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期末复习重点

一、归责原则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侵害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
(民法中的过错包括故意、一般过失、重大过失;区分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主要看行为人的专业水平)㈡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侵害行为(无过错责任中,合法行为造成第三人损害的仍然要承担责任,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即使驾驶员无过错也要承担10%的赔偿责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中即使排污者能够证明符合排放标准也不能免责);造成损害后果;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㈢公平补偿规则受害人与行为人都不存在过错;属于民事法律规定的适用公平责任的情形。
⑴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失去心智的情形: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⑵高空抛物坠物:由可能的加害人予以补偿;⑶紧急避险情形:紧急避险人可以适当补偿,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⑷见义勇为行为: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予以补偿;双方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㈣债权受到侵害不适用侵权责任的救济途径。
二、共同侵权㈠教唆、帮助侵权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完全民事能力人——教唆帮助人与行为人一同承担连带责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者单独承担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未尽到监护义务的,与教唆帮助者一同承担按份责任;㈡共同危险行为数人共同实施危害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又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共同侵权人能够指明具体侵权人的,可以免责。
㈢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原因力竞合:数行为都能单独导致损害后果——数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原因力结合:数行为单独实施不会导致危害后果,一同实施却导致了损害后果——数行为人承担按份责任。
三、免责事由㈠意外事件㈡正当防卫㈢紧急避险人为原因:由险情引起人承担民事责任;自然原因:避险人采取的必先措施无不当的,原则上不承担责任,但是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
侵权责任法期末重点

侵权责任法期末重点侵权责任法是调整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侵权责任法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关键因素。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害行为加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加害行为可以是作为,如故意殴打他人;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未履行其义务导致他人损害。
2、损害后果损害后果是指因加害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后果,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等。
损害后果应当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确定的。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通常有相当因果关系说、必然因果关系说等。
4、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后果,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二、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责任归属的依据和标准。
侵权责任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几种归责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本条件。
受害人需要证明行为人存在过错,才能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除外。
常见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包括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等。
3、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依照法律的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受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由双方分担损失。
三、共同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
侵权责任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

侵权责任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
侵权责任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中的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人身权、财产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益的行为。
2. 主体:侵权行为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他们在侵权行为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客体:侵权行为的客体是指被侵害的权益或利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名誉权等权益。
4. 因果关系:侵权责任的形成必须具备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必须与侵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5. 过错:侵权行为必须是有过错的行为,即主体在实施侵权行为时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没有履行应有的注意义务。
6. 损害结果: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结果是形成侵权责任的基础,被侵权人应当遭受实际的损害。
通过以上要素的分析和权衡,可以确定侵权责任的存在与范围,并依法判断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学习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增强法律素养。
《侵权责任法各章》课件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对网络侵权行为的处罚和赔偿机制,以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权益。
3 网络侵权纠纷的解决
侵权责任法也提供了解决网络侵权纠纷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网络安全和良好发展。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侵权责任的消除、减轻和 免除
免责事由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一些特殊情 况下的免责事由,以减轻侵权 人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鼓励对受害人的精神损 害进行赔偿,以使受害人得到公正 赔偿。
道歉赔偿
侵权责任法允许受害人要求侵权人 公开道歉,以维护受害人的名誉和 形象。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实施补救
1
侵权行为停止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相关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
2
证据保全
侵权责任法保障当事人获取、保全证据的权利,以确保侵权纠纷的公正审理。
3
司法救济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受害人可以通过诉讼等司法途径获得实质救济,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侵权责任法要求证明有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因果关系和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一章:一般规定
法定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法定侵权责任的范围和适用条件,保护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法明确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责任制度,以确保公平和合理的赔偿。
保护期限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索赔的时效性,以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因侵权行为应向受害人支付的经济赔偿。
2
损害赔偿范围
侵权责任法界定了赔偿范围,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医疗费用等。
3
赔偿方式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赔偿的方式,可以是经济赔偿、道歉、恢复名誉等。
侵权责任法第四章:网络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的条款范围

侵权责任法的条款范围侵权责任法是保护个人与单位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工具,适用于我国民事侵权行为。
该法律明确了责任主体、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为保护公民与法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首先,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责任主体。
根据该法,任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因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害的,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包括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类主体,无论是法人还是非法人,都不能违反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包括民事主体的违法行为和过失行为。
民事主体的违法行为指的是擅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商标、侵犯他人的隐私等。
过失行为指的是因为疏忽、疏忽大意或者违反管理规定,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无论是主观故意还是过失行为,只要存在侵权行为,都会引发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侵权责任法明确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民事主体应当承担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赔偿责任主要包括经济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
经济损失赔偿是指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如财产损失、利润损失等。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上的伤害,包括精神痛苦、名誉损害等。
综上所述,侵权责任法的条款范围包括责任主体、侵权行为和损害赔偿责任三个方面。
这些规定为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护,同时也对所有人提出了警示,要防止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维护社会正义、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侵权责任法》》课件

