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一.规程、规范、规则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

5.《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7.《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9. 《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10. GB50273-2009《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 GBJ211-19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 TSGG7001-2004《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

13. TSG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14. JB/T10354-2002《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15.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16. TSGG1004-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

17. GB24500-2009《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8. DL/T964-2005《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二.设计、制造标准

1.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

2.GB/T1921-2004《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

3.GB/T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4.GB/T16508-19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5.GB/T11943-2008《锅炉制图》

6.JB/T1626-2002《工业锅炉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7.JB/T2190-1993《锅炉人孔和头孔装置》

8.JB/T2191-1993《锅炉手孔装置》

9.JB/T5341-1991《烟道式余热锅炉技术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0.JB/T6503-1992《烟道式余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11.JB/T6734-1993《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

12.JB/T6736-1993《锅炉钢构架设计导则》

13.JB/T9560-1999《烟道式余热锅炉产品型号编号方法》14.JB/T3191-1999《锅炉锅筒内部装置技术条件》15.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16.JB/T1609-1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

17.JB/T1610-1993《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

18.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19.JB/T1612-19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

20.JB/T1613-199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

21.JB/T1615-1993《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22.JB/T1616-1993《管式空气预热器技术条件》

23.JB/T1619-2002《锅壳锅炉本体制造技术条件》

24.JB/T1620-1993《锅炉钢结构技术条件》

25.JB/T1621-1993《工业锅炉烟箱、钢制烟囱技术条件》

26.JB/T1622-1993《锅炉胀接管孔尺寸和管端伸出长度》

27.JB/T1623-1992《锅炉管孔中心距尺寸偏差》

28.JB/T1624-1993《中低压锅炉管子弯曲半径》

29.JB/T1625-2002《工业锅炉焊接管孔》

30.JB/T1634-1993《管道成型焊接件技术条件》

31.JB/T6509-1992《小直径弯管技术条件》

32.JB6692-1993《锅炉水处理设备参数系列》

33.JB6693-1993《水管工业锅炉主要受压元件制造工艺》

34.JB/T3271-2002《链条炉排技术条件》

35.JB/T2932-1999《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

36.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7.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

38.GB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

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39.GB985.2-2008《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40.JB/T9619-1999《工业锅炉胀接技术条件》

41.JB/T5255-1991《焊制鳞片管(屏)技术条件》

42.JB/T6735-1993《锅炉吊杆强度计算方法》

43.JB/T7603-1994《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

44.JB/T9620《往复炉排技术条件》

45.JB/T5339-1991《锅炉构架抗震设计标准》

46.GB/T16507-1996《固定式锅炉建造规程》

47.JB/T6513-2002《锅炉灭火保护装置》

48.GB/T18342-2001《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49.GB/T18750-2002《生活垃圾焚烧锅炉》

50. JB/T10249-2001《垃圾焚烧锅炉技术条件》

51.JB/T10355-2002《锅炉用抛煤机技术条件》

52. JB/T10356-2002《流化床燃烧设备技术条件》

53. GB/T10820-2002《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

54. JB/T2192-1993《方形铸铁省煤器技术条件》

55. JB/T2637-1993《锅炉承压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56. JB/T2639-1993《锅炉承压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57.JB/T9621-1999《工业锅炉炉门型号编制方法及结构要素尺寸》58. JB/T9625-1999《锅炉管道附件承压铸钢件技术条件》

59. JB/T9626-1999《锅炉锻件技术条件》

60.GB/T2992-1998《通用耐火砖形状尺寸》

61.GB/T16811-2005《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62. GB/T12459-2005《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66. GB/T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67. GB/T4053.1~2-1993《固定式钢直梯和斜梯安全技术条件》68. GB/T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三.辅机及附件标准

