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课件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课件
总结词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睡眠等,到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一理论在医学心理学中广泛应用于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详细描述
认知学派
信息处理论
认知学派的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就像计算机一样处理信息,通过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等环节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指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产生影响,形成或改变行为的过程。
详细描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如奖励或惩罚)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如果行为的结果是奖励,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会增加;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会减少。
总结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课件
目录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生物学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总结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医学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潜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总结词: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另一重要理论,它强调集体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详细描述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驱动力,如果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成长和改变。他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接纳和支持的环境,让患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验,并从中获得自我成长。
总结词
提出人类需求的层次结构,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情感认知理论强调情绪在决策、判断和行为中的作用,认为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方式。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特点。

1. 心理生理医学派(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心理生理医学派主要强调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其核心概念是身体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状况也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

心理生理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应激反应模型”(Stress Response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人面临应激刺激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

这一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身体状况对心理的影响。

2. 行为医学派(Behavioral Medicine)行为医学派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重点是探索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管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行为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行为与健康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

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与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

3. 心身医学派(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派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它关注情绪、心理状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心身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心身症状模型”(Psychosomatic Symptom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面临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背疼等。

医学心理

医学心理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2.健康的含义(填空、选择):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HO,1946)。

3.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填空、选择):神灵主义时期、自然哲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首推冯特)4.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选择)1)行为学派:华生——后天决定、刺激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应激;塞里——应激适应理论3)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自我理论(以人为中心治疗)5.主要理论学派特点(问答)1)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通过特殊的心理治疗设置,对患者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和不成熟防御方式的理解和调整,达到缓解症状,促进患者人格成熟的治疗目标。

2)心理生理学派:在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时需要阐明心理和生理的关系,这就形成了心理生理学方向。

3)行为学派:理论基础是广义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缺陷,它重视人的独特性、寻找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以及人有选择的自由。

5)认识学派:人们的认知机构不同,人们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评价内外信息,形成不同的信念或信念系统,以致对相同的刺激常常有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选择)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①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与独立行走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头为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②感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肤觉的发展、味觉和嗅觉的发展③知觉的发展:开始产生最初步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

3个月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3岁能辨上下。

④注意力的发展:1岁前不随意注意,第2年起能较长时间的注意某一事物。

⑤记忆的发展:1岁以后记忆范围有所扩大,3岁能再现几周前出现的事物。

⑥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此期,想象处于萌芽状态,内容简单贫乏。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五)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监督检查机制在睡眠时变得松懈,潜意识中的本
能冲动以伪装的形式趁机闯入意识而得到表现,构成了梦境。可见,梦是对清 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表达,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条捷径。借助对梦的 分析和解释可以窥见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并可以用来治疗心理疾病。
和思想负责,依赖人的理智和逻辑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
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强调现在和将来, 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三)认知行为理论 3. 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治疗和情绪困 扰》中提出了认知治疗的理论观点: 个体的情感和行为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方法决定的,即思想决定了 他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反应。 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激发事件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 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 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 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B 非理性信念
A 事件 D 观念调整
C1 消极结果
C2 积极结果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三)认知行为理论 2. 格拉瑟现实治疗理论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的现 实治疗理论是建立在控制理论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行为、感受
注意 保持 运动再现 动机确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五、行为学习理论的临床应用举例
病人的一般资料:王某,女,20岁,大学生。 求助过程及方式:由父母陪同来心理门诊求治。 求助的主要原因:病人半年前与男友分手之后,心情低落,产生难以抗拒的饮食欲望,在外暴饮 暴食,一直吃到撑得难受才罢休,暴食后心情稍有缓解。之后每逢心情不好,或遇事不顺心即会 产生强烈的饮食欲望,暴饮暴食。开始时每2至3周发作一次,每次暴食维持1~2天,饭量是常人 的3~5倍。发作时,每1~2小时即会产生难以忍受的饥饿感,若不进食,则头晕、心慌、易怒, 进食后缓解。3个月前发作变得频繁,发作维持时间变长。体重明显增加。而因担心身材改变,而 在暴食后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身体发胖的恐惧心理。一再发誓 不再滥吃,但饥饿感来袭时,又无法控制。病人近半年来学习效率下降,有时旷课,感觉难以应 付考试。 重要的成长经历:病人9岁时父母离异,之后随父亲生活,在病人不开心的时候父亲就会给她买好 吃的东西来哄她开心,她就会觉得心情好些,病人认为吃东西让胃满满的能改善心情。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可以通过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该模型关注身体的生理过程,例如遗传、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等,以解释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试图通过药物、手术和其他生物干预措施来处理身体上的问题,但它在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时有所局限。

