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

浙江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成为了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然而,尽管浙江省整体经济水平较高,但该省内部的区域发展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问题。
本文将对浙江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浙江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特别是绍兴、宁波、温州等地。
这些沿海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制造和服务业。
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发展滞后。
二是区域人口流动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在浙江省的分布也不均衡。
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这种人口流动不均衡不仅导致沿海地区劳动力供求失衡,也造成了西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浪费。
三是区域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和医疗资源在浙江省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这导致了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历史原因。
浙江省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于交通和地理等因素限制,发展滞后。
二是政策原因。
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更多地关注了沿海地区,忽视了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需求。
这造成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
浙江省沿海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西部和中部地区在吸引外资和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
针对浙江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一是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FDI对浙江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浙江省11个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掘潜力 , 提供 优惠政策; 对利用 F I D 能力相对较弱的地 区, 要加 大扶持力度 。 关键词 : 外商直接投资 ; 经济增长 ; 区域差异 ; 面板 数据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17 F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4— 5 1 2 1 )4— 0 0— 5 17 6 1 (0 10 0 4 0
一
、
研究 背景
和 1. % , 20 5亿 美元 和 10亿美 元 。 07 为 0 . 1
F I 经济 增 长 的 关 系 一 直 为 学 术 界 所 关 注 。 D与
改革 开放 3 年来 , 江省在 利用 外商 直接 投 0多 浙 资方 面 取得 了显著 成绩 。起 初 , 三来 一 补 ” 浙 江 “ 是 省利 用 F I外 商 直 接投 资 ) 主要 形 式 , 改革 开 D( 的 在 放 的头 5年 , 江省 累计 实 际利 用 外 资仅 为 4 3万 浙 3 美元 。2 纪 8 0世 O年代 中期 浙 江 省利 用 F I D 出现 了 质 的飞 跃 , 但 规 模 扩 大 , 且 领 域 也 逐 步 放 宽 , 不 而 18 浙江 省实 际 利 用外 资 达 到 13 美 元 。2 95年 6 4万 0
经济学 和新 增长 理 论分 析 F I的形 成 、 D 区位 选 择 及 作 用 机理 ; 二是 研究 F I的溢 出效应 及 其 与东 道 国 D 经济增 长 的关 系 , 般 采用 实 证 方 法 进 行 研 究 。较 一 为著 名 的理论有 “ 缺 口模 型” “ 双 和 四缺 口模 型 ” 前 , 者 由经济 学 家 钱 纳 里 ( B C ecy H. . hnr)和 斯 特 劳 特 ( M.tru)提 出 , 者 由前 者 发展 而 来 。 “ A. Suot 后 双缺 口模 型 ” 主 要 观 点 是 : 于 有 效 供 给 与 实 现 经 济 的 由 发展 目标 所 必 需 的 资 源 计 划 要 求 量 之 间 存 在 着 缺 口, 发展 中国家存 在外 汇缺 口和储 蓄 缺 口 , 利用 F I D
浙江省地区经济实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地区经济实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蔡子楚陈建印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35期【摘要】现如今,在探析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时,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都重点分析了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与各个省份整体的发展状况,对省内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较少。
根据调查收集的大量数据信息来看,省内各个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般来说都要比东部与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大。
本文以浙江省作为出发点,利用数据分析作为支持,证明其差异的巨大并对于经济差距的产生进行剖析,探寻原因。
并为缩小经济差异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一、文献综述国内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城市经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例如陈兆荣等人创设了由工业、农业、城镇化、经济实力以及服务业一同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依据使用熵值法计算安徽省江边经济领域的城市经济的竞争力指数。
魏三川选取黄陵县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基础、政府作用、产业与企业、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这六个方面的竞争力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分析评价。
胡山林等人从经济实力、中心基本、产业这几个角度创建有32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使用投影寻踪法评估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张荣天等人从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居民的富裕度、文教医疗水平这5个方面构建城市经济竞争力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评价安徽省61个县(市)的经济竞争力。
樊纲全方位探究了我国各个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动态变化以及其风险影响因素,众所周知,多数资金会流入懂不发达地区是因为市场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资本变化导致的,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化的一个原因。
而事实上,东部地区的资金往往到最后都会不断流入中西部地区,这样就可以减少生产率的差异。
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进一步缩小地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总结而言,国内的有关城市经济竞争综合实力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创建经济实力评价体系而展开,对于基础层面的研究还不够,并且指标体系大多只涉及到经济方面直接相关的因素,而其他有潜在影响作用的指标则考虑得不太全面。
区域经济增长多重集聚效应实证——以浙江省为例

