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计算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二、实验器材1. 二等水准仪2. 支架3. 三角木4. 钢尺5. 水平管6. 水银柱7. 地桩8. 距离计三、实验步骤1. 建立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处设置一面三角木,使用钢尺测量距离,并在终点处设置一面三角木。
2. 设置基准面:在起点处设置一个高度为100m的基准面。
3. 安装二等水准仪:将二等水准仪安装在支架上,并使用水平管调整其水平度。
4. 测量高差:将水银柱放置在三角木上,记录下读数,并移动至下一个测量点进行重复操作。
5. 计算高程:根据测得的高差和已知的基准面高度,计算出每个测量点的高程。
6. 绘制高程图:将计算出来的各个测量点的高程标注到地图上,绘制出高程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安装二等水准仪时,要保证其水平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在测量高差时,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精度。
3. 在计算高程时,要保证基准面的高度准确无误。
4. 绘制高程图时,要按照比例尺进行标注,并注意图形的美观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二等水准测量,并绘制出了相应的高程图。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在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示例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示例为了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我们需要先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和记录工作。
下面是一个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的记录和计算。
1.测站设置和仪器校准首先,我们选择测量起点和终点的测站。
测站应位于坚固平稳的地面上,尽量避免震动。
然后我们需要校准使用的水准仪器,包括水准仪和水平轴仪。
确保仪器准确,并记录下校准结果。
2.数据记录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请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包括日期、测量员、测站名称、仪器型号和测量起点和终点的距离。
这些记录将在后续的计算中使用。
3.测量过程在进行测量时,请确保仪器的水平是准确的。
开始测量后,记录下仪器的读数和测站名称。
在移动到下一个测站之前,请测量和记录任何必要的附加高差,例如前视标高和后视标高。
在完成测量后,请记录下最后一个测站的后视标高。
4.计算平差误差在进行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之前,我们需要计算平差误差。
平差误差是通过比较不同测站上测得的高程标高和数学模型预测的高程标高之间的差异来计算的。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大气温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以及仪器误差引起的。
计算平差误差的公式如下:平差误差=Σ(观测标高-数学模型标高)其中,Σ代表对所有测站的求和。
观测标高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测站标高,数学模型标高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的测站标高。
5.高程纠正为了得到准确的高程数据,我们需要对测量得到的高差进行纠正。
纠正的方法是将每个测站的观测高差加上平差误差,得到纠正后的高差。
然后,通过将纠正后的高差累加到前一测站的高程上,得到每个测站的纠正后高程。
6.结果估计和报告最后,我们可以将测量结果进行估计和报告。
根据需要,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测站的标高、高差和高程,以及每个测站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平均高程变化率等信息。
总结这是一个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的示例。
通过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记录,并应用适当的计算和纠正方法,我们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水准测量结果,并获得有关地表特征和地形的详细信息。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直接高程测量法: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上两个或多个点的高程差异,然后根据高程差值确定地面上的高程。
2.差测法:通过测量高程差异点与参考点的高程差异,来确定测区域内其他点的高程。
3.内插法:使用已知高程点的高程值和其位置之间建立的高程变化模型,通过测量其他未知高程点与已知高程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计算未知点的高程。
二、二等水准测量的步骤1.设计测量路线:根据需要测量的范围和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路线。
通常采用闭合回路或控制线路的设计。
2.建立测量控制网:在测量路线上布设各个测点,并记录其标高和坐标。
控制网中应包含起点、终点、定位点和过渡点等。
3.设置基准点:在测量路线的起点设置一个基准点,以该点的高程作为整个测量工作的基准。
4.仪器校准:对水准仪进行校准,包括调整仪器的水平方向和测量准度。
5.差值测量: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通过测量其与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异,计算出这些控制点的高程值。
6.定位控制点: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通过观测其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高程差异和水平角度,来确定这些控制点的坐标。
7.内插测量:在测量路线上选取若干测点,通常为需要测量的目标点,通过观测其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来计算出这些测点的高程值。
8.数据处理: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包括检查观测值的准确度、计算各个控制点和测点的高程值和坐标等。
9.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测量数据,分析测区域内的地形特征和高程差异,以及确定所需工程设计的要求。
10.编制成果图:将测量结果绘制成高程图或等高线图,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
11.定期监测:对已建成工程进行定期的水准测量,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精密仪器和技术的工作,它能够准确测量地表的高程差异,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经过设计测量路线、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基准点、仪器校准、差值测量、定位控制点、内插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编制成果图和定期监测等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一、仪器设备准备1.水准仪:确保水准仪具备精确的测量功能,且水平仪准确。