二、心理动力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冲突和不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动力模型将焦虑、抑郁、冲突和防御机制等因素与疾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心理动力模型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和解决潜意识冲突来提高身体健康。

三、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主要是由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这个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管理、疼痛管理和心理康复等。

四、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模型强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文化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关系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领域。

五、整合模型整合模型试图将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解释身心健康和疾病。

整合模型认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1.主要学派:(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创立,又称心理动力学派。

(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塞里,赫斯,伍尔夫。

(3)行为学派,华生。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创立;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创立。

(4)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论);罗杰斯,集体智慧理论(自我理论)(5)认知学派,贝克。

2.神灵主义时期→自然哲学期→科学心理时期3.健康:WTO对人类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4.医学模式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6.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时间、空间、运动知觉)7.错觉:对外界客观事物失真的或错误的知觉称为错觉。

生理性的错觉是可纠正的,病理性的错觉是不可纠正的。

8.经典条件反射(行为学派理论)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无条件刺激(UCS)+条件刺激(CS):无条件反应(UCR)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CR)9.工具或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学派理论)被试发出一个反应(R):一个刺激(S)10.强化物:是一种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密切联系的刺激或结果。

11.记忆: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分瞬间、短时和长时记忆。

12.记忆的分类:1)瞬时记忆:只有0.25~2s2)短时记忆:1~2min。

对数字记忆的广度为7±2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述转变而成。

13.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1)认识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记忆过程中,目的明确,运用某些有效的方法,并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的记忆是有意识记。

2)再认和回忆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当再度感知时,觉得熟悉而确认它是以往感知过的叫再认。

3)保持和遗忘14.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人们的认识内容在最初的20min到2天之内遗忘的最快,以后以往的速度渐渐慢下来。

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

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 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是重要的。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 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 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
儿童进入性器期,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 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恋母情结“。 恋亲情结: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恋亲情结冲突的解决 --- 在父母共同爱的照顾下,认同同性别 的亲人,并内化父母的价值与正向特质到儿童的ego之中。 最终形成 第二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产生背景
一、社会背景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企图解决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精神分析是弗洛伊的企图解决犹太 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尔在城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 需要的产物。 二、文化思想背景
(一)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二)科学思想的影响 (三)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超我的限制 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恨父亲是罪过 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性行为不道德
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 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 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
性质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物
心理
社会
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 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 ③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 “一仆三主”。 ④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的 状态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 失调,就会危及人格的发展。
• 1881
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
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
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章节:11心理干预——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章节:11心理干预——主要理论流派

Counseling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 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的学科。
与医学心理学有很大的重叠和 交叉,故: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医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一)临床心理学 (二)咨询心理学
(三)异常心理学 (四)健康心理学 (五)行为医学 (六)心身医学 (七)心理生理学 (八)神经心理学 (九)护理心理学
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三)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医学与心理或行为科学的交叉
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揭示 原理 提供依据 科学思维
3.应用学科
具有解决医学和心理学问 题的 知识与技术(辅助或独立使用)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四)开设的主要目的
Clinical psychology由 美国心理学家L.Witmer在1896年 首次提出。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一)临床心理学 (二)咨询心理学
(三)异常心理学 (四)健康心理学 (五)行为医学 (六)心身医学 (七)心理生理学 (八)神经心理学 (九)护理心理学
心理测验——评估
心理咨询 调整 心理治疗 解决
个体的心理 问题与障碍
是医学心理学最大分支学科 内容接近,视为相似学科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一)临床心理学 (二)咨询心理学
(三)异常心理学 (四)健康心理学 (五)行为医学 (六)心身医学 (七)心理生理学 (八)神经心理学 (九)护理心理学
行为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正常的或 病态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 心身反应),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而形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转移: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 转向不相干的对象,既发泄了相应的心理能量,又不会给 自己带来威胁。
抵消:是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抵消已经发生的 不愉快事件,以此弥补其内心的愧疚,解除焦虑。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个体遭遇挫折后,为自己 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自我认可的理由以摆脱焦虑或痛苦,但 有时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投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以自己的想法推 想外界的事实,将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欲望、态度 、意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 和痛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反向:由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将潜意识中不能直 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减 轻焦虑。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 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 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D),使 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E)。由此,埃利斯的ABC理论发 展成了治疗情绪障碍的ABCDE模型。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防御机制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套心理自我 保护的办法。
特征:在潜意识中进行;人类在正常和病态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地 运用;运用得当,可以暂时减轻痛苦,缓解焦虑,防止精神崩溃;过 度使用则是一种病态。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主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指把不能被社会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焦虑的形式 A. 现实焦虑: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威胁,个体面临着一个被感知为危险
的情境或状态。 B. 神经质焦虑:来源于本我冲动要释放的威胁,个体体验到焦虑却不知
道它的原因,是一种非现实的恐惧。 C. 道德焦虑:产生于超我的影响,是当自我受到超我惩罚威胁时产生的
恐惧。
精品课件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
精品课件
目录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四节 其他理论
精品课件
重点难点
掌握不同理论流派的基本人性观及其心理病理观。 正确理解、恰当评价不同流派的观点,并能使相关 知识运用到对人性的认识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理 解上。
精品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 又称心理动力理论,是奥地 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 (Freud S,1856~1939)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 派之一。
精品课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也称示范作用,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 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一个具体模型行为活动 的观察和模仿,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 反应之间的联系。
精品课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 A)提出行为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1.注意:学习者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成为
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精品课件
二、心理生理理论
坎农的观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onnon WB)通过 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烈的恐惧、愤怒等情绪变化将通 过“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经交感-肾 上腺系统引起全身功能变化。
精品课件
二、心理生理理论
赛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H)提出 了著名的应激适应机制学说,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各种有害 刺激进行抵御时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之为一般适 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精品课件
一、行为的概念
外显行为 行
外部活动

