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_王跃飞
应用文-谈安徽省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谈安徽省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徽省区域文化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既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文章认为,要促进安徽省经济全面发展,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对区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大力发展文化及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激发功能;利用区域文化特色与同质性发展区域经济。
安徽省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周边与六省相邻,南北跨续度大,气候地貌呈明显差异。
皖北以平原地貌为主,气候相对干燥;皖南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同一省份内区域之间呈现如此较大的地域气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我国实属罕见。
由于受周边多种文化影响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地貌、气候的差异性,导致安徽省的区域文化呈现以下特点:(一)多样性与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从北到南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圈:1.皖北淮河地区的淮河文化。
其文化特色是民风粗犷、尚义、较保守、中庸,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色彩较浓。
笔者认为其文化特色中的尚义、淳朴、直爽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北方接壤的齐鲁文化影响,而皖北作为庄子故里、老予的重要活动区域,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因而道家的思想在这里具有深厚的根基。
2.长江流域的皖江文化,尤以桐城派为代表,其区域文化主要特色为具有较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崇尚人文精神,文风兴盛。
所谓“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生动反映了当地人尚文好学的传统,所以自古以来,此地人者辈出,学派纷呈,如庐江何氏一脉,魏晋、两宋以来诞生了许多知名的经学、玄学大家;以方苞、戴名世为代表的桐城文化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现代则涌现了陈独秀、朱光潜、杨振宁等学问大师。
皖江地区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尚文精神,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本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域上为周边多种文化(北方的齐鲁文化,西边的湘楚文化,东南的吴越文化交汇最激烈的地区。
本地区较好的地貌、气候条件也有利于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安徽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素有“徽州”之称,地处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安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这些文化瑰宝包括徽派建筑、徽州木版年画、徽州山水画、徽剧、皖南木偶戏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在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创新这些地域优秀文化,已成为安徽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徽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希望能为安徽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启示。
一、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的现状安徽地域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空间受到挤压和侵蚀;外来文化冲击,导致地方文化逐渐式微;文化市场化经营,导致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变味商业化。
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较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很多传统文化技艺在年长者的传承下逐渐流失。
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年轻人更加追逐先进和新鲜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了解愿望,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下降。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在新媒体、电子娱乐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逐渐失去话语权,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市场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地位。
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浮躁的消费心态有关。
传统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学习和传承,但是当代人们却都过于浮躁,追求快速的享受,而非慢慢的品味和学习。
安徽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传承与创新的路径在面对这些问题的如何传承和创新安徽地域优秀文化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传承必然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创新则要有意识地延续优秀的传统元素。
传承和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在文化传承上,我们需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安徽区域文化是指安徽省特有的地域文化,包括安徽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华东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对安徽区域文化的浅谈。
一、历史文化安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安徽境内有许多古代遗址和文化遗产,如黄山、庐山、徽州古城等。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神奇的山峰、石海、云海等景观而闻名于世。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会萃地,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
徽州古城是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造,展示了徽派建造的独特风格。
二、地理文化安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有的地理文化。
安徽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安徽的地理环境为其发展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水乡文化。
安徽的农耕文化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农耕习俗等方面,如安徽的稻田文化、农民的农事节庆等。
安徽的水乡文化体现在水乡体面、水上交通、水上生活等方面,如安徽的古运河、古桥梁等。
三、民俗文化安徽的民俗文化是安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安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五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和活动反映了安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春节是安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安徽人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纸钱,表达对祖先的恭敬和怀念之情。
四、艺术文化安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如安徽的徽剧、皖剧、徽派书画等。
徽剧是安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细腻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而受到泛博观众的爱慕。
皖剧是安徽的另一种传统戏曲剧种,以其豪放的表演和激情的唱腔而独树一帜。
徽派书画是安徽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构图而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总结:安徽区域文化是安徽省特有的地域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翁飞摘要:安徽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新安文化(或徽州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并随之呈现五大特点:一,三大亚文化板块之间差异和趋同共存。
差异性使安徽文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而文趋同性则表现为儒道佛思想的相互交融。
二,在发展中呈现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
这与安徽地域经济重心的变迁和行政建置演进脉络相吻合。
三,“通变”精神成为安徽文化长期延续的重要内在因素。
四,讲经世致用、求“天下和洽”的学术取向。
五,超越地域的文化现象广泛存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
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
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
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
安徽文化研究报告

安徽文化研究报告安徽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安徽位于中国东部,被誉为“徽风四海流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报告旨在对安徽文化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二、历史背景安徽文化起源于古代徽商的活动,这也是安徽地区经济繁荣的根源之一。
在此基础上,安徽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风格,融合了徽商文化、宗教信仰、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
三、文化特点1. 徽商文化独特:徽商是安徽地区最早的商业阶层,他们注重商道和信誉,崇尚节俭和务实。
徽商文化对安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繁荣的经济。
