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颌骨骨髓炎

合集下载

《颌骨骨髓炎》课件

《颌骨骨髓炎》课件

颌骨骨髓炎的预防
正确的口腔卫生 习惯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 口水等,可以预防细菌感 染。
及时治疗牙齿病变
对于龋齿、根尖周围炎等 牙齿问题,及时就医治疗。
避免过度使用抗 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 细菌耐药性,应该遵医嘱 使用。
颌骨骨髓炎的并发症
颌骨骨折
颌骨骨髓炎会导致颌骨组织的破坏,增加颌骨骨折的风险。
引起原因
颌骨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细菌感染,如龋齿、根尖周围炎等。
颌骨骨髓炎的分类
急性颌骨骨髓炎
病程短暂、症状明显,需要紧急治疗。
慢性颌骨骨髓炎
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
颌骨骨髓炎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医生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来诊断颌骨骨髓炎。
2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和MRI等,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颌骨组 织的情况。
《颌骨骨髓炎》PPT课件
颌骨骨髓炎是一种颌骨感染性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导致颌骨组织的 坏死。本课件将介绍颌骨骨髓炎的定义、症状、分类、诊断方法、治疗方式、 预防措施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什么是颌骨骨髓炎?
定义
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颌骨组织坏死的疾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和颌骨溃疡等。
3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和口腔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细菌感染和炎症情况。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 抗生素来杀灭细菌感 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手术治疗
3 牙髓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可能需要进行颌骨切 除、探查清创或修复 手术。

颌骨骨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颌骨骨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颌骨骨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颌骨骨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牙齿或颌骨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剧。

2. 肿胀,患者在患病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和红肿的情况,甚至会伴随着局部的温热感。

3. 牙齿松动,颌骨骨髓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

4. 口腔异味,由于颌骨骨髓炎引起的局部感染,患者口腔内可能会出现异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治疗颌骨骨髓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感染,并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2. 根管治疗,对于牙齿本身的感染引起的颌骨骨髓炎,可以通过根管治疗来清除感染源,保留患牙。

3.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颌骨骨髓炎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清除受感染的组织和骨质。

4. 牙齿拔除,对于已经严重受损的牙齿,可能需要拔除,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除了治疗方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避免因牙齿感染引起颌骨骨髓炎的发生。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颌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患者在出现疼痛、肿胀、牙齿松动和口腔异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针对病情的不同程度,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根管治疗、手术治疗或牙齿拔除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日常生活中的口腔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也对预防颌骨骨髓炎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和关心口腔健康的人士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名词解释

颌骨骨髓炎名词解释

颌骨骨髓炎名词解释
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the jaw)是指下颌骨或上颌骨的骨髓组织发生感染和炎症的疾病。

颌骨骨髓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等。

颌骨骨髓炎的发生可以是由于牙齿感染扩散至颌骨骨髓,也可以是由于口腔手术、外伤或牙槽突破坏导致细菌侵入骨髓组织。

感染引起的炎症会导致颌骨组织的坏死和破坏,疾病的表现包括疼痛、红肿、脓液排放、颌骨溃疡和牙齿松动等症状。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和口腔护理。

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并且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外科手术可以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灶,并恢复颌骨的结构。

口腔护理包括口腔卫生的维护和定期的口腔检查。

颌骨骨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骼破坏、颌面部肿胀、局部感染的扩散以及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感染等。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颌骨骨髓炎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颌骨骨髓炎,应尽快咨询口腔医生或颌面外科专家进行评估和治疗。

1/ 1。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是指因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作用所引起的下颌骨炎性病变,其含义并不单纯局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还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过程。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特异性下颌骨骨髓炎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概述]多发生于青壮年,一般以16-30岁发生率。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该病主要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特点,临床上将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

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以下颌升支及下颌角为好发部位。

[诊断要点]1.急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组织炎。

(2)病源牙以及相邻多牙出现明显叩痛、伸长感及松动,甚至牙槽溢脓。

(3)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的有力证据。

2 慢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瘘道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小死骨片,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

(2)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稍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孑L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3)发病2-4周后进入慢性期,颌骨已有明显破坏后,X线摄片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

X 线片可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前者的典型变化是骨小梁排列紊乱与死骨形成;后者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性增生。

