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外科医师基本)

外翻缝合法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常用于
血管壁的吻合。
减张缝合
皮内缝合法
皮内间断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二)结扣的分类
(三)打结方法
1.单手打结法 2.双手打结法 3.持钳打结法
术中剪线
外科拆线
• 适应证 •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
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面颈部 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 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 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 拆线。
适应证
1. 常规检查:创伤或手术后要常规检查创面,看是否存在 感染、出血、开裂等异常情况,初次换药时间依具体部 位、手术方式不同而不确定,一般在 24-48 h 内需检查 手术切口情况。 2. 有变化时:变化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如外敷料脱落、 敷料被渗出液浸透、敷料被外来物污染,患者突然出现 伤口剧烈疼痛、肿胀,肢体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肢体皮 温改变等。 3. 诊治所需:依照原治疗计划,可能需要松动拔除或更换
常规消毒,清洁伤口由内向外 消毒,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
处理创面 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1.有缝线反应,可消毒后酒 精湿敷。 2.有积血、积液的 切口,需要拆除缝线,清除 脓液、异物,清创后放置引 流物。或用镊子由创口处稍 加分离一引般流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
5cm,胶布固定方向应与身体长 。 轴方向垂直。
切口选择原则
➢ 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 ➢ 要够大,便于显露和通过最短途径达到病变部
位而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 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 ➢ 还要考虑手术中必要时延伸切口。
皮肤切开的方法
切皮时术者右手持刀,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切 口上下端(或由助手固定切开上端),使切口两侧的皮肤 绷紧,执刀与皮肤呈垂直切开,适当用力一刀切开皮肤 全层,避免多次切割,不可使皮肤随刀移动。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外科医师基本(1)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外科医师基本(1)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外科医师来说,掌握基本手术操作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外科医师的重要前提。
故本文将就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和外科医师基本素质进行探讨。
一、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1.术前准备技能在任何一项手术中,术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外科医师需要掌握病史、检查和诊断等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麻醉、消毒等操作技能。
2.手术操作技能手术中,外科医师需要准确把握操作步骤,如掌握各种切割、缝合、止血、取出等技术,并在手术中不断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如电针、电刀、吸引器等。
3.手术风险管理技能在手术中,需要时刻注意手术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如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避免手术创面感染、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等。
二、外科医师基本素质1.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科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手术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手术操作,并掌握各种术后处理技能。
2.沟通能力外科医师需要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
在手术中,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协作,并向患者家属进行手术情况的解释。
