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研究报告(V1.0)

合集下载

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一款管理平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管理平台旨在提供一个集中化管理和监控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将重点评估该平台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和风险因素,提供客观的分析和建议。

2. 市场需求为了确定管理平台是否有市场需求,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和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现如今,企业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中大型企业,对于内部业务的集中管理迫切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管理平台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

3. 技术可行性在评估管理平台的技术可行性时,我们考虑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3.1 平台架构管理平台的平台架构必须能够支持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集中管理。

我们建议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以确保系统的可伸缩性和高可用性。

3.2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涉及大量敏感数据,比如公司财务数据、客户资料等。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建议采用多层次的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措施,并实施定期的安全审计。

3.3 技术资源为了实现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我们需要充足的技术资源支持。

现有的技术团队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同时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系统开发、维护和升级。

4. 经济效益评估管理平台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以下是我们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4.1 成本节约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减少人力和物力成本。

通过集中管理,减少重复性工作和数据冗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2 收入增加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控和管理各项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收入的增加。

此外,该平台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如数据分析、业务优化等,为企业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4.3 投资回报率(ROI)通过对管理平台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投资回报率(ROI),以衡量投资的回报水平。

我们建议在实施该平台前进行详细的ROI分析,以确保投资的可行性。

云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云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云管平台建设问题探究报告本文就云管平台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究和分析,起首介绍了云管平台的观点和重要性,并总结了目前云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通过对几个典型的云管平台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建议和措施,以增进云管平台的建设和进步。

一、引言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普及,云管平台作为云计算环境下的管理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云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云计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管理功能,包括资源管理、任务调度、监控和性能管理等。

它可以提高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二、云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1. 问题一:标准缺失目前,针对云管平台的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导致不同厂商提供的云管平台之间存在差异,限制了云计算环境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2. 问题二:安全性不足云管平台涉及到大量的敏感数据和重要的任务管理工作,因此安全性是一个分外关键的问题。

然而,当前云管平台在安全方面的能力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容易受到各种安全攻击。

3. 问题三:性能瓶颈随着云计算环境规模的扩大和任务数量的增加,云管平台的性能瓶颈逐渐显现。

同时,云管平台还需要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因此性能问题对其的影响尤为重要。

三、案例分析本探究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云管平台建设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探究,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和挑战:1. 问题一:功能不全在云管平台建设中,功能不满是一个非屡屡见的问题。

我们发现,一些云管平台的功能并不完善,或者存在一些缺陷。

2. 问题二:部署复杂云管平台的部署过程往往比较繁琐和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给云管平台的建设带来了浩繁困难。

3. 问题三:监控不足在对云管平台建设案例进行探究时,我们发现一些云管平台的监控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无法准时全面地监控云计算环境的各项指标和性能。

四、建议与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增进云管平台的建设和进步,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建议一:制定统一标准云管平台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增进不同厂商的互操作性和云计算环境的可扩展性。

云管理平台调研报告

云管理平台调研报告

云管理平台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云端资源的快速增长和复杂性,企业和组织面临着管理和监控云资源的挑战。

云管理平台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集中的云资源管理、自动化部署和监控等功能,帮助其高效地利用云端资源并提升运维效率。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对当前市场上流行的云管理平台进行调研,并对其功能、特点、优势和适用场景等进行分析,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云管理平台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文献研究: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对云管理平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解。

- 网络调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专业技术社区,收集了各类云管理平台的信息和用户评价。

- 用户访谈:与几家大中型企业的云计算运维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实际使用情况和感受。

4. 调研结果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对几款具有代表性的云管理平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 云管理平台主要提供的功能包括云资源管理、自动化部署、监控和告警、性能优化等。

不同平台在这些功能上的实现方式和侧重点存在差异。

- 在云管理平台的特点方面,有的平台注重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支持多云环境和跨平台的管理;有的平台强调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提供直观的界面和易于操作的功能。

- 不同的云管理平台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如大规模云计算场景、跨云环境的资源管理、多平台的配置管理等。

- 用户对云管理平台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功能完善性、性能稳定性、用户界面友好度等方面。