颌骨骨髓炎ppt课件-慢性骨髓炎ppt课件

颌骨骨髓炎ppt课件-慢性骨髓炎ppt课件

治疗
急性期
大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及早切开引流,抗生素溶液冲洗
治疗
慢性期
死骨摘除术:一般治疗偏向保守,不要过分搔刮,以免破
坏正常的骨质和损伤牙胚,影响上颌骨生长发育,造成术
后畸形
若有眶下区骨质缺损,下睑外翻,上颌骨发育不良等后遗
症,待年龄稍长后进行整复手术
三、放射性颌骨坏死
口腔颌面外科学
颌骨骨髓炎
定义
由于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 的炎性病变,称颌骨骨髓炎,包括骨膜、骨密质 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 成分发生的炎症过程
分 类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按部位分—中央性和边缘性 按病变发展分—急性和慢性 按炎症范围分—局限型和弥散型
急性期临床表现
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时,可出现颌面部肿胀、牙周
溢脓、下唇麻木、张口受限
并发菌血症、上颌窦炎、眶周脓肿甚至颅内感染等
慢性期临床表现
在急性期未及时拔除病灶牙,脓肿未切开引流或引 流不畅,一般在发病2周以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体温正常或低热,局部有硬的炎性浸润块,不同程
度的开口受限,睡眠饮食基本正常
定义: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 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 肿瘤放射治疗后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最多见,一般可由脐带感染
损伤性感染:牙龈损伤
其他感染源: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泪囊炎或鼻 泪管炎
早期首诊并非在口腔科
小儿科:先有全身毒血症或败血症体征 眼科:眶周红肿,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内眦或眶下 区皮肤破溃流脓 耳鼻喉科:鼻腔内脓性分泌物流出 口腔科:口内前庭沟或硬腭红肿,穿破流脓,多数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颌面骨炎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颌面骨炎症)

[临床表现]
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发生于下颌骨,上颌骨较少发生且
较局限,与局部解剖有关 上颌骨血运丰富、密质骨较薄及骨髓组
织相对缺乏,周围无强大肌群,炎症易 扩散至周围软组织及鼻窦 下颌骨血运较上颌骨差,颊舌侧有致密 骨板,炎性渗出物不易引流
患牙疼痛,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 牙松动,叩诊剧痛,溢脓,口臭 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
将50Gy作为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
放射线照射后可数月至数年发病,常见 的发病时间是0.5~3年
【病因病理】
关于放射性骨坏死的病因病理至今仍有 争议
普遍认为,放射、创伤和感染是颌骨放 射性骨坏死的三大发病因素
44
第3节 Garré骨髓炎
Garré骨髓炎是一种少见的、非化脓性骨 髓炎
特点是骨膜成骨,不形成脓肿,无骨坏 死发生
Garré骨髓炎
【病因病理】 最常见的病因是根尖周感染。病理是密
质骨板内侧骨膜下新骨形成及轻度炎症 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表现为单侧下颌 角下缘及升支,不累及前牙。
性分泌物
【影像学表现】
早期:X 线表现无明显异常 晚期: 颌骨破坏广泛,不规则骨质密度减低区
;死骨形成;牙胚移位、缺失;死骨脱 落导致颌骨畸形
21:29:15
下颌骨婴幼儿骨髓炎
男性,9岁。 下颌曲面体层摄影(A)、左侧
局部(B)和右侧局部(C)示: 两侧下颌体正常骨小梁结构 消失,密度高低不均。下颌 骨骨质破坏。右胫腓骨正位 (D)示:右胫骨骨小梁结构模 糊,其骨密质边缘可见层状 骨膜反应。
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瘘管,有脓 液溢出,可见死骨,较大死骨形成时, 可致病理性骨折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颌骨骨髓炎概述颌骨骨髓炎是指包括骨髓、骨松质、骨皮质及骨膜等全颌骨的炎症。

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颌骨骨髓炎的表现多样,其中常见的有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等。

颌骨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手术、高压氧等多种方法治疗。

英文名称:osteomyelitis of jaw。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

主要病因: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血清降钙素原、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X线、CT、MRI、核素扫描、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颌骨骨髓炎可有多种病因引起,且治疗方法、预后差异较大,当您出现颌骨骨髓炎的症状时,请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自行买药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1、化脓性感染(1)以化脓为主的病变①成人及儿童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牙源性、外伤性、血源性、继发性、中央性及边缘性、急性与慢性)。

②婴幼儿颌骨骨髓炎(非牙源性)。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①弥散性硬化性领骨骨髓炎(中央性)。