3.责任心和决策能力由于手术操作风险较大,外科医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决策能力,对手术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规避和控制。
4.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外科手术技术日新月异,外科医师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意识,不仅掌握现有的手术技能,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手术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以上就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和外科医师基本素质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对外科医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更多的人成为优秀的外科医师。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列问题:
(1)切口需要接近病变部位,最好能直接到达手术区; (2)切口在体侧、颈侧以垂直地面或斜行切口为好,体 背、颈背和腹下以靠近正中线的矢状切口比较合理; (3)切口应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和腺体的输出管,以
免影响术部组织或器官机能;
一、组织切开分离
6.注意事项 (4)切口的大小必须适当;
(5)手术刀应与皮肤、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
一、组织切开分离
2.皮下组织和筋膜的分离 ( 3 )组织分离根据操作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锐性分离(切开)和钝性分离。
①锐性分离(切开)是用手术刀或剪在直视下将组织切 开或剪开。分离时,动作要准确,精细,一次切剪组织不应 过多,不要损伤邻近器官和组织。其用于分离重要神经血管 ,切除肿瘤或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鞘、粘连组织和疤痕 等的分离,对组织损伤较小。
留下线尾,在一侧打结。常用于具有弹性、无太大张力的较
长创口。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血管、胃肠道的缝合。
简单连续缝合
三、组织缝合
2.连续缝合法 ( 2 )表皮下缝合法 缝合在切口一端开始,缝针
刺入真皮下,再翻转缝针刺入另一侧真皮,在组织深处打
结。应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切口。最后缝针翻转刺向对 侧真皮下打结,埋置在深部组织内。一般选择可吸收性缝
第二针平行第一针从一侧到另一 侧穿过切口,缝线的两端在切口
上交叉形成“×”字型,拉紧打
结。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十字缝合法
三、组织缝合
1.结节缝合法 (5)压挤缝合法 缝针刺入浆膜、肌层、黏膜下层
和黏膜层进入肠腔。在越过切口前,从肠腔再刺入黏膜到黏
膜下层。越过切口,转向对侧,从黏膜下层刺入黏膜层进入 肠腔。在同侧从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到浆膜刺出肠表面。
12项必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

12项必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一、手术人员术前准备1.手臂消毒法⑴目的最大限度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虽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深处的细菌,但配合消毒橡胶手套和无菌手术衣,可防止细菌移位到皮肤表面而污染手术切口。
⑵准备工作①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换穿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②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③戴好口罩及帽子;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④剪短指甲,并除去甲缘下积垢;⑤手臂皮肤破损有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⑶操作方法肥皂刷洗酒精浸泡法①用肥皂和清水将手和手臂冲洗一遍;②用灭菌过的毛刷、软皂液刷洗手,由指尖逐渐向手指、指间、手掌、手背、前臂的前、后、内、外侧、肘窝至上臂肘上10cm处顺序均匀地刷洗,刷洗动作应稍用力,两臂交替刷洗,如此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③用水冲洗,手指朝上,使水顺指尖向肘部流下,不可由肘部再流向手臂;④刷洗完毕后用无菌小毛巾自手指向上擦干手前臂和肘部,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⑤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内5分钟,浸泡范围到肘上6cm处,用桶内的小毛巾轻轻擦洗5分钟后取出,待其自干。
