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简答)

合集下载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一及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一及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1.冷冲压2.落料3.排样4.弯曲5.压力中心二、是非题。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 使冲压件与板料沿着要求的轮廓线相互分离的工序为变形工序。

()2. 冲裁间隙一般指凸、凹模刃口尺寸的差值。

()3. 生产实践证明:由于凸、凹模之间存在间隙,使落下的料或冲出的孔都带有锥度,落料件的大端尺寸等于或接近于凹模刃口尺寸。

()4. 冲裁件的压力中心一般位于零件的几何中心。

()5.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通常孔的精度比轴的精度高1个级别。

()6. 圆形或形状简单的冲裁件,模具通常采用配合加工方法制造。

()7. 在测量与使用中,落料件是以大端尺寸为基准,冲孔孔径是以小端尺寸为基准。

()8. 在模具材料选取上通常凸模较凹模材料要硬一些。

()9. 垫板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调节模具的闭合高度。

()10. 冲裁凸、凹模刃口的圆角半径通常取值较小。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1. 冲裁端面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制造公差,主要取决于冲裁件的和。

3. 冲压加工可分为和两大类。

4. 冲裁时板料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5 .连续模又称、。

6. 冲裁时,凸模和凹模要与制件或废料发生摩擦,凸模越磨越,凹模越磨越,结果使越来越大。

7. 根据材料的经济利用程度,排样方法可分为、和三种。

8. 凹模外形一般有和两种。

9. 冲裁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通常有和两种方法。

10. 窄板弯曲后横截面呈_______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_________的,而应力状态是___________。

11. 当弯曲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了避免压弯时坯料偏移,应尽量______________的工艺。

12.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______________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______________应变,而中性层______________。

冲压与模具考试题及答案

冲压与模具考试题及答案

冲压与模具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冲压加工的主要特点是()。

A. 精度高B. 生产率高C. 材料利用率低D. 劳动强度大答案:B2.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3. 冲压模具中,用于分离材料的模具称为()。

A. 冲裁模B. 弯曲模C. 拉伸模D. 挤压模答案:A4. 在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厚度对()有重要影响。

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塑性D. 材料的韧性答案:C5.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6.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7.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8.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9.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10.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冲压加工的主要特点包括()。

A. 生产率高B. 材料利用率高C. 精度高D. 劳动强度大答案:A、B、C2. 冲压模具的主要类型包括()。

A. 冲裁模B. 弯曲模C. 拉伸模D. 挤压模答案:A、B、C、D3. 冲压加工中,影响材料塑性变形的因素包括()。

A. 材料的厚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塑性D. 材料的韧性答案:A、C、D4. 冲压加工中,影响材料塑性变形的因素包括()。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

2021/6/17 undefined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 分,60及格)1、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几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选题)()11. 圆筒件拉深时产生起皱的部位是A. 圆筒端部B. 圆筒底部C. 法兰外缘D. 筒壁与底部圆角相切处答案:C()12. 在计算圆筒件的毛坯尺寸时,应先确定A. 拉深次数B. 拉深系数C. 毛坯直径D. 修边余量答案:D()13. 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

A. 、回弹量大B. 、变形程度大C. 、相对弯曲半径大答案:B()14. 相对弯曲半径r/t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

A. .回弹减小B. 、弹性区域大C. 、塑性区域大答案:B()15. 圆筒件拉深时产生凸耳的原因是A. 板料的各向异性B. 变形程度太大C. 法兰起皱D. 压边力过大答案:A()16. 以下属于压缩类翻边的有A. 外缘翻边B. 内孔翻边C. 内曲翻边D. 外曲翻边答案:D()17. 宽板弯曲后,变形区横截面的形状为A. 矩形B. 扇形C. 梯形D. 圆形答案:A()18. 在以下因素中,对带法兰圆筒件的拉深系数影响最大的是A. 法兰相对直径B. 毛坯相对厚度C. 相对高度D. 相对圆角半径答案:A()19. 在以下影响冲裁件质量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A. 冲裁间隙的大小及均匀程度B. 模具刃口状态C. 模具结构与制造精度D. 工件的材料性质答案:A()20. 板料冲裁时,静水压应力最高的位置是A. 凸模刃口端面B. 凹模刃口端面C. 凸模刃口侧面D. 凹模刃口侧面答案:A()21. 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A. 、垂直B. 、平行C. 、重合答案:A()22.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A. 、宽板B. 、窄板C. 、薄板答案:B()23. 冲裁断面上质量最好的部分是A. 圆角带B. 光亮带C. 断裂带D. 毛刺答案:B()24. 拉深模设置压边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A. 残余应力B. 拉裂C. 起皱D. 凸耳答案:C()25.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处理。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答案简答题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答案简答题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答案简答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四、简答1采用单工序冲裁方案时,落料的排样图常采用哪种排样方式?答:直排、对排、斜排、多排的方式进行排样。

