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8 小猴子下山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8课《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8课《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18.小猴子下山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其单元主题是“习惯”。

课文讲述了小猴子下山来,先掰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没追上,小猴子一无所获。

通过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课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发现规律,读懂课文,练习复述。

本文一系列手部动词使用准确、丰富。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动作体验、微课助力,明确异同,积累运用。

在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的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做出简单的推断。

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两项任务,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读音,会写7个生字。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

二、教学目标1.认识“猴、瓜、结、结、掰、扛、扔、摘、捧、抱” 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会写“瓜、非、常”三个生字。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复述1-3自然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利用动作演示、微课等方法正确理解一系列手部动作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尝试复述。

2.正确理解一系列手部动词,积累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2微课《认识手的系列字》3.板画贴图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认识“猴”字。

1.(出示“猴子”图片)介绍新朋友,读准字音(提醒“子”读轻声)。

2.交流“猴”识记方法。

联系旧知,复习:反犬旁表示与四条腿动物有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块(石块)(土块)(块头)(方块)非(非分)(非常)(无非)(是非)常(平常)(常年)(平常)(日常)往(往日)(往常)(过往)(交往)瓜(西瓜)(地瓜)(瓜子)(南瓜)进(进出)(进化)(进口)(进入)(长进)(上进)空(天空)(空中)(空气)(时空)(空白)(空地)(有空)三、会认字及组词猴hóu(猴子)(猴王)(金丝猴)结jiē(结果)(结实)掰bāi(掰开)(掰下)(瞎掰)扛káng(扛起)(扛抢)(扛活)满mǎn(满意)(满足)(满分)扔rēng(扔掉)(扔下)(扔球)摘zhāi(摘下)(采摘)(文摘)捧pěng(捧起)(手捧)(吹捧)瓜guā(西瓜)(瓜果)(香瓜)抱bào(拥抱)(怀抱)(环抱)蹦bèng(蹦跳)(蹦床)(蹦极)追zhuī(追赶)(追问)(追求)四、多音字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结jié(团结)jiē(结实)五、易写错的字猴:反犬旁,很多表示动物的字都是反犬旁,最后一笔是“捺”;子:三笔写成;山: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六、近义词非常——十分特别——格外看到——见到七、反义词空——满是——非进——退非常——平常八、课后习题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小猴子下山以后经过了玉米地、桃树林、西瓜地,还看见了小兔子。

他看见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玉米接着往前走,等他看到了桃子就扔了玉米又摘桃子,看见了西瓜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等他看见了小兔子,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九、教材分析《小猴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一、课文内容概述《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8篇课文,是一篇简单有趣的小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只调皮的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喜欢跳跃、玩耍,场面生动有趣。

二、课文主要内容故事开始时,小猴子欢快地从山上跑下来,牵着妈妈的手。

在路上,它看见一只小鸟在唱歌,赶紧停下来聆听。

然后,小猴子看见一只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也觉得很好玩。

过了一会儿,小猴子看见一只小兔子在田野里吃草,也跑去和它玩耍。

最后,妈妈提醒小猴子,该回家了,小猴子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伙伴们,回到山顶。

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小猴子下山》,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生动场景,增进对动物的理解和爱护。

四、教学内容分析1.通过绘本、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2.可以围绕故事中的不同动物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讲述原因。

五、教学方法1.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利用图片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朗读故事,介绍故事情节,呈现故事中的动物形象。

2.第二课时: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所见内容,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3.第三课时:小组合作,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故事情节,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七、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八、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小猴子下山》,能够让学生在欢乐的故事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

希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更能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悟出人生的真谛。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类文阅读 18 小猴子下山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类文阅读  18 小猴子下山

小熊摸鱼小熊皮皮来到小河边摸鱼。

呀,鱼还真不少!不一会儿,皮皮就捉到一条。

活蹦乱跳的鱼(直真)好,放在哪里呢?坐在屁股下面,保险跑不了。

呀,又游来一条。

皮皮抬起屁股又去摸,嘿,又捉住了,(在再)把鱼藏在屁股底下。

皮皮摸了一条又一条。

该回家了,皮皮摸了摸屁股底下,咦?只有一条?皮皮挠了挠脑袋(瓜爪)说:“不对呀,我摸了好多条鱼,怎么只剩下一条了呢?”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

2.小河里的鱼,小熊捉了,他把鱼放在,最后只剩下一条鱼。

3.你能告诉小熊为什么最后只剩下一条鱼吗?4.如果你是皮皮,下次摸鱼,你该怎么办?参考答案:1.画去:直在爪2.活蹦乱跳一条又一条屁股底下3.因为小熊移动了,屁股下的鱼没有动,所以,只剩下屁股下面的一条鱼。

4.示例:应该带上鱼桶,捉到一条放一条在鱼桶里。

小猴做衣服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件新衣服。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件衣服需要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五丈。

”小猴有点儿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

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他决定向山羊请教。

山羊阿姨拿皮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丈,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衣服。

