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岑参简介

合集下载

岑参的诗词名句

岑参的诗词名句

岑参的诗词名句
摘要:
1.岑参简介
2.岑参的诗词创作特点
3.岑参的诗词名句及代表作品
4.岑参诗词名句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正文: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18 年,卒于公元769 年,字子明,唐代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内乡县)人,世称岑嘉州。

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丰富多样,以边塞诗著称,与高适、王之涣、王之涣、李欣、杜甫等人并称“初唐七杰”。

岑参的诗词创作特点鲜明,他的诗歌以写实为主,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边塞风光和戍楼生活。

同时,他的诗歌充满豪放、激昂、悲壮的气息,反映了盛唐气象。

在他的诗词中,常常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岑参的诗词名句众多,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夜泊牛渚怀古》等。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边塞突降大雪时的奇景,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临洮逢李使君》)则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珍视和距离产生美的意境。

这些名句都成为了后世传颂不衰的佳句。

岑参的诗词名句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他的边塞诗不仅拓宽了唐代诗歌的题材范围,还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诗词名句也成为了后人传颂、学习和研究汉语诗史的宝贵财富。

岑参的资料

岑参的资料

岑参的资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关于岑参,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此首诗,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岑参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岑参的资料岑参:公元715—770年,河南新野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而参早岁已陷孤贫。

玄宗天宝五载(746)登进士第,任右内率兵曹参军。

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

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

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

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证》。

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

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

元辛文房称“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

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

”(《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

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诗》,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岑参的资料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岑参作者简介

岑参作者简介

岑参作者简介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下面是这位著名的诗人岑参作者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简介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

天宝三年进士。

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

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的创作历程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简介岑参简介岑参(约715年—770年)唐

岑参简介岑参简介岑参(约715年—770年)唐

岑参简介-岑参简介岑参(约715年—770年)唐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迁居江陵。

汉族,荆州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744年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749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

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757年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简介【诗词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诗人岑参——个人简介

诗人岑参——个人简介

诗人岑参——个人简介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岑参——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人物争议籍贯争议关于岑参的籍贯,学界有两说:一谓江陵人,一谓南阳人。

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谓岑参唐江陵(即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其先世本世居南阳棘阳,梁时长宁公善方始徙江陵。

诸书称岑为南阳人,盖从其郡望。

此后陈铁民等撰《岑参年谱》亦同意闻说之考证。

但此后学者中亦有人坚持“南阳”说,如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就认为,岑参的籍贯应是唐代棘阳(今河南南阳)人;廖立《唐代户籍制与岑参籍贯》则从唐代户籍制的考察入手,论证岑参的籍贯当为“南阳”;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也认为,岑参“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梁时徙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似亦倾向于南阳说。

生卒年考岑参的生卒年史无明文,长期以来亦无确考,本世纪学界颇多异说:1.赖义辉《岑参年谱》考证岑参当生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卒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

2.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则不同意赖说,通过详细考证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卒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六岁;后来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也同意此说。

3.曹济平《岑参生年的推测》也认为,赖说的错误较明显,但闻一多先生的证说亦有不足之处,他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更为确切。

唐代诗人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朝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岑参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古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

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岑参

岑参

谢谢欣赏
创作历程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 ,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 《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 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 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 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 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 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 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诗歌特色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 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 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 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 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 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 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 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简介及代表作

岑参简介及代表作

岑参简介及代表作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

因此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下面是这位著名的诗人岑参作者简介及作品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简介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

天宝三年进士。

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

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作者的生平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

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

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

客死成都舍。

享年56岁。

家世背景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岑参简介
引导语:岑参是我国唐代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对于岑参,你知道多少关于这位诗人的信息呢?他的诗词有哪些特色?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
岑参(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

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

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岑参还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

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

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
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

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