2.卸料弹簧的选择有哪些步骤?答:(1)初步确定弹簧的个数(2)根据总卸料Fx和初选的弹簧的个数,算出每个弹簧的预压力Fy Fy=Fx/n (3)根据Fy,有相应的表初选弹簧的规格(4)根据弹簧压力与压缩量成正比的特性,计算弹簧的预压量 Hy(5)检查所选弹簧是否合适。

3.小孔冲裁有哪些特点?答:(1)冲孔废料的厚度小于板厚(2)小孔冲裁的质量较高(3)卸料时凸模受较大的压应力作用(4)空边距偏小时凸模容易折断4.矩形件拉深的变形特点有哪些?答:(1)直边区不是简单的弯曲(2)圆角曲变形得到了减轻(3)应力分布不是均匀的5.冲裁模典型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浅拉深时拉深间隙可取小些深拉深时则应取大些(2)多次拉深时,前几次拉深可取较大的拉深间隙,以便使拉深顺利进行(3)在整形拉伸时,如果要求工件的精度较高,可取拉深间隙稍小于板料厚度。

(4)板料较软时,可取较小的拉深间隙,硬料,则反之。

(5)实际供应的板料厚度可能与其公称值有较大的误差,甚至超出板厚的公差范围6.确定拉深间隙有哪些原则?答1浅拉深时,拉深间隙可取小些,深拉深时,则取大些。

2多次拉深时,前几次拉深可取较大的拉深间隙,以便使拉深顺利进行。

最后一次拉深则取较小的拉深间隙,以便获得尺寸精度较高的拉深件。

3在整形拉深时,如果要求工件的精度较高,可取拉深间隙稍小于板料厚度,如果整形时只要求减小圆角半径,拉深间隙可稍大于板料厚度。

4板料较软时,可取较小拉深间隙。

5实际供应的板料厚度可能与其公称值相比较有较大的误差,甚至超出板厚的公差范围。

7.在冲裁过程中,材料的裂纹首先在什么位置产生?为什么?答:当凸模切入板料达到一定厚度时,在凹模侧壁近刃口处的材料首先出现裂纹,因为变形区域材料所受应力是十分复杂的,处于凹模刃口侧面的材料受到强烈的拉应力作用,在凸模切入一定的深度时,在此处将首先出现裂纹8.光洁冲裁包括哪些类型?其成形过程有何特点?答:(1)小间隙圆角冲裁(2)负间隙冲裁特点:(1)采用很小的冲裁间隙凸模或凹莫之一取圆角,可以形成很光滑的断面,小间隙圆角凹模冲裁的工件质量高于普通冲裁件,低于精冲;负间隙冲裁只用于落料,不宜用于冲孔,而且冲裁轮廓不能太复杂。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1.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金属的组织、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的应力与应变状态、金属的尺寸因素。

2. 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冲压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

3. 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成形极限和成形质量两部分内容。

4. 当作用于坯料变形区的拉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

5. 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6. 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7. 落料时,应以凹模为基准配制凸模,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8.当间隙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的弹性回复使落料件尺寸尘壬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孔径大于凸模尺寸。

9. 冲裁产生的废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废料,另一类是工艺废料。

10. 相对弯曲半径厂/t 越大,则回弹量越大。

11.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12. 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箋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13.成形工序中,胀形和翻孔属于伸长类成形,成形极限主要受变形区内过大的拉应力而破裂的限制。

