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_主要的理论流派(精)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方式。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特点。

1. 心理生理医学派(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心理生理医学派主要强调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其核心概念是身体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状况也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

心理生理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应激反应模型”(Stress Response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人面临应激刺激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

这一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身体状况对心理的影响。

2. 行为医学派(Behavioral Medicine)行为医学派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重点是探索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管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行为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行为与健康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

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与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

3. 心身医学派(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派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它关注情绪、心理状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心身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心身症状模型”(Psychosomatic Symptom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面临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背疼等。

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转移: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 转向不相干的对象,既发泄了相应的心理能量,又不会给 自己带来威胁。
抵消:是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抵消已经发生的 不愉快事件,以此弥补其内心的愧疚,解除焦虑。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个体遭遇挫折后,为自己 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自我认可的理由以摆脱焦虑或痛苦,但 有时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投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以自己的想法推 想外界的事实,将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欲望、态度 、意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 和痛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反向:由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将潜意识中不能直 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减 轻焦虑。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 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 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D),使 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E)。由此,埃利斯的ABC理论发 展成了治疗情绪障碍的ABCDE模型。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防御机制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套心理自我 保护的办法。
特征:在潜意识中进行;人类在正常和病态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地 运用;运用得当,可以暂时减轻痛苦,缓解焦虑,防止精神崩溃;过 度使用则是一种病态。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

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

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

——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医学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34
自我概念与价值条件
价值条件:在自我实现这一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尝试进行各 种活动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儿童寻求积极经验的过程中,有一种 是受到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的尊重而产生 的体验,但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 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之为“价值条件”。
11
投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以自己的想法推想外 界的事实,将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欲望、态度、意 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痛 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12
反向:由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 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减轻 焦虑。
15
代偿: 也称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 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 退化:也称退行,指当个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放弃已有 的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而是用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满足 自已的欲望。
16
幻想: 指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的方式使自己脱离 现实,满足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和欲望。 幽默:当个体处于困境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摆脱尴尬。 升华:是把社会不能接受的本能欲望导向更高级的、建设 性的活动。
23
泛化:由于反复强化的作用,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境 刺激也可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即取消强化, 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24
实验过程:
25
操作条件反射的意义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 影响。任何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包括各种理化的、生物 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变化,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可能 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反之,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包括各种习 惯或症状,也可以因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医学心理学重点(浙中大)

医学心理学重点(浙中大)

一、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范围:1.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3.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5.如何将心理学理论及其技术应用到人类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中。

主要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人格三部分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和斯金纳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3.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和罗杰斯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4.认知心理学:奈瑟和西蒙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研究方法时间特点分类: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研究手段分类: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法、调查法二、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的构成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基本情绪与情感活动)理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现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等)象人格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做出清晰的反映;(2)理解性:人在知觉事物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诠释它;(3)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感知它时不会把它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4)恒常性:人在知觉事物时,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可以通过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该模型关注身体的生理过程,例如遗传、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等,以解释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试图通过药物、手术和其他生物干预措施来处理身体上的问题,但它在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时有所局限。

二、心理动力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冲突和不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动力模型将焦虑、抑郁、冲突和防御机制等因素与疾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心理动力模型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和解决潜意识冲突来提高身体健康。

三、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主要是由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这个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管理、疼痛管理和心理康复等。

四、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模型强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文化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关系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领域。

五、整合模型整合模型试图将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解释身心健康和疾病。

整合模型认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心理学十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十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十大流派简介十大学派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但心理学本身是个庞杂的体系,其学派林立和互相之间的分歧可能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没有的。

当然,人的心理本身就是难以捉摸的,只是这种错综复杂不免让许多人对心理学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学=唯心主义"、"心理学=反基督教"等等。

所以,了解一下这十个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区别,既有助于对想学习的人对他的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更能认识到--正认为各个学派之间的不同甚至是极端对立的观点,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并没有明确价值倾向的学科,任何把心理学贴上一个价值标签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因为基于任何价值立场,不管是唯物主义、宗教还是其他哲学理论,都可以从这门学科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至于与自己原持有的价值相悖的学派,那就求同存异吧。

另外,了解这十大学派对于掌握《心理学史》这门课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帮助,因为该课主要讲述的就是这十个学派的发展历史,故而本文也可供学习该门课的同学参考。

一、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1875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准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因此,他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经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研究的。

