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往之女家B.固不可彻C.曾益其所不能D.始一反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B.且.焉置土石(况且)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成为)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自劳军(皇帝)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空乏..其身(财资缺乏)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造)始一反.焉(往返)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将要)天子为.动(被感动)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汉书》,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C.李清照的《渔家傲》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二、句子默写5.根据提示默写。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境。

(6)《春望》一诗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说明“望”的内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共9套)(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共9套)(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期中试题1套,期末试题2套,共9套)第一单元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6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è)锐不可挡B.歼.灭(qiān)心潮彭湃C.击溃.(kuì)豪情万丈D.冠.军(guān)震耳欲聋(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遗嘱鼓励英姿B.遗愿奖励雄姿C.遗愿奖励英姿D.遗嘱奖励英姿(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追思与缅怀②光荣与梦想③决心与信念B.①光荣与梦想②决心与信念③追思与缅怀C.①追思与缅怀②决心与信念③光荣与梦想D.①光荣与梦想②追思与缅怀③决心与信念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锐不可当(抵挡)摧枯拉朽(腐朽)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屏声敛息(收敛)C.引吭高歌(喉咙)所向披靡(倒下)D.一丝不苟(敷衍了事)殚精竭虑(尽)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③,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④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⑤,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⑥,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2)提示性默写(4分)②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2. 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 (2分)A.丈夫之冠.(guàn)荷.担者三夫(hè) B.无穷匮.也(kuì) 一厝.朔东(cuò)C.军士吏被.甲(bèi)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yī) D.可得而犯邪.(yé) 折戟.沉沙铁未销(jǐ)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甚矣,汝之不惠B.曾益其所不能C.往之女家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A.不得志,独行.其道行.拂乱其所为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先驱曰:“天子且.至。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该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三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畎亩(quǎn)公孙衍(xián)B. 傅说(yuè)丈夫之冠(guān)C. 胶鬲(gé)法家拂士(fú)D. 百里奚(xī)富贵不能淫(yín)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 戒之曰必敬必戒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C. 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D. 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B.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富贵/不能淫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 必先/苦其心志D. 一怒/而/诸侯惧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B. 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C. 丈夫之.冠也/此之.谓大丈夫D. 舜发于.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对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富贵不能淫》一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 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 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一、基础知识(前9题,每题2分,第10题8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shuó)郦道元(lì)僦赁(lìn)B.绝巘(yǎn)亦未寝(qǐn)雷霆(tíng)C.涧肃(jiàn)夕日欲颓(tuí)一舸(gě)D.素湍(tuān)藻荇(xìng)罗绮(qǐ)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断绝)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既望:农历十六)4.下列力一去滴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粤时俱备。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干水面者。

5.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8.对下面这首北朝民歌赏析欠妥的一项是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畎.亩(quǎn)箕.畚(jī)曾.益(zēng)丈夫之冠.(ɡuān)B.孀.妻(shuānɡ)按辔.(pèi)一厝.(chuò)荷.担者三夫(hè)C.始龀.(chèn)傅说.(yuè)彀弓弩.(nǔ)法家拂.士(fú)D.智叟.(sǒu)穷匮.(kuì)持兵揖.(yī)叩.石垦壤(kòu)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民由.之(遵循)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惩.山北之塞(惩罚)B.毕.力平险(尽、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曾.益其所不能(同“增”)C.且焉.置土石(怎么)威武不能屈.(屈服。

文中是使动用法)荷.担者三夫(肩负、扛)D.曩.者霸上(先前)惧其不已.(停止)至霸上及棘门军.(驻军)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军士吏被甲B.入则无法家拂士C.丈夫之冠D.始一反焉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劳.其筋骨上自劳.军B.汝心之.固已而之.细柳军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富贵的时候不能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动摇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发布的命令。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4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前,新时代如期来临,大地繁花似锦……一切生命在历史的节点上,更显强劲.。

巍峨肃穆的山,逶迤游走的河,及其间所蕴涵的革故鼎新的力量,在诗情画意中,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此后的历程,我们与这片大地一起,驰chěng 向前,奏响时代的强音。