缩口和外缘翻凸边属于压缩类成形,成形极限主要受变形区过大的压应力而失稳的限制。

二、问答题(8X5\共40分)班级:学号:、填空题(30Xr,共30分)姓名:得分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金属在室温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使金属的强度指标(如屈服强度、硬度)提高、塑性指标(如延伸率)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现象。

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越大,在拉伸类的变形中,变形抗力越大,这样可以使得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加整个工件的允许变形程度。

如胀形工序,加工硬化现象,使得工件的变形均匀,工件不容易出现胀裂现象。

2.如何判定冲压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的好坏?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的适应能力,称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题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题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冲压工艺的根本原理是〔〕– A. 杰克原理– B. 维尔斯定律– C. 帕斯卡原理– D. 阿基米德原理2.冲压工艺中常用的材料是〔〕– A. 木材– B. 塑料– C. 金属– D. 纺织品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冲压工艺的主要特点〔〕– A. 生产效率高– B. 适用于小批量生产– C. 建模时间长– D. 加工精度高4.冲压模具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哪一项〔〕– A. 模具材料的选择– B. 模具结构的合理性– C. 模具的加工工艺– D. 所有选项都正确5.以以下图所示的模具属于〔〕模具图片– A. 剪切模– B. 冲孔模– C. 弯曲模– D. 压铸模二、判断题1.冲压工艺是一种无损加工方法。

〔〕2.冲床是冲压工艺中常用的加工设备之一。

〔〕3.冲压模具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冲击力对金属材料进行形状的变化。

〔〕4.冲压工艺中的模具设计可以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5.冲压工艺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不适用于小批量或单件生产。

〔〕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冲压工艺的主要步骤。

2.冲压模具的常用材料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其特点。

3.冲压工艺中的模具结构有哪些常见形式?请举例说明。

4.冲压工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有哪些?5.冲压工艺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有哪些?四、综合题请以某个具体的产品为例,结合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知识,详细描述该产品的冲压加工过程,并分析该产品冲压工艺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注意:本文档为Markdown文本格式,请在支持Markdown格式的编辑器中查看。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试卷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试卷

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期末试卷(A)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1、冲裁工序主要包括落料和冲孔。

2、宽板弯曲变形属于单向应力状态,拉深变形是三向应力状态。

3、弹压卸料板具有压料和卸料的双重作用。

4、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 冲裁工件的校平模具主要有平面模和齿形模两种。

7、筒形件拉深过程中,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使凸缘材料易产生起皱,主要防止措施:采用压料圈和施加大小合适的压料力。

8、根据材料的合理利用情况,条料排样法可分为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

二、单项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切向尺寸(A )。

A、增大减小B 、增大增大C、减小增大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A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B、相对高度 C 、相对圆角半径3、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B )A、内孔翻边 B 、缩口C 、胀形4、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A )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期末试卷(A)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 、硬度减少5、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 所需要的力称为( CA 、》B 、w C、> 11、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B )凹模形式A 、直筒式刃口B 、锥筒式刃口C 、斜刃口12、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C )的作用点。

A 、最大分力B 、最小分力C 、合力13、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C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A 、凸模B 、凹模C 、凸模和凹模)。

A 、推料力、斜料力 、顶件力 6、点的主应力状态图有( C )种A 、3 种、6种 、9 种 7、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 条件是()。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试卷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题 每空一分,共计15分1.精冲时,剪切区内的金属处于三向( )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材料的( ) 。

2.弹压卸料板具有( )和 ( )的双重作用。

3.挡住条料搭边或冲孔件轮廓以限制条料送进距离的定位零件称为( )4.由于凸、凹模间隙的存在,冲孔件小端尺寸等于( )尺寸5.屈强比σs/σb 越( ),板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变形阶段越长,有利于冲压成形。

6.搭边和余料是与排样形式和冲压方式有关的废料,属于( )废料。

7.采用定距侧刃时,侧刃切边工序与首次冲孔同时进行,以便控制送料( )。

8.当作用于毛坯变形区内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变形方向上一定是( )变形。

9.导板式落料模的上模回程时不允许凸模( )导板 ,以保证对凸模的 ( )作用。

10.固定卸料板结构也称为 ( )卸料装置,常用于较( ) 、厚度较( ) 、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卸料。

