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站结题报告(修改后)
关于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考察报告(精)

关于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考察报告11120830 聂欢欢2011年10月9日,米阳、王芳霞、王缤钰、张素霞以及我5人一同对北京南站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
主要考察了北京南站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北京南站的外围设计和内部构造。
总的认为,北京南站是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各种交通方式无缝链接、立体化交通明显,考虑未来储蓄用地,运用现代化综合服务设施等等,北京南站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去学习借鉴。
考察流程:乘地铁4号线由西直门直到北京南站地铁站,由于北京南站与地铁四号线是无缝链接,从4号线所在的地下二层乘扶梯直接到地下一层到达北京南站火车站与地铁的换乘综合服务大厅,以及公交南广场、北广场和出租车换乘点等对其进行了一番考察;乘扶梯到达地上一层即为北京南站站台轨道层,乘电梯至高架层即为候车大厅;之后,对北京南站周围进行了考察。
总的来说,考察是由内向外,由细节到整体,以及加上之前对北极南站的认识对其综合考虑撰写考察报告。
报告内容:根据查阅文献、网上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报告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北京南站的发展历史;第二,北京南站的整体构造;第三,旅客进出站流线设计;第四,对北京南站的几点看法一、北京南站发展历史北京南站,亦称“南站”,即原来的永定门火车站,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开阳桥南开阳路。
2006年之前, 北京南站主要提供慢车和中短途运输的服务。
车站于2006年5月10日起停用,以进行扩建改造工程,2006年1月28日新年的除夕夜,主站房工程破土动工。
2008年8月1日, 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开通运行,成为京津城际铁路在北京到发的客运站,未来京沪高铁的到发站也将设于此。
北京南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立体化交通枢纽,这个“巨无霸”位于南二环与南三环、马家堡东路与西路之间,占地面积49.92万平方米,相当于70个足球场。
主站房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相当于鸟巢体育场的1.5倍,世界第三大机场——伦敦希思罗机场所有的航站楼面积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流线分析报告

《港站与枢纽》北京南站流线分析报告小组成员:指导教师:苗建瑞、吴先宇引言 (1)正文: (1)第1节北京南站背景 (1)1.1 北京南站站场主要结构 (2)1.2北京南站空间布局结构 (2)第2节交通流线 (4)2.1流线的概念 (4)2.2 流线的种类 (4)2.3流线的特点 (5)第3节交通流线分析 (5)3.1外部进出流线分析 (5)3.2内部流线分析 (9)3.3高架层流线分析 (10)3.4平面层流线分析 (11)3.5换乘大厅流线分析 (11)3.6 停车场流线 (13)第4节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冲突点分析 (14)4.1平面层冲突点分析 (14)4.2地下一层冲突点分析 (15)第5节总结与感想 (15)第6节小组分工(按学号排序) (15)第7节个人感想 (16)7.1【个人感受与总结】: (16)7.2【个人感受与总结】: (17)第8节附件(部分参观照片) (17)引言现代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涉及大量复杂的交通流线,包括站内外的人流、车流及物流。
结合《港站与枢纽》这门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了进一步理解交通枢纽的各种流线及其分布特征,我组于2014年12月21日对北京南站进行了参观。
重点观察了旅客流、行包流、站外车流以及站内各项设备设施布局等等。
本报告从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系统角度,基于北京南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运用以人为本、系统协调的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实地参观对流线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并为流线组织提出建议,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建设提供功能分区、空间布局、流线疏解和配套设施配置等方面的参考。
正文:第1节北京南站背景北京南站是北京铁路局直属客运特等站、是中国最大的客运特等站,坐落于西城区、东城区及丰台区交界处,南二环路、南三环路、马家堡东路、马家堡西路之间,凉水河北侧。
北京南站作为京津城铁以及京沪高铁的始发站和终到站;东端衔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和北京站,西端衔接京沪客运专线、北京动车段与京山、永丰铁路,是集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也是中国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客运专线大型客站、客流量名列世界第三,被誉为“亚洲第一站”。
结题报告范文参考