1. JB/T4268-1999《双色水位计制造技术条件》

2. JB4196-1999《锅炉用传动减速箱制造技术条件》

3. GB/T8129-2002《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技术条件》

4. JB/T3725-1999《锅炉除渣设备名称和型号编制方法》

5. JB/T3726-1999《锅炉除渣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6. JB4357-2008《工业蒸汽锅炉用离心引风机》

7. GB12220-1989《通用阀门标记》

8. GB12241-2005《安全阀一般要求》

9. GB12242-2005《安全阀性能试验方法》

10. GB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11. GB/T12252-1989《通用阀门供货要求》

12. JB/T106-2004《阀门标志和识别涂漆》

13. JB/T308-2004《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14. JB/T6513-2002《锅炉灭火保护装置》

15. JB/T6521-1992《工业锅炉上煤机通用技术条件》

四.主要零部件标准

1. JB/T74-1994《管路法兰技术条件》

2. JB/T75-1994《管路法兰类型》

3. JB/T81-1994《凸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4. JB/T82.1-1994《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5. JB/T82.2-1994《凹凸面对焊钢制法兰》

6. JB/T82.3-1994《榫槽面对焊钢制法兰》

7. JB/T82.4-94《环连接面对焊钢制法兰》

8. JB/T86.1-94《凸面钢制管法兰盖》

9. JB/T86.2-1994《凹凸面钢制管法兰盖》

10. JB/T87-1994《管路法兰用石棉橡胶垫片》

11. JB/T90-1994《管路法兰用缠绕式垫片》

12. HG20592~20635—2009《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美洲体系)》五.主要原材料标准

1. 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2. 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

3. GB713-2008《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

4. GB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5. GB/T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6. 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7. GB/T9439-2010《灰铸铁件》

8. GB/T9440-2010《可锻铸铁》

9. GB/T5117-1995《碳钢焊条》

10.GB/T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

11. GB/T983-1995《不锈钢焊条》

12. GB/T5293-1999《埋弧焊用碳素钢焊丝和焊剂》

13. GB/T12470-2003《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

14. GB/T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15. GB/T14957-1994《熔化焊用钢丝》

16. GB/T14958-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17. GB/T3994-2005《粘土质隔热耐火砖》

18. YB/T5092—2005《焊接用不锈钢丝》

19. 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20. GB/T14976—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21.GB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六.检验与试验标准

1. JB/T3375-2002《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2. GB/T247-2008《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3. GB/T2102-2006《钢管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4. GB/T2101-2008《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5. GB/T706-2008《热轧型钢》

6. GB/T11263-2005《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

7. GB/T222-2006《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采取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8. GB/T223.5-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蓝光法测定酸溶硅含量》

9. GB/T223.59-198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10. GB/T223.63-198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11. GB/T223.68-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12. GB/T223.69-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

13.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14. GB/T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法》

15. GB/T228.1-2010《金属拉力试验法》

16. GB/T232-2010《金属弯曲试验法》

17. GB/T229-2007《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法》

18. GB/T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法》

19. GB/T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法》

20. GB/T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 》

21. JB/T2636-1994《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

22. NB/T47016-2011《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23.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4.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产品设计基本流程

