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教九流的对对子教学设计3篇

合集下载

01语文实践活动教案—对对子

01语文实践活动教案—对对子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严格要求是:上下联的平仄应当相反,如上联为平平,下联相应位置应为仄仄。

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平平仄仄平平仄
白铁无辜铸佞臣仄仄平平仄仄平
6、意义相关
A、互补关系如: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B、对立关系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C、承接关系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名联欣赏
色难/容易
日圆/风扁
孙行者/祖冲之
独角兽/比目鱼
辛弃疾/霍去病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枫桥夜泊/商山早行
三强韩魏赵/九股勾股弦
窗外黄树叶/灯下白头人
登楼望南北/行路吃东西
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佛寺大过人
轻风(摇、舞、扶)细柳/淡月(映、隐、失)梅花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对对子教案

对对子教案

对对子教案对对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对对子的定义。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对对句子。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

2. 运用对对子的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对对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例子:老师忙前忙后,学生听话听得甜。

2. 提问:大家听了这句话,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呈现1.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对对子?2. 引导解答:对对子就是两个相对应的词或词组放在一起,形成韵味和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法。

3. 给出句子示例:草原上奔跑的马儿,迎着明媚的阳光发出花样的光。

4.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特点: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相对应的词组,分别是“奔跑的马儿”和“明媚的阳光”,它们的结构和形式相同,显得非常韵味十足。

(三)操练1.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其他的对对子?请举例。

2. 直接引导学生举例:如“杨柳青青湖水平,闻莺啼啼花径深。

”、“珍珠沉底海滩空,蝴蝶飞舞花丛纯。

”等。

3. 鼓励学生创作对对句子: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事物中,有哪些可以组成对对句子的词语或词组?请举例。

4. 学生创作对对句子,并展示出来。

(四)拓展1.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对子有哪些应用呢?2. 引导解答:对对子不仅可以用来写诗,还可以用在广告、宣传口号、童谣等地方。

3. 给出例子:例如“用热爱的心去创造,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冬天融融暖气机,夏天凉凉空调房。

”等。

4. 鼓励学生创作并分享自己的对对句子。

五、总结反思1. 总结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对对句子,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以对对子为创作素材,写一篇小短文或诗歌。

2. 提醒学生注意对对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对对句子?是否能展示出一定的语言表达和联想能力?。

成语对对子不假思索教学设计

成语对对子不假思索教学设计

成语对对子不假思索教学设计The teaching design of idiom pairs without thi nking成语对对子不假思索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小泰为大家整理了不假思索的成语对对子,希望大家喜欢。

成语对对子不假思索: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争名夺利好大喜功餐风宿露开源节流含沙射影落井下石忍辱负重啼饥号寒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席地而坐拍案而起匹夫之勇赤子之心见利忘义为富不仁漫不经心蛮不讲理人地生疏神态自若刚柔相济对答如流青黄不接泾渭分明言行一致人财两空土洋结合教学相长顾此失彼接二连三不假思索造句:1)他不假思索,提起笔就把这道难题解了出来。

2)在知识竞赛会上,他不假思索,对答如流。

3)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巴尔扎克4)在我们不假思索地批评责怪学生的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也在接受学生的评价么?5)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

小林浩不假思索得说:我是班长。

6)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

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

7)以前的我遇到什么难的题目或复杂的题目,总是不假思索去问父母。

8)如果你问到我,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一定会选择一幅画。

9)小张不假思索的说:"这件事已经谈了很多次了,如果没什么意见就这么办吧!"。

10)倘若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我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追逐理想、追逐成功后的喜悦……11)当同学们问到我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想当主持人!12)要问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是写作。

13)当老师又提出问题时,我生怕别人抢了先,不假思索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14)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

渔亭中心小学李淑芬 2015.4.28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活动过程:一、谜语引入1.猜谜语。

2.师:同学们,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

你们可知道,对联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在国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春联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当中对联都用在哪些方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认识对联。

二、感知对联1.对联的起源。

2.对联的类型。

师: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3.阅读对联故事。

4.认识对联的特点。

从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小结:三、游戏:对对子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挑战第一关:火眼金睛——看图对对子。

2.挑战第二关:牛刀小试——词语对对子。

蓝天对()大陆对()六畜兴旺对()3.挑战第三关:你追我赶——补写对联。

天——风——桃红——吉祥——蚕吐丝——辞旧岁——画饼充饥——行千里路——福如东海——四、欣赏对联师: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1.欣赏趣联故事,感悟用词精妙。

