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精品课件

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 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区 别
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 自发的、朴素的、零散 的,缺乏理论论证
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才 能掌握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 联系 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二者的内涵不同 区别: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两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 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把世界观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 论。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纯粹的世界观 和纯粹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
什么是哲学
第 一 单 元 线 索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派别 真正的哲学
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概念P3;本义P6;产生P4; 源于P5;作用(对个人)P6; 功能P25;任务P6。 二、三对关系:
•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联系)P7; •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P8; • 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联系)P8-9。
存在决 定思维 唯 物 主 义
思维决 定存在 唯 心 主 义
承认能 正确反 映存在 可 知 论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内容)P10-11?
为什么?P11-12
四、哲学的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者的分歧、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局 限性或优点 P12-14(能正确判断)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 是 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二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二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二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1、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考点2、了解哲学的不同派别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点3、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考点4、理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说课范文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说课范文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说课范文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说课范文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复习 PPT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复习 PPT

• (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 素唯物主义。
• (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 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 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
• 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是不科学的。
2019/11/14
【例2】: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 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 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 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 (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 C.哲学和具体科学讲的都是一般的方法论 D.休谟和马赫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 什么?(6分)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 样的世界观?(6分)
答案: (1)存在迷信现象。这些迷信现象都是唯心主义世 界观的表现。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它容易使人们犯 主观主义错误,使人不思进取,有时会给人民的 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会直接阻碍我国社会主 义的现代化进程,对人的发展是一种反动,最终 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应当树立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坚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 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
富。由此可见
()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学.科.网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框架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的含义
1.含义: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主要类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自然科学前提;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二政治知识点: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Word版)

高二政治知识点: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Word版)

高二政治知识点: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在脱离方*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精排完整版)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精排完整版)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地艺术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具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体认识和改造社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科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学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物质与意识)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可知论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不能——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基本形态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二.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

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对对子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判功能)(2)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进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引导功能)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条件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特征)三.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019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9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9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二政治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
在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
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
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能够使我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准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准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准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
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
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
学为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
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

方*是
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

不存有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有脱离方*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我们能够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的学问。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实行概括、总结和反
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
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实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
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
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6、关于哲学的表述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8、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10、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准确的。

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进步性:准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2、、唯心主义的基本状态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但因为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历年、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1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
谁是世界的本原
14、为什么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
哲学的始终。

(3)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
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产生条件主要贡献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准确
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又一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它比较系统地回答
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
列基本问题。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
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化了党对的理解。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16、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
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人
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
生理结构,形成手脚分工。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所以,劳动创造了人和
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存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
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规律(放在第十一课讲解)。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放在第五课讲解)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有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