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卫生标准

合集下载

化妆品质量检验标准

化妆品质量检验标准

化妆品质量检验标准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之一,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化妆品质量的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要求,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妆品的质量,保障自身的权益。

一、化妆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化妆品直接接触人体,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评估化妆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通过化妆品质量检验,可以有效预防劣质产品的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化妆品质量检验的标准1. 外观标准:化妆品的外观应符合相关的审美要求。

外包装应无明显破损、严重污染等情况。

产品本体应无气泡、结块、沉淀等问题。

2. 成分标准:化妆品的成分应符合卫生部门颁布的相关规定。

成分标准包括对有害物质的限制,例如重金属、致敏物质等。

同时,化妆品的成分应清晰明确地列示在产品标签上,以便消费者了解。

3. 安全性标准:化妆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对人体不产生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应。

相关标准包括对防腐剂、色素、香料等物质的使用限制,以及安全性评估的要求。

4. 功能标准:化妆品的功能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例如,护肤品的保湿效果、清洁力等功能应符合承诺。

5. 保质期标准:化妆品的保质期应明确标示在产品包装上。

保质期标准包括在适当的条件下,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的保持时间。

三、化妆品质量检验的检测方法化妆品质量检验依靠一系列专业设备和方法进行。

常用的化妆品检测方法包括:1. 外观检测:通过目视观察和光学显微镜等设备,检测化妆品外观的完整性、杂质、沉淀等问题。

2. 成分检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化妆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以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 安全性评估:通过实验室测试和临床试验,评估化妆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刺激性、过敏性等指标。

4. 功能评估:采用生物学、化学等方法,检测化妆品的保湿性能、防晒指数等功能指标。

5. 保质期检测:通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技术,评估化妆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我国化妆品卫生质量标准--环境卫生学

我国化妆品卫生质量标准--环境卫生学

我国化妆品卫生质量标准--环境卫生学
(一)对化妆品的一般要求
①化妆品不得对施用部位产生明显刺激和损伤;②化妆品必须使用安全,且无感染性。

(二)对化妆品产品的卫生要求
1.化妆品的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眼部、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于500CFU/ml 或500CFU/g;②其他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ml或1000CFU/g;③每克或每毫升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④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大于100CFU/ml或100CFU/g。

2.化妆品中所含有毒物质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三)对化妆品原料的卫生要求
化妆品原料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采用"欧盟化妆品规程"中规定的禁用和限用物质。

1.禁止使用物质
禁止使用"欧盟化妆品规程"中规定的421种禁用物质和我国药品管理法规中规定的西药毒药类、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共73种禁用物质。

2.限制使用物质
限制使用"欧盟化妆品规程"中规定的限用物质67种、防腐剂55种、紫外线吸收剂22种、着色剂157种。

(四)对化妆品容器的要求
化妆品直接容器材料必须无毒,不得含有或释放可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有毒物质。

化妆品行业卫生标准速览

化妆品行业卫生标准速览

化妆品行业卫生标准速览化妆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用于美化和改善肌肤,还起到保护功效。

然而,由于化妆品的直接接触皮肤的特性,卫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各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化妆品卫生标准。

一、生产环境卫生要求化妆品生产过程必须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化妆品生产厂商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建立适当的空气过滤和净化系统,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确保员工健康等。

此外,生产厂商还必须遵守工业国际标准组织(ISO)的相关要求。

二、原料安全及质量控制化妆品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所使用的原料。

根据欧洲联盟(EU)的相关法规,化妆品生产厂商必须对所使用的所有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包括对重金属、农药残留、致敏物质等进行检测。

此外,生产厂商还应建立完善的原料供应商管理制度,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是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化妆品卫生标准的一部分。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规定,化妆品标签上必须提供正确明确的信息,包括产品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同时,标签上还要有生产厂商的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进行咨询和投诉。

四、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当消费者发现化妆品存在卫生问题时,他们应该有途径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并寻求解决。

化妆品卫生标准要求生产厂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化妆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五、国际协作与合作化妆品行业的卫生标准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例如,欧洲化妆品协会与美国化妆品行业协会等国际组织定期举行会议,共同讨论和制定行业卫生标准。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积极参与化妆品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为行业提供全球统一的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国在化妆品行业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旨在规范化妆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确保化妆品不会对用户的皮肤和整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就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同时结合行业实践和消费者需求。

制定化妆品卫生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成分限制:化妆品卫生标准对化妆品中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成分的含量进行规定。

这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致癌、刺激等安全隐患。

例如,对于有毒性的重金属成分,标准应规定其使用含量上限;对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成分,标准应规定安全使用浓度。

(2)生产流程控制:化妆品卫生标准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要求进行规定。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测等环节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此外,标准还应强调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如有关生产车间的洁净度、通风设施等。

(3)产品包装:化妆品卫生标准应对产品包装和密封性进行规定,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

包装材料应符合化妆品行业的卫生标准,以避免可能导致化学反应或产生不良物质的材料使用。

2. 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执行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执行是保证标准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关键。

