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
《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答:(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 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 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 说主题。
*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药》
三、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
4.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X X 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 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另一种分条阐述,答题模式:(1)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2)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
【考点三】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点明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4.交代人物。 5.象征意义 6.悬念,吸引读者
*
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棋王》、《阿Q正传》 2、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 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项链》 3、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 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 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孙犁的小说《荷 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 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 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4、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 容,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5、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 主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 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 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比如《祝福》)

小说阅读命题特色及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命题特色及答题指导

一、小说情节命题特色情节题几乎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主要考查角度:1.概括、梳理情节内容。

2.析情节的内在关联性、因果链。

3.分析情节安排特点和技巧。

另外,关于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也可在探究题里出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因此,情节题往往是命题者的出发点。

对于情节题,一般要:1.关注提问模式,了解命题指向(1)请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这种提问要求是概括情节。

(2)某处描写(某段文字)对全文(情节)起什么作用?这种提问要求分析情节作用,且分析具有综合性。

(3)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或者,小说运用了伏笔技巧,请举例分析。

这类提问主要考查情节安排技巧。

(4)小说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这是对情节合理性的探究题。

2.把握思维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往往要从四方面入手(环境本身及其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情节: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作用。

人物: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主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等。

3.规范答题模式(1)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了伏笔、悬念)(2)表现(反映)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二、环境描写命题特色相对而言,环境题在小说阅读中不算热点,从长远看,这是一个潜在的考点。

考环境题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高考命题重点放在自然环境上,尤其是对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分析。

1.把握思维模式(1)环境描写的作用模式①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待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②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地点、景色、场面等。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技巧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技巧

1.孤独的树,萧瑟的风,庄子宁做尘世外 的月亮,冷眼看世间,他的底线也是他 的处世准则。既然世间混沌得容不下一 丝澄澈,又何必苦苦寻求救世为民反而 污了自己呢?逍遥也好,脱俗也罢,在 他看来,自己只是在偌大的世界里,选 择生存的适当方式,无需招摇,也不愤 世嫉俗,宁静存在于内心,无形的底线 是他心中的一杆秤。这样的为人、这样 的处世准则只因那无形的底线。
小说阅读及答题方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 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 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 结构紧密、完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 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的理解和看法。
一要掌握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解题思路 1、从作者背景看;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二要掌握概括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通过描……,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 揭示了等)……
2.饥寒交迫,毅然拒绝施舍,朱自清不为物质所动,
因为他心中有尊严的底线。战火或许很多人只是想
着活下来,而将人格、尊严抛诸脑后,然而朱自清
的内心底线却时时提醒他: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朱自清的底线维护了他的生命尊严。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选择题1.“2”个命题角度:(1)内容理解类(即写了什么);(2)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即怎么写的)。

2.“7”大设误方式:(1)错解文意(曲解文意):理解失当、武断绝对、无中生有;(2)错析艺术特色:错误概括艺术特点,弄错特点对象,错析效果;(3)错析思想情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脱离文意任意阐发;(4)错析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失当,评价错误,作用分析不当;(5)错析语言:对文或人的语言特点、含义、作用理解、判定或解说不当;(6)错析情节:概括情节失当,分析情节作用错误,分析情节技巧错误;(7)错析环境:概括环境特点失当,或分析环境作用错误,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不当。

二、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2021·新高考Ⅰ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18·课标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xxx为叙事承担者,以xxx为叙事视角,有何效果?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来展开叙述,有何表达效果?小说在叙事上呈现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特点,有何效果?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1.小说的叙述角度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历史与现实交织)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浅谈高考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技巧

浅谈高考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技巧

浅谈高考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技巧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校园教育事业走上了全新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多良好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学走上了发展的巅峰。

针对高中阶段来说,高考是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考验,所以本文也以语文学科高考中,小说阅读命题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找到合理的解答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找到更多的知识学习方法,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考;小说阅读题;命题特点;解答技巧前言:很多年以来,语文学科高考阅读中,散文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取了众多的经验,学生掌握了众多答题的技巧。

随着新课改思想理念的不断深入,高考阅读中散文垄断的局面开始被打破,以小说类型为主的阅读考试题材正在逐渐的增加,这也预示着最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高考正走上了改革的道路,所以教师和考生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也是以高考中小说类阅读题的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答题技巧,以便于优化学生知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一、人物形象类高考小说阅读这类题型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物形象类的阅读内容,其中主要命题的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揭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以此重点突出作品的主题。

因此,在分析的阶段,对于人物形象类的阅读内容,就需要了解其题目选择的方向和特点。

其中主要命题的形式:(1)结合作品,简要地分析某一类人物的形象;(2)小说中某一个人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点?简要地对其进行分析;(3)文中具体表现了哪个人的哪些优秀的思想品质?这样的题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就是结合以给的阅读材料,了解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的这些内容,决定着人物言行的举止,也影响着他们的性格;第二方面就是认真地对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等各个细节进行分析,从而挖掘这个人物所呈现出的真善美;第三方面就是把人物放在历史的社会背景中,深入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掌握当时社会环境下人物的思想动态;第四方面就是注重对人物所描述的具体介绍内容,针对这一类问题,在答题时更是需要贴合主题,从阅读材料中选择更加合适的答案,避免出现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现象。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近三年小说阅读命题规律探析及应对策略