②颌骨骨髓炎(边缘性)。

2、特异性感染(1)颌骨结核。

(2)颌骨梅毒。

(3)颌骨放线菌病。

3、理化性骨损害(1)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及骨髓炎。

(2)砷、汞、磷颌骨中毒。

(3)双膦酸盐相关性领骨骨坏死。

二、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特点三、颌骨骨髓炎的病因病因总述: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颌骨骨髓炎是一种颌骨疾病,常见于牙齿感染引起的颌骨骨髓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是颌骨骨髓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根据感染菌株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如纳福霉素、伊曲康唑等常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

另外,还需要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来缓解疼痛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引流和手术切除两种方式。

手术引流适用于很多患者。

手术引流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打开颌骨骨髓炎部位,将脓液排出。

手术引流通常是在全麻下进行,术前需要做好全面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手术。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手术操作,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将病灶引流通畅,以确保创面的清洁和引流。

手术后,要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预防感染的二次发生。

手术切除适用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切除是指将受感染的颌骨组织完全切除,同时修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

手术切除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病变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切除术、切割术、次全切术和全切术等。

在手术治疗后的康复阶段,除了合理用药外,患者还需要进行牙齿的修复。

牙齿的修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状态。

修复手术可以采用种植牙、固定桥、烤瓷牙等多种方法,具体选择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的保持。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使用含氟漱口水等都有助于预防颌骨骨髓炎的发生。

此外,戒烟、控制饮酒等也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止痛药物,以达到抑制感染、缓解疼痛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低学说”),颌骨发生无菌性坏死,
在此基础上,口腔卫生不佳、牙源性感染
以及损伤或施行拔牙手术,均可导致继发
临床表现

病程发展缓慢,放射治疗后数月乃至十余年 才出现症状

持续针刺样剧痛,黏膜或皮肤破溃后致颌骨 外露,呈黑褐色,继发感染后长期溢脓,经
久不愈
临床表现

明显的牙关紧闭 拔牙或损伤后伤口长期不愈 病人呈慢性消耗性衰竭

X线示,骨质吸收稀疏,死骨形成常为大块,
但无明显界限,可见病理性骨折
典型病例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张口受限及颊部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咬合关系紊乱、病理性骨折及颊部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左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治 疗

术前术后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及镇痛治 疗

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治疗
局部引流冲洗 手术治疗:必须在健康骨质范围内施行死 骨扩大切除术,黏膜及皮肤受累部分可同
预 防

放疗前常规牙周洁治,处理病灶牙,注意口 腔卫生

放疗过程中治疗早期溃疡感染,预防继发龋
放疗后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 牙时,应尽量减少创伤,术前、术后使用有 效抗生素
思考题
颌骨骨髓炎多发于下颌骨的原因? 中央性骨髓炎和边缘性骨髓炎鉴别
诊断?
如何预防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发生?
参考书推荐
《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邱蔚
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

若有眶下区骨质缺损,下睑外翻,上颌骨 发育不良等后遗症,待年龄稍长后进行整
三、放射性颌骨坏死
定义: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 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 肿瘤放射治疗后
病 因 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大剂量(>60Gy)放
射治疗后,可导致颌骨血管密度降低、骨
细胞活性减低以及骨组织氧含量降低
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体温正常或低热,局部有硬的炎性浸润
块,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睡眠饮食基
慢性期临床表现
形成黏膜皮肤瘘管,长期排脓,通过瘘
管可探到粗糙骨面或游离死骨块,大量 死骨排出后,可出现骨质缺损,发生病
理性骨折、咬合紊乱与面部畸形
病情经久不愈,可造成机体慢性消耗等
典型病例 左侧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
(三)诊断

急性颌骨骨髓炎主要诊断依据是全身及局
部症状明显,与间隙感染急性期表现相似, X线片常看不到明显骨质破坏

慢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瘘管形 成和溢脓,可从瘘孔中排出死骨,或通过 瘘管触知骨粗糙面,全身症状不明显,X线
(四)治疗
急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与颌面部间隙感染相
同,全身支持及药物治疗后,配合必要的外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口腔颌面外科学
颌骨骨髓炎
殷 学 民
南方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南方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定义
由于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
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称颌骨骨髓
炎,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
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成
分发生的炎症过程
分 类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按部位分—中央性和边缘性 按病变发展分—急性和慢性 按炎症范围分—局限型和弥散型
除,一般在病程2~4周后进行
二、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定义: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 性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 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最多见,一般可由脐带
感染
损伤性感染:牙龈损伤 其他感染源: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
泪囊炎或鼻泪管炎
早期首诊并非在口腔科
溶解破坏型
多发生在急性颌周间隙蜂窝织炎之后 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破坏,常在骨膜或黏膜下形成
脓肿,瘘管形成,长期反复溢脓
局部骨质软化呈蜡样,与周围正常骨质有时不易分离 X线示,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疏松脱钙,形成不均 匀的骨粗糙面
典型病例 右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CT冠状扫描
CT横断面扫描
临床表现