产品设计流程 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时常被大家关注,合理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在大家把产品的功能和特性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开发和项目的管理至关重要,而产品的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开发团队会为了那些晦涩难懂、令人费解的功能而夸夸其谈,复杂的产品特性通常会迫使产品团队放弃优雅简洁的设计,用户体验永远是可能是项目过程中最不重要的环节。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希望重视产品的设计,就应该首先从团队架构和项目流程上来进行改造,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优先、用户至上。当然技术团队和产品开发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你需要将设计和开发的流程无缝的整合起来。 下面的团队架构和流程应该适用于各种产品、软件和网站的设计(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者不同的看法,可以直接留言或者邮件给我) 产品设计团队的六种逻辑角色 你也许不需要六个人来组成团队,但每个人的职能必须清晰。《》中关于“团队组织”的建议值得参考,他告诉你了在这个快速的软件开发时代如何去组建一个高效的产品团队。 业务负责人() 通常是你的、产品最初的策划人或者是整个产品的业务主管,他们会分析产品的市场、定位客户、定义品牌、提出想法,同时拿定主意,产品团队里面的万金油产品经理() 对产品负责的人,产品主管,他们会提出概念、收集确定需求、制定计划、控制进度并保障产品质量。在很多团队里面“业务负责人”和“产品经理”通常是同一个人。 产品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工业设计)(信息架构设计)。将这三种职能混合起来,因为他们并不能孤立存在,我们统称为产品设计。他们决定产品的所有功能细节,配合产品经理制作产品原型,与视觉设计师和用户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产品的详细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产品功能说明文档将由他们来跟踪完善。 视觉设计() 产品团队中最有艺术细胞的人,他们完成产品的外观和界面设计,是否好看由他们说了算,他们作为产品团队的艺术设计权威指导。 用户研究() 最接近用户并了解用户的人(不需要技术高手或者是逻辑人),他们从产品的原型阶段就介入,配合产品设计师们做典型用户分析和用户目标分析,并对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并制定最终的可用性测试计划。在很多产品团队里面,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研究通常会由一到两个人来担任,设计师会做用户研究,视觉设计是会做信息架构分析。 产品开发() 产品团队中的技术开发人员,网页制作或者程序开发,他们是产品的最终实现者,他们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控制产品的最终品质。 产品从设计到发布的六个阶段 产品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的最终实现部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它是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神秘阶段

产品设计概念

向产品创新的概念设计技术研究
内容提要:分别阐述了产品概念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前者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未能从产品创新着眼、体现整个设计过程,后者往往局限于设计的 理论层次,仅从设计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缺乏可实现性和操作性。本文针对上述不足,总结了概念设计过程中五个方面的产品创新,提出了遵循设计思维、面向产品创新 的概念设计的基本思路、支撑技术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研制了实验系统加以验证。(作者:包恩伟 孙守迁 潘云鹤)
0.引言 产品概念设计是设计过程的初始阶段,其目标是获得产品的基本形式或形状。广义上的概念设计(如图 1 所示)是指从产品的需求分析之后,到详细设计之前这一阶段的设计过程。 它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形状设计和初步的结构设计等五部分。这几个部分虽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相互独立性,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类型的不同,往 往具有侧重性,而且互相依赖,相互影响。 概念设计是产品整个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高度地体现了设计的艺术性、创造性、综合性以及设计师的经验性。实践表明,一旦概念设计被确定,产品 设计的 60%-70%也就被确定了;然而,概念设计阶段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在总的开发成本和设计周期中占的比例通常都在 20%以下。 当前,由于工业产品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产品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一个产品的功能已不再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最主 要因素。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宜人性等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竞争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着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把面向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 学的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迫切要求对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能有进一步的突破,以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图 1 概念设计的定义 1.概念设计的研究现状 概念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开发过程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 CAD/CAM、CIMS 等领域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敏捷设计、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和 CAD/CAM 应用的深入,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从工程设计的研究角度,概念设计包括了产品的功能设计、原理设计、方案设计及初步的结构设计等内容。不少学者从工程设计学出发,提出了层次概念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概念 模型、基于功率键图的概念设计等概念设计建模方法。 从工业设计的研究角度,概念设计主要是指考虑功能、结构、人机工程以及制造等因素在内的产品外观形态的设计。不少学者从产品设计方法学出发,提出了造型文法、色彩文法、 形状文法等产品概念设计原理、原则与方法。 另外,从技术的应用角度,有学者从智能辅助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多层推理机制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专家系统等概念设计方法和机制;也有学者从虚拟现实的应用角度提出了基于 虚拟界面的概念形状设计、基于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概念设计等等。 从上述现状可看到:对概念设计的认识和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分离的局面。从工程设计角度进行的研究往往以产品的功能原理为出发点,将概念设计看成是功能原理方案的草图实 现过程,而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omputer Aided Conceptual Design,以下简称 CACD)则是提供一个产品的草图绘制和三维重建工具。因而很少从概念设计本身和设计思维的角度进 行研究;从工业设计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往往从产品的外观造型出发,他们擅长设计理论,但不了解计算机的辅助能力。因而其理论很难通过程序形式加以实现。 另外,当前一些大型 CAD/CAM/CAE 商品化软件系统如 EDS Unigraphics、Pro/Engineer 等也提供了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模块,其设计结果能直接传递给系统中其他模块进行后续 设计。但根本的问题在于: ① 这些模块提供的基本上是一个在设计方案基本定型之后的概念化/草图化绘图工具而非设计工具。它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 ② 整个模块基本上没有体现概念设计的设计过程,设计流程没能从概念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与设计思维不能很好融合;

