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小课题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教育中,美术教育已经逐渐被重视,被认为对学生的创造力、表达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缺乏兴趣和动力,可能是因为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
因此,本课题将探讨如何通过游戏化元素的引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课题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敏锐性;4.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将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任务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具体的课程设计如下:1. 概念引导: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艺术作品或画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提出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2. 游戏化任务:设计一系列的艺术任务和挑战,例如:创作一个独特的形象,用色彩表达情感等。
每个任务都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团队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彼此的作品和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4. 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展示与分享:在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的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通过展示和演示艺术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个别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提供个别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升技能。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作品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50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50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课题:菊花(中国画)课型:中国画临摹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
(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
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
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2、读画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作能力不足、研究兴趣不高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探索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
2. 研究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等。
3. 设计并实施相应的美术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4. 经过一定时间的实施和调整,评估美术教学方案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美术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3. 实验研究:在一所小学进行实验性的美术教学,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效果。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美术教学方案的效果。
五、研究成果本研究的成果包括:1. 理论研究报告: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美术教学方案:设计并实施的美术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3. 研究论文: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与教育界分享经验和成果。
六、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一个月):进行文献研究,了解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第二阶段(两个月):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美术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3. 第三阶段(三个月):设计并实施美术教学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收集相关数据。
4. 第四阶段(一个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5. 第五阶段(半个月):与教育界分享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5篇)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5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课题:叶子上的“血管”课型:绘画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情感——感受树叶的美感。
认知——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构造。
操作——用常用美术工具材料表现树叶的美。
重点:用铅笔、水彩笔、水笔、等画树叶。
难点:绘、制出各种形态具美感的树叶,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已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各种树叶、绘、制好的范例图。
学具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树叶,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各种笔具,等常用美术用具。
教学过程:一.入导入:播放美丽的森林、树木、植物。
春、夏、秋、冬景色各种树叶特写。
二.导入:启发学生讲一讲春姑娘或秋天的童话三.启发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有没有注意到校园的花草、树木季节不同会有什么不一样?1.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树木的花衣衫,“季节不同树木的花衣衫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活动绿、黄、红等,师:适当引导)二.结合教材揭示叶子上的小“血管”1.师:展示树叶提问?叶子有“血管”吗?学生回答师引导“血管”就是叶脉。
2.叶脉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学生活动叶子上的叶脉就同我们人的血管一样,遍布全身用来输送水份、养份的。
三.观察、探索1.师:展示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拿出收集的树叶交流仔细观察,比一比有什么不同)2.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树叶外形有什么不同?边沿有没有不同?学生发言各种形状的可能性,师:适当板画外形,供学生参考。
(2)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混色、带色点的都有可能(3)不同的树叶“血管”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多片叶子间(详细对比、细致入微观察)学生发言师:适当板画。
(4)正面背面有什么不同?(5)摸一摸这些不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发言(6)还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言组织学生说一说对叶子的感受(师:总结;每一种树叶都有各自的面目,象小朋有的脸蛋,虽然每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但没有绝对的一样。
是吗?)四.展示例图白纸绘制、彩色纸张绘制、剪制作品,水笔单色、淡彩,水彩笔画。
美术小课题

小清新简约工作总结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④设计图案
我们发现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因此他们对各种事物身上的图案也充满了想象。
利用基本的点、线、圆及各种多边形,通过排
列图、案交,叉发、掘重学小叠 生清等 的新方 联简式 想约, 能工力设作。计总出新结奇、多彩的
第三,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全面 贯彻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全面且可持续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同时,在小 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之后,学生的“思维之门”被完全打开, 小学生能够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新世纪人。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