二 单项选择题 每题 2分 共计20分1. 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___________。

A 、光亮带B 、毛刺C 、断裂带2.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___________的作用点。

A 、最大分力B 、最小分力C 、合力3. 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_____ _____导向。

A 、导筒B 、导板C 、导柱、导套4. 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 __________ 。

A 、≥(0.09 ~ 0.17)(m 一l)B 、 ≤(0.09 ~ 0.17)(l/m 一l)C 、 ≥ (0.09 ~0.017)(1一m)D 、≥(0.09 ~ 0.17)(l/m+l)5. 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为了保证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它们的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A 、Z Z d p min max -≥+δδB 、Z Z d p min max -≤+δδC 、Z Z d p min max -=+δδ6. 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___________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冲裁:是使板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的工序。

2、连续模:又称级进模,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依一定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成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3、起皱:在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内的材料受到压应力的作用后,凸缘部分特别是凸缘外边部分的材料可能会失稳而沿切向形成高低不平的皱折,这种现象叫起皱。

4、复合模:在模具的一个工作位置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称为复合模。

5、压力中心: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压力中心。

6、带料连续拉深:在一副模具上使用带料进行连续拉深,完成单工序生产需多副模具才能完成的拉深加工称为带料连续拉深。

1、弯曲的变形程度用什么来表示?为什么可用它来表示?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弯曲的变形程度用弯曲系数k来表示,k= r/t。

r越小,t越大,k越小。

而板料外侧伸长率δ:δ=1/(2k+1); k越小,δ越大。

δ超过临界值,外侧发生开裂。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会造成外侧开裂的相对弯曲半径(弯曲系数)r/t。

其影响因素:⑴材料塑性:材料塑性好,能承受的变形量大,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⑵材料的纤维方向: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垂直,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⑶弯曲角:弯曲角增大,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⑷板材表面质量:质量越好,最小弯曲半径可减小。

17.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原因有哪些?答:(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2)板料的相对厚度t/D(3)摩擦与润滑条件(4)模具的几何参数除此之外还有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形状等。

2、写出拉深变形时筒形件底部圆角处的应力、应变,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和预防措施。

答:底部圆角部分:径向拉应力ζ1;切向拉应力ζ3;厚向压应力ζ2。

在拉、压应力作用下,径向产生拉应变,厚向产生压应变,底部圆角变薄。

此处,材料厚度最小,抗拉强度最低(加工硬化最小),两拉一压的应力状态,成为最薄弱部分,筒壁与凸模圆角相接处容易破裂,即开裂。

防止措施:①控制合理的变形程度;②选用合理的凸、凹模间隙及圆角半径;③采用中间退火,消除加工硬化;④合理润滑。

3、何为弯曲回弹?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措施来减少回弹?答:当弯曲变形结束卸载后,由于弹性恢复,使工件弯曲半径与模具尺寸不同,即为弯曲回弹,角度回弹量用Δα表示;曲率回弹量用Δr表示。

卸载后,工件变形区产生相反的弹性应力:外侧压应力,内侧拉应力。

在外侧压应力、内侧拉应力作用下,工件产生回弹。

减少回弹的方法:(1)、改变应力状态(校正弯曲):改变凸、凹模形状,加大变形区弯曲力,使变形区全部呈压应状态;(2)、采用模具补偿,减小回弹;(3)、改善弯曲件结构:在弯曲区加加强筋;(4)、用橡皮或聚氨脂凹模。

4、与筒形件拉深相比,起伏成形的变形有何特点?其变形程度如何表示?答:起伏成形:通过材料局部拉伸变形,形成局部凹进或凸起。

外部材料不进入变形区,变形区材料受两向拉应力作用,产生拉伸变形,材料变薄,表面积增大。

)/L。

起伏成形的极限延起伏成形的变形程度用变形区的延伸率表示。

ε=(L-L伸率不超过材料伸长率的(0.7~0.75)倍。

5、什么叫冲裁间隙?冲裁间隙的取向原则是什么?答:在冲裁过程中,凸模与凹模孔口尺寸之差称为冲裁间隙。

取向原则是冲孔时,尺寸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落料时尺寸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