二、测量线路设计1.线路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线路,可以是封闭回路或直线。
2.测站设置:根据线路的特点,合理设置测站,避免过多或过少。
3.测量起点:确定起始点,通常为已知高程点。
三、测量操作步骤1.设置起始测站:将水准仪稳定放置在起始测站上,并调整使其水平仪示正。
2.视线对准:通过调节水准仪的水平角和垂直角,使视线准确对准目标点。
3.读数记录:记录水平儀的刻度尺读数,包括前后视线的读数,每个测站都需要记录。
4.移动测站: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测站,并按前述操作对准目标点并记录读数。
5.回到起始测站:当测量线路封闭时,回到起始测站进行最后一次测量,在该测站读取刻度尺读数。
6.水准仪回归:将水准仪移至一个已知高程点,检查读数与已知高程值之间的差异,并调整水准仪的仪器常数。
7.数据处理:计算每个测站的高差,使用读数记录和仪器常数纠正,在此基础上进行平差计算。
四、平差计算步骤1.收集数据:将每个测站的高差数据整理到一个表格中,包括测站名、读数、仪器常数等。
2.初始值计算:选择一个测站作为起始测站,将其高程值设为0,根据高差数据计算其他测站的初始高程值。
3.迭代计算:通过迭代计算,不断修正每个测站的高程值,直到满足精确要求。
4.平差检查:将计算得到的测站高程值带入计算公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始的高差数据。
五、结果分析和报告1.高程结果:整理和分析计算结果,生成高程图和高程表。
2.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包括仪器误差和人为误差。
同时,可以进行精度评定,如确定二等水准的精度等级。
3.缺陷修正:如果发现测量数据存在明显误差,需要进行修正,并重新进行平差计算。
4.编写报告:整理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编写报告并进行结果解释和数据可视化展示。
通过以上步骤的操作,可以完成二等水准测量和平差计算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比如说你要建一座大桥,这二等水准测量可重要了去了!就像建房子得先把根基打牢一样。
那这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咋弄呢?首先,得精确地测量出各个点的高差。
哎呀,这可不能马虎啊!就好比你走路,一步一步都得踩稳了,要不然不就摔倒啦?然后呢,把这些高差数据整理起来,可不是随随便便放一起就行的,得有规矩、有条理,就像把你的玩具分类整理一样。
通过一些公式和计算,就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啦!你想啊,如果计算错了,那大桥不就可能歪歪扭扭的啦,多吓人呀!
其实啊,学会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并不难,只要用心,就像玩游戏过关一样,一点一点攻克,肯定能拿下!
我的观点就是,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掌握好,为我们的大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o(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 —(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X( (1)-⑵)前视距离(10) = 100X ((5)-(6))视距之差仃1) = (9)-(10)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 = (4) +K 一(7), (k = 30155 或60655视标尺而定)(14) = (3) +K — (8)基本分划高差(15) = (3) 一(4),辅助分划高差(16) = (8) 一(7)高差之差(17) = (14) 一(13)= (15) 一(16)平均高差(18) ={ (15) + (16) }/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 一(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 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一一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 ______ 至________ 20年月日时间始方向______________(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最后平差计算。
3、注意事项(1)观测员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的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

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国家测绘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
它涉及到测量的精度、可靠性以及测量误差的控制。
这篇文章将围绕“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进行详细阐述,分步骤介绍它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一步:定义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指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定闭合差限差来控制误差范围。
闭合差限差是指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两次测量中的闭合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也就是闭合差范围的一半。
如果闭合差超出了限差范围,就需要重新测量或做出相应的修正。
第二步:计算方法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的计算方法很简单。
首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出闭合差,然后计算两次测量中的闭合差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计算出闭合差限差。
具体步骤如下:1. 计算闭合差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闭合差是指起点和终点高程差的代数和,也就是所有测量点与起点高程的差值之和。
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 = (起点高程 - 终点高程)+ Σ(各测量点高程 - 起点高程)- Σ(各测量点高程 - 终点高程)其中,Σ表示对所有测量点求和。
2. 计算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测量,因此有两个闭合差。
将这两个闭合差进行比较,即可分别计算出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
如果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差距很大,说明测量精度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正和重新测量。
3. 计算闭合差限差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指最大闭合差和最小闭合差之间的差,也就是闭合差范围的一半。
它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限差 = (最大闭合差 - 最小闭合差)/2第三步:应用二等水准闭合差限差是国家测绘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需要根据测区大小、地形地貌、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精度等因素,设定合适的闭合差限差来控制测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