产品概念设计报告

产品概念设计报告 产品编号:EP7750 产品名称:发电机 编制:朱文忠04.05.31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 二样件分析 (3) 三概念设计 (3) 四结构设计 (4) 五试验方案设计 (4) 六流程方案设计 (5) 七DFMEA (5) 一.需求分析

汽车发电机是汽车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它的功用是两大部分:供给各用电部分的需要;给蓄电池充电。电机内装式电压调节器又是发电机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发电机整机国产化、高档化、优质化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发电机的技术要求QC/T29094-1992以及同WAI的交流,确定以下需求内容: 1.工作环境 a)工作温度:-40℃~170℃ b)转速范围:0-6000转/分钟 2.性能要求

3.可靠性要求 见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 4.其它要求 a)良好的外观 共5页第1页 b)应有的强度 5.顾客输入内容列表 a)WAI发电机样件(测绘、对比依据) b)WAI网页关于3G发电机技术资料 c)顾客的要求、标准等 1)顾客提供样机 2)要求电机各项性能不低于样机水平

3)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标准 共5页第2页 二.样件分析 见样件分析报告 样机的实验数据和外形图 三.概念设计 1.功能设计 应满足需求分析中的各项要求,对新电机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样机高3%以上 2.原理设计 通过励磁产生电流利用调节器控制输出额定电流、电压实现整车供电及蓄电池充电。 3.外观设计 外形设计应与样机相同,可以降低设计风险、采购成本,使用户能顺利接受。 4.方案设计 设计步骤

产品设计的基本总结

产品设计的基本总结 杨 燕 翔 班级:10601 指导老师:郝灵生 2010年12月18日

第一章产品设计的基本观念 1.1 产品及产品设计 所谓产品,是指根据社会和人们的需要,通过有目的的生产创造出来的物品。 所谓产品设计,即根据人们的要求,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广义的产品设计,可以包括人类所有的造物活动。 1.2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功能是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功能被称为产品的物质的造型;但功能不是决定的造型的唯一因素,而且功能与造型也是——对应的关系。 产品的功能、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不完全对应地统一与产品之中的。 1.3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产品设计是为人的使用而进行的设计,设计的产品是为人的要求服务的。产品设计必须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 功能性要求: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 2 审美性要求:产品必须通过起美观作用的外在形式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3 经济性要求:尽量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和用户的使用费用,做到价廉物美。 4 创造性要求:设计的内涵就是创造。 5 适应性要求:要考虑产品与人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与地点的关系。 除此之外,产品设计还应该是易于认识、理解和使用的设计,并且在环境保护、社会理论、专利保护、安全性和标准化诸方面,符合相应的要求。 第二章产品设计的基本设计思想 2.1 绿色设计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与文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绿色设计源于生态保护与和平运动,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要达到“人——物——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 2.1.1 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设计就是在产品概念的形成、开发设计、商品流通、使用、报废回收处理等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将危害降到最低;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污染,降低能耗,选用成才周期快、便于销毁处理、可回收处理再利用的材料,减少材料使用量。 2.1.2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1 绿色材料设计 2 材料选择和管理 3 产品的可拆(迁)·易回收设计