为了确保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执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核实其生产过程和产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这包括对原料供应商的筛查、对生产车间和生产工艺的检查、对产品包装和标识的审核等。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市场监测:化妆品上市之后,相关部门应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查和监测,以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这包括对产品的成分、性能和标签等进行检测,以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信息公开: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执行过程应保持透明,相关信息应向公众公开。

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标准 GB 7916-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GB 7919-87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汞 GB 7917.1-87(及注解)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砷 GB 7917.2-87(及注解)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铅 GB 7917.3-87(及注解)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甲醇 GB 7917.4-87(及注解)检验样品预处理方法测定无机成分的样品预处理测定有机成分的样品预处理化妆品禁用、限用等成分的检验方法pH值酸碱度汞砷铬镉氟化物铋甲醇苯酚、氢醌4-羟基苯磺酸锌巯基乙酸及其盐类氧化型染发剂中染料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色素)激素磺氨灭脓佛手柑茨烯内酯喷雾气体卵磷脂硬酯酰干草酸化妆品中维生素E的检验方法化妆品成品系统分析止汗和除臭产品头发定型剂冷烫产品指甲油香水和香气的分析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总则及注解 GB 7918.1-87细菌总数测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及注解 GB 7918.2-87粪大肠菌群标准检验方法及注解 GB 7918.3-87绿脓杆菌标准检验方法及注解 GB 7918.4-87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检验方法及注解 GB 7918.5-87化妆品中常见其它微生物的检验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粉类化妆品中需氧芽孢菌和蜡状样芽孢杆菌的检验化妆品原料和生产环境中污染菌的检验化妆品的防腐及防腐效力试验化妆品诊断标准及其处理原则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 GB 17149.1-1997 化妆品接触性皮肤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2-1997 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3-1997化妆品毛发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4-1997化妆品甲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5-1997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6-1997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7-1997。

化妆品国家标准一览表

化妆品国家标准一览表

化妆品国家标准一览表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化妆品国家标准,对化妆品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化妆品国家标准一览表。

1.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这是我国对化妆品安全方面的主要标准,包括了对化妆品原料的使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标识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对于一些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如重金属、防腐剂、色素等,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以确保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 化妆品产品质量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规定了化妆品产品在成分含量、微生物限量、稳定性、感官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些指标的规定,可以有效地保证化妆品产品的质量稳定,确保产品在使用期限内不会发生变质或者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规范,包括了生产环境和设备的要求、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控等方面。

通过对生产企业的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妆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化妆品产品标识规范。

这一标准主要是对化妆品产品的标识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包括了产品名称、成分表、使用方法、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的要求。

通过规范的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化妆品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加放心地选择和使用产品。

5. 化妆品包装规范。

这一标准主要是对化妆品产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进行规范,包括了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卫生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包装形式的合理性和便利性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的包装设计和选择,可以有效地保护化妆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化妆品国家标准一览表涵盖了化妆品安全、质量、生产、标识和包装等方面的内容,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共同维护化妆品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重要产品之一。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确保化妆品的安全和卫生,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化妆品卫生标准和规范,以规范化妆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从化妆品的生产、贮存、销售以及安全使用等方面,论述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重要性。

一、化妆品生产的卫生标准化妆品的生产卫生标准是确保化妆品产品安全性的基础。

其中包括生产厂房的卫生条件、生产工艺的规范、原材料的选择和安全等。

1.生产厂房的卫生条件化妆品生产厂房应具备一定的卫生条件,包括良好的通风设施、无尘环境、规范的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系统等。

生产厂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灰尘和细菌的积累。

2.生产工艺的规范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应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生产过程中应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和无尘服等,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原材料的选择和安全化妆品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生产企业应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特别是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原材料,如某些有毒有害成分,应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

二、化妆品贮存和销售的卫生标准化妆品贮存和销售的卫生标准主要是为了保障化妆品在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包括仓库和销售渠道的卫生标准、包装要求和标签标识等。

1.仓库和销售渠道的卫生标准化妆品在仓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应具备相应的卫生条件。

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并设置防潮、防火和防盗措施。

销售渠道如商场、专柜等也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污染。

2.包装要求和标签标识化妆品的包装应符合卫生要求,保证产品不受外界微生物、潮湿和光照等因素影响。

标签标识应清晰明确,包括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使用和储存产品。

三、化妆品安全使用的卫生标准化妆品的安全使用对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化妆品卫生检验规范

化妆品卫生检验规范

化妆品卫生检验规范一、引言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化妆品的卫生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卫生检验的规范,以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原料检验化妆品的原料质量是其卫生安全的基础。

原料检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检验:检测原料中是否含有有害化学成分,如重金属、污染物等。

2. 微生物检验:检测原料中是否存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确保化妆品的卫生安全。

3. 辐射检验:如原料有经过辐射处理,应检测辐射剂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4. 标签检验:检验原料标签是否真实准确,包括成分、含量等信息。

三、产品检验化妆品的最终产品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验,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这包括:1. 化学成分检验:同样要检测产品中是否含有有害化学成分,例如致敏物质、甲醛释放等。

