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圣才出品】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圣才出品】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圣才出品】第⼗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关键在党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地位是历史和⼈民的选择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命⽃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民拥护和选择的结果。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历史表明,历史和⼈们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复兴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2.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论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

①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坚持⽆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产阶级⾰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正确⽅向。

②由中国特⾊社会主义产⽣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是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是党和⼈民取得的宝贵成果,取得这⼀成果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产⽣与发展。

③由中国特⾊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关键在党。

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标,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个坚强的领导核⼼,这个核⼼就是中国共产党。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优势①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民代表⼤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新教材概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ppt课件

新教材概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ppt课件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1.1987年,党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 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 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百年屈辱 百年渴望
1840年
1921年
掀开了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而
奋斗的新篇章
1949年
1961年
实现翻两番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984年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历史变迁
➢1840年-1860年 少数人觉醒: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1.1987年,党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2.2002年,党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什么关系?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梦是其形象表达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

(2018毛概)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018毛概)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1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的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2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3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4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5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三奋力实现中国梦1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2实干才能梦想成真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4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1从“三步走”战略目标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十九大“两个阶段”的新征程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是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二是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三是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四是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五是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五位一体”总布局)【圣才出品】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五位一体”总布局)【圣才出品】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布局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

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全民共享,即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ppt课件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ppt课件
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卖出坚实步伐 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5/26
案例7:中国大地上的“明星村”
华西村 塘约村
战旗村
36/26
华西村-吴仁宝
37/26
战旗村
38/26
(2)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图景
富强
23/26
• 屈原、岳飞、戚继光、 袁崇焕、郑成功、林则徐、 关天培、邓世昌、孙中山、
24/26
中国力量
• 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5/2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警惕“四个陷阱”
中等收入 塔西佗陷
陷阱

金德尔伯 修昔底德 格陷阱 陷阱
26/26
二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实现中国梦必须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 凝聚中国力量
21/2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 五位一体道路
• 推进四个全面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2/26
中国精神是什么精神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 代精神的统一。“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内 涵深刻,意义深远。
29/26
非凡的发展成绩
1987年4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 邓小平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会谈 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摆脱贫穷。
• 从198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800-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圣才】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圣才】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①理想的内涵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②理想的特征a.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

b.理想具有实践性。

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c.理想具有时代性。

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①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②信念的特征a.信念具有执着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b.信念具有多样性。

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离开理想,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理想寸步难行。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2.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圣才出品】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①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和康帕内拉。

②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摩莱里和马布利。

③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1)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1864年,国家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①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②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2)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圣才】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圣才】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①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原因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2)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1)中国梦的内涵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①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②民族振兴,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

③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中国梦与人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①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③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3.奋力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
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5)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相结合,科学划分发展阶段,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的经验。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在这一阶段,主要目标要求是: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③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④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⑤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一阶段的目标要求是:
①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人、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⑤高度的生态文明,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