等方法,积极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 思维教学设计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的研 究,以及评价研究。通过采用“尝试设 计---实践检测----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 模式”的四步骤,增强了学生对创新思 维正确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 较好的成效。
调查问卷分析:
95%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课,而且学生非 常渴望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这个 信息给我们的提示是老师在创新思维培养 上应该多方面放手,让学生尝试,但在内 容上应该精而全。要照顾班上的大多数同 学,兼顾个别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改变教育方 式做起。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充 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并且开发学生智力, 让学生在娱乐中发现和学习知识,进而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 中,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能对美术课程 的教学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的学生其实对于美术是有一定天赋的,但 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隐藏在“体内”的天赋被渐渐埋没。但是在创新思 维能力教学方式的“刺激”之下,潜藏在学生体内的潜能被重新激发出来,一些 原先看上去资质平平的学生一下子有了新的闪光点,教与学的沟通互动变得更加 良性且可持续。
小学美术1-6年级课题简单

5.闪光的烟花(造型·表现)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蜡笔、彩笔、彩纸、绒线等,来表现五彩缤 纷的烟花。作业完成后,把它们都贴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6.美丽的印纹(造型·表现)
·世纪之钟 (上海) ·静物 (局部) [法] 塞尚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学习要求: ·画出或用纸剪出动物、人物,进行重叠排列。 ·也可画叠罗汉图。 4.鲜艳的包装纸(设计·应用) ·包装袋 [美] 塞丝·加本 学习要求: ·可用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包装纸。 拓展: ·包装一件礼物送给小朋友。 5.五味瓶(造型·表现) 学习要求: ·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甜、咸、苦、辣、酸等味觉。 6.得奖了(设计·应用) 学习要求: ·利用各种材料或废旧物品做奖杯。 拓展: ·可用纸或布做成奖旗或奖状。 7.孔雀翩翩(造型·表现) ·室内装饰 [法] 约瑟夫·雅南 学习要求:
这一课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用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 各种图形。教师可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 的美感。还要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3.彩线连彩点(造型·表现)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用绘制、剪贴等方式自由地表达具象的或是抽 象的图形,体验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8.鱼儿游游(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及周围的环境。老师也可准 备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玻璃鱼缸等透明的容器,在容器外贴上鱼,然后装上 水和石子欣赏一番。
9.我在空中飞(造型·表现)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让自己在空中“飞”起来。可用绘画,或用多种材料, 如纸、棉花、羊毛、照片等拼贴的方法进行表现。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20篇)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面具的制作,使学生懂得面具是用图案、色彩对脸部、五官作装饰造型,学习用对印法制作面具。
作业要求用对印法制作一件在化装晚会上用的面具。
课前准备一、教师示范用品(面具范品两三件,设计稿一件)。
二、学生作业用品:水粉画用品。
教学过程一、复3l日课:根据前一课纸浮雕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情况,表扬大胆想象的学生,引导学生回忆《脸谱》(美术欣赏)课讲授的知识,并让学生再观赏。
二、讲新课:1、朗读课文。
2、提问:本课的面具与脸谱、纸浮雕面具有什么相近之处?(答案:都是在脸部作装饰,本课的面具是游戏的道具,其余两种是观赏品。
)3、讲解左上图及右上图少数民族艺人在制作面具时的照片内容。
4、指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加深理解装饰造型的方法。
三、讲解对印法的特点及制作步骤,教师讲演结合,用事先准备好的设计稿演示。
1、特点:①对印法适用于对称纹样的制作。
⑨画稿及涂色只需画一半。
②涂色时用色要饱和而浓烈。
④有些线和点可直接将软管颜料挤到纸⑥大色块上的点或线应等色块颜色大致干了之后才加印上去。
⑧对印时色块印得不满意可重印多次,直至达到满意效果为止。
2、对印法制作步骤(按课本的六个步骤讲演)。
3、教师展示范品,并与堂上示范制作的作品一并挂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小结面设计制作的步骤。
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创造美的乐趣,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弄脏环境,养成美好的习惯。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制作一件有特色的面具。
五、讲评:以小组为单位,戴上自制的面具站到讲台上,让全班同学评价优劣。
小学美术教案篇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冬天生活的体验和回忆,发现冬天生活的种种美好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学美术课教案(精选7篇)

小学美术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小学美术课教案【精选7篇】。
小学美术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生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了解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感受儿歌中的幽默趣味。
重难点分析:重点:学生能完整的朗诵儿歌知道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难点:学生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茶壶和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大托盘、水壶、茶壶茶杯、茶叶安全要求:小朋友之间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过程: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么?教师出示茶壶和茶杯让学生观察。
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泡茶工具。
教师请学生看看说说,对比茶壶的大,茶杯的小,了解茶具的功能。
三、教师演示泡茶的过程,请学生品茶。
四、学生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榜样朗诵儿歌。
2、学生分句学习儿歌。
3、学生跟教师一起轻声朗诵。
4、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整朗诵。
五、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只大茶壶。
1、谁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大茶壶?鼓励学生用肢体表现大茶壶的身体、盖子、把手、壶嘴。
2、鼓励学生用肢体来表现大茶壶是怎样倒水的。
三、结束部分组织学生分组游戏:请喝茶1、学生两两结合,分别扮演大茶壶和小茶杯,边做动作便有韵律地说儿歌。
2、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小学美术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属于本套教材中陶艺教学系列中的一课。
陶艺的制作方法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手工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借物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等。
在这些技法中,手捏成型技法较适合创作泥玩具,适合小学生在课上学习、掌握。