洗必泰制剂手臂消毒法①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后,用无菌刷蘸洗必泰3~5m1刷手到肘上10cm范围,约3分钟,只需刷1遍,流水冲净。
(刷法同肥皂刷洗法)②取无菌纱布(或小毛巾)擦干手及前臂,再取吸足洗必泰的纱布球涂擦手和前臂,待自然干燥即可形成灭菌屏障,然后穿手术衣、戴手套。
⑷注意事项;①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刷洗;②手臂上的肥皂必须冲净,因新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除污剂,肥皂是阴离子除污剂,带入肥皂将明显影响新洁尔灭的杀菌效力。
配制的1:1000新洁尔溶液一般在使用40次后,不再继续使用。
③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⑴目的隔绝手术室医护人员皮肤及衣物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移位到手术切口和皮肤引起污染。
外科的基本操作

外科的基本操作外科的基本操作包括“切开”、“缝合”、“打结”和“止血”四项手术中常用的技术,是每一位一线医师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
下面将为大家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切开常考点包括手术刀的安装与拆卸、手术刀握持方法以及切开方法三个部分;1.刀片的安装与拆卸安装手术刀片: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的前端背侧,以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凹槽处,顺势向下使刀片的缺口插入刀柄凹槽中。
拆卸手术刀片:先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尾端背侧,轻轻向上抬起,使刀片与刀柄凹槽分离,然后再稍用力向前,将刀片推离刀柄即可。
2.手术刀握持方法手术刀的握持方法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持弓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持刀方式,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力涉及整个上肢,但主要集中在腕部,主要用于胸腹部较大的切口。
第二种是:执笔法这种握持法,用力轻柔,操作灵活准确,便于控制刀的活动度,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
用于短小切口及精细手术,如解剖血管、神经及切开腹膜等。
第三种是:抓持法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刻痕处。
此法控刀比较稳定。
操作的主要动点在于肩关节。
用于切割范围广、切口部位深、需用力较大的手术,如截肢、肌腱切开等。
第四种是:反挑法是执笔法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用于挑开浅表皮肤,可以避免损伤深部组织。
操作时动点在于手指,常用于浅表脓肿切开。
3.操作演示——切开方法(以局部皮肤切开为例)切开前,右手持刀,左手固定切口皮肤;切开时要垂直进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
要求:用力均匀,避免多次切割,以免造成切口不平整,不利于后期愈合。
第二部分——缝合与器械打结缝合方法种类较多,历年医师技能考试中均以单纯间断缝合法来作为考点,因此这里以单纯间断缝合为例向大家介绍缝合方法。
在缝合前,要注意:持针器夹取缝合针的部位是在中后1/3交界处;穿线的方法是由针的外侧向内侧穿入;上述准备工作在考试中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注意。
在缝合时,要求掌握:“垂直进针、弧形挽出”的原则;即:针头垂直进入一侧切口皮肤,然后沿针形的弧度挽出到对侧切口,最后使用器械打结法系紧缝线即可。
手术基本操作

手术基本操作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十六、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缝合、打结与拆线切开【手术刀的传递及执法】1.传递手术刀时,递者应握住刀片与刀柄衔接处,背面朝上,将刀柄的尾部交给术者,切不可刀刃朝向术者传递,以免刺伤术者。
2.依据切开部位、切口长短、手术刀片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执刀方法。
执弓式:用于胸腹部较大切口。
抓持法:用示指压住刀背,下刀有力,用于坚韧组织的切开。
执笔法:动作和力量放在手指,使操作轻巧,精细。
反挑法:刀刃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及器官,常用于浅表脓肿的切开。
【切开方法】切割前固定皮肤,小切口由术者用拇指和示指在切口俩侧固定。
较长切口由助手在切口两侧或上下用手指固定。
切开皮肤时,一般可使用垂直下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要求用力均匀,皮肤和皮下组织一次切开,避免多次切割和斜切。
止血彻底止血不但可防止手术止血,还可以保证手术区域清晰,便于手术操作,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止血方法有压迫、结扎、电凝、缝合、止血剂填塞以及使用激光刀、冷刀和新近发明的离子刀等。
【压迫止血】适用于较广泛的创面渗血;对较大血管出血一时无法显露出血点时,可暂时压迫出血,在辨明出血的血管后,再进行结扎止血。
