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品读完⼀部作品后,⼤家⼀定对⽣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笔记1 利⽤假期,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读完了,暗⾃为⾃⼰读到这样⼀本好书感到庆幸,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着不平凡的事业。
他之所以事事⽐他⼈做得好,⾸先取决于他崇⾼的精神境界。
也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的职业,没有爱⼼的⼈是做不了好教师的。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转化后进⽣的问题,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的转化⼯作如同医⽣诊病⼀样,医⽣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医疗⽔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中才能提⾼⾃⼰的⼯作⽔平。
这⼀认识应该说也是⾮常独特、耐⼈寻味、给⼈启⽰的。
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的确也很关⼼,但能够像刘铁芳⽼师对待差⽣那样,说实话,我做不到。
我们看到转化⼀个差⽣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个为⼈师者的爱⼼、耐⼼和信⼼,⽆论朝着哪个⽅向,都牵动着⽼师的⼼,⽽他⾝上所体现出的反复,⾜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的⼈。
作者在⽂章中还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道德情感的⽅法,值得我们借鉴。
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的要素,⼀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我的认识,另⼀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世界来抚慰我们的⽣命。
每个⼈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侵润着。
阅读故事可以让孩⼦们掌握知识获得⽇常⽣活中不⼀定能够拥有的感情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代代⼉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完成⾃⼰的精神成长,因此,我们应⿎励学⽣读⼀些著名的⼉童作品,听⼀些⼉童故事是⾮常有必要的。
愿我们每⼀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阅读,留给学⽣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的故事,读⼀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爱⼼是⼈类的⼀种⾼级情感,但是⼜和⼈类的理智、道德、审美、⼈格相互关联。
初中新课程读书笔记

初中新课程读书笔记初中新课程读书笔记1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悉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我拜读了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本书内容包括语文课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及讨论,综合性学习及讨论,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语文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评价,新时代语文教师的素养,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十二章。
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以教育科学的规律为支撑点,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导向,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设情景,导入案例,致力于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此书对我所研究的课题《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学法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便于学生参与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语文文化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传统教育赏识尊重,激发兴趣人的潜意识都盼望着得到赏识和尊重,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尊重和信任。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情绪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感受(优秀7篇)

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感受(优秀7篇)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感受篇1一、理念上应更新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1、聆听了朱教授“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
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
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
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优化新课堂教学设计;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理解整合的实质;明确整合的目标;准确诊断确定“整合点”;优化“整合点”内容的资源设计;物化“整合点”资源设计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智能软件等;恰当有效的应用整合资源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
2023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读书笔记3篇

2023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读书笔记3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读书笔记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而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因此应以“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为师德师风建设目标,明确“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
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二、正师风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
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
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
对教师来说,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三、强师能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
1.终身学习的楷模。
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
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
读书笔记简短教师(优秀10篇)

读书笔记简短教师(优秀10篇)读书笔记简短教师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
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
“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
我所从事的工作是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学习足够的知识,在美术的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了解学科的发展,清楚学科的动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文中还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书笔记简短教师篇2教师读书笔记模板:作者:(教师姓名)日期:(日期)我阅读了(书籍名称),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简短概述和我的阅读体验。
概述:《(书籍名称)》是一本关于(书籍主题或内容简述)。
作者通过(书中的主要人物或事件)为例,详细阐述了(书籍主题或内容)。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自我分析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自我分析引言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自己在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方面进行自我分析。
技术知识与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具备以下的技术知识和能力:- 熟悉使用电脑和相关软件,能熟练操作多媒体制作工具;- 对多媒体硬件设备使用有一定了解,能够解决常见问题;- 熟悉各种多媒体文件格式,能够进行文件转换和处理;- 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和获取教学资源;- 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教学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我能够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工具和资源;- 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调整和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
自我评价与发展在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方面,我有以下的自我评价:- 我的技术基础扎实,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工具和软件;- 我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以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中。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我将采取以下的发展策略:- 持续研究和了解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保持自己的技术更新;- 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经验;- 不断地尝试新的多媒体工具和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收集和整理优秀的多媒体教学案例,借鉴和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发展,我相信我能够提高自己在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方面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2021年教师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2021年教师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教师校本研修读书笔记1通过十几天的网上研修学习,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教师要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学技能、课堂上我有意识对学生的进行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小组角色,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言传身教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另外,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就要求我们自身不断网上研修,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自觉地走进新课程。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这也是新课改向我们提出的课题。
教师媒体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媒体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教师媒体素养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意识到了媒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教学内容的媒体资源,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
最重要的是,我开始意识到了要注重媒体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启发和帮助。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收获良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
养》读书笔记
ASSRUE模式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将媒体和资源运用到教学中。
这个名称是由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字母分别代表该模式中的一个环节。
每个字母的代表意义如下:
A :分析学习者特征( Analyze learner )
S: 阐明学习目标( State objective )
S :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aterials and media)
U :运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aterials and media)
R : 要求学习者的参与响应(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 :评估与修订(Evaluate and revise)
ASSRUE 模式是一种过程指导,它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精心地策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技术和媒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它是一种系统化撰写教学计划的策略,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计划。
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带来的全新环境,使学生有可能以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其趣味性、交互性、信息丰富性等特性,都影响着这一环境下的学习者,使之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没有传统的面对面,容易克服学习者在人群面前的羞涩心理,直率地表达意见而不必担心因错误而遭受嘲笑。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
在削弱。
网络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
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减少了相互之
间的影响。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
作为学习者的青少年,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新的学习空间转换为相应的角色,失败后还可以马上重来,从而削弱了损失,减轻了挫折感,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扮演意识。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识策略发生了变化。
网络环境中可收集的信息类别有限,容易导致认知的简单化。
网上交流绝大部分采用纯语言符号,慢于正常对话节奏,导致学习显得冷漠,看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学习者目标多样化,网络环境中学习目标有多样性和
多层次性的特点
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
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关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网络环境的适应性,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学习者的认知偏好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感觉通道偏好(例如,有的学生对于从视觉输入的学习信息比从听觉输入的学习信息要敏感,更易识记;有的则相反)所表现出的学习活动的差异。
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
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
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的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效果,则常常被忽略。
教学目标需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
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
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需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
“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含义较广,每个人均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
来困难。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
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的定位
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扮演工具的作用,支持教学活动指向教学目标,根据已有的设计方案实施。
因此,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定位首先在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其二是帮助教师构建教与学的有促效模式及方法,促进教学的变革及发展,立足于培养未来社会的成员而实施教学。
其三为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功能各长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改变当前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转为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习工具和资源还能支持不同层次和特征的学习,充分照顾学生的能力差异,关注个性化发展。
学习环境还可以实时获取教与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判定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等。
学习平台和交互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他们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