导论1.研究背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自2000年达到0.4的警戒线,而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浙江省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优异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资源流向浙江,产生聚集效应,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很多学者将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解释为要素聚集的带动。
主要的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度高和政策环境良好的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土,极大地促进了出口工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当地劳动力和中西部劳动力,地区产值迅速得到提高。
经济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后,经济结构的高度化要求因运而生,各种研发投入经费增加,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完善。
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要素聚集导致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吸引要素聚集。
但是,对要素聚集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单要素的聚集研究中,即便很多地区存在多重要素的聚集,也只是将这些聚集的要素分开来,分别研究其聚集度。
然而,不能忽视的经济事实是,诸多地区存在要素的多重聚集现象,而且,要素与要素之间必然将产生作用而不是孤立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影响更是不能忽视。
浙江省是要素多重聚集的典型省份,科学技术,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需求等等,明显存在多重要素聚集。
而其中,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投资与技术的结合必然产生正的溢出效应。
但是,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聚集是否会造成投资过剩而产生负的经济影响,则非常值得研究。
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思路是,运用要素区位熵测度浙江省不同经济阶段的不同要素的聚集度,总结分析要素聚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规律,说明要素多重聚集的存在。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要素的多重聚集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1)在第四部分要素聚集度测量中,采用区位熵指数度量要素的空间聚集度。
区位熵计算主要采用的公式是:q=ΣxixiigdpiΣgdpii如若q大于1,说明生产要素x在区域i的聚集速度高于其经济增长速度。
旅游业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基于统计法的实证

化,工农业旅游的发展及贡献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首先, 工业旅游是这样定义的:它是以工业生产线为基准,生产工具、工 业产品和工业地带为专门对象的专项景点参观旅游活动。[2]工业旅 游起源于20世纪的法国,后来在英国、美国等地也相继发展起来, 工业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已成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旅 游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它弥补了原来中国旅游产品中的不足,为 旅游业的新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下面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旅游业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浙江省旅游业指标可用浙江旅游业总收入来表示,浙江省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指标可用浙江省人均GDP来代替。为简便起见,忽略其他 因素的干扰,本文只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选取时间样本为 2000~2009年,数据来源为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从2000年至2009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这10来浙江省旅游业收入和人均GDP总体均呈现 上升趋势,因此可以估计这两者存在相关性。为了避免出现为回归,首 先对这两者进行协整检验。数据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 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性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时间序列 中的异方差现象,故对原数据取对数,分别用Ln GDP、Ln Tour表示。
采用Eviews软件对人均GDP和旅游业收入这两列数据进行单 位根检验,得到LnGDP和LnTour的水平值单位根检验结果分别为 τ=-2.5326和τ=-5.8034,均大于相应的临界值,故两者时间序列上 都存在非平稳性。作一阶差分后,单位根分别为τ=-3.3746和τ=6.1285,还是大于1%和5%水平下的临界值。进行二阶差分后,τ=4.2873和-7.0192,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故LnGDP和LnLQ同 属二阶单整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可以进行协整检验。采用 Engle—Granger两步法,对数据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 验),得到残差的ADF统计量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拒绝两 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即认为LnGDP和LnTour之间存 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于是将模型设置如下:
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区域经济全国流通经济79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金严彧(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本文使用浙江省2000年~2019年公路通车里程衡量物流产业设施环境,货运周转量衡量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状况㊂运用计量V A R 模型,以单位根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再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㊂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对经济发展有长期的正向影响,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只在短期上存在正向影响,物流业的供给尚未满足全部需求,因此需要在保障物流产业设施环境的同时,加快增加物流供给㊂最后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对物流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㊂关键词:浙江物流;经济发展;V A R 模型;协整分析中图分类号:F 2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5-0079-03 