1.一般创面用于纱布直接压迫出血数分钟,即可控制止血。
2.渗血较多时,可用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创面3~5分钟,可较快控制渗血。
3.出血量大、病情危急时,可用纱布条或纱布垫填塞压迫止血,一般3~5天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取出。
4.局部药物止血法用可以吸收的止血药物填塞或压迫出血、渗血处,以达到止血目的。
常用的有明胶海绵、羟甲基纤维素纱布及中草药提取的止血粉等。
5.骨髓腔出血时,可用骨蜡封闭止血。
【结扎止血】结扎止血是常用的止血方法,光用止血钳的尖端对准出血点准确地夹住,然后用适当的丝线结扎和缝扎。
1.单纯结扎止血先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然后将丝线绕过止血钳下的血管和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手术基本操作之止血

手术基本操作之止血止血彻底止血不但可防止手术止血,还可以保证手术区域清晰,便于手术操作,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止血方法有压迫、结扎、电凝、缝合、止血剂填塞以及使用激光刀、冷刀和新近发明的离子刀等。
【压迫止血】适用于较广泛的创面渗血;对较大血管出血一时无法显露出血点时,可暂时压迫出血,在辨明出血的血管后,再进行结扎止血。
1.一般创面用于纱布直接压迫出血数分钟,即可控制止血。
2.渗血较多时,可用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创面3―5分钟,可较快控制渗血。
3.出血量大、病情危急时,可用纱布条或纱布垫填塞压迫止血,一般3~5天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取出。
4.局部药物止血法用可以吸收的止血药物填塞或压迫出血、渗血处,以达到止血目的。
常用的有明胶海绵、羟甲基纤维素纱布及中草药提取的止血粉等。
5.骨髓腔出血时,可用骨蜡封闭止血。
【结扎止血】结扎止血是常用的止血方法,光用止血钳的尖端对准出血点准确地夹住,然后用适当的丝线结扎和缝扎。
1.单纯结扎止血先用止血尖钳夹出血点,然后将丝线绕过止血钳下的血管和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结扎时,持钳者应先抬起钳柄,当结扎者将缝线绕过止血钳后,下落钳柄,将钳头翘起,并转向结扎者的对侧,显露结扎部位,使结扎者打结方便。
当第一道结收紧后,应随之以放开和拔出的动作撤出止血钳,结扎者打第二道结。
遇到重要血管在打好第一道结后,应在原位稍微放开止血钳,以便第一道结进一步收紧,然后再夹住血管,打第二道结,然后再重复第二次打结。
2.缝扎止血适用于较大血管或重要部位血管出血。
先用止血钳钳夹血管及周围少许组织,然后用缝针穿过血管端和组织并结扎,可行单纯缝扎或8字形缝扎。
【注意事项】1.钳夹止血时必须看清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钳夹,不宜钳夹血管以外的过多组织。
2.看不清时,可先用纱布压迫,再用止血钳钳夹。
不应盲目乱夹,尽可能一次夹住。
3.对大、中血管,应先分离出一小段,再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血管两侧,中间切断,再分别结扎或缝扎。
手术基本操作

手术基本操作(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目的和要求:1.学习实验动物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方法和手术-区域的准备。
2.在动物身上学习切开、止血、分离、结扎和缝合等手术基本操作。
3.练习常用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器材:注射器、手术刀、剪、血管钳、有、无齿手术镊、持针钳、丝线、缝针、纱布等。
操作方法切开(dissection)正确选择切口是作好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织切开应逐层进行,切开皮肤时,应尽量与该部血管、神经径路相平行,在切开各种组织时,应顺着着其本身纤维方向,以便术后使局部组织功能得到充分恢复。
一、切口选择原则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要够大,便于显露和通过最短途径达到病变部位而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还要考虑手术中必要时延伸切口。
二、皮肤切开方法切皮时术者右手执刀,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紧紧固,定切口上端(或由助手固定切开上端),使切口两侧的皮肤绷紧,执刀与皮肤呈垂直切开,适当用力一刀切开皮肤全层,避免多次切割,不可使皮肤随刀移动。
现在许多医院备有电刀,在切皮时只需用手术刀切开真皮层,皮下组织及筋膜用电刀切开,遇出血点立即电凝止血,操作方便且缩短了手术时间。
注意电刀不能触及皮肤以免导致皮肤灼伤。
分离(decollement)在手术中欲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分开,常采用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两种。
此外还有用电刀激光分离等。
一、锐性分离(sharpdecollement)锐性分离常用器械有刀、剪主要用于对致密组织如鞘膜、腱膜或瘢痕组织,对较大的肿瘤组织和粘连较牢固的组织也常用此法。
应用锐性分离必要在直视下进行,动作要精细、准确、以免误伤其他组织和器官。