新衣服做好了,小猴穿着新衣服来到湖边一照:“啊!正合适。

”1.本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小猴做衣服需要()。

①五丈布②五寸布③五尺布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猴买布料前分别请教了、和,他们分别建议小猴买、和布料,最后小猴听取了的意见。

4.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①不要随便相信别人。

②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别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根据地判断。

参考答案:1.52.③3.大象松鼠山羊五丈五寸五尺山羊4.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课件

花坛的花是供大家的欣赏的,不能摘。 我双手捧着奖杯,心里乐开了花。 看到我的“三好学生”奖状,爸爸高兴地一下 子抱起了我。
掰扛扔摘
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读一读,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练习说话
小组练习,用“掰、扛、扔、摘” 各说一句话。
分组自学
一块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一棵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有 何相似之处?
都是先说地点,然后描述小猴子看到的 东西,接着写小猴子的动作和结果。
他看见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玉米接着往前走等他看到了桃子就扔了玉米又摘桃子看见了西瓜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等他看见了小兔子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8 小猴子下山
hóu
猴 反犬旁“犭”
第1课时 第2课时
猜谜语
第1课时
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 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 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如何?
ɡuā

非常高兴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 走着,他看见了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真可爱,就扔了大西瓜,去追小兔子。 当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时,它的心情又如何?
兴奋
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同桌相互读。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
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瓜果
笔顺: 造句:明明喜欢吃西瓜。
jìn

jìn mén
进门
jìn tuì
进退
笔顺:
造句:我一边和客人打招呼,一边热情地对 他们说“请进!”
kōn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与反思

18 小猴子下山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

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等生字,会写“块、非”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背后蕴含的意义。

2.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1.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一块玉米地 一片西瓜地
一棵桃树 一个西瓜 一只兔子
金钥匙:加上动作,带上表情朗读课文。
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就(
)。
(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又( )又( )的玉米
金钥匙:加上动作,带上表情朗读课文。
一棵桃树 一个西瓜 一只兔子
一棵桃树 一个西瓜 一只兔子
(读得好夸夸他,有困难帮帮他)
小猴子走到( 又( )又( )的桃子
),他看
见(
),就(
)。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读完后
指名回答。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合作学习2-4自然段: 1.和同桌一起各选择2-4中的一个自然段练习 朗读。
出示词卡,指导读准音难字。
2.学生自主练习 又( )又( )的树
(读得好夸夸他,有困难帮帮他)
拼读生字条

同桌互
相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就(
)。
又( 又(
() )又又( (你) )读的 的玉 玉给米 米 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对了夸夸他,
读错了帮帮他) 又( )又( )的树
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出示词卡,指导读准音难字。 金钥匙:加上动作,带上表情朗读课文。
又( )又( )的玉米
一棵桃树 一个西瓜 一只兔子
一块玉米地 一片西瓜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往(往往)(来往)瓜(西瓜)(丝瓜)3.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走过一(片)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

一些。

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

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

不足之处:1.注意课堂纪律的调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

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备课素材【其他资料】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警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轲,战国思想家、教育家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袁枚,清朝诗人3.艺术家的一切自由和轻快的东西,都是用极大的压迫而得到的,也就是伟大的努力的结果。

——果戈理,俄国作家4.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歌德,德国诗人5.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6.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奥维德,古罗马诗人课后作业一、谁写得漂亮可以得到礼物哟!(用所给生字组词)常块瓜空非往二、选字组词语。

经()很()()度()下(让()三、给词语排排队,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只好小猴子回家去空着手跑进小兔子树林里四、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1.多音字填空。

看:kān() kàn()2.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了什么?五、想一想,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会怎样做?参考答案一、西瓜常常一块有空非常来往二、常长长坐座座三、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
猜一猜
一物像人又像狗, 爬杆上树是能手, 爱吃香蕉爱吃桃, 家里没有山里有。
—— (打一动物)
我会认
猴 结掰扛 满 扔摘捧
我会认
瓜 抱蹦追
我会写
k 常人 来往 往后
guā jìn kōng
西瓜 瓜果 进来 进入 天空 空间
课文小结
小猴子一会儿掰玉米,一会儿摘 桃子,一会儿摘西瓜,一会儿追小兔子 ,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 事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就不会有收 获。
如果你是这只猴子,你会怎么做?
玉米结得( 又大又多 ) 桃子结得( 又大又红) 西瓜结得( 又大又圆 ) 可爱的 ( 小兔 )
我会说
• 一( • 一( • 一( • 一(
感谢您的使用!
又大又圆
扔桃子 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 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蹦蹦跳跳 可爱
扔西瓜 追兔子
一块玉米地里 又大又多 一棵桃树底下 又大又红

扛→
跑进树林里 蹦蹦跳跳

一片瓜地
扔 摘 捧
又大又圆

追←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鸟 一( )牛 一( )马 一( )汽车 一(
)小船 )轮船 )沙滩 )果园
写一写





空 进
故事大王挑战赛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

?”
小猴子说:“
。”
妈妈对小猴子说:“
。”
小猴子

更多精彩课件、教案、反思、公开课内容,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小学教学”和“语数英”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下载
课文讲解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 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又大又多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 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 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又大又红
扔玉米 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 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 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