结题报告范文参考结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研究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销售业绩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的营销策略,以提升销售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研究选择了某知名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对销售业绩的影响,为企业提供可行的营销策略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企业历年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查和评估,以及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来探讨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销售业绩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 市场营销策略对销售业绩的影响。
通过对企业历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实施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时,销售业绩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时,采取了更积极的市场宣传和促销活动,销售业绩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在市场竞争激烈时,通过调整价格策略和渠道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因此,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销售业绩具有显著的影响。
2. 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建议。
基于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和评估,本研究提出了以下优化建议:(1)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制定更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2)优化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知度;(3)加大市场宣传和促销力度,增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提升销售业绩。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销售业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发现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销售业绩具有显著的影响。
同时,针对市场营销策略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建议,为企业提供了可行的营销策略建议。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
五、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销售业绩的影响[J]. 企业管理, 2018(3): 45-50.[2] 王五, 赵六. 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J]. 市场营销, 2017(2): 60-65.。
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根据本次研究报告的内容,结论如下:
1.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大量实验证据的分析和统计,得出了如下结论:
(1)在XX领域,XX方法在解决XX问题上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2)XX因素对XX的影响较大,通过对XX因素的优化和调整可以提高XX的效果;
(3)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发现XX方法在XX指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4)本研究的结果对于XX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进一步分析说明如下:
(1)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XX领域XX因素对XX的影响程度;
(2)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实验对比,发现了不同方法之间存在差异性,XX方法在XX指标上表现出较佳的结果;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深入研究XX领域的XX问题,探索更多解决方案和方法;
(2)重点优化和调整XX因素,以进一步提高XX的效果;(3)开展更多实验和验证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本研
究的结果;
(4)加强和扩大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
和方法,以提升XX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报告的结论,我们对XX问题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XX领域的发展将会取得更
加显著的成果。
【《北京南站客运服务质量调研(报告)》4300字】

北京南站客运服务质量调研报告目录1调研目的 (1)2调研方法 (1)3调研时间 (2)4调研样本的情况 (2)5调研的内容及过程 (2)5.1 乘务人性化服务不足 (2)5.2 铁路客运管理制度欠缺 (3)5.3 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不充分 (3)6调研结论与建议 (4)6.1 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 (4)6.2 完善铁路旅客客运管理机制 (5)6.3 强化现场工作人员主人翁意识 (6)参考文献 (6)1调研目的铁路客运承担着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客运周转量,在国家旅客运输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国计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铁路客运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铁路运输的要求,在新世纪发展中,铁路客运才能保持并吸引客流。
因此对于北京南站客运车间的调研,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一定的社会意义。
2调研方法实地访谈法3调研时间2023年12月1日・7日4调研样本的情况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北京南站客运车间里的旅客和乘务员,同时通过与他们进行深刻的交流,来了解到目前的客运车间的整体服务情况以及旅客的满意程度。
5调研的内容及过程5.1乘务人性化服务不足乘务的人性化服务应当是要结合每一位乘客的特殊情况都予以他们对应的帮助与解答,并不是一味的机械化、程序化的服务,因人而异,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分析。
一是北京南站客运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例如售票速度太慢、客运服务宣传方面不知道该如何宣传、不知道如何引导旅客进站候车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乘务人性化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还有招聘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未招专业人员、职工缺少培训等等。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火车、火车站普遍缺乏岗位聘用。
一方面,铁路部门通过校园招聘新员工,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新员工。
在招收客运从业人员时,更注重年龄、身高、外貌等条件,而不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
虽然新招聘的员工将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规定接受理论培训I,然后以“学徒制”的形式进行培训I,最终通过考试,独自工作。
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

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一、报告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结题报告1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范文

结题报告范文结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针对某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策划的一项研究性工作。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因此,我们开展了这项研究,旨在为公司提供科学的市场推广策略,帮助公司顺利推出新产品,实现销售目标。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新产品的市场定位、目标消费群体以及推广策略,为公司未来的市场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 调查分析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确定新产品的市场定位;2. 确定新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并分析其消费行为和购买力;3. 制定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
三、项目内容。
1. 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信息,了解他们对新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分析市场竞争情况。
2. 消费群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新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其消费行为和购买力。
3. 推广策略制定,根据市场调研和消费群体分析的结果,制定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
四、项目成果。
1. 市场调研报告,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新产品的市场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消费群体分析报告,确定了新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并分析了其消费行为和购买力,为产品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3. 推广策略报告,制定了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为公司未来的市场推广工作提供了指导。
五、项目总结。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机会和挑战,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公司能够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推广策略,顺利推出新产品,实现销售目标。
结题报告成果总结范文