5.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云管理平台提出以下建议:-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云资源的规模选择合适的云管理平台,如果需要支持多云环境或配置多个云平台的管理,应选择具备这些功能的平台。

- 对于相对技术水平较低的用户来说,应考虑选择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云管理平台。

- 在选择云管理平台时,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性,如与监控系统、自动化运维系统的集成,以提高整体运维效率。

搭建云平台实验报告

搭建云平台实验报告

搭建云平台实验报告一、引言云计算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已经对现代企业和个人的IT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构建一个云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云平台,实践云计算相关知识,并探索其内部原理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1. 硬件环境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具备虚拟化支持的服务器。

这里我们选择了一台配置较高的服务器,并安装最新版本的虚拟化软件。

2. 虚拟化环境搭建在准备好硬件环境后,我们开始搭建虚拟化环境。

首先,安装Hypervisor,这是一种虚拟化软件,可以创建和管理虚拟机。

我们选择了开源软件VirtualBox 作为我们的Hypervisor。

3. 虚拟机操作系统安装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操作系统,并在虚拟机上安装它。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款流行的Linux发行版Ubuntu作为我们的操作系统。

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十分简单,只需按照提示进行即可。

4. 云平台搭建在完成虚拟机的安装后,我们开始搭建云平台。

云平台可以提供一系列云服务,如云存储、云数据库、云计算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简单的云存储服务。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并配置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如Ceph。

然后,配置Ceph集群,并将它们与云平台进行集成。

接着,我们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等功能。

最后,我们测试云存储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实验过程1. 硬件环境准备我们选择了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处理器和32GB内存的服务器作为我们的云平台。

这台服务器支持虚拟化技术,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2. 虚拟化环境搭建我们下载并安装了VirtualBox软件,并按照官方文档进行了配置。

VirtualBox 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可以方便地管理虚拟机。

3. 虚拟机操作系统安装我们下载了Ubuntu的ISO镜像,并在VirtualBox中创建了一个新的虚拟机。

然后,我们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完成了Ubuntu的安装。

《2024年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范文

《2024年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范文

《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私有云计算平台作为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其构建与运营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OpenStack构建一个高质量的私有云计算平台。

二、OpenStack简介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提供了实施大量云计算所需要的所有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以及用户自助服务等核心功能。

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OpenStack已成为私有云计算平台构建的首选工具。

三、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的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业务需求分析和资源评估。

这包括确定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需求,以及确定云平台的运营模式和服务等级协议等。

2. 环境准备: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准备硬件和软件环境。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以及安装必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软件。

3. 部署OpenStack:在准备好环境后,开始部署OpenStack。

这包括安装和配置OpenStack的各个组件,如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等。

4. 定制开发: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对OpenStack进行定制开发。

这包括开发适合企业业务需求的云服务、API接口和用户界面等。

5. 测试与优化:在完成部署和定制开发后,进行测试和优化。

这包括对云平台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以及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6. 运维与监控:在云平台正式运营后,进行运维和监控。

这包括对云平台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性能监控等。

四、关键技术与挑战在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和云计算管理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如如何保证云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提高云平台的性能和可用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如安全防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和自动化运维工具等。

开源云计算平台研究

开源云计算平台研究

if s utr—sa ev e T eevr u pnsuc m el po i ni p r n t n t efrh s h on t i s nr t cuea— sri . h s ai s e-orep jc rv ea ot t e a v oew od o ws t ue ar — c o o s d m a a r i ot l ho
s f a e p af r s T e o e a lf n t n o h s y t ms i o ma a e c n iu a o f vru l ma h n s f r a co d p o i i g o t r l t m . h v rl u c o f t e e s se s t n g o f r t n o i a c i e o l u r vd n w o i g i t
择 。本文对这些系统进行比较详尽 的比 较和分析 , 特别分析 了反映这些项 目 自 各 不同目 的不 同 标 特点 , 以方便用户的选择。
关 键 词 : 计 算 ;开 源 ;管理 平 台 云
中图分 类号 :P 1 T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献标识 码: A
d i 1.9 9 . s.0 627 . 1 . . 6 o: 03 6  ̄i n10 —4 5 0 20 0 s 2 4 0
po e . r el j s
Ke r s c o d c mp t g p n s u c ;ma a e n lt r s y wo d : l u o u n ;o e —o r e i n g me t a o p fm
0 引 言
现在的云计算已不再是一个新的尖端技术 , 它已 成为彻底改变人们使用和开发应用程序方式的一种 极 有价 值 的重要 技术 。Lnx R g, 开源技 术 为云 iu& e1及 . )  ̄ ( 公共的和私有的基础设施 ) 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对云 进行剖析 , 探究基 于虚拟机 的开源云计算平台以及这 些 平 台 的一 些典 型 实例 , 以便 用户利 用这 些开 源平 台 来 建立 自己的 云计算 系统 。