弘扬法治精神
呼吁大家关注和学习法律知 识,积极宣传侵权责任法。
强化权益意识
建议大家增强自身的权益意 识,及时采取维权措施。
寻求法律支持
提醒大家在维权过程中,可 以寻求法律支持和帮助。
总结
总结侵权责任法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法律平衡
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司法公正 和依法维权。
权益保障
建立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权益保障体系,维 护公民合法权益。
详细讲解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和标准。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性
了解侵权责任法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用范围和情况。
1
特殊情况下的适用性
2
介绍侵权责任法在不同特殊情况下的
适用性。
3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
解释侵权责任法在不同领域中的适用 情况。
实践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侵权责任法 的适用情况和影响。
维权建议
提供关于侵权维权的实用建议。
赔偿公正
确保侵权损害赔偿的公正和合 理。
侵权责任
了解侵权责任和其基本要素。
侵权责任的基本要素
解释构成侵权责任的要素和其“过错责任制”和“无过错责任制”两种形式。
侵权责任的免除和减轻情形
详细讲解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和减轻侵权责任。
侵权损害赔偿
了解侵权损害赔偿和其计算方法。
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
介绍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和种类。
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侵权责任法》PPT课件
了解侵权责任法及其适用情形,帮助您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 益。
导言
了解侵权责任法前的基本事项。
引言
解释侵权责任法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侵权责任法概述
《侵权责任法》常考知识点

《侵权责任法》常考知识点侵权责任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以下是侵权责任法中常考的知识点:一、侵权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责任法》对侵权的概念进行了明确规定:侵权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等。
侵权应满足下列几个特征:主体是侵权人,客体是权益,行为是侵权行为,损害是侵权结果。
二、侵权行为的形式和主体:侵权行为有多种形式,如行为人非法侵入他人领地、非法使用他人财物、传播虚假信息等。
侵权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侵权责任需依法承担。
三、侵权行为的构成和举证: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损害结果与行为人的过错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的主体需要充分证明侵权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四、侵权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侵权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需要侵权人承担赔偿、恢复损失或者消除危险等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等。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是连带责任、主体责任和过错责任等。
五、侵权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需要由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合理支出和利益损失等。
侵权赔偿的标准主要有实际损失、合理支出、利益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多种形式。
六、侵权行为的责任免除和减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侵权人可以主张责任免除或责任减轻的理由。
例如,侵权人能够证明自己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没有过错,或者能够证明损害结果与自己的行为无因果关系。
七、侵权的公法性和私法性:侵权责任涉及到公共利益和个体权益两个方面,既具有一定的公法性,也具有明显的私法性。
公法性表现在侵权行为涉及到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处罚等。
私法性表现在侵权责任主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
八、不同类型侵权责任的特点:九、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侵权行为引发的诉讼时效受到法律的限制,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提起诉讼。
侵权责任法讲座-侵权法