结题报告成果总结范文总结:本次结题报告总结了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并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评估。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探索XXX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并为相关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对该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地调研帮助我们收集了真实的数据和意见,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我们在数据收集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数据并不完整或不准确。
其次,在调研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等。
最后,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也遇到了技术上的难题,但我们通过团队合作和专业技能克服了这些困难。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结果。
我们的研究表明,XXX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有许多潜在的创新解决方案可以实施。
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该领域的现状,并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方案。
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取得了一些具体的成果。
首先,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XXX解决方案,通过优化XXX过程,实现了更高效的结果。
其次,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XXX的建议,包括改进XXX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最后,我们撰写了一篇论文,并将其提交到相关的学术会议,以便与其他研究人员共享我们的成果。
总体来说,本次研究为XXX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专业技能,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困难。
我们的研究不仅对该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情况下北京新南站人员疏散模型研究郑宣传, 韩松 , 申炎炎北京交通大学摘要:在大型铁路客运站,紧急情况下(如发现爆炸物等)的人员疏散研究可以为减少人员的伤害提供必要的指导。
基于客运站设备、设施布局的特点及疏散人群的行为特征,分析旅客疏散特点,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模型。
将旅客的疏散行为分为出口选择、路径选择、决策感知。
以北京新南站为例,模拟旅客的进出站行为、行人疏散行为、分析疏散过程特点、探讨疏散模型的可行性及意义。
关键词:人员疏散; 元胞自动机; 旅客流线Study on people’s evacuation in Beijing New SouthStation under emergenciesZHENG Xuan-chuan, HAN Song, SHEN Yan-ya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Abstract:In large-scal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evacuation study will provide necessary guidance to reduce harm of people under emergencies(such as explosives, etc.).Based on the trait of terminal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layout, as well as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vacuation, we analyze evac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ilway passengers, in order to establish evacuation model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Divide the evacuation of passengers into the behaviors of export options, path sel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sense. Taking Beijing New South Station as example, simulate passengers’behavior of entering and outputting the station,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acua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evacuation model.Keywords:evacuation ; cellular automatic ;passenger flow lines0 引言人员安全疏散是公共安全和消防安全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得到了国内外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美国“911事件”后,公众聚集场所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问题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北京南站作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京津城际以及即将建成的京沪客运专线的端点,同时也有大量普通旅客列车通过,每天要承担着大量的客流中转任务。
然而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市、大型体育场所、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旅客疏散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保证车站在突发意外情况时进行科学、有效的疏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人员疏散模型的建模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类仅仅考虑建筑物及其各部分的疏散能力,这类模型通常叫做宏观仿真模型,它以人群整体运动作为分析目标,其对空间的构造通常以节点和连接为单位,特点是计算速度快,但无法描述疏散过程中人的行为细节,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偏差。