2. 宗教信仰:安徽地区信仰的宗教以道教和佛教为主,尤其是道教对安徽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
安徽有许多著名的道观和佛寺,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是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3. 传统艺术:安徽地区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如徽剧、皖剧、徽派书画等。
徽剧是安徽地区最著名的戏剧形式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皖剧则是安徽的地方戏曲形式,曾经在安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四、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安徽地区的文化对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徽商文化的商道精神被华商传承至今,成为中国商人的楷模。
安徽传统艺术也在其他地方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比如徽剧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着大量的观众和演员。
五、当前问题及建议然而,近年来,安徽的传统文化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而逐渐式微;另一方面,安徽的文化产业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安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资,以确保安徽文化的独特性和活力。
六、结论通过对安徽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特点和丰富内涵,同时也能看到其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然而,当前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只有加强对安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才能使其继续发展壮大,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的地方,安徽省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即为文化发达地区。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黄山之国”,素有“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誉,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地貌资源。
安徽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儒家文化和徽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如黄山、宏村、西递等历史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安徽还是黄梅戏、徽剧、徽班等戏曲剧种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安徽省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文化底蕴,涵盖自然、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资源。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发展文化产业也能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1. 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大地方文化艺术团体和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
还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引进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来支撑。
政府要积极引进人才,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聚集到安徽发展文化产业。
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安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依托这些资源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精细加工,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从而提升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安徽省区域文化环境对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影响

J u a f h i c e c n e h o o y Un v ri or l n o An u i n e a d T c n lg ie st S y
安 徽 省 区 域 文 化 环 境 对 发 展 创 业 型 经 济 的 影 响
Ab t a t Cu t r le vr n n nd c n mi a d v lp n r ls l c n e t d n a r g o s r c : lu a n io me t a e o o c l e eo me t a e co ey o n ce i e in. A a mo o s h r niu c lu a n io me ti h r e o s o he g o h o n e tr rs . F o t e p rp ci e o e i n le o o — u t r le v r n n st e g e nh u e f rt r wt fa n e p ie r m h e s e tv fr go a c n mi c e eo me t ti n ip n a l o b id a c lu a t s e e c n u ie t ine rn r n o d rt pe d l a d v lp n ,i si d s e s b e t u l u t r la mo ph r o d c v o p o e i g wo k i r e o s e u h r wt fa ne rs p t e g o h o n e tr ie.Th p ra ay e h e i n u t r le v r n n n l n i g de eo i g e - p e pa e n l z s t e r go a c lu a n io me ti f l ue c n v l p n n te r n u i le o o n An uip o i c r p e e ra c n my i h r v n e,a d p t o wa d s me s g e to s a d me s r s t r moe e te r - n u sf r r o u g si n n a u e o p o t n r p e n u ila tvte . e ra ci i s i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动能。
我国安徽省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如黄山、徽派建筑、徽剧等独特的文化符号,因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一、分析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安徽省地处我国东部,东临长江,南濒淮河,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省自古就有“徽州”之称,这里是徽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分布地。
安徽省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黄山,还有徽州古城、徽派建筑、徽剧、徽菜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资源。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安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和品牌优势。
安徽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徽省又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
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二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餐饮业、民间工艺业等,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 增加城市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
3. 传承弘扬地方文化。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文化习俗、民间传统节庆等,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主要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城市软实力、传承弘扬地方文化等方面。
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1. 加大投入,提升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61~64Journa l o f Anhu i Sc i ence and T echno logy U n i versity安徽省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王跃飞1,韩正安2(1.铜陵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铜陵244000;2.铜陵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铜陵244000)摘要: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徽省区域文化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既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文章认为,要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对区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大力发展文化及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激发功能;利用区域文化特色与同质性发展区域经济。