《2024年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范文

《2024年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范文

《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已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有云计算平台作为企业数据中心的延伸和扩展,为企业提供了灵活、高效、安全的计算资源。

OpenStack 作为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为企业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的过程、技术要点及优势。

二、OpenStack概述OpenStack是一个由大量社区驱动的开源云计算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的云计算管理工具。

它支持多种虚拟化技术,如KVM、Xen等,并提供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统一管理。

OpenStack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靠性,可满足企业不同规模的云计算需求。

三、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的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规模、预算等因素,制定私有云计算平台的构建目标。

2. 硬件准备: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搭建物理基础设施。

3. 软件选择与安装:选择适合的OpenStack版本,安装并配置必要的软件,如虚拟机管理程序、数据库、消息队列等。

4. 网络架构设计: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包括虚拟网络、物理网络、安全组等,确保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计算、存储资源池化:将物理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动态调度和分配。

6. 虚拟化环境搭建:在资源池化的基础上,搭建虚拟化环境,为企业提供虚拟机、容器等计算资源。

7. 平台测试与优化:对搭建好的私有云计算平台进行测试,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达到预期目标,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8. 运维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对私有云计算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技术要点1. 虚拟化技术:OpenStack支持多种虚拟化技术,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虚拟化技术。

2.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实现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和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计算云是一种新兴的云计算服务形式,其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资源池,通过弹性的资源调度和管理,满足用户动态变化的计算需求。

OpenStack是开源的云计算平台,由一系列组件构成,包括计算(Nova)、存储(Swift、Cinder等)和网络(Neutron)等。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用OpenStack构建计算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对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的研究和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和实现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计算资源服务。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了解云计算基础知识,掌握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的架构和组件。

2.设计和实现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平台,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

3.实现多租户机制,保证用户之间的资源隔离和安全性。

4.深入研究OpenStack的资源调度机制和性能优化方法,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5.进行实验评估和性能测试,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计算资源服务。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现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平台,实验评估和性能测试,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云计算、OpenStack等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进展。

2.基于OpenStack平台,设计和实现计算云的架构和组件。

3.实现多租户机制,确保用户之间的资源隔离和安全性。

4.研究OpenStack的资源调度机制和性能优化方法,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5.进行实验评估和性能测试,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出实验结论。