物流产业,即物流资源产业化形成的复合型产业㊂物流是商品销售分工的结果,在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影响着地区生产到销售的组织方式,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实现商品的价值,进而涉及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1]㊂理论上,物流作为交换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区域分工和交换,使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拉动效应 认为,政府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发挥财政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增加就业,提高社会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大物流的需求㊂实证上,谭清美等(2004)通过对1978年以来,江苏南京的经济物流弹性分析,认为物流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㊂张宁等(2014)使用电子商务发展与物流产业增长指标,证明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支付方式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3]㊂张竟成等(2017)证明了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在长期同方向变化,物流发展促进经济增长[4]㊂田源等(2008)基于M F 理论,得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的结论[5]㊂以上理论和实证中,已经证明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正面的相互影响㊂本文认为,除了物流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产业环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良好的产业环境可以通过推动物流发展对经济起到正面影响㊂一㊁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1.研究方法本文立足浙江区域的物流产业环境发展状况,建立代表性指标,以公路通车里程反映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年货运周转量衡量物流产业需求环境[6]㊂建立三元V A R 模型,分析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和货运周转量对经济增长动态的影响机制㊂2.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1)浙江省运输线路长度公路通车里程绝对值㊂公路通车里程指达到规定并由部门正式验收且交付使用的公路里程数㊂2018年浙江省公路运输线路长度占总运输路线长度的97.2%,同时,公路通车的里程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运输能力,因此以公路通车里程作为反映物流产业设施环境的数据㊂本文选用2000年~2019年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用m i l e 表示,以公里为单位㊂(2)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㊂计算公式:货物周转量=实际运送货物吨数ˑ货物平均运距㊂货物周转量指标不仅包括了运输商品的数量,也包含运输距离的因素,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成果㊂本文选用2000年~2019年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可表示浙江省物流业一年内被满足的运输商品的需求及距离的乘积,为了反映每年货运周转量的实际水平,通过一阶差分得出每年货运周转量的增长值,用z t u r n 表示,单位为亿吨/公里㊂Z t u r n t =t u r n t -1-t u r n t(3)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㊂本文采用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指标,使用1999年~2019年间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数据㊂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固定1999年为基年,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再使用名义G D P 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相除,得到实际G D P ,用t g d p 表示,单位为亿元㊂C P I t = tt =1999C P I t *t g d p =G D P /C P I t *最后,计算每年浙江省G D P 的净增加值,反映宏观经济水平增量,用z t g d p 表示㊂z t g d p t =t g d p t -t g d p t -1以上数据均来自‘浙江省统计年鉴“㊂二㊁模型与实证分析本文运用s t a t a 进行计量分析,先使用A D F 单位根检验确认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向量自回归(V A R )模型来估计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绝对值(m i l e)㊁年货运周转量增长值(z t u r n )和浙江省实际G D P 的增长值(z t g d p )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在给定冲击变量变化的条件下,说明系统内各变量的动态影响反应㊂模型表达式如下㊂区域经济80 全国流通经济Y t =β0+β1y t -1+β2y t -2+ +βi y i -k +u t t =1,2,3, ,T 其中,Y t 为内生变量向量,y t -i 是向量Y t 的i 阶滞后变量,β0为常数项,βi 为带估计的系数,t 表示时间,i 表示滞后的阶数,u t 是误差项㊂1.时间趋势分析首先,对浙江省实际G D P 增长值㊁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㊁浙江省年货运周转量增长值进行简单的时间序列画图,初步判断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实际G D P 增长值㊁公路通车里程和货运周转量增长值没有时间趋势㊂图1 浙江省实际G D P一阶差时间序列图图2浙江省公路通车里程时间序列图图3 浙江省货运周转量时间序列图由图可见,浙江省物流的公路通车里程在2005年~2006年间迅速增长,其余时间以较为平稳的速率增加,这是因为2005年是十五 计划的最后一年,公路通车里程跨越式增加㊂货运周转量变化与G D P 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以初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㊂2.A D F 平稳性检验为避免t 检验失效和伪回归现象,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认时间序列的平稳性㊂文本对所选指标采用A D F 单位根检验,以5%显著性水平为判断标准㊂ 表1A D F 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检验类(C ,T ,I)A D F 统计量值1%置信值5%置信值10%置信值检验结果Z t u r n (C ,0,1)-3.97-3.75-3.00-2.63平稳M i l e(C ,0,4)-26.01 -3.75-3.00-2.63平稳Z t g d p (C ,1,1)-3.013-4.38-3.60-3.24不平稳d z t g d p(C ,0,3)-3.062-3.75-3.00-2.63平稳注:c 代表常数项,T 代表时间趋势,I 代表滞后阶数㊂***表示l %显著性水平显著,**表示5%显著性水平显著㊂对z t g d p 进行一阶差分,时间序列在95%的置信区间是平稳的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z t u r n ㊁m i l e ㊁d z t g d p 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㊂3.