关键词:安徽省;区域文化;区域经济;特征;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772(2009)03-0061-04Analysis of Local Cult ure Characteristics i n AnhuiProvi nce and its I mpact on Regional Econo m icWANG Yue-fe,i HAN Zheng-an(1.Editorial Depart m ent of Jour na l of Tong li n g Co llege,Tong li n g244000,Ch i n a;2.D epart m en t o f Econo m ic and Trade of Tong li n g Co llege,Tong li n g244000,Ch i n a)A bstract:The c l o se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l o cal cu lture and reg i o na l econo m ic developm ent has no w aroused much concern.Local culture i n Anhu iProv ince has t h 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and d ifference i n genera l.They pro-mo te the deve l o pm ent o f econo m ic,bu t t h ere are a lso so m e disadvantages.A ccord i n g to the paper,it is necessary to pro m ote econo m ic and soc ial deve l o pm ent in our prov i n ce,fro m the aspect o f local cult u re,the fo llo w ing should be done:the modern transfor m 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 lture;carry i n g out the local culture reasonably;v i g-orousl y deve lop i n g cu lture and touris m i n dustries;co m p letely fu lfilli n g t h e sti m ulati n g f u ncti o n of cu lture i n eco-no m ic developm en;t utilizi n g local cu lture characteristic and its ho m ogene ity to deve l o p reg i o na l econo m ic.K ey words:Anhui Prov i n ce;Loca lCu lture;Reg ional Econo m y;Characteristics;Developm en t一、安徽区域文化的特征分析安徽省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周边与六省相邻,南北跨续度大,气候地貌呈明显差异。
皖北以平原地貌为主,气候相对干燥;皖南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同一省份内区域之间呈现如此较大的地域气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我国实属罕见。
由于受周边多种文化影响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地貌、气候的差异性,导致安徽省的区域文化呈现以下特点:(一)多样性与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从北到南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圈[1]:1.皖北淮河地区的淮河文化。
其文化特色是民风粗犷、尚义、较保守、中庸,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色彩较浓。
笔者认为其文化特色中的尚义、淳朴、直收稿日期:2009-01-07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联2008年资助课题(A2008009)。
作者简介:王跃飞(1962-),男,安徽省安庆市人,学士,编审,主要从事区域文化研究。
62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爽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北方接壤的齐鲁文化影响,而皖北作为庄子故里、老子的重要活动区域,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因而道家的思想在这里具有深厚的根基。
2.长江流域的皖江文化,尤以桐城派为代表,其区域文化主要特色为具有较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崇尚人文精神,文风兴盛。
所谓/穷不丢书,富不丢猪0生动反映了当地人尚文好学的传统,所以自古以来,此地人文学者辈出,学派纷呈,如庐江何氏一脉,魏晋、两宋以来诞生了许多知名的经学、玄学大家;以方苞、戴名世为代表的桐城文化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现代则涌现了陈独秀、朱光潜、杨振宁等学问大师。
皖江地区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尚文精神,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本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域上为周边多种文化(北方的齐鲁文化,西边的湘楚文化,东南的吴越文化交汇最激烈的地区。
本地区较好的地貌、气候条件也有利于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3.皖南地区的新安文化,以徽学为主要代表。
本区域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朱程理学、文房四宝的主要发源地,徽剧、徽菜的故乡,而且在安徽区域文化中,本区域文化相对来说较具有开放进取、注重实际精神,人文精神和近现代功利意识在这里得到较好的统一,明清以后徽商兴盛一时、闻名全国就是较好的见证。
笔者认为,新安文化中的重商取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本地区较为狭窄恶劣的生存环境。
另本地离江浙较近,而浙东文化的尚利务实精神对新安文化显然有较大的影响。
(此三大文化圈之说已基本达成共识,目前已有学者提出/环巢湖文化圈0的概念[2],本文这里对此第四文化圈不拟展开讨论)(二)同一性尽管安徽各区域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然而作为同一省份,各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广泛联系,使它们之间必然具有很多共同特性。
从文化这方面来说,本文认为我省各地区之间具有以下共同特性:(1)都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均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淮河流域不仅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魏晋建安文学、怀河学派的发祥地,建国以来在涡阳等地出土了战国等时期大量文物,皆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寿州还是我国著名的绘画之乡。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庄子、曹操、朱元璋等杰出人物。
皖江流域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尤其是桐城派文化影响广大深远。
近代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就出自桐城派门下。
现代新文化运动和文学的重要代表陈独秀、张恨水、蒋光兹均出生在这里,安庆还是黄梅戏的主要发祥地。
徽州地区是我省人文自然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区,它不仅是/文房四宝0、京剧的主要发源地,而且拥有的九华山、齐云山还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和道教胜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绩溪胡氏一族,自古名人倍出。
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民国著名学者胡适、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都出生于这一家族,真可谓人杰地灵。
(2)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不足。
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省份,是华夏文明浸染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也是封建统治最稳固的地区之一。
因此,传统文化在这里具有较大的稳固性。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本省在思想观念上未能像沿海一些省区一样很快完成向现代化的转变,即吸收现代工业文明所需的开放进取精神和平等竞争意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徽各区域文化中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中消极成份还是比较浓,安于现状,缺之开拓精神,讲关系,官本位主义等。
所以,尽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曾开改革开放之先河,凤阳小岗村的联产承包/阜阳模式0引领改革之风骚,八十年代后,安徽却未能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领跑,目前安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只处于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过重所致。
二、安徽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一种文化特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在长期沉淀过程中能够继续存在,说明它必然具有合理性,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因子未必能适应或完成这种转型。
本文认为,本省区域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如下两方面的影响。
(一)有利因素(1)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质。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而人力资本素质的主要方面取决于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
安徽区域文化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而传统文化中存有许多有利于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素质的因素,如道家文化经典5道德经6中包含有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和宇宙观,/物极必反0、/取道自然0、/无为而治0等思想为我们较好地处世接物提供了丰富的智慧。
儒家文化中同样包涵丰富的人生智慧,实际上自汉朝以来我国历代王朝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修身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有/半部5论语6可治天下0之说。
儒家崇尚仁、义、礼、智、信、/和为贵0等思想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治理国家、企业,还是个人修身处世都是极有价值的。
(2)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区域及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日益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现代文化产业的内涵远不限于现代影视、娱乐,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基础[3],如我省的九华山地区可利用佛教胜地发展佛教文化产业,徽州可作为/文房四宝0的主要产地,利用黄山及徽州民居、名人故里等人文与自然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品加工、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等。
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越丰富,越有特色,则越有利于提升并丰富本地区的外部形象,有利于该地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如合肥作为包公故里、三国战场对提高其知名度、对外招商引资等都是有利的。
(二)不利因素(1)南北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利于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全省经济整体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