这十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mí足珍贵”。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jìng dúB .jìng dǔC .jìn dú D .jìn dǔ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mí( )足珍贵 驰chěng( )2.(3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总是希望遇到自己真正喜欢、感到受益匪浅的书。

②于是,阅读的时候总是反复斟酌,想方设法拉长品味书香的时间。

③一旦遇上无疑有一种莫大的幸福,但同时又不免担心,担心这本好书读完了,就再也遇不到类似的好看的书籍。

④好书怕读完,这种感觉有点儿像“近乡情更怯”。

⑤人在异乡,心头总是萦绕着故乡的影子,然而真的离家近了,却又心生忐忑。

⑥对于一个游子来说,回家是心头多时的期盼。

A .⑥⑤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⑥⑤C .④⑥⑤①③②D .⑤⑥④③②①3.(9分)名句默写(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2) , , 。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3)我报路长嗟日暮, 。

(李清照《渔家傲》)。

(4)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女子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7分)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三章》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畎亩(quǎn)公孙衍(xián)B.傅说(yuè)丈夫之冠(guān)C.胶鬲(gé)法家拂士(fú)D.百里奚(xī)富贵不能淫(yín)2.下列加粗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饿其体肤B.必先苦其心志C.富贵不能淫D.人恒过,然后能改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戒之曰必敬必戒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必先/苦其心志D.一怒/而/诸侯惧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6.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委而去之(______)(2)亲戚畔之(______)(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4)行拂乱其所为(______)(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7.默写。

(1)孟子认为,大丈夫需占据“仁、礼、义”,按文中的话含蓄地说,就是: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畎.亩(quǎn)箕备折戟.(jǐ)丈夫之冠.(guān) B.孀.妻(shuāng) 按辔提携.(xié) 荷.担者三夫(hè) C.始龀.(chèn) 弓驽傅说.(yuè) 法家拂.士(fú)D.智叟.(sōu) 穷匮曾.益(zēnɡ) 一厝.朔东(xī)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军士吏被甲 B.入则无法家拂士C.丈夫之冠 D.往之女家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与民由.之____________(2)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4)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5)曩.者霸上____________(6)而后作.____________(7)衡.于虑____________(8)改容式.车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怒/而诸侯惧B.曾益/其所不能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D.居/天下之广居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5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5~6题。

(4分)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的题目点明了诗作涉及的时间和地点。

B.前两句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初春特有的美丽景色。

C.后两句写人,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的紧张繁忙。

D.本诗通过描写乡村四月的美景,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6.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前两句诗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B.此诗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雨”比作“烟”,绘出了雨的形态。

C.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D.本诗语言大气磅礴、豪迈粗犷,体现田园诗清新明快的风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

(4分)对雪杜甫战哭①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②。

瓢③弃樽④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

②回风:旋风。

③瓢: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

④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交代了写作此诗的背景,国家正处于动乱之中,战场上战斗异常惨烈。

B.颔联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景。

C.颈联写诗人贫寒交困的境况,酒没有了,只有火炉中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颔联借景抒情,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B.“樽无绿”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樽无绿”中的“绿”比作酒。

C.全诗刻画了一个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心国事、愁苦无奈的形象。

D.题目中的“对”是“对着,向着”之意,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4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吾与汝/毕力平险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曾不/若孀妻弱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毕____________(2)惠____________(3)苦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17题。

(12分)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尝于太学/见晖B.欲以妻子/托朱生C.晖少子/怪而问曰 D.大人不/与堪为友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素____________ (2)对____________(3)尝____________1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朱晖助人的原因?请找出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8~22题。

(12分)唐兵攻兖州,末帝①召彦章②,使率五百骑守捉③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④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⑤爱其骁勇,欲全活.之。

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注】①末帝:指五代后梁皇帝朱友贞。

②彦章:王彦章,五代后梁名将。

③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

④俚语:俗话,俗语。

⑤庄宗:灭后梁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1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唐兵/攻兖州B.彦章以兵/少战败C.彦章武人/不知书D.庄宗/爱其骁勇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活____________ (2)谢____________(3)遂____________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记叙彦章“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主要表现了王彦章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古诗文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