——2000年的二中院二审的案件,在《损害赔偿案例精选》
2007年版中又按04年《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重新解释了-即
不属于直接结合。
按《侵权责任法》:1、被告彭某、被告某小学、被告赵某属于 “分别实施”——按份责任。2、《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六条 未 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受到损害, 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的,可以减轻或者不承 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 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 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 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评:谁的健康权?(健康不等于愉悦)-不能乱创造一 个“夫妻性生活权利”这项权利,此案对妻子来说, 就是单纯的精神痛苦——没有权利受侵害,但有痛苦。
亲吻权—”侵害与损害”
2001年7月24日,四川省广汉市法院受理了 由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全国首例“亲吻权”索 赔案。一名女士因车祸嘴唇受损使自己的“亲 吻权”遭到侵害而向一名驾驶员索赔。……更 让她感到难受的是:不但与丈夫不能感受到亲 吻时醉人的甜蜜,而且其女儿像往常一样向她 “索吻”,她都不能给予,身为母亲的她为之 愧疚。
二、《侵权责任法》的责任方式
1、与《民法通则》的关联 2、与《物权法》的关联 3、《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解析 4、侵害与损害的责任区别——上海二中
院一案例
1、与《民法通则》的关联
联系《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公民、法人 由于过错……,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和第134 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 侵害;(二)排除妨碍;……”,可知:判决 “停止侵害”等措施也需要行为人由过错,此 为《民法通则》之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今年1月1日起,国务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
施。
•
新条例大幅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同时打破了地域
之间的不平衡,实现了“同命同价”。参保后,如果职工因工死
亡,那么根据原来的条例,工亡补助金为48~60个月的统筹地
侵权责任
1 ? 同一侵权 多人死亡,“同命不同价”
在同一条街,搭乘同一辆三轮车,3名花季 少女同遭车祸丧生,3个家庭体味着同样的悲痛。
然而,给其中是农村户口的一名少女何源的 赔偿,却不及她的有城市户口的同学的一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 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按20年计算”。
修改后的赔偿法首次规定
了精神损害赔偿。
4月30日,已被“杀害”10多年的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 村民赵振晌突然回家。而此时,同村 人赵作海作为“杀人凶手”已经服刑 11年。5月9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 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 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5 月13日,赵作海获得国家赔偿款65万 元
民的人身、财产权利提供全方位保护,被誉为是彰显人权进步 的标志。
•
什么是侵权责任?这里的侵权,指侵害民事权益,这里的
责任,指民事责任。侵权责任,就是侵害民事权益后应当承担
的民事责任。
•
该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
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
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 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
新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
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算作工伤。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事故伤害都纳入工伤认定范围。新条例还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故意犯罪的;
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
侵权责任
2
立法首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 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这是 《侵权责任法》的一个亮点,表明我国在 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 偿。
《侵权责任法》在第三十五条规定: “个人之间形 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 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
2009年7月 一场大雨后, 成都市校园 春天小区6 号楼和7号 楼两栋楼斜 靠在一起, 两楼相邻的 墙壁已经呈 20度夹角, 被称为“楼 歪歪”。
侵权责任
4 工程出问题,责任要连带
北京公交售票员掐死清华教授女儿案
•
2005年10月4日,清华大学晏教授与女儿乘坐公交车时,因
票价问题,女儿与女售票员发生口角,售票员将晏教授的女儿掐
死。2007年11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赔偿10万
元精神损害金的一审判决,改判赔偿30万元。这是目前我国法院
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数额。
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按此计算,平均每人补偿10多万元。
•
而新条例将职工因工死亡发放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调
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比如按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计算,那么这一补
偿标准将达到34.35万元。2010年度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
侵权责任
3 劳务雇工致人损害,谁承担责任?
一个擦玻璃,一个安空调,结果双双坠 楼身亡。但他们的赔偿结果却截然不同,只 因一个是承揽关系,一个是雇佣关系。
承揽关系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 成一定的工作,并将工作成果交付给定作人, 定作人接受该工作成果并按照约定向承揽人 给付报酬的合同。如修理汽车、裁剪制作衣 服。加工的零部件、印刷的图书、录制的磁 带、检验的结论,建筑合同、运输合同也被 视为特殊的承揽合同。
农村法律法规
侵权责任篇
要点解析
侵权责任
•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经过七年打磨、四次审议,作为中国“民法典”重要组成
部分的《侵权责任法》终于出台了。这部法律是中国法律体系
中的支架性法律,它与每个中国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将
对包括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专利权、继承权等一系列公
•
赔偿金74.66元,赔偿麻旦旦医疗费1671.44元,交通、住宿费669.50元,
180天误工费6719.40元,共计9135元整。
精神损害赔偿进入国家赔偿法
•
2010年4月29日,十一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
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
所谓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由于 加害人因其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的精神利 益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当人们受到精神 损害时除通过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 道歉等获得救济外,受害人请求经济赔偿 也是一种途径。
从法律规定看,精神损 害赔偿范围严格限制在侵害 人身权益上。而侵害人身权 益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 名誉权、隐私权等,但不包 含财产权。
合
肥
枫
上海
丹
13层
白 露
在建
湖
住宅
公 馆
楼倒 塌
石家庄在建厂房坍 塌十余人被掩埋
质
量
问
"楼脆脆"之后又出
题
现合肥"楼断断"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 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这就意味着今后如果再出现像“楼脆脆”、“楼倒倒”等危及民
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发商作 为建设单位,建筑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应承担连带责任。
麻旦旦处女嫖娼案
•
2001年元月8日晚,陕西省泾阳县蒋路乡派出所民警王海涛与派出所聘
用司机胡安定突然出现在该乡一家美容美发店里,将正在看电视的19岁少女有过不正当的性行
为。遭到拒绝后,王、胡二人对其进行威胁、恫吓、猥亵、殴打并将其背铐
在篮球杆上。麻旦旦被非法讯问了23个小时后,元月9日,泾阳县公安局出具 了一份《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以“嫖娼”为由决定对麻旦旦拘留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