设计的基本概念

设计的基本概念 广义指一切造形活动的计划,狭义专指图案装钸。合理性、经济性、审美性和独创性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十九世纪的设计,只是对美术工艺品或其他大量产品的外表附加装钸。因此当时的设计师就是装钸图案家或者纹样创作者。二十世纪后,设计的焦点转移到产品的功能、构造、加工技术等综合计划方面,并加强了与机械量产相结合的意识,于是就再难用图案一词来表示,美国毛霍里·纳吉和托马斯·玛尔德纳德等主张:“设计不是东西表面的装钸,而是在某一种目的的基础上综合社会、人类、经济、技术、艺术、心理、生理等要素,并按照工业生产的轨迹计划产品的技术。”可从不同角度对设计进行分类,有以近代机械量产为前提的广义的工业设计;有以手工艺为主精心制作的工艺美术设计;有以社会公用为对象的轻工业设计及家庭生活或个人生活范围内的家庭设计;有公共用品设计和个人用品设计等等。再者,着眼于设计的对象和材料、加工技术等,则有: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车辆设计、广告设计、纺织品设计、木工设计、陶瓷设计、玻璃设计等。 一件完整的设计作品,是构思创意、图形塑造、构图构成、色彩配色以及表现技法等五种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图形设计计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图形,也叫形象,是事物的像貌,即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图形是由多种形态构成的,按其种属及来源,图形可分为概念图形和现实图形两大类。 (一)概念图形的分类 概念图形是经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图形,足一种筒洁明快的几何学图形,它可以利用仪器绘制,并容易复制或增缩,因此,概念图形又称为几何田形或纯粹图形。 概念图形有点、线、面、立体等多种形态,它们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形态要素。 1 点 点,包括线和面,在上一章表现技法中已经讲述过,但是这里所说的点、线、面,是从形态造型角度论述的。从图形设计来讲,点是线的开端,终结或交又,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点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点有各种形态,如方点、圆点、三角形点,以及各种不规则点等,而点的最理想形状是圆形。 点的形状越小,点的感觉越强,越大则有面的感觉。因此,点的大小不能超越当作视觉单位“点”的限度,超越了限度就失去了点的性质,而成为“形”或“面”了。但是要具体划分其差别的界限,必须从它所处的具体位置的对比关系来判断。如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中是个点,如果把它放在室内,就是一个庞然大物。所

工业设计的概念

1.工业设计的概念: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借技术、知识、训练、经验以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造型、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 2.工业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时期: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工业设计酝酿和探索时期。第二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工业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第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结合紧密,因而取得重大成就。 3.工业设计的核心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以大生产为前提,为人类创造“迷人”的用品。主要包括:①生活日用消费品;②工业设备;③交通运输工具;④医疗器械;⑤文教用品;⑥通讯工具;⑦军事工业品。 4.设计科学的定义设计科学是研究现代设计规律、任务、结构、方法、程式、法规、历史等的学科;是设计哲学、设计科学方法论等的总和;是设计思维与方法、技术与哲学、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等广角而又多元的交叉。 5.设计的本质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 6.什么是科学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以方法为对象的研究,包括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扩展知识、补充新知识的方法。已成为独立的专门学科,方法论又称做方法学。此即科学方法论。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探索科学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一般结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独立的专门学科。 7.四个层次了解设计模式方法论的结构科学方法论大体经历了四个层次: ①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等构成科学方法论的最低层次-经验层次;②反映各门学科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它属于各门学科本身的研究对象;③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是从各门学科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它不是某一学科独有的,而是各门学科共同适用的方法;④哲学方法,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一切科学最一般的方法。辨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 8.三个国家德,美,日工设研究对象德国:注重设计模式的研究,对设计过程进行系统化的逻辑分析,是设计的方法步骤规范化。美国:重视创造性开发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上形成商业性、高科技的和多元化风格。日本:在开发创造工程学的和自动化设计的同时,特别强调工业设计,形成了东方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风格。 9.工业设计方法论包括三个基本问题(三个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10.设计永远不变的原则变是设计中永远不变的原则(创新原则) 11.工业产品的功能1.实用功能2.美学功能:是产品对人类心理、人体感官发生的作用,引起的感受。美学功能对产品设计、市场销售有重要作用。3.象征功能(语义):是观察、使用产品时得到的所有有关精神、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感受、体验。可以有国家的象征、企业的象征、社会地位的象征、财富的象征,功能的象征,情感因素的象征等。产品的象征功能主要经由造型、色彩、材料、表面处理与装饰美学因素得以体现。 12.创造性思维概念又称变革性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产生新成果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 创造性思维的简要特点:高度新颖性,获得成果的特殊性和对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 13.创造性思维主要特点5条(简)①思维方向的多向、求异性②思维进程的突发、跨越性; ③思维效果的整体、综合性④思维结构的广阔、灵活性⑤思维表达的新颖、独特性 14.5w2h法(7个)①Why?—为什么要革新?②What ?—革新的具体对象是什么?③Where ?—从那些方面进行改进?④Who ?—组织些什么人来承担任务?⑤When ?--什么时候进行?⑥How ?—怎样实施?⑦How much ?—达到什么程度?