2.学会正确贴对联。

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1)看对联猜行业(2)看对联猜职业(3)我会贴对联五、赠言结课板书设计:走近对联字数相等词语相对意思相关音韵相谐篇二:对对子复习教案趣味对对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活动“对对子”,复习对联知识,学会推敲语言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对对子》。

本篇文章以对对子的形式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主要内容包括对联、剪纸、中国结等。

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对对子、传统文化”等词语,了解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形式,学会对对子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对对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对对子、传统文化”等词语,了解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形式,学会对对子的基本技巧。

难点:理解对对子的特点和魅力,能够创作简单的对对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教师巡视辅导。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对对子的特点和魅力,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形式,讲解对对子的基本技巧,示例讲解对对子的创作方法。

5. 实践演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对对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对对子板书设计:对联剪纸中国结对对子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创作方法关注词性注意结构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对对子,注意字迹工整。

2. 创作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意思明确。

3. 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对对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对对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对对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对对子群文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和文化特色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仗、押韵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对对子群文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对对子群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需求,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对子群文的兴趣与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对子群文的文化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对对子群文的特点和分类介绍对对子群文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分析其特殊的韵律和对仗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对对子群文的独特之处。

2. 对对子群文的欣赏与解读选择一些经典的对对子群文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

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对子群文的审美体验能力。

同时,通过对对子群文的解读,启发学生对对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3. 对对子群文的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对对子群文的创作,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讨论创作过程中的难题和经验。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对对子群文的经典作品进行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对子群文的特点和魅力。

2. 问题导入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对子群文的背后含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对对子群文的经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对对子群文的欲望和动力。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对对子群文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解析对对子群文中的对仗和押韵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对对子群文的形式和内涵。

对对联教案(详案)

对对联教案(详案)

对对联教案〔详案〕对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开展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活动“对对子〞,掌握一定的对联知识,学会推敲语言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对联的根本知识。

2、掌握推敲语言拟写对联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推敲语言、运用修辞拟写对联。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本课通过对对子这种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教学过程导入:一、2022年全国高考对联试题1、〔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用〕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1〕扫千年旧习,。

〔2〕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2、〔全国卷,上海等地用〕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1〕春晖盈大地,。

〔2〕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附:2022年高考对联试题参考答案: 1、第一题:〔1〕树一代新风、树世纪新风。

〔2〕大地气象新、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2、第一题:〔1〕夏虹映长空、瑞雪满乾坤、正气满乾坤、瑞雪兆丰年、花香溢满园、喜气满神州、朝霞映长空、喜事遍神州、暖意满人间、紫气满人间、政策暖人心、阳光暖人心、福气满家园、甘泽满九州、改革富万家。

〔2〕勤劳可兴家、诚信能纳财、和睦可兴家、勤劳会发家、勤劳可脱贫、人才可强国、改革可兴国、和气可生财、勤奋可成功、知识可强国、技术可生金、科教可兴国、科技可强国、实干可发家、努力那么成功。

第二题: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龙精神马精神龙马精神、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江清秀山清秀江山清秀、老安康少安康老少安康、树茂盛林茂盛树林茂盛、岁平安月平安岁月平安、军安乐民安乐军民安乐、父健康母健康父母健康、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天广阔地广阔天地广阔、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老幸福少幸福老少幸福、山雄壮河雄壮山河雄壮。

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

关于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也来对对子教学目标1、通过读熟悉的有趣的对子,体会对联文字的精妙和理趣。

2、在了解对联规则的基础上练习写对子,掌握对联的特点、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对联的写作技巧写对子一、导入同学们,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

纵观中国文学史,不少文人墨客,如王羲之、苏东坡等,都留下了很多机智幽默的妙对奇联。

(讲苏小妹对联故事),这节课,我们也来对对联。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1、复习诵读欣赏《对联六副》说说对联的种类和用途。

2、阅读课本关于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了解对联的特点【活动】三、讨论探究对联规律学习写对联明确:(1)字数相等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作为对联拟写的一个基本要求,字数相等显示的是对联整齐划一的形式美。

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2)句式相同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句式相同要注意两点:一是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的词性要相当;二是上下联的句型、短语结构要相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牡丹芍药杜鹃均为江北名花这副对联的整体句型是“主—谓—宾”结构,“皆”与“均”是状语。

