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重点一、生物与非生物。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食物。

-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繁殖后代,如种子的萌发、动物的繁殖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 非生物不能表现出生物的特征。

像石头、水、空气等没有生命现象,它们不需要营养、不能呼吸、不能生长繁殖等。

二、动物的特征。

1. 鱼类。

- 身体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 生活习性:大多生活在水中,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有的在浅水区,有的在深水区。

2. 鸟类。

- 身体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 生活习性:大多能在空中飞翔,适应飞行生活。

它们的骨骼轻、薄、中空,减轻体重;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食性多样,有食虫的、食草的、食肉的等。

3. 哺乳动物。

- 身体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 生活习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如陆地、水中(如鲸)等。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三、植物的特征。

1. 种子植物。

-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例如苹果、小麦等。

-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有根、茎、叶、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如松、杉、柏等。

2. 非种子植物。

-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

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

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

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8.潜望镜的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片都是平面镜。

问答:1.凹面镜对光线有反射汇聚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也有汇聚的作用,2.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场上是如何点燃的。

答;运用凹面镜取火,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用温度计测量镜子反射光的光斑处温度,不用镜子光弱温度低,1面镜子光较弱 3面镜子光较强,6面镜子光强,会画柱状图,光的强度跟温度有关,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4.红板黑板蓝板黄板绿板白板,受热后温度最高的是黑板,最低的是白板。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的火山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种子发芽实验(一)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就像我们人生活需要一些必备的东西一样,种子发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行的呢。

首先得有水分,你想啊,如果种子干巴巴的,就像我们人渴得嗓子冒烟一样,肯定没法开始生长。

然后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太冷或者太热,种子就会像我们在很不舒服的环境里一样,不想动弹,也就是难以发芽。

最后呢,空气也很重要,种子也得呼吸新鲜空气才能茁壮成长。

2. 在做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我们得保证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这就好比比赛跑步,大家都在同样的跑道上(其他条件相同),就看谁在某一个特殊的规则(不同条件)下跑得更快。

比如说,我们想看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那就准备两组种子,一组给充足的水分,另一组不给水,但是温度啊、空气啊这些都要保持一样,这样才能知道水分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1. 当我们做完实验,就要仔细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啦。

这就像我们每天观察自己养的小宠物有没有长大一样。

我们可以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发芽的数量、芽的长度等等。

这些记录就像种子发芽的小日记,能告诉我们很多秘密呢。

2. 如果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也不要灰心。

这可能是因为有一些我们没注意到的小细节。

就像我们以为按照菜谱做菜肯定好吃,结果却不尽人意,可能是盐放多了一点或者火候没掌握好。

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检查实验过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不过呢,绿豆芽有点像个小挑剔鬼,它不能接受太强的阳光,不然就会被晒得受不了。

它比较喜欢那种明亮但又不是特别强烈的光线。

如果没有阳光,绿豆芽就会长得又细又长,就像豆芽菜在黑暗的环境里拼命想长高找光一样,但是看起来就比较虚弱。

2. 除了阳光,土壤对绿豆芽的生长也很重要。

好的土壤就像一个舒服的小床,能给绿豆芽提供很多营养。

如果土壤太贫瘠,绿豆芽就会像住在破房子里没东西吃的小可怜,长得不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燃烧性、热胀冷缩等特征。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3. 能量的传递:能量可以通过传导、传播、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等。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着一条直线传播,遇到边界时可能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2. 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反射回来。

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斯涅尔定律。

4. 透射:光线穿过透明介质时,继续传播,透明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玻璃等。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分子产生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压缩和膨胀的方式传播,需要介质来传递。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频率和振幅两个主要特性。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频率越低,声音越低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四、天体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的轴进行自转运动,一天完成一次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一年完成一次公转,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3. 月球的运动:月球绕地球进行公转运动,月球的不同照面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五、环境与生态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包括生物圈、地球圈和大气圈等。

2. 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种类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3.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

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

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

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

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野兔鹰第二章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3.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这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6.食物链: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防治沙尘暴的方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猎隼(sun)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生态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比实验设计1.蚯蚓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蚯蚓10条、潮湿的泥土实验过程:①找一个长方形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潮湿的泥土,中间留一条空隙。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1、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2、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3、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阳光的有无.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一个容器放光亮处,一个放暗处可以参照书上P6在一个容器上罩透明的塑料杯,在另一个容器上罩不透明的塑料杯4、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温度的不同.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一个容器放室温下,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中.注意:保持纸巾的湿润5、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有无空气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透明密封袋中,密封,然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 6、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长势一致的绿豆芽、水、土壤的种类、数量两个组不同的条件:阳光实验方法:拿两个同样大的花盆,装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种上三棵长势大致相同的绿豆芽,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每天定时定量的浇上同样多的水,从三个方面观察记录花盆中绿豆芽的变化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7、实验计划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要改变的条件:光线不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实验方法:①、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②、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③、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④、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⑤、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重复做几次.研究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8、实验计划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要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不改变的条件:光线、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实验方法:①、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②、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③、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④、再重复几次.研究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家长签字:组长签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
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
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
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
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2、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阳光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光亮处,一个放暗处
(可以参照书上P6在一个容器上罩透明的塑料杯,在另一个容器上罩不透明的塑料杯)
4、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温度的不同。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室温下,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中。

(注意:保持纸巾的湿润)
5、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有无空气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

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透明密封袋中,密封,然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

6、
研究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长势一致的绿豆芽、水、土壤的种类、数量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阳光
实验方法:拿两个同样大的花盆,装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种上三棵长势大致相同的绿豆芽,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每天定时定量的浇上同样多的水,从三个方面观察记录花盆中绿豆芽的变化(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7、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要改变的条件:光线
不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
实验方法:①、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②、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③、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④、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⑤、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重复做几次。

研究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8、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要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
不改变的条件:光线、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
实验方法:①、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②、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③、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④、再重复几次。

研究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家长签字:组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