泥玩具是民间流传历久不衰的工艺品,河南民间的“泥咕咕”、甘肃民间的泥马、北京民间的兔儿爷、陕西民间的泥狗泥鸡、广东石湾窑的陶塑公仔等都是极有特色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创设和谐美术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和谐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内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和谐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内容体系,继续为和谐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
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和谐”的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和谐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研究内容:1、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目标。
在课堂生活中拓展良好的学习空间,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2、在教师素质发展的方面拓展良性空间。
创设教师发展的各种条件,形成善教、乐教的氛围。
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教”与“学”的和谐美。
研究目标: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
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一)、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 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 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笔者认为,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二)、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想象和创造,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1、体现师生的互动性和生生的互动性和谐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去认识世界。
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才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意义建构和迁移运用,才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真正愉快地进行学习。
3、协调学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发明创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二)、相互交流,形成共识(三)、构建教师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和谐课堂”的运行效果。
为了实验顺利进行,我们将以学校30%勺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和谐课堂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里,并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四)建立动态的和谐课堂评估体系。
课堂教学评估应体现动态,生存、丰 富,可以有多种评估形式,可以体现学生个性、可体现教师个性。
而且每种 形式都应该给学生、老师很大的发挥余地。
评估过程应凸现人文和谐。
以不 同的形式,来体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个体发展的和谐。
五、课堂研究的方法本研究方案的实施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来完善课题,提高课题的应用实效。
以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人员分工 步骤(一) 起步阶段 2006.4 —— 2006.7制定“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系统;贯彻方 案,做好动员发动工作;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谐课堂”的理论。
(二) 实施阶段 2006.9 —2007.5全面落实“和谐课堂”打造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邀请有关领导及专家进 行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抓好阶段性评价。
(三) 总结阶段2007.6 —2007.7总结实施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经验,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一年级7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年级6个班、四年级8个班、 五年级7个班、六年级5个班) 八、研究成果 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角,不论是在课堂时间占有上,还是对 知识的把握上,都由教师一人操纵。
学生只是被动、无奈地接受。
这种不平 等、不民主、不合作的师生关系,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阻碍 了学生正常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 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学生作为独立的 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 主观意识。
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的教学 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为归宿。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 生的和谐发展”。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环 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 者。
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 能迷失方向。
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 学生去思考、讨论几分钟,自己则站在讲台上,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管 下面的学生是在讨论,还是在说空话,最后自己作一下总结就算完事。
体现不出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而 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
这说明 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 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 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形成成果结集, 人员分工蒋 女 沈高飞 陈 宁蔡玲霞王淑英七、研究对象: 完成结题工作。
课题组织 活动实施 活动设计 组内协调 资料整理 诸暨市大唐镇小 小学高级 诸暨市大唐镇小 小学一级 诸暨市大唐镇小 小学二级 诸暨市大唐镇小 小学一级 诸暨市大唐镇小 小学高级 全校学生。
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发明创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美术科学的教学中,更适合开展“探究、创新教学”。
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 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观察和创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比如二年级的《小小建筑师》,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创新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不知要强多少。
可是,最近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不管知识要求,学生状况,以及问题是否具有可探究性,而在课堂上盲目地探究。
结果是学生很不情愿,教师很着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当我们想让学生进行探究时,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必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要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
小课题:美术作业评价方法的探究《基础教育课题会议草纲要》中提到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课程中的评价环节也应由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互动性强的作业评价模式。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
”因此在教学中,正确的作业评价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认识美术学习中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