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如1小时=60分,1分=60秒;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时间知识进行计算,注意时间单位的一致性;
(3)逆向思维,如已知经过的时间,求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小明从8时30分开始做作业,用了1小时20分,要求学生计算小明何时完成作业。难点在于将1小时20分转换为分钟进行计算,以及将计算出的结束时间换算回时分表示。
课堂上,我尝试运用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知识。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还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大家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对于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非常有帮助。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由于我的表述不够清晰,导致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疑惑。为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讲解知识点,以便让每位同学都能理解。
3.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
4.激发创新思维,通过时间管理活动,提高自主规划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节课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时间”的第三个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深入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阅读钟表,能准确报时和计算时间差;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时间知识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 学会读写当前时间,并能用语言描述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点:1. 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2. 学会读写时间,描述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运用语言描述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1. 钟面模型或图片。

2. 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钟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 讲解: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时工具,练习读写当前时间,并用语言描述经过的时间。

第二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会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学会画图、列举等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问题情境素材。

2. 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画图、列举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认识时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时钟的构成,了解时、分、秒的运行规律。

2. 学会正确读写时间,并能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教学重点:1. 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运行规律。

2. 学会正确读写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分、秒的运行规律。

2. 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教学准备:1. 时钟模型或图片。

2. 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时钟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钟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 讲解:讲解时钟的运行规律,即时、分、秒的运行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时工具,练习正确读写时间,并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1)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学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时间,如:几时几分。

(3)掌握时间的基本计算方法,如:加减法。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学会用语言描述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学会用语言描述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认识时间、学习时间计算。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钟面、理解时间概念。

3. 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时间计算,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

(2)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翻阅课本,学习时间描述的方法。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时间的计算方法:加减法。

(2)举例说明时间计算的应用。

4.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时间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巩固练习:(1)发放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连线。

(2)学生相互提问,练习时间描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刻度和数字,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取和表示时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认识时钟介绍时钟的刻度、数字,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

2.2 读取和表示时间教授如何正确读取和表示时间,例如:“1时30分”、“3时15分”等。

2.3 时间的推算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差,例如:“现在是3时,10分钟后是几点?”、“从2时到3时经过了多少时间?”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表示时间,掌握时间的推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时间差。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2 教学手段利用PPT、实物时钟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时间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与演示讲解时钟的刻度、数字,演示如何正确读取和表示时间。

5.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物时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4 解决问题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6.2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包括知识问答、时间推算等,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 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_12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  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_12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页例3。

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已有的信息,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

2、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推理法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通过《认识时间》例1和例2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认识几时几分,并且通过写数学日记等方式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总体来说,时间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上二年级的孩子积累的数学生活经验十分有限,因此在学习本课内容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分析:例3是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数学思考,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推理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习让推理活动做到“步骤完整,理由充足”。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播放《时间像小马车》歌曲上课前,老师要先跟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

(听音乐、猜歌名)大家可要张大耳朵仔细听咯,会唱的话也可以一起大声地唱一唱!这首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呀?预设: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时间,来学习探讨关于时间的问题吧!二、新授(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2.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迎来了一位神秘客人(名侦探柯南)他睁大了他的双眼,在看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动画)提问:困扰我们大侦探柯南的问题是什么?预设: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师引导学生认出钟面上的时间。

大家注意到这中间有一个词,“可能”是什么意思?预设:可以、能够那我们班同学们能帮柯南解决问题吗?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找出信息那要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回到题目中,找一找能帮助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

你知道了什么?2、梳理信息。

教师提问:小朋友真棒!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时间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

学习认识时针、分针、秒针,了解它们的作用。

学习认识1时、2时、3时等12个时辰。

1.2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

1.3 教学难点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1.4 教学准备准备钟面模型或图片。

准备与时、分、秒相关的手工材料。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一天有几种不同的时间吗?”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时间单位。

1.5.2 基本概念展示钟面模型或图片,讲解钟面的构成,介绍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讲解1时、2时、3时等12个时辰的概念。

1.5.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制作钟面模型,加深对钟面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1.5.4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时间单位来表示一天。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钟面和时间单位的理解。

1.6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第二章:认识时间单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时间单位“分钟”和“秒”。

学习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将分钟转换为秒。

2.2 教学重点理解时间单位“分钟”和“秒”。

2.3 教学难点掌握小时、分钟、秒之间的转换。

2.4 教学准备准备小时、分钟、秒的相关教具。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和时间单位,那你们知道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1分钟等于多少秒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小时、分钟、秒之间的关系。

2.5.2 基本概念讲解时间单位“分钟”和“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转换。

2.5.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教具进行小时、分钟、秒的转换练习。

2.5.4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时间单位“分钟”和“秒”的理解。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时间》的例3。

主要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时钟,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包括: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读取时钟时间,以及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正确读取时钟时间。

2. 培养学生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的时间。

2.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读取时钟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钟、电子钟、卡片、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挂钟,引导他们发现时间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翻阅课本,自主学习例3的内容,了解如何读取时钟时间,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如何认识整点和半点,引导学生学会读取时钟时间。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读取挂钟和电子钟的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整点和半点、读取时钟时间、时间差计算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读取挂钟和电子钟的时间。

(2)计算经过的时间。

(3)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上午8点出门,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下午2点到达目的地,问小明一共走了多少公里?2. 作业答案:(1)挂钟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如:1时30分、5分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知识,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难点:1. 学生能够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知识,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展示时间的相关知识。

2. 时钟模型或者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时间。

3. 练习题或者时间卡片,用于巩固知识。

学生准备:1. 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2. 尺子、圆规等作图工具,用于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时钟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

2. 教师讲解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读写时间,如:1时30分、5分等。

环节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分发时钟模型或者图片,学生直观认识并触摸时钟各个部分。

2. 学生尝试自己读写时间,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3.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读写时间,加强巩固。

环节四: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时间卡片,学生快速回答卡片上的时间问题。

2.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甲乙两人相距多少时间?3. 教师选取学生回答,进行反馈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例3及练习二十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分,也就是()分=1小时。

3、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出示例3主题图
师:明明和红红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约好一起玩,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在说什么?
再看情境图: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问:明明做完作业是什么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事情的过程吗?
3、提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钟面上的时间(7:45 9:15 10:50)根据画面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推算出明明踢球的时间是
上面三个时间中的哪一个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
引导:要求明明哪个时间去踢球,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板书: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踢球的时间在这两个时间中间,你能找出这两个时间吗?(板书:踢球)
指名回答,师板书如下:
9:00 ---- ? ---- 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你是怎样解答的?(指名回答,师小结并红笔板书:9:15 )5、检验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把所选的答案9:15代到题目中看看是否合理。

学生自己尝试检验,然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推算时间的情况,瞧,小红和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出示题目,指名说题意。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推算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吗?
8:30 ——?—— 12:30
大扫除摘西红柿去小文
家玩
钟面上有4个时间可供选择,你能都读出来吗?
哪个时间较合适,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推算时间,是用什么方法推算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5、6题。

第5题: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
时间 3:00—3:20 3:30—4:00 4:10—4:35 4:45—
5:30
活动读书练琴做作业玩
把下面的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第6题:
(1)把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天如下表。

起床上学午饭放学回家看电视晚饭睡觉 6:50
(2)根据完成的上表,和同桌之间互相提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我早晨5:00可能在外面玩吗?
板书设计:
推算时间
9:00 ---- 9:15 ---- 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8:30 —— 10:05 —— 12:30
大扫除摘西红柿去小文家玩
教学反思:利用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准备怎样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写一写、想一想,最后采用排除法推理的方式确定答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