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可有颗粒状死骨及 牙胚排出

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肺炎、败血症及休克 死骨排出后的骨质缺损,可造成牙颌面畸

治疗 急性期
大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支持
治疗
及早切开引流,抗生素溶液冲洗
治疗
慢性期

死骨摘除术:一般治疗偏向保守,不要过 分搔刮,以免破坏正常的骨质和损伤牙胚, 影响上颌骨生长发育,造成术后畸形

与颌周间隙感染表现相似,局部软组织肿
胀、充血、压痛,侵犯咀嚼肌群可发生张
口受限

冠周盲袋可有溢脓,但深部脓肿形成后不 易触及波动感,须靠穿刺确诊,骨面有粗 糙感
慢性期临床表现

腮腺咬肌区呈弥漫型肿胀,局部组织坚硬, 轻微压痛,无波动感

病程延续较长,或缓解后反复发作,多有
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全身症
状一般不严重

根据骨质损害的病理特点,可分为骨质增
增生型
好发于抵抗力较强的青年人,致病菌毒力相对较弱;
患侧下颌角区及下颌升支区肿胀膨隆,皮肤表面无急 性炎症 局部触诊较硬,轻微压痛,凹陷性水肿不明显,一般 无瘘管形成 下颌骨X线示,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不明显, 骨膜反应活跃,皮质骨外新骨增生显著
食欲减退,嗜睡
炎症局限骨髓腔内时,可出现局部剧
烈疼痛,受累区牙松动,有伸长感,
不能咀嚼
急性期临床表现
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时,可出现颌面部
肿胀、牙周溢脓、下唇麻木、张口受限
并发菌血症、上颌窦炎、眶周脓肿甚至
颅内感染等
慢性期临床表现
在急性期未及时拔除病灶牙,脓肿未切
开引流或引流不畅,一般在发病2周以
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经血行扩散
(一)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 础上发生

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
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绝大多数发生在下颌骨,易形成弥散型骨
髓炎
急性期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寒战,
高热39~40℃,WBC↑,可出现核左移,

小儿科:先有全身毒血症或败血症体征

眼科:眶周红肿,结膜充血,眼球突出,
内眦或眶下区皮肤破溃流脓

耳鼻喉科:鼻腔内脓性分泌物流出 口腔科:口内前庭沟或硬腭红肿,穿破 流脓,多数病人早已度过新生儿期,故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出现
皮疹,WBC↑

患侧面部、眶下区及内眦部皮肤红肿,波 及上牙槽突可出现相应部位龈颊沟及硬腭 红肿,向眼睑周围扩散可发展为眶周脓肿
典型病例 左侧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
下颌骨曲面断层片
(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由下颌智 牙冠周炎为主的牙原性感染引起多见

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向内引起骨
密质营养障碍甚至坏死,脓性肉芽增生,
并进一步向颌骨深层髓腔侵犯

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其中下颌支及下颌角
急性期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左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左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放射性颌骨坏死:放疗剂量
>60Gy
一、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定义:上下颌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 性链球菌,临床上多为混合性感染
感染途径
牙源性感染:约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
90%
损伤性感染:皮肤黏膜的损伤、开放性
颌骨粉碎性骨折、火器伤伴异物存留等
科手术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及药敏试验,给 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时注意全身必 要的支持疗法

物理理疗:炎症初期,能缓解疼痛,促使 炎症局限
治疗
慢性颌骨骨髓炎治疗必须在感染控制后,用
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后方能痊愈
治疗
慢性中央性骨髓炎常常病变范围广泛并形成较大死骨块,
病灶清除以摘除死骨为主,局限型在发病后 3~4周进行,弥 散型则需5~6周或更长时间后 慢性边缘性骨髓炎仅有浅表死骨形成,常用刮除方式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