概念产品与产品概念设计

1.1产品定义 1.1.1广义产品 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所以广义的产品应包括具有功能效应和利益的实质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品类、款式、规格、商标和包装的形式产品;以及提供上门安装、维修保养等广义产品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和形态的物质产品服务的延伸产品等三部分。 狭义产品仅指具有物质功效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产品。 场需求和产品定位而对产品进行的规划和定位。是形式产品设计的依据,并用以验证和评价对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以便制定企业所期望的商业目标。 绘了设计目标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 的工具。根据用户要求,通过总体性能、结构、规格、尺寸、形状和技术参数等来表述可预见或可以实现的市场可竞争性、可生产性、经济性、可维护性的产品概念。 2.产品概念设计 以概念产品为目标的设计称作产品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 概念产品与产品概念设计 概念产品不是直接用于生产、营销、服务的终端产品。是制造企业开拓市场、赢得竞争 2.1产品概念设计的定义和概念 1.1.2狭义产品 概念产品是关于产品总体性能、结构、形状、尺寸和系统性特征参数的描述。是根据市 1.2概念产品 1.概念产品 概念产品是对设计目标的第一次结构化的、基本的、粗略的,但却是全面的构想,它描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是指需求分析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主要是产品的功能规划和描述, 价值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是设计理论中研究的热点。它需要将市场运作、工程技 术、造型艺术、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综合运用,而对产品做出概念性的规划。 2.2产品设计概念过程 一般产品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社会调查与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过程、造型设计 过程和施工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总是根据市场调查的信息对产品进行细分市场定位,并对概念产品提出要求, 也可以把需求分析看成是概念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前期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 用户需求,并以文章描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产品特征。包括面向用户、面向产品技术功能 和面向企业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活动等内容。 需求分析的前提的市场调查、市场营销调查、对竞争对手的调查以及产品制造技术进展 的情况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需求、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新 产品的开发方向和具体要求。 2.2.3产品概念设计过程 2.2.4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 产品的形态构成和色彩描述,以及用材、结构和工艺描述。产品概念设计应该是在出图以前 的产品全面构 想。 完整的产品概念设计应包括产品市场定位、产品功能定位、产品形态描述以及产品的选 材、结构和工艺,甚至营销和服务的策划均可纳入产品概念设计。 3.家具的概念设计 概念产品设计是家具设计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最不确定的设计阶段,也的产品形成 2.2.1一般产品设计过程