7、拉深过程中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怎样避免?答:主要失效形式为:起皱与拉裂。

采用压边装置可有效防止起皱。

采用有效的润滑、增大凸、凹模圆角半径可防止拉裂。

8、压力机标牌为JB23-63C各字母的含义。

答:J表示:机械式压力机;B:次要参数与基本型号不同的第二种变型23:第2列,第3组,表示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63:压力机的标称压力为630KNC:结构与性能比原型作了第三次改进。

凹模磨损后尺寸变大的计算公式:A A=(A max-xΔ) +0δA凹模磨损后尺寸变小的计算公式:B A=(B min+xΔ) 0-δAδA= Δ/4凹模磨损后尺寸不变的基本公式为CA=(Cmin+0.5Δ) 0.5δA取δA= Δ/4凸模刃口尺寸按凹模实际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试述冲裁间隙是重要性。

答: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冲裁力大小及模具寿命都会产生影响。

1)冲裁间隙对质量的影响:间隙对断面质量的影响模具间隙合理时,冲裁件断面塌角较小,光面所占比例较宽,对于软钢板及黄铜约占板厚的三分之一左右,毛刺较小,容易去除。

断面质量较好;间隙过大时,使塌角增大,毛面增宽,光面减少,毛刺肥而长,难以去除,断面质量较差;间隙过小时,毛面及塌角都减少,毛刺变少,断面质量最好。

因此,对于普通冲裁来说,确定正确的冲裁间隙是控制断面质量的一个关键。

冲裁间隙对尺寸精度的影响材料在冲裁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形,从而在冲裁结束后,会产生回弹,使制件的尺寸不同于凹模和凸模刃口尺寸。

其结果,有的使制件尺寸变大,有的则减小。

其一般规律是间隙小时,落料件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冲出的孔径小于凸模尺寸;间隙大时,落料件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出的孔径大于凸模尺寸。

同时,在一般情况下,间隙越小,制件的尺寸精度也越高。

2)冲裁间隙对冲压力的影响:冲裁力随着间隙的增大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当单边间隙在5%~10%料厚时,冲裁力降低并不明显,因此,一般来说,在正常冲裁情况下,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并不大,但间隙对卸料力、推件力的影响却较大。

冲裁间隙对冲模寿命的影响:间隙是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由于冲裁时,凸模与凹模之间,材料与模具之间都存在摩擦。

而间隙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摩擦的大小。

间隙越小,摩擦3)造成的磨损越严重,模具寿命就越短,而较大的间隙,可使摩擦造成的磨损减少,从而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综上所述,冲裁间隙较小,冲裁件质量较高,但模具寿命短,冲压力有所增大;而冲裁间隙较大,冲裁件质量较差,但模具寿命长,冲压力有所减少。

因此,我们应选择合理间隙。

7.什么是压力机的装模高度,与压力机的封闭高度有何区别?答: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死点时,滑块下表面到工作垫板上表面的距离。

当装模高度调节装置将滑块调整至最上位置时(即连杆调至最短时),装模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装模高度;装模高度调节装置所能调节的距离,称为装模高度调节量。

和装模高度并行的标准还有封闭高度。

所谓封闭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死点时,滑块下表面到工作台上表面的距离。

它和装模高度之差恰好是垫板的高度。

因为模具通常不直接装在工作台面上,而是装在垫板上,所以装模高度用得更普遍。

9.比较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的优缺点。

答:各种类型模具对比见下表模具种类对比项目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无导向的有导向的制件精度低一般可达IT13-IT8 可达IT9-IT8制件形状尺寸尺寸大中小型尺寸复杂及极小制件受模具结构与强度制约生产效率低较低最高一般模具制造工作量和成本低比无导向的略高冲裁较简单制件时比复合模低冲制复杂制件时比连续模低操作的安全性不安全,需采取安全措施较安全不安全,需采取安全措施自动化的可能性不能使用最宜使用一般不用11.弯曲变形的特点?答(1)只有在弯曲中心角φ的范围内,网格才发生显具的变化,而在板材平直部分,网格仍保持原来状态。