协整分析本文采取J o h a n s e n 的M L E 方法估计该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确定以上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㊂创建V A R 模型,将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G D P )㊁货运周转量(t u r n o v e r )㊁货运量(f r e i gh t )作为内生变量序列㊂并通过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来证明协整向量的存在性㊂ 表2迹检验结果协整方程个数特征值迹统计量5%临界值最大特征值统计量5%临界值041.15 24.3126.8517.89最多1个0.7814.3012.5313.2416.87最多2个0.521.063.841.063.84注:**表示5%显著性水平显著㊂ 迹检验结果表明,最多可以有2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㊂迹统计量拒绝不存在协整向量和最多存在1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但是无法拒绝最多存在2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1.06<3.84)㊂即在95%的置信区间内表明浙江省实际G D P 增长值的一阶差分与货运周转量㊁公路通车里程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得出的协整方程如下:D z t g d p=1.73*10-18m i l e-7.54z t u r n +352164 [0.00***] [3.16***]协整方程显示:从长期来看,货运周转量对浙江省G D P的影响为负向作用,影响系数为7.54,统计结果显著;公路通车里程对浙江省G D P 的影响为正向作用,系数为1.73E -18,统计结果显著㊂进一步可得到误差修正方程:D z g d p =-0.006*E C M (-1)-1.299*d z t g d p(-1)-0.001*d z t g d p (-2)-5.8-0.159*d m i l e (-1)[-5.54**] [-0.2] [0][-0.39]-0.007*d m i l e (-2)+254+0.032*d z t u r n (-1)+0.002*d z t u r n (-2)+1038.7[-0.64] [0.04][1.89*] [3.82**] [3.67]结果显示:从短期来看,滞后一期的z t g d p 对其自身的影响为负向作用,系数为-1.2991,且在统计结果上显著;滞后二期的影响为负向作用,统计结果不显著㊂滞后一期㊁二期的公路通车里程影响都为负,但在统计结果上不显著㊂滞后一期㊁二期的货运量周转量对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为正且在统计结果上具有显著性,滞后二期的货运量影响不显著㊂区域经济全国流通经济81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长期来看,公路通车里程对G D P 有正向影响,因为通车里程的提升意味着物流产业设施更优,公路车能够到达的范围更广,有利于促进物流业发展;货运周转量增加值对G D P 有负面影响,中国交通运输业中,公路㊁铁路㊁水路的 推动效应 系数均大于1,推动作用远大于拉动作用[7],意味着物流业的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起到负面作用㊂(2)短期内,公路通车里程对实际G D P 增长的影响为负,由于修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时,往往会破坏当地原有的交通结构,造成道路拥堵或封闭,因此可能阻碍物流通畅程度;货运周转量对实际G D P 增长的影响为正,货运周转量可以反映物流行业已满足的产业需求,物流行业需求扩大有利于扩大市场,增加经济效益㊂总体而言,公路通车里程对实际G D P 增长的影响较小,一方面,公路通车里程数在近几年不会再有大幅度提升,道路数量基本饱和;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新技术㊁新业态拉动,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不会对经济增长提供较大贡献㊂4.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误差项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㊂结果显示:公路通车里程预期第一期冲击为负,第二期转变为正向冲击,后八期后逐渐接近0;货运周转量预期前三期影响为负,四期后为正向冲击,随后逐渐接近0㊂图4㊁图5 m i l e ㊁z t u r n 对d z t g d p 的脉冲响应分析由于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必须要经过相对漫长的建设过程,无法避免对道路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更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来规划不同时间的合理路线,来应对道路条件的变化;货运周转量的增加意味着物流行业供给增加,满足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物流行业整体供不应求的产业供求环境,必然与经济发展无法匹配,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㊂三㊁结论与建议1.结论本文使用2000年~2019年的数据,就物流产业环境的两个维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出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变化对浙江省G D P 影响相对较弱,但是贡献了长期的正向影响,应该重视产业设施环境的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保障;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对浙江省G D P 的影响短期为正,长期为负,需要提升物流行业的供给能力,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满足物流需求㊂(2)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预期货运周转量对未来的影响比公路通车里程的影响要略高一些,因为货运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业发展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公路通车里程作为产业设施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作用不强㊂2.建议根据实证结果,货运周转量比代表公路通车里程更能影响经济发展,说明浙江物流产业的供求状况将会起到比基础设施更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基于此,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物流运输的覆盖范围,提供物流 最后一公里 的硬件设施㊂应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有效改善城乡㊁异地互联网信息设施条件,进一步优化物流设施环境㊂(2)在物流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人才供给无法与需求适配㊂浙江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具备现代物流理念㊁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11]㊂(3)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业务模式㊂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水平㊁质量直接决定了发展前途[8]㊂要加强物流企业创新,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9],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平台应用能力,围绕物流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智慧物流,对物流复杂的组织网络和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10]㊂参考文献:[1]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发展及研究综述[J ].物流技术,2006,(4):1~3.[2]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 以江苏南京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1):89~91.[3]张宁,陈晴旖.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 ].价格月刊,2013,(3):39~42.[4]张竟成,张竟轶.基于V A R 模型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长期关系研究[J ].管理世界,2017,(8):180~181.[5]田源,徐寿波,宋伯慧,等.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21~26.[6]谌璐.物流环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多维关系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9):99~102.[7]黄福华,谷汉文.