第二类模型不仅考虑建筑物空间的物理特性,而且考虑每个个体对危险物品的响应,通常叫做微观仿真模型,它以人员个体特性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算法和规则来模拟行人的疏散行为。
1 元胞自动机模型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简称CA ),是在均匀一致的网格上由有限状态的元胞构成的离散动力系统,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模拟算法,后被应用于交通流模拟。
直到1998年,才由Victor J.Blue 等人应用于行人交通流的模拟。
元胞自动机最基本的组成包括元胞(Cell ),元胞空间(Lattice ),邻域(Neighbor ),规则(Rule )。
元 胞自动机可以视为由一个元胞空间和定义在该空间的变换函数所组成,可以用一个四元组表示),,,(f N S d A =,该式代表一个元宝自动机系统;d 是一个正整数,表示元胞自动机的维数;S 是元胞的有限的离散的状态集合;N 表示空间邻域内元胞的组合,即包含各个不同元胞状态的空间矢量,记为),...,,,(321n s s s s N =,n 为领域原胞的个数,f 是映射规则,将n S 映射到S 的一个转换函数,。
所有的元胞位于d 维空间上,其位置可用一个d 元的整数矢量Z 来确定。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行人行走的道路用网格抽象,将行人看作在网格之间移动的元胞(automata ),用一定的规则来规定行人的行走行为,称为行走移动规则(rules ),进而完成整个模拟过程。
2 人员疏散模型建立人员疏散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疏散空间的虚拟化、疏散路径的选择、疏散过程中人员行为的研究,其中对人员行为进行研究是疏散仿真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2.1疏散空间人员疏散是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把疏散区域均匀划分为二维的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元胞,大小分为0.5m*0.5m 。
在元胞空间中,元胞在某时刻只有三种状态:一是被建筑物占用,二是被行人占用,三是未占用,当某元胞被建筑物或障碍物占用时,该元胞为占用状态,则其他行人无法占用该元胞。
所有的元胞(除被建筑物占用)的状态都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T+1时刻的元胞状态与T 时刻的元胞状态及相邻的元胞状态有关。
本模型根据元胞是否被建筑物占用的情况,分为可行走区域和不可行走区域,行人只能在可行走区域内行走。
另外按照元胞的邻居数量,分为四个邻居的Von Neumann 型领域和八个邻居的Moore 型领域,如图1所示。
Von Neumann 型领域模型中,元胞只能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内移动,模型的优点是规则简单,编程易于实现,缺点是无法模拟45方位角的移动,Moore 型领域模型由于增加了四个对角线上的邻居,恰好弥补了前者的不足之处,由于后者规则比较复杂,编程难度较大,所以本课题采用Von Neumann 型领域模型(黑色格为中心元胞,灰色格为邻居)。
(a )Von Neumann 型领域 (b )Moore 型领域图1 元胞自动机邻居模型2.2人员模型假设(1)人员初始位置:人员的位置是随机出现在可行走区域的某单元格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人员的初始位置。
(2)移动方向:人员只能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内移动,当某个方向的邻居元胞被建筑物或障碍物占用时,则该人员无法进入该元胞区域,而只能朝其他方向移动。
(3)冲突竞争:当两个人员同时选择同个元胞单元格时,则他们要进行竞争,竞争规则如下:比较当前两个人员所处元胞位置离障碍物的距离,距离近的一方胜出,胜者下一步选择未被竞争的元胞,负者只能选择其他方向。
2.3 更新规则紧急情况发生后,人员的疏散过程的行为模拟包括如何选择出口、避免碰撞、绕避障碍物、排队、折返等多种复杂现象,对这些现象的模拟是疏散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根据北京新南站设备布局和作业流程的特点,并结合旅客的行为特征,提出了旅客在站内疏解的基本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模拟疏散过程的复杂现象。
假设每个人都以最大速度逃离,其疏散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出口选择、路径选择和决策感知。
根据这三个步骤,行人参照规则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
具体的更新规则如下:(1) 旅客寻找离自己最近的出口为疏散目标。
(2) 利用最短路算法来求解最短路径。
(3) 在一个时间片内,旅客只能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内移动一步。
(4)每个元胞的吸引力,由各个元胞到出口的距离、墙壁以及障碍物的位置、人员位置等因素决定。
离出口越近的元胞吸引力越大;墙壁以及障碍物处产生斥力,以体现人们避免与障碍物过近的习惯;周围元胞上的人员存在人员间吸引力和运动方向吸引力。
(5)人员根据视野内的所有元胞的吸引力大小选择某个相邻元胞作为下一时刻的目标格点。
(6)当多个人员同时竞争同一格点时,只能留下一个人员,其他的回到原来格点,竞争者的获胜概率与人员离障碍物远近有关。
(7)每个时间片每个人员同步更新后,重新计算元胞的吸引力。
(8)循环计算直到所有人员疏散结束。
2.4参数设定2.4.1时间步长s T基于所有人员的位置都是同步更新的规则,规定每个时间步长里每个人员只能移动一个网格。
那么,根据正常情况下人的行走速度是1m/s 的标准,以及每个元胞对应的空间是m m 5.05.0⨯的前提下,每个元胞空间耗时为s 5.00.15.0=。
2.4.2元胞吸引力概率j i P ,当根据每个元胞的位置计算出它的吸引力概率后,疏散人员将选择其所在元胞邻域内的吸引力概率最大的元胞作为下一步移动目标。
在疏散出口唯一的前提条件下,元胞吸引力概率j i P ,是根据各网格到疏散出口的距离来确定的,元胞),(i i y x 的吸引力概率)min()max()max(,,,,,j i j i j i j i j i D D D D P --=,式中:)()(202202,y y x x D i i j i -+-=,表示元胞),(i i y x 到疏散出口),(00y x 的距离,)max(,j i D 为距离出口最大的元胞距离值,)min(,j i D 为距离出口最小的元胞距离值。
距离疏散出口越近的元胞,其吸引力概率越大,反之距离疏散出口越远,其位置吸引力概率越小。
当元胞被建筑物占用时,其元胞吸引力概率值为恒为0,即该元胞对行人没有吸引力。
图2 人员下一步可能的移动方向及概率3 疏散过程描述紧急情况下,为了安全、迅速、高效地将在站旅客疏散到安全地带,我们需要熟悉车站内部构造及出入口的布局,以及站内旅客流线的组织情况,同时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及组织人员疏散的措施。
因此,下文从高架层候车大厅内旅客流线组织、改进疏散方案等方面逐一介绍。
3.1站内旅客流线分析 在候车大厅内,旅客流线大体上可分为进站流线及出站流线,进站流线的特点是种类多、流量大、平均流程长、持续时间长,出站流线相对比较单一,持续时间也比较短。
基于进站旅客多、出站旅客少的特点,候车大厅在出入口的布置上表现为入口多、出口少,从而保证旅客顺利进站、同时也能减少因建设过多的出口而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