上联中的“荔枝龙眼木瓜”与下联中的“牡丹芍药杜鹃”,三种水果名对三种花卉名;“岭南”、“江北”地名相对;“佳果”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充当句子的宾语,“名花”也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

( 3) 语意相应对联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也不能语意重复。

如“串对”中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正对”虽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反对”虽上下两联一正一反,但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三教九流的对对子教学设计3篇Pair teaching design of Idioms
成语三教九流的对对子教学设计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成语三教九流的对对子教学设计
2、篇章2:成语三教九流的解析教学设计
3、篇章3:成语三教九流的造句教学设计
成语三教九流是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

你们想要了解三教九流的对对子吗?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成语三教九流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
篇章1:成语三教九流的对对子教学设计
五花八门三教九流
其他成语对对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三番五次千丝万缕千奇百怪三纲五常两袖清风一枕黄粱
千头万绪两面三刀一厢情愿百般刁难百废俱兴万马奔腾百花齐放五谷丰登
一步登天八仙过海两相情愿三足鼎立一息尚存两败俱伤百家争鸣万马齐喑
有勇有谋无法无天有机可乘无事生非有条有理无忧无虑有始有终无缘无故
有板有眼无拘无束有头有尾无影无踪无人过问有苦难言有目共睹无人问津
篇章2:成语三教九流的解析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

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成语出处] 宋·赵彦云《云麓漫钞》:“帝问三教九流及治朝旧事;了如目前。


[正音] 教;不能读作“jiāo”。

[辨形] 九;不能写作“久”。

[近义] 五行八作三姑六婆
[反义] 正人君子
[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篇章3:成语三教九流的造句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1.在中国先秦社会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各种思想争锋交错,
三教九流随着群雄神州逐鹿起伏跌宕,我心向往之!怎奈西汉武帝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张川,一个三教九流无所不会,品竹调弦无所不通的都市
白领,且看他穿越后如何笑傲修真,纵横天地。

3.因为文试开始了,帝京中鱼龙混杂,聚集了太多三教九流的人,禁军为了保护皇城,日日巡逻,人手颇有些紧张,没有余力在去
调查奋威之死。

4.董平丰神俊朗,三教九流、品竹调弦无所不通,因此有“英
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5.庙堂上徽宗贪恋书画,奸臣玩权弄术;江湖中群雄逐鹿并起,水泊梁山豪情壮志;乡野下三教九流姿态万千,男红女绿儿女情长。

6.三教九流之徒无所不备,他视门客如兄弟,门客们也忠诚于他。

7.院子住户里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于是便成了名副
其实的‘大杂院’。

8.汝性极燥烈而狡诈,不分善恶,圆滑世故而广交三教九流之士。

9.而奴隶贩子,旅行者,愁眉苦脸的农民,也都自然而然地聚集在,这间三教九流来者不拒的酒馆,当然也少不了外来的自由者们。

1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三教九流搅动乾坤。

11.在城市里,我喜欢去各种市场,还有个老年人爱好,喜欢去公园晃荡,总之,越是繁杂琐碎,越是三教九流,越是活色生香,充满着凡尘俗世的味道,越对我味口。

12.这田圭原是个破落户家的子弟,打小不学好,专门在市井中厮混,什么三教九流都认识一些,后来还与那县里的衙役皂隶混了个脸熟。

13.三教九流的人们从小城的四面八方聚在这里,喝点早茶,吃些早点,把身子弄得暖烘烘热腾腾的。

14.在古代农业社会,三教九流中,农民的经济地位其实一直并不太高,甚至远远不如商人,但是他们的尊严感却很强,普遍都乡风慕义,并以此为荣。

15.现在衡山派人很多,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聂冲远根本不知这黑衣人是谁,又问道:“你究竟是谁?谁指使你来的?”。

16.座上客里三教九流,贩夫走卒比比皆是,也不乏逾墙钻穴之辈,生意兀的兴隆。

17.“三教九流、士农工商、耆绅教员、地痞乞丐、猎人匠作、主妇丫鬟,婚丧嫁娶、四时风习,应有尽有,跃然纸上。

18.自己前些年在南阳也只还是个屠夫,结交的也大都是三教九流的市井之徒。

19.又一方面要把深沟坚垒的纵阶级打通,三教九流七十行,江南江北、男男女女等,这种此疆彼界也非打通不可。

20.杨晴对警察并不感冒,作为娱乐性、接触三教九流人物的酒店业,常常发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者,事件严重一点,必须要公安势力来处理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