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2005,(2):79~79.[8]魏艳秋. 互联网+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20,(2):37~40.[9]黄蕾,孙敬水.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实证研究 以浙江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10,(1):105~111.[10]Y A N GR o n g ,L I B i n g ,HU Y a n .A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f o rI n t e l l ig e n tL o g i s t i c s :A M i d d l e w a r e A p pr o a c h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l e c t r o n i c s ,2016,25(3):561~569.[11]李朝敏.产业升级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人才开发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52~156.作者简介:金严彧,浙江财经大学学生㊂。
区域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以浙江为例

5 ・
21 0 0年 1 月
浙 江万里 学 院学报
回归 方程 Y = -G 1 6 H 。 型拟合 度均 为 09 ,3 H . S z 模 4 4 . 9以上 , 并都 通过 了显著性 水平 为 00 . 5下 的 F检验 和 t 检验 。分析 结果显 示 : 11 . 公 路货 物运输 对第 一产业 贡献 系数为 22 。在 统计 分析过 程 中 , 路货 运变量 被舍去 , .. 1 2 .4 水 这是统 计
中图 分类 号 :F0 1 5 6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2 0( 0 0) l o o — 4 6 1 2 5 2 1 0 — 05 0
作 为 区域经济 子 系统 的区域交 通运 输 , 功能 的提 高可 以增强 区域 经 济系统 的 开放程 度 。交通 运输 其
意义 上的舍 去 , 并不 代表 现实 中水路货 物运输 对第 一产业 没有 贡献 。 一般情 况下 , 城市经 济 中的第一产 业
主要 是为 了满足城 市范 围 内的人 民生 活需要 和其他 产业 的经济 需要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浙 江省第 一产 业
在三 次产业 中的 比重 日益 下 降 , 但是 在第 一产 业 内部进 行 了新 的结 构调 整 , 主要 是种 植业 内部 调整 力 度 加大 , 同时满足 市 区人 民生活需 要 的鲜 活农产 品 的需求 增 大 , 道路 条 件 和快速 短途 货运 条件 的要 求 提 对 高 。因此 , 年来浙 江省 连接 中心城 区和外 围组 团之间 的快速通 道 的修 建 和改建 、 近 公路 技术 等级 的提 高 ,
加 强 , 以加强 区域 经济 的集 聚作 用 , 高规 模 经济 效 益 , 强 化 区域 经济 子 系统 间 既有 的联 系 , 区域 可 提 并 使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浅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浅析
叶津杨 ( 浙江师范大学 符加侬 3 2 1 0 0 0 ) 浙江 金华
[ 摘要】区域 经 济不平 衡增 长 已成 为 中国经 济发展 中的一 个显著 现 象。浙 江在 经 济快速 发展 的 同 时, 区域经 济发展 差异也 尤为显著 。因此 ,本文利 用主成 分分析法对浙 江省 的 区域经 济差异进行一 个 分析 。 [ 关键词】浙江 区域 经济差 异 主成分分析 [ 中图分类号】 F 2 2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9 —5 5 4 9( 2 0 1 5 )O 5 —0 1 2 8 —0 1
杭 州 5 9 4 9 2 0 8 2 8 4 4 2 8 9 7 2 7 5 3 2 1 4 6 1 2 4 5 3 5 3 2 9 1 3 9 l 3 1 8 6 宁波 5 1 6 3 2 1 9 2 8 7 1 2 0 7 3 2 1 9 3 1 7 0 4 l 1 7 2 5 2 0 2 9 9 7 7 1 4 2 6 1 嘉 兴 2 3 0 0 1 2 7 1 3 4 0 8 3 4 1 4 8 8 7 9 9 3 3 4 1 6 0 2 7 4 8 7 1 4 3 6 5 湖 卅l 1 3 0 2 1 O 4 7 1 5 4 8 3 7 2 0 5 l 6 1 7 2 5 9 2 5 7 2 9 1 3 2 8 8
地 区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l O
由于 前两特征值 的累积贡 献率 已经 达N9 4 . 8 3 7 % ,可 以 说前两个变量 已经概括 了大部分信息 ,因此提取 前两个因子 便能够对所分析 的问题 进行很好的解释 ,所 以取 前两个成分 作为主成分 。根据 因子得分系数矩 阵和标准化后 的数据可 以 计算出各个观 测量 的因子得分 。具体见表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引言
在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之 一。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研究都是以省市为单位的全国范围内的差异研究,考察的大 部分都是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省市之间的差异研究,而对省内区域之间、市域或者 县际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尤其是对省区内部地区之间 的差异对省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经济规模的扩大是通过经济总量指标的增大表现出来的,而反映地区之间经济 发展水平的指标也能够反映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影响作用。选用 人均GDP(X1)、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2)、人均城乡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人均 实际利用外资额(X4)、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X5)这五个指标。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
陶裕峰 140112410126
郑学东 数学与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学 14 应用统计 C
2016 年 6 月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声明及论文使用的授权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综合评价指数
反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X1)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2) 人均城乡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 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X4)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X5)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analysis;coordination;Zhejiang
I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2 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1
(2) 经济活力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及其潜力,目前 中国的城市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其经济活力主要表现在经济成长的能力,引进资本和吸 引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财政收入则用来衡量地方政府吸取财政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的 能力,体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现实经济储备,反映了经济成长性。而在交通运输系统中, 公路交通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经济成长的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 要地位日益显著。因此选取人均财政总收入(X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X7)、公路客运 量(X8)、公路货运量(X9)这四个指标。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协调;浙江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s Analyzed