四、预期结果本课题预期实现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计算资源服务。

具体预期结果如下:1.设计和实现基于OpenStack的计算云架构和组件,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研究报告(Ver 1.0)中国电信.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2011年7月29日中国.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南路5788号中国电信信息园区B4座目录“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研究报告 (1)1概述 (4)1.1研究背景及目的 (4)1.2研究目标 (5)2OpenStack分析 (6)2.1OpenStack简介 (6)2.1.1OpenStack背景 (6)2.1.2OpenStack组件介绍 (7)2.1.3OpenStack贡献者 (8)2.2系统架构 (8)2.3体系结构 (9)2.3.1服务架构 (9)2.3.2nova架构 (11)2.3.3glance架构 (12)2.3.4swift架构 (13)2.4功能特色 (14)2.4.1OpenStack特点 (14)2.4.2nova功能介绍 (15)2.4.3glance功能介绍 (16)2.4.4swift功能介绍 (17)2.5部署方式 (19)2.5.1部署环境需求 (19)2.5.2部署方式 (19)2.5.3部署nova (20)2.5.4部署glance (25)2.5.5部署swift (26)2.5.6部署dashboard (43)2.6开发方式 (45)2.6.1展现层 (45)2.6.2业务逻辑层 (45)2.6.3持久化层 (45)3ABI Cloud分析 (45)3.1ABICloud简介 (45)3.2系统架构 (46)3.3体系结构 (46)3.4功能特色 (47)3.5部署方式 (48)3.6开发方式 (50)4Openstack与ABI Cloud简要对比 (51)5Openstack vs 其他开源软件 (52)5.1计算节点虚拟化技术 (52)5.2系统架构比较 (53)5.2.1Eucalyptus (53)5.2.2openNebula (56)5.2.3openQRM (58)5.2.4XenServer (59)5.2.5ORACLE VM (59)5.2.6CloudStack (61)5.2.7ConVirt (61)5.3相关开源软件的商务及服务 (61)6开发方案 (64)1概述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云计算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项目,电信运营商作为云计算的关键推动者和应用者,牵动着各个行业的目光和关注。

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引入云计算,实现计算、存储与带宽资源的按需提供,更好的支撑业务运营;另一方面,云计算服务也是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通过整合云计算产业链的力量,新一代IDC、ICT服务快速成为电信运营商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主要领域。

从云计算服务角度看,云计算服务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三类。

分别面向各类用户提供虚拟数据中心、应用开发和测试环境、以及各类在线软件服务。

云计算涵盖IaaS 层、PaaS层、SaaS层众多层面的技术和业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技术、业务体系,而 IaaS层是核心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IaaS实现云计算应用IT基础设施的资源池管理,它将把计算、存储、网络等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

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平台虚拟化环境、效用计算计费方法、服务级别协议等组成。

作为电信运营商来说,IaaS主要应用对象是IDC。

由于中国电信具有数量庞大的IDC资源,IDC通过IaaS的成功应用可为PaaS和SaaS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并可结合IDC增值服务,进一步为客户提供部分的或整体的虚拟数据中心的能力和服务。

在IaaS应用中,提供IaaS服务涉及IaaS基础架构管理和运营支撑管理两部分内容:1)IaaS基础架构管理:对云计算资源实现统一监控和维护管理功能,通过建立云计算基础架构管理平台提供各类网络、主机、存贮设备等IT资源信息库和配置信息库,实现灵活、直观和可扩展的资源管理;建立IaaS资源池统一的故障、告警信息监视处理平台,快速掌控资源池的故障和告警情况,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故障;基于系统长期运行数据,提供云计算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分析功能,全面掌握服务运行状况;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业务配置管理,支持云计算服务的启动、停止、删除、回收。

2)IaaS运营支撑管理:云计算服务运营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支撑整个云计算服务的正常运营,包括业务定义、业务开通、业务计费、客户自助服务等。

系统可基于系统内置的云计算服务通用模型结合企业服务运营特点自定义符合运营需要的云计算业务模型和计费模型。

可灵活定制云计算业务管理所需的业务订购流程、业务开通流程、业务去订购流程、业务终止流程和客户自助服务流程等,快速、高效的完成客户的业务开通或终止请求。

系统提供完善的业务计费功能,有效记录用户不同业务的使用情况,并提供完整详细的账单记录供用户查询。

系统向最终用户提供自助服务平台,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示快速自助完成业务订购、服务启用、服务停止、账单查询等所需操作。

IaaS运营支撑管理可根据IaaS服务流程及业务需要进行灵活定制开发,而IaaS基础架构管理则需实现对整个IDC内资源池的控制和管理。

目前,国内有部分厂商也提供了相应的针对云计算基础架构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以开源为基础,但产品的可靠性、底层虚拟化技术的兼容性、开放性等问题较突出。