心理活动
内隐行为 内脏活动
精品课件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都 是学来的,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 因素。根据学习的基本规律,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个 体行为的获得、维持或消退。通过对学习各环节的干预 或重新学习,可以矫正不良行为。
精品课件
(二)操作条件反射
正强化: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 行为逐渐增强的过程。
负强化: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消极刺激减少,导致该行 为逐渐增强的过程。
消退: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导致 该行为逐渐减弱的过程。
惩罚: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消极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 逐渐减弱的过程。
学习的依据。 2.记忆:这些特征性行为被学习者有意无意记住,成为日后自己行
为的模型。 3.行动:学习者表现出这种特征行为。 4.强化:依强化原则,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数。
精品课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 A)提出行为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精品课件
一、马斯洛
心 理

识 前意识

动 潜意识
精品课件
二、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
本我
自我
超我
享乐原则 现实原则 至善原则
精品课件
三、心理发展理论
发展阶段 口欲期 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年龄 出生~1岁半左右 1岁半~3岁 3~5岁 5~12岁 青春期至成年阶段
特点 用嘴感受世界并获得满足 控制大小便获得满足 注意集中在性器官上 注意力从自身转向外部世界 两性吸引
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成 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 和结果。
精品课件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品课件
二、罗杰斯的自我形成理论
自我概念与价值条件 自我概念: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的概念。出生后,在与
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开始慢慢学会了区分“我” 与“非我”。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 现趋向开始激活。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贝克的观点 :贝克认为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五种形式: 1.任意的推断: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做出结论。 2.选择概括:根据个别的细节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3.过渡引申: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
普遍性结论。 4.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做出歪曲的评价。 5.“全或无”思维: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
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即取消强化 ,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精品课件
(二)操作条件反射
实验过程:
精品课件
(二)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的意义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 身的影响。任何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包括各种理化的、 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变化,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 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反之,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包括各 种习惯或症状,也可以因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
精品课件
二、行为学习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强化:指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在
经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 就是强化。结合次数越多,则条件反射形成越巩固。
精品课件
(一)经典条件反射
泛化:由于反复强化的作用,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 境刺激也可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合理化常见形式为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代偿: 也称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
退化:也称退行,指当个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放弃 已有的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而是用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 满足自已的欲望。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精品课件
二、行为学习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过程:
精品课件
二、行为学习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任何环境刺激,包括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变 化,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影响人的行为。个体的一 些正常或异常行为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过程建立。
精品课件
二、罗杰斯的自我形成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与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 重视来访者的人格尊严。在心理治疗中,只要给来访者提供自然的、 和谐的、自由的心理氛围,来访者就会摆脱自我概念不一致带来的困 扰,修复受损的自我实现的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道 路,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简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2.解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简要回答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和意义 4.思考心理学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请用行为学习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健康问题
精品课件
THANK YOU!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罗杰斯的自我形成理论
自我概念与价值条件
价值条件:在自我实现这一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尝试进行各种 活动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儿童寻求积极经验的过程中,有一种是 受到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的尊重而产生的 体验,但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 的价值观,罗杰斯称之为“价值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