用剪刀分离时,可将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结合起采,先将剪刀闭合伸入欲分离组织中,将剪刀分开在直视下看准无重要组织,再用剪刀尖端将组织剪开。
二、钝性分离(bluntdecollement)常用器械为刀柄,血管钳,分离子,手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切开前的基本准备1、核对确认信息2、用深色笔画标记线3、针对手术选用相应的麻醉方式。
4、手术区域的消毒、铺巾、麻醉。
5、手术人员的消毒、无菌准备。
器械的准备1、切开的主要器械是手术刀,手术刀分为刀片和刀柄两部分。
2、刀片通常有圆和尖两种类型以及大、中、小三种规格。
3、使用前用持针器夹持刀片背侧,和刀柄的沟槽嵌合推入即可,不可用手操作。
术毕用同法取出刀片。
执刀方式1、执弓法:刀和皮肤呈15°角,适用于较大的胸腹部切口2、抓持法:适用于范围较广的大块组织切割,如截肢等。
3、执笔法:手术刀和组织间保持45°角,适用于小的皮肤切口或较为精细组织的解剖等4、反挑法:先将刀锋刺入组织,再向上反挑。
适用于胆管、肠管的切开,局部的小脓肿切开等。
切口的选择原则1、方便手术区域的暴露。
2、减少组织损伤,避开可能的主要血管和神经。
3、切口大小要合适,简单手术提倡微创,复杂的恶性肿瘤根治等则尽量要求足够的显露。
4、方向尽量保持和皮纹一致,注意术后瘢痕不影响外观和关节功能。
5、各种探查手术还要考虑便于手术切口的延长。
技术操作1、皮肤切开(1) 切开前再次消毒一次,用齿镊检查切口的麻醉情况,通知麻醉师手术开始。
(2)切开时不可使皮肤随刀移动,术者应该分开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固定切口两侧皮肤,较大切口应由术者和助手用左手掌边缘或纱布垫相对应地压迫皮肤。
(3)刀刃与皮肤垂直,否则切成斜形的创口,不易缝合,影响愈合;切开时用力要均匀,一刀切开皮肤全层,避免多次切割致切口不整齐。
要点:垂直下刀,水平走行,垂直出刀,用力均匀。
(4)电刀切开技术方法:先按前述方法将皮肤切至真皮层, 再在术者和助手使用齿镊相对提起组织后,使用电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5)切开深度一致2、浅部脓肿切开(1)用尖刀刺入脓肿腔中央,向两端延长切口,如脓肿不大, 切口最好到达脓腔边缘。
(2)切开脓腔后,以手指伸入,如有间隔组织,可轻轻地将其分开成单一的空腔以利于排脓。
脓腔不大可在脓腔两侧切开做对口引流。
(3)填入蓬松湿盐水纱布或碘伏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并用干纱布或棉垫包扎。
3、深部脓肿切开(1)切开前先用针穿刺抽吸,找到脓腔后将针头留在原处,作为切开的标志。
(2)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顺针头的方向,用止血钳钝性分开肌层,到达脓腔后,将其充分打开,并以手指伸入脓腔内检查。
(3)术毕置入干纱布条,一端留在外面,或置入有侧孔的橡皮引流管。
(4)若脓肿切开后,腔内有多量出血时,可用干纱布按顺序紧紧地填塞整个脓腔,以压迫止血。
术后两天,用无菌盐水浸湿全部填塞之敷料后,轻轻取出,改换成烟卷或凡士林纱布引流。
(5)术后作好手术记录,特别应注意引流物的数量。
原则上应将脓液送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4、腹膜切开(1)术者与一助交替提起腹膜,用刀柄或手指检查确保无其他组织。
(2)在两钳之间先切小口然后再扩大。
5、胆管、输尿管的切开原则上应在管道的前壁预定切口的两侧做细丝线悬吊后,再用尖刀片在两线之间切开,避免直接切开可能伤及管道后壁。
# 基本缝合法禁忌证:污染严重或已化脓感染的伤口。
器械准备(以腹部手术缝合为例)缝线:1、4、7号丝线若干(供术者作选择用);常规腹部外科的缝针数套;手术刀1把;无齿镊、有齿镊各1把;持针器1把;小直止血钳2把;线剪1把;三种型号的手套各1盒。
操作方法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分为单纯、内翻、外翻缝合三类, 每类又有间断或连续缝合两种。
1、单纯缝合法:为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缝合法,缝合后切口边缘对合(1)单纯间断缝合法:简单、安全,不影响创缘的血运,最常用。
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腹膜及胃肠道等的缝合。
一般皮肤缝合的针距约1-2cm、边距约0.5-lcm(2)单纯连续缝合法:优点是节省用线和时间,减少线头,创缘受力较均匀,对合较严密;缺点是一处断裂则全松脱。
常用于缝合腹膜、胃肠道和血管等,不适于张力较大组织的缝合。
以上两种方法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腹膜及胃肠道等的缝合。
(3)“8”字形缝合法:实际上是两个间断缝合,结扎较牢固且可节省时间。
常用于缝合腱膜、腹直肌鞘前层及缝扎止血。
(4)连续扣锁缝合法:又称毯边(锁边)缝合法。
闭合及止血效果较好,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后壁全层缝合。
2、内翻缝合法:缝合后切口内翻,外面光滑, 常用于胃肠道吻合。
(1) 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Lembert缝合法。
分间断与连续两种,常用的为间断法。
在胃肠及肠肠吻合时用以缝合浆肌层。
(2) 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①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Halsted缝合法。
用以缝合浆肌层或修补胃肠道小穿孔。