现代产品设计系统的概念

第一节:绪论 现代产品设计系统观: 1 、观念的建立:产品设计是一个过程系统,而且,从属于更大的系统。 2 、观念建立的意义:将改变产品设计概念局限于单纯的技能和方法的认识,而将产品设计纳入系统思维和系统操作的过程。将实物水平上升到复杂的系统水平。 3 、科学的发展的趋势:即分支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一、科学迅速地分化,新的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 二、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层出不穷,许多并不相同的学科在某个层次上携起手来,互相渗透。 4 、学科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促进设计思维凡是个的发展,也促进了设计学科系统性思维方式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人们观察问题的眼光由“实物中心”逐步转向“系统中心”,人们在产品设计活动中不仅仅是对其本身实体的认识,而是作为一个系统,作为某个更大是系统的部分、要素和组成来认识,转向系统事物的发生、过程、功能、关系的认识。 二、科学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科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三、人们不仅以解剖学的眼光来看待各个局部或学科的分支,而且越来越重视事物的整体以及整体内部的关系。 1.2 现代产品的系统化特征: 现代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以工业化手段、以机械化分工作业的可互换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制造。 (一)、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标志: 1 、产品制造正步入信息化时代:所谓工业就是工业社会中的制造业。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制造业的三大要素。 工业化时代:机器制造机器——肢体的延伸。 信息化时代:机器控制机器——大脑的延伸。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 两者的根本区别:信息化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无限的智力资源。 2 、产品的发展方的趋向信息化: 产品的先进性与独创性,先进性:指由新技术、新材料产生的先进性;或者由现有技术、经验和新材料产生的先进性。所谓独创性一般指产品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引进技术所产生的全新产品或在某一市场范围内属于全新产品。 一、多功能化即扩大同一产品的功能及使用范围。如:集收、录、唱、视于一体的组合音响或家庭影院系统。 二、复合化,即改进产品的结构,减少产品的零部件,缩小产品的体积,减轻产品的重量,使这一体化。 .1 三、短小轻薄化即通过改变产品的结构,减少产品的零部件,缩小产品的体积,减轻其重量,使之便于操作,携带运输及安装。 四、智能化、知识化、即把一般人需要长期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转化到产品中去 五、精神化,即人们的产品需求从以往的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

产品设计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产品设计的程序 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内容 设计大纲的内容 产品设计的原则 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四大基本原则,它包括:易用性原则、求适性原则、致美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四个方面;其中求适性原则是其核心内容,它又包括适宜、适合、适当、适应和适度五个方面。应该说,掌握了“四则”,也就掌握了产品设计的核心和精髓,它是整门课提纲携领的内容。 产品设计的系统性方法指什么?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及任务?产品设计系统的特性?产品系统设计思路? 系统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三层含义 第一,系统概念被用于工业设计后,人们不再把设计对象看成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将其置身系统之中,使功能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设计对象,而是考虑它与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考虑在系统环境中人的整体需要,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实际的使用情况,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产品系统概念应运而生。设计开始既考虑设计对象自身各组成元素所构成的基础系统,即材料、结构、色彩、功能、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与它们所组成的统一体的关系,同时有又将设计对象整体作为子元素放在经济、社会、技术这样大的宏观系统中去考虑,从而更好的实施设计本身。 第二,从系统概念出发,单件家具和工具也被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它们设计成组合部件,容易安装,容易拆卸。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三维立体系统扩展到四维持续的发展系统,既要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考虑问题,又要用发展的思维去把握整体。 第三,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感性工程因素对设计对象的影响,把握系统结构。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想的产品生命周期形态的特征? 产品形态 形态是传达信息的第一要素。所谓形态,是指由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延伸到外在表象因素,通过视觉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过程。它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要素紧密联系。 产品设计的美学规律? 产品设计思维 思维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思维的主体、思维的客体、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协调等。思维的主体即人;思维的客体即思维的对象;思维工具即思维过程中所借助的概念和形象;思维的协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多种思维方式的整合,也就是说,在思维的过程中,有时单一的思维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产品设计方法的具体原则