Abstrat:Since 1978,become the eastern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also beginning to chang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zhejiang, the first use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of zhejiang regional economy difference change analysis since the 80s, both in terms of the ring of the hangzhou bay region, and southeast coastal area of middle of zhejiang, zhejiang nanshan district in the three areas, or from the province's 11 district and 68 county,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growing,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s expanding on the whole, overall performance for the “wave" development status; , aft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lative differences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GDP) correlation test, found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s in line with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since the theory of "regional difference expansion stage"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stable stage"
2 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GDP衡量了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虽然其数据资料易于收集,且能进行连 续不问断的纵向比较区域经济差异,但是GDP只不过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里 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在这里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浙江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总的衡量,即使这 里选取的指标带有一点主观性,且在不同时间和区域上,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缺乏数 据的可比性,但是综合指标能够完整、全面的反应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真实程度,因 此,需要构建一个能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多个指标组成的相互依赖和联系的统计指 标体系,并使用客观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考虑到在选取指标过程中 会有主观的因素,因此在选取指标之前参考了诸多相关的参考文献,并考虑使用分析方 法来消除这种主观因素。
2.1 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2.2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影响因素............................................................... 3 3 浙江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及差异的实证分析.............................................. 3 3.1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主成分分析........................................................... 3 3.2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聚类分析............................................................... 7 3.3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8 3.4 浙江省各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及差异小结....................................................... 8 4 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构想................................................................ 12 4.1 实现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的机遇..................................................... 12 4.2 实现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构想......................................................... 12 参考文献...................................................................................................................... 14
以上三种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第一者种观点则注重对区域之间各方面差异进 行综合的考察。而后两者观点都是从经济发展的总量以及速度上去考察相关区域间经济 上的差异。在对浙江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中,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不但用 绝对差异来衡量的经济总量上的差异,并且用相对差异去衡量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动率 差异,不但通过时间序列去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并且利用相关评价指标建立指标 体系综合的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差异,不但是影响区域之间差异各种要素之间的差 异,且是经济结构演变的差异。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从1978年至今,浙江省成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各区域之间的差异也开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从协调发展浙江区域 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用定量的方法对浙江区域经济差异从80年代以来的变化分 析得出,无论是从环杭州湾地区、浙中与东南沿海地区、浙西南山区这三大区域 中,还是从省内的11个市域以及68个县域来看,它们之间的绝对差异都在不断扩 大,相对差异也总体上不断扩大,总体表现为“波浪式”发展状态;之后,对相 对差异的发展过程与浙江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入均GDP)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发现至今浙江省区域差异发展态势是否符合该理论“区域差异扩大阶段”和“区 域差异稳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