②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Cushing缝合。
多用于缝合浆肌层。
③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Connell缝合法。
多用于胃肠吻合时缝合前壁全层。
(3) 荷包口内翻缝合法:用于埋藏阑尾残端,缝合小的肠穿孔或固定胃、肠、膀胱、胆囊造痿等引流管。
3、外翻缝合法:缝合后切口外翻,内面光滑。
常用于血管吻合、腹膜缝合、减张缝合等,有时亦用于缝合松弛的皮肤(如老年或经产妇腹部、阴囊皮肤等),防止皮缘内卷,影响愈合。
(1)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2)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3)连续外翻缝合法缝合注意事项1、无论何种缝线(可吸收或不可吸收)均为异物,因此应尽可能选用较细缝线或少用。
一般选用线的拉力能胜过组织张力即可。
为了减少缝线量,肠线宜用连续缝合,丝线宜用间断缝合2、不同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缝合方法,选择适当的缝合方法3、1号丝线用作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内脏,或用于小血管结扎4号或7号丝线作较大血管结扎止血,肌肉或肌膜、腹膜缝合10号丝线仅用于减张性缝合及在结扎未闭的动脉导管时用00000、0000000丝线作较小血管及神经吻合用。
4、增加缝合后切口抗张力的方法是增加缝合密度而不是增粗缝线。
虽然连续缝合的力量分布均匀,抗张力较用间断缝合者强,但缺点是一处断裂将使全部缝线松脱,伤口裂开,同时连续缝合的线较多,异物反应亦较大,特别是伤口感染后的处理较间断缝合伤口更为困难,如无特殊需要,一般少用连续缝合.5、缝合切口时应将创缘各层对合好。
缝合皮肤、皮下时,垂直进针和出针,包括切口 2/3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
结扎时以将创缘对拢为宜,不宜过紧或过松。
过浅或过松将留下死腔、积血积液,或切口对合不齐,导致伤口感染或裂开;过深或过紧则皮缘易内卷或下陷,过紧尚可影响切口血循环,妨碍愈合。
以间断缝合为佳,一般情况下,每针边距约0.5-0.6cm,针距约1.0-1.2cm, 相邻两针间的四点形成正方形为佳。
手腕用力,顺针的弧度拔针。
6、结扎张力适当。
结扎过紧,会造成组织缺血坏死,造成感染或脓肿。
结扎过松,遗留死腔,形成血肿或血清肿,导致感染而影响愈合。
7、已经感染的伤口除皮肤外,不宜用丝线缝合。
8、剪线,弯头(体腔深部)和直头的线剪(表浅部位)。
由打结者将两线头尽量并拢牵直, 持剪者将线剪尖端略微张开,沿线滑下,在接近线头3-4mm处将剪刀倾斜45,可刚好保留2-3mm线头处将线剪断。
体内组织结扎的丝线线头保留2mm;肠线线头保留3-4mm;血管缝线保留5-8mm;皮肤缝合的线头应留长,一般为5-8mm,便于以后拆除。
# 结扎1、平结:又称方结、缩帆结,是外科手术中主要的打结方式。
其特点是结扎线来回交错,第一个结与第二个结方向相反,着力均匀,不易滑脱,牢固可靠。
用于较小血管和各种缝合时的结扎。
2、三重结:在平结基础上再重复第一个结,共三个结,第二个结和第三个结方向相反,而牢固可靠,用于较大血管的结扎。
重复两个二重结即为四重结,仅在结扎特别重要的大血管时采用。
3、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缠绕两次,打第二个结时仅缠绕一次,其目的是让第一个结圈摩擦力增大,打第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使结扎更牢固。
大血管或有张力缝合后的结扎强调使用外科结。
A.单结;B.平结;C.假结;D.滑结;E.外科结;F.三重结其中假结和滑结容易滑脱,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应尽量避免。
打结的方法1、单手打结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打结速度快,节省结扎线,左右手均可打结,简便迅速。
2、双手打结法:也较常采用。
结扎可靠,主要用于深部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缺点是打结速度较慢,结扎线需较长。
3、持针器打结法:用持针器或止血钳打结。
常用于体表小手术或线头短用手打结有困难时,仅术者一人操作,方便易行,节省线。
在张力缝合时,为防止滑脱,可在第一个结时连续缠绕两次形成外科结。
4、对深部组织如胸、腹、盆腔的组织结扎,应实行深部打结法,即在完成线的交叉后,左手持住线的一端,右手示指尖逐渐将线结向下推移,再略超过结的中点和左手相对用力,直至线结收紧。
打结注意事项1、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第一结和第二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否则即成假结,容易滑脱;即使两结的方向相反,如果两手用力不均匀,只拉紧一根线,即成滑结。
两种结均应避免。
2、打结时,每一结均应放平后再拉紧,如果未放平,可将线尾交换位置,忌使成锐角,否则,稍一用力即会将线扯断。
3、结扎时,用力应缓慢均匀。
两手的距离不宜离线结处太远, 特别是深部打结时,最好是用一手指按线结近处,徐徐拉紧,否则均易将线扯断或未结扎紧而滑脱。
4、临床工作实践中,结扎组织和血管时,应在第一个单结完成后,让助手松开止血钳,打结者再次收紧线结确保可靠后再打第二个结。
5、重要的血管和组织需要施行两次以上的结扎;大的血管使用细线结扎比粗线更可靠,粗线难以完全阻断血流且更容易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