概念产品与产品概念设计

概念产品与产品概念设计 1.概念产品 1.1产品定义 1.1.1广义产品 广义产品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和形态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所以广义的产品应包括具有功能效应和利益的实质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品类、款式、规格、商标和包装的形式产品;以及提供上门安装、维修保养等服务的延伸产品等三部分。 1.1.2狭义产品 狭义产品仅指具有物质功效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产品。 1.2概念产品 概念产品是关于产品总体性能、结构、形状、尺寸和系统性特征参数的描述。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而对产品进行的规划和定位。是形式产品设计的依据,并用以验证和评价对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以便制定企业所期望的商业目标。 概念产品是对设计目标的第一次结构化的、基本的、粗略的,但却是全面的构想,它描绘了设计目标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 概念产品不是直接用于生产、营销、服务的终端产品。是制造企业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工具。根据用户要求,通过总体性能、结构、规格、尺寸、形状和技术参数等来表述可预见或可以实现的市场可竞争性、可生产性、经济性、可维护性的产品概念。 2.产品概念设计 2.1产品概念设计的定义和概念 以概念产品为目标的设计称作产品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

概念产品设计是家具设计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最不确定的设计阶段,也的产品形成价值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是设计理论中研究的热点。它需要将市场运作、工程技术、造型艺术、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综合运用,而对产品做出概念性的规划。 2.2产品设计概念过程 2.2.1一般产品设计过程 一般产品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社会调查与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过程、造型设计过程和施工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总是根据市场调查的信息对产品进行细分市场定位,并对概念产品提出要求,也可以把需求分析看成是概念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前期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用户需求,并以文章描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产品特征。包括面向用户、面向产品技术功能和面向企业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活动等内容。 需求分析的前提的市场调查、市场营销调查、对竞争对手的调查以及产品制造技术进展的情况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需求、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和具体要求。 2.2.3产品概念设计过程 2.2.4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是指需求分析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主要是产品的功能规划和描述,产品的形态构成和色彩描述,以及用材、结构和工艺描述。产品概念设计应该是在出图以前的产品全面构想。 完整的产品概念设计应包括产品市场定位、产品功能定位、产品形态描述以及产品的选材、结构和工艺,甚至营销和服务的策划均可纳入产品概念设计。 3.家具的概念设计

浅谈产品设计的概念

浅谈产品设计的概念 【摘要】本文讲述了产品设计内在体现,从产品设计产生的原因、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用户的感知和需求,以及设计中重要的实现方式等方式逐步展开,论述当代社会人与产品之间存在这座重要的沟通桥梁。 【关键词】重要性;产品设计;沟通;人性化 一、前言 随着时代变化,人与产品的关系变得越来密切,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实现基本的功能,更希望能够通过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和使用方式等各种设计语言与产品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全新的情趣体验和心理满足,这也正是产品设计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产品设计已布入了人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渴望追求富有活力的生活情趣来激荡心中的生活热情同时,人们更需要一种物质与精神相平衡的生存方式,正是以此为背景而产生的。产品设计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概念,并非仅作为产品附加值的内容而存在,其操作手段也不是在几乎己成型的状态上“进行添加”的方式,具有创新化、时代化才能以一种全局性的思路贯穿于产品设计过程的始终。 二、产品设计产生的两大因素 (一)人们对产品设计内在需求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需求成为设计的原动力。需求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式。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重要性的实质。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对设计而言,从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精神层面因素的亲和性,所走的路正是这种层次上升理论的反映。产品设计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而设计的重要性因素的注入,绝非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1.产品设计多样化 每个人都喜欢多样化、惊喜、充满创意性,以及体独一无二感觉。感觉过于踏实,便会有些无趣。所以在产品设计领域我们必须提升产品是功能还需具有多种多样的创意设计。在消费者看来,无止境的选择和改变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是当代消费者的心声。 2.产品设计语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