近三年小说阅读命题规律探析及应对策略

近三年小说阅读命题规律探析及应对策略作者:长孙永健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第12期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试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试题更加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师生穿着新鞋走老路,在备考方式和备考思维上并没有出现显著的调整,于是导致备考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此,笔者以新课标卷和新高考卷为主体,参照个别省份的试卷,探索小说阅读的命题规律,以期对 2022 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探索试题变化,寻找命题规律通过研读近三年的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小说阅读更加侧重于落实核心素养,侧重于考查学生真正阅读能力,于是在试题命制上更加侧重关于文本本身,更加体现文本的具体特征,打破了以往的以文体为核心的命题原则。

具体表现如下:除关注新课标卷和新高考卷外,我们再看看另外两套试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2021年浙江卷红柯《麦子》)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做分析。

(2021年浙江卷红柯《麦子》)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1年“八省联考”卷川端康成《秋雨》)通过上述表格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1.考查小说的频率较高。

近三年来,新课标卷和新高考卷只考过2篇散文,其余年份均为小说阅读。

如果再放宽视野,我们会发现即使近十年,也只有4篇散文阅读。

为什么热衷于考查小说?笔者以为,散文更加侧重于个体,而小说或许更有利于表现宏大主题,同时小说或许有更多的命题视角,而散文的命题相对较为单一。

2.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近年来的考题改变了以往的以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为核心的小说命题,更加关注于“人物的心理变化”。

如2020年的“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1年的“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高考小说阅读备考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备考策略

高考小说阅读备考策略一、整体把握(一)、文体特点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2、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二)、考点透析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三)、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主人公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2、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四)、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关键词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五)、小说阅读考查的一般设题角度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表现手法)2、故事情节及其特点赏析(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3、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赏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5、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二、考题示例1、环境类考题示例(1)《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阳光,作用是什么?”(2)《雁阵》:‘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3)《雪夜》:“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等待戈多》文中多次写到“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等景物,作用是什么?2、情节类考题示例(1)《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全国Ⅱ卷)葛亮《书匠(节选)》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㈣语言表达艺术与叙事技巧考点
表5:2018年至2020年语言表达艺术与叙事技巧考点统计
年份
试卷类型
考点
2018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叙述方式 语言效果
高考真题回顾:
(2018全国Ⅱ卷)老舍《有声电影》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 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Leabharlann ㈢重要词语和语句的理解考点
年份
2016
表4:2016年至2020年词语、语句理解考点统计
试卷类型
考点
全国Ⅰ卷
词语作用
全国Ⅰ卷
语句理解
高考真题回顾:
(2018全国Ⅰ卷)阿成 《赵一曼女士》 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20全国Ⅰ卷)【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 者的心理。(6分)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的命题特点 及 备考策略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一卷小说阅读考点及命题特征
表1:2016年至2020年考点统计(以试题最显著的考点进行统计)
2020 人物 情节
人物
2019
情节
艺术手法
文本 基本特征
2018 人物
2017
情节
语言 表达艺术
叙事技巧 结构艺术
重要词语 标题 2016 人物 情节 语句理解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 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选用的 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 多样性,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 题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1.选文涵盖面更广,小说素养考查更加全面。
(2020全国Ⅰ卷)【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 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 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
(2018全国Ⅲ卷)刘慈欣《微纪元(节选)》 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20全国Ⅰ卷)【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 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㈠人物形象考点
年份
2016 2018
2019 2020
表2:2016年至2020年人物形象考点统计
试卷类型
考点
全国Ⅱ卷
性格特点
全国Ⅲ卷
性格特点、次要人物作用
全国Ⅰ卷
人物特点
全国Ⅱ卷
市民心态
全国Ⅲ卷
心理变化
全国Ⅰ卷
塑造手法
全国Ⅱ卷
塑造手法
全国Ⅰ卷
人物心理
全国Ⅱ卷
人物心情、人物精神
高考真题回顾:
(2018全国Ⅰ卷)阿成 《赵一曼女士》 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20全国Ⅱ卷)葛亮《书匠(节选)》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㈡情节考点
年份
2016
2017
2019 2020
表3:2016年至2020年情节考点统计
试卷类型
考点
全国Ⅱ卷
线索作用
全国Ⅰ卷
线索好处
全国Ⅰ卷
结尾效果
全国Ⅲ卷
首尾作用
全国Ⅰ卷
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高考真题回顾:
高考真题回顾:
(2018全国Ⅲ卷)刘慈欣《微纪元(节选)》 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
(2016全国Ⅲ卷)贾平凹 《玻璃》 11.(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二、小说阅读命题新格局及教学启示
(2019全国Ⅰ卷)鲁迅《理水(节选)》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 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9全国Ⅱ卷)【法】莫泊桑《小步舞》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18全国Ⅰ卷)阿成《赵一曼女士》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6分)
(2019全国Ⅰ卷)鲁迅《理水(节选)》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 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020全国Ⅰ卷)【美】海明威《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 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㈤其他考点——标题、环境、主旨
年份
2016 2018 2019
表6:2016年至2020年其他考点统计
试卷类型
考点
全国Ⅰ卷
标题
全国Ⅱ卷
标题
全国Ⅲ卷
主旨
全国Ⅲ卷
主旨
全国Ⅱ卷
环境
全国Ⅲ卷
环境
高考真题回顾:
(2016 全国Ⅰ卷)李锐 《锄》 11.(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Ⅱ卷)【美】迈尔尼《战争》 11.(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 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高考真题回顾:
(2019全国Ⅲ卷)何士光《到梨花屯去》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2019全国Ⅱ卷)【法】莫泊桑 《小步舞》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 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 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 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考查外国小说,有利于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 学名著名篇,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 和文化差异,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增强文化自信。从备考的角度,外国小说的回归 有利于学生构建起较为全面的小说阅读图谱和阅 读鉴赏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