从中国电信所开展的几个试点省所云计算应用来看,IaaS基础架构管理平台仍以微软、IBM 等厂商平台实现,各系统对虚拟化软件的兼容性相对不足,且系统庞大,部署和实施较为复杂,且开放性和可维护性较弱,很难适应IaaS应用服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基于此,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管理平台是电信运营商进行自主可控云计算技术研发的基础,本报告将针对IaaS基础架构管理平台进行研究,通过对OpenStack、ABICloud等多个云计算基础架构管理平台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对目前主流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的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确定目标开源云计算管理的选择是否正确可行的技术方案,以决定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取舍的重要依据,也是软件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需的指导文件,并可为中国电信自主云计算管理平台研发提供技术基础论证。

1.2 研究目标本文重点以Openstack和ABICloud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架构、体系结构、功能特色、部署和开发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详细对比二者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特性,同时结合对其他开源软件的分析,包括Eucalyptus, OpenNebula, OpenQRM, XenServer, Oracle VM, CloudStack, ConVirt等,并通过对这些相关开源软件系统架构、技术支撑等的简要分析,从而形成针对开源的云基础架构管理平台相对完整而清晰的报告。

同时分析各产品的开放性、兼容性特点,以及满足与IaaS 业务运营所需要的开发与集成能力,为确定和选择开源平台实现中国电信云计算IaaS管理平台奠定技术基础。

2OpenStack分析2.1 OpenStack简介2.1.1OpenStack背景OpenStack是一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云端运算软件,以Apache许可证授权,并且是一个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

其主要包括三个项目:计算项目、面向对象数据存储项目、虚拟机器磁盘镜像服务。

OpenStack作为一种免费的开源平台,帮助服务提供商实现类似于亚马逊EC2和S3的基础设施服务。

OpenStack有两个主要部分--Nova,起初是为NASA的计算处理服务而开发;Swift,是 Rackspace开发的存储服务组件;还有一部分是Glance,提供镜像服务。

Rackspace称其目标是推动互操作服务的发展,或者说是允许客户在云服务提供商之间迁移工作量,使其不被服务提供商限制。

OpenStack项目结合了Rackspace公司云存储技术和NASA的虚拟服务器部署与业务流程引擎,可以实现单个计算机环境及集群 CPU环境的部署。

q OpenStack社区成员Rackspace, NASA, Dell, Citrix, Cisco, 和Ubunto Linux发行商Canonical、Extreme Networks等超过70个成员。

微软并不是该项目成员,但表示其Hyper-V 虚拟化软件支持OpenStack平台。

q版本第一版本是Austin(2010年10月发布),第二版本是Bexar(该版本改善了存储能力、增加了软件镜像库以及对IPV6的支持),当前版本是Cactus,下一版本是Diablo。

q开源原因目前大多数云计算软件平台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组件进行架构,就如同数据库服务器一样,使用一个服务器集群来策划和控制虚拟服务器。

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规模中,可模拟像Amazon web服务与应用(AWS)的大型云计算环境运行,但是它无法转化至成千上万的节点。

而开源云计算厂商往往都关注其功能性,但是却没有满足关于规模方面的需求。

尽管当前发布的版本还不支持VMware和微软的Hyper-V,但OpenStack的目标是要支持多种虚拟服务器。

OpenStack是提供建立公共云和私有云的开放源码软件。

OpenStack是一个社区开放源码软件项目,以帮助任何组织运行的虚拟计算或者存储云。

OpenStack社区维护着OpenStack Compute(NOVA),OpenStack Object Storage (SWIFT),和OpenStack Image Service(GLANCE)集合。

q OpenStack目标:为公共云和私有云客户提供可扩展的,弹性的云计算q OpenStack核心的基本要求:云必须是简单的实施和大规模扩展。

2.1.2 OpenStack 组件介绍1)NOVA :云计算控制器,拟机配置网络和存储,实现在线2)SWIFT :对象存储系统余和容错的对象。

但它并不是文储系统 (real-time data stora 存储系统 (long term storage s 久性的数据。

比如说,适合存储存储,文档的备份。

没有“单点swift 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冗余和3)GLANCE :镜像服务是一个为三种方式:使用swift 来存储储;直接使用S3存储。

图介绍,用来启动和维护一组虚拟机实例,以及现在迁移等。

系,存储大规模扩展数据的大容量系统,具有内件系统 (file system) ,也不是实数storage syste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