构模型: 汤姆孙与“枣糕模型”
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分子或原子
放大后硅表面的原子图像 DNA生物大分子结构示意图
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 的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质量只有10-27kg左右
每个组成生命的基本组元DNA分子都含有几百 万个原子。1cm3的水中就会有3.34×1022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3×10-26kg。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 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揭开。
课堂小结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1、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数量多,体积小。
二、微观粒子
分子
单原子
(带正电) 质子 (带正电) 夸克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 电子 (带负电)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4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作用力幻灯片 11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的 分子的运动情况 作用力
比较强 分子在固定点振动, 不能流动
较弱 分子在一定限度内运 动,能流动
分子的直径只有几万分之一纳米左右,据估计一 只蚂蚁一口水就吞下2×1010个水分子
1.3 微观粒子
农田龟裂成土块,最 后碎为沙尘,沙尘会继续 分裂吗?沙尘随风飘荡, 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吗?
龟 裂 的土 地
分子和原子是世界上最小的颗粒吗? 还可以分割吗?
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
再分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 了原子的存在
2、说明:(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
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结论:该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 引 力。
判断下列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1)固体、液体不能被压缩;存在斥力 (2)铁丝很难被拉断;存在引力 (3)物体没有分散成一个个分子;存在引力 (4)分子之间有空隙。存在斥力
多原子
由意大利 的阿伏伽 德罗命名
由英国的汤 姆孙发现
由英国的道尔 顿证明存在
原子的核式结 构模型是由卢
瑟福提出的
考考你 1、我们周围的空气、树木、动物、水等都是 物质 。 2、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 分子 或 原子 组成的 3、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原子 的存在;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 电子 ; 1909 年卢 瑟福在进行α 离子散射实验后,提出 了 原子的核式结构 模型。
卢瑟福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体积小,
密度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 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幅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太阳系的运行图
原子的核式结构图
原 子 核 结 构 示 意 图
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历程中,相继发 现原子核可释放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 带电。由此可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 都是由被成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学.科.网 学.科.网
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
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 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借 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子, 介子,介子,超子, 超子及子等400 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一个层 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4、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原子核是由 质子和 中子 组成;其中 质子 带正电,中子 不带电
请将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相对应
阿伏加德罗 道尔顿 汤姆孙 卢瑟福 查德威克
质子 电子 中子 分子 原子
2.1 分子间有空隙吗?
2.2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 进入对方的现象
更弱 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 方向运动,能流动
物质的特征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没有确定的形状,但 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的形状,也 没有确定的体积
课堂小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有空隙 3、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二、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的 分子的运动情况 作用力
比较强 分子在固定点振动, 不能流动
较弱
分子在一定限度内运 动,能流动
更弱
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 方向运动,能流动
物质的特征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没有确定的形状,但 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的形状,也 没有确定的体积
浩瀚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每天抬头看到的星星、星云是什么样子的?
结论: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物体很难 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 力又有斥力。
2.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10-10 m时——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 m时——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10 m时——作用力可忽略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从 无垠的宇宙到 微小的粒子
物质以各种形态展现着
1.1 自然的尺度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们还在探究、、、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尺度
宏观领域:1026m 微观领域:10-15m
1.2 物质的组成
古希腊人:四元素说 水、火、土、气
中国祖先: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
阿伏加德罗:分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