(2) 在变形区内,板料的外层想纤维受力而拉伸,内层纵向纤维受压而缩短。

(3) 在弯曲变形区内板料厚度有变薄。

(4) 从弯曲变型区域的横断面看,对于窄板和宽板各有变形情况。

12.控制回弹措施有哪些?答(1)尽量避免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r/t(2)采用合适的弯曲工艺。

(3) 合理设计弯曲模结构。

13.产生偏移的原因是什么,控制偏移的措施是:什么?答:弯曲坯料形状不对称,弯曲件两边折弯不相等,弯曲凸凹模结构对称。

控制偏移的措施是:(1)采用压料装置(2) 利用毛坯上的孔或弯曲前冲出工艺孔,用定位销插入孔中定位,使坯料无法移动。

(3) 根据偏移量的大小,调用定位元件的位移来补偿偏移。

(4) 对于不同零件,先成对的弯曲,弯曲后再切断。

(5) 尽量采用对称的凸凹结构,使凹模两变圆角半径相等,凸凹间隙调整对称。

14.弯曲件工艺安排的原则是什么?答:(1)对于形状简单的弯曲件可以一次性成形。

而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一般要多次才能成形。

(2) 对于批量大尺寸小的弯曲件,为使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和提高效率,应尽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弯曲成形。

(3) 需要多次弯曲时,一般应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弯成形状。

(4)对于非对称弯曲件,为避免弯曲时坯料偏移,应尽可能采用成对弯曲后再切成两件工艺。

15.弯曲件设计时候要注意的问题?答:(1)坯料定位要准确可靠,尽可能采用坯料的孔定位,防止坯料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偏移。

(2)模具结构不应防碍坯料在弯曲过程中应有的转动和移动,避免弯曲过程中坯料产生过渡变薄和断面发生畸变。

(3)模具结构应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平衡。

(4)为了减小回弹,弯曲行程结束时应使弯曲件的变形部位在模具中得到较正。

(5)弯曲回弹量较大的材料时,模具结构上必须考虑凸凹模加工及试模时便于修正的可能性。

16.拉深变形可划分为哪五个区域?答:(1)缘平面部分(2) 凸缘圆角部分(3) 筒壁部分(4) 底部圆角部分(5) 筒底部分17.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原因有哪些?答:(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2)板料的相对厚度t/D(3)摩擦与润滑条件(4)模具的几何参数除次之外还有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形状等。

18.提高拉深变形程度的措施?答:(1)加大坯料直径(2)适当的调整和增加压料力(3)采用带压料筋的拉深模(4)采用反拉深方法19.拉深模的分类?答:按使用的压力机类型部同,可分为单动机上使用的拉深模与双动机上使用的拉深模:按工序的组合程度部同,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拉深模与级进拉深模:按结构形势与使用要求部同,可分为首次拉深与后次拉深模,有压料装置与无压料装置拉深模,顺装式拉深模与倒装式拉深模,下出件拉深模与上出件拉深模。

20.拉深时产生拉裂原因?控制措施?答:原因为:在拉深过程中,由于凸缘变形区应力变很部均匀,靠近外边缘的坯料压应力大于拉应力,坯料应变为最大主应力,坯料有所增厚:而靠近凹模孔口的坯料拉应力大于压应力,其拉应变为最大主应力,坯料有所变薄。

变薄最严重的部位成为拉深时的危险断面,当壁筒的最大拉应力超多了该危险断面的抗应力时,会产生拉裂。

措施:适当增大凸凹模圆角半径,降低拉深力,增大拉深次数,在压料圈底部和凹模上涂润滑剂等方法避免拉裂产生。

21.影响极限翻孔系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材料的性能。

(2) 预制孔的相对直径d/t。

(3) 预制孔的加工方法。

(4) 翻孔的加工方法。

25.翻边应注意的问题?答:伸长类曲面翻边时会出现起皱现象,模具设计时采用强力压料装置来防止,另外为创造有利翻边的条件,防止中间部分过早的翻边而引起竖立边过大的伸长变形甚至开裂,同时冲压方向的选取应保证翻边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平衡,通常取冲压与坯料两端切线构成角度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