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则为心理元素,即为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

而人的心理,就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这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以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在于分析出心理元素并发现这些元素复合成复杂的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由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内在的意识,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的实验内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强化: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行 为逐渐增强的过程。
负强化: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消极刺激减少,导致该行为 逐渐增强的过程。
消退: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导致该 行为逐渐减弱的过程。
惩罚:指个体的某一行为使消极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逐 渐减弱的过程。
米勒(Miller NE)1967年所进行的内脏学习实验实际上是上述操作条 件反射的另一种形式,即内脏操作条件反射。在内脏学习的实验中, 对动物的某一种内脏反应行为(如心率下降)给予奖励,经过这种选 择性的定向训练,结果动物逐渐学会了“操作”这种内脏行为,使心 率下降。
心 意识 理 前意识 活 动 潜意识
人格
本我
自我
超我
享乐原则 现实原则 至善原则
发展阶段 口欲期 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年龄 出生~1岁半左右 1岁半~3岁 3~5岁 5~12岁 青春期至成年阶段
特点 用嘴感受世界并获得满足 控制大小便获得满足 注意集中在性器官上 注意力从自身转向外部世界 两性吸引
主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指把不能被社会道 德规范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冲动、欲望、情感等不知不觉 中抑制到其潜意识中,以保持心境的安宁。
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指拒不承 认已经发生的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情,以减轻焦虑。 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 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
实验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任何 环境刺激,包括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变化, 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影响人的行为。个体的一些正 常或异常行为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过程建立。
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强化:指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在经 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就 是强化。结合次数越多,则条件反射形成越巩固。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个体将潜意识的性和攻击冲动在意识 水平上直接给予表达,会使个体感到不安,于是通过梦来 表达。
外显行为 行
为 内隐行为
外部活动 心理活动 内脏活动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都是学 来的,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学习的基本规律,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个体行为 的获得、维持或消退。通过对学习各环节的干预或重新 学习,可以矫正不良行为。
转移: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 向不相干的对象,既发泄了相应的心理能量,又不会给自 己带来威胁。
抵消:是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抵消已经发生的不 愉快事件,以此弥补其内心的愧疚,解除焦虑。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个体遭遇挫折后,为自己的行 为或处境寻找自我认可的理由以摆脱焦虑或痛苦,但有时 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
社会学习理论也称示范作用,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理 论。该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一个具体模型行为活动的 观察和模仿,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反 应之间的联系。
班杜拉(Bandura A)提出行为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1.注意:学习者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成为学习 的依据。 2.记忆:这些特征性行为被学习者有意无意记住,成为日后自己行为的 模型。 3.行动:学习者表现出这种特征行为。 4.强化:依强化原则,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数。
合理化常见形式为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代偿: 也称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 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
退化:也称退行,指当个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放弃已有 的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而是用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满足 自已的欲望。
幻想: 指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的方式使自己脱离 现实,满足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和欲望。 幽默:当个体处于困境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摆脱尴尬。 升华:是把社会不能接受的本能欲望导向更高级的、建设 性的活动。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
目录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四节 其他理论
掌握不同理论流派的基本人性观及其心理病理观。
正确理解、恰当评价不同流派的观点,并能使相关 知识运用到对人性的认识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理 解上。
精神分析理论
又称心理动力理论,是奥地 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 (Freud S,1856~1939)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是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之一。
泛化:由于反复强化的作用,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境 刺激也可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即取消强化, 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实验过程:
操作条件反射的意义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影 响。任何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包括各种理化的、生物的、 心理的和社会的变化,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 种行为产生影响;反之,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包括各种习惯或 症状,也可以因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
投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以自己的想法推想外 界的事实,将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欲望、态度、意 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痛 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反向:由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 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减轻 焦虑。
焦虑的形式 A. 现实焦虑: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威胁,个体面临着一个被感知为危险
的情境或状态。 B. 神经质焦虑:来源于本我冲动要释放的威胁,个体体验到焦虑却不
知道它的原因,是一种非现实的恐惧。 C. 道德焦虑:产生于超我的影响,是当自我受到超我惩罚威胁时产生
的恐惧。
防御机制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防御机制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套心理自我保 护的办法。 特征:在潜意识中进行;人类在正常和病态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地运 用;运用得当,可以暂时减轻痛苦,缓解焦虑,防止精神崩溃;过度 使用则是一种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