2. 微生物检验:确保产品中没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避免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3. 重金属检验:检测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4. 稳定性检验:检验产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不会因为时间、温度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5. 效果检验:根据产品的宣称功效,进行相应的效果检验,确保产品的宣传不夸大其词,并对消费者的期望负责。

6. 标签检验:对产品标签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确保标签中的信息包括成分、含量等准确无误。

四、现场检验化妆品的卫生安全还需要进行现场检验,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操作人员的卫生素质。

现场检验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环境检验:检测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尘埃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

2. 设备检验:检测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确保设备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污染。

3. 操作人员检验:对操作人员的着装、卫生习惯等进行检验,确保操作人员的卫生素质。

4. 样品保存检验:对化妆品样品的保存条件进行检验,确保化妆品在样品列存期内不会发生质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记录目录..人员卫生规 (3)生产车间更衣规 (5)工厂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6)车间生产环境消毒灭菌制度 (8)拆包间卫生规 (9)半成品贮存间卫生要求 (10)灌包装卫生要求 (11)周转筐管理制度 (13)下水道清洗消毒标准 (14)仓库卫生要求 (15)管道清洗消毒标准 (17)储罐清洗消毒标准 (18)非生产区员工及参观人员卫生要求 (19)人员卫生规1 目的规员工个人卫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2 围适用于所有生产车间。

3 定义无4 职责4.1 生产部:负责制度的完善、修改及培训、执行。

4.2 质检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5 容5.1、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包括临时工)或可能接触化妆品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每年必须体检一次。

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者,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在治疗后经原体检单位检查证明痊愈,方可恢复原工作;5.2、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不得长于2mm)、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洗澡;5.3、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得佩戴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化浓妆、喷洒香水等;5.4、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经换鞋、更衣、洗手、消毒、烘干等过程,工作衣要求钮扣齐全并穿戴整齐,对个人衣物必须完全遮盖;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从事灌装操作的须佩戴口罩,口罩须将鼻子盖住。

生产人员遇到下列情况应洗手:①进入车间生产前;②操作时间过长,操作一些容易污染的产品时;③接触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品后;④上卫生间后;⑤手脏时。

5.5、进入洁净区前的清洗消毒:①用流动清水清洗双手,双手反复搓洗,清洁每一个手指和手指之间的部位,并仔细检查手臂、手指和手掌,对可能遗留的污渍重新进行清洗;②将手彻底风干;③用75%酒精喷洒手部消毒。

清洁消毒完毕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进入洁净区后需保持手部的洁净,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工作,不得裸手随意直接接触化妆品及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有不卫生的动作或习惯;5.6、工作期间生产人员手部有伤时,不得接触化妆品和原料,须戴乳胶手套才..可接触化妆品和原料。

不得随意进出各自的工作现场,进出各车间应随手关门,尽可能减少出入次数。

因需要离开生产车间上洗手间,必须脱掉工作服、鞋、帽,事后再重新进入工作现场工作前,应作必要的清洁消毒;5.7、禁止在生产场所吸烟、进食及进行其他有碍化妆品卫生的活动。

不得穿戴制作间、灌装间、半成品储存间、清洁容器储存间的工作衣裤、帽和鞋进入非生产场所(如厕所,厂区外等),不得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生产车间。

5.8不得赤脚穿用工作鞋,且灌装间必须穿长裤(包括夏季),不得穿裙或西装短裤。

5.9、进出车间应随手关门。

工作期间,严禁不同洁净区域的人员窜岗。

6 相关文件无7 相关记录无..生产车间更衣规1目的:规员工个人卫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2围:所有生产车间。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制度的完善、修改及培训、执行。

3.2品管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4容4.2更衣程序说明4.2.1、一次更衣4.2.1.1、进入换鞋间,脱去自己的鞋子,更换车间的白球鞋。

4.2.1.2、进入更衣室,将自己的衣服等放入私人物品柜中,锁好。

4.2.1.3、穿上一更工作服,进入相应的工作区域。

4.2.2、二次更衣4.2.2.1、进入更衣室,将自己的衣服等放入私人物品柜中,锁好。

4.2.2.2、穿上一更工作服,进入相应的二次更衣室。

4.2.2.3、换上二更工作服后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开始工作。

4.3、室不同洁净度的衣、鞋、帽放置在相应指定的位置;4.4、更衣柜应编号做到专人专用,不得混用。

个人服装与工作服,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服不得混用;5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无工厂清洁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为达到化妆品生产卫生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围:所有生产车间。

3职责3.1车间主任:负责相应责任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

3.2品管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4容:4.1、地面应保持整洁,无积水,工、器具定位放置,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能存放车间,杂物应随时清除;4.2、每个工作日下班之前须对车间进行一次清扫,整理工作台面,清除生产废弃物。

并用0.1%新洁尔灭或500ppm优氯净消毒液拖拭地面;4.3、每周须对车间门窗、玻璃、墙面、墙裙等设施清洁一次,洁净区须用0.1%新洁尔灭或500ppm优氯净消毒液擦拭;洁净区每周须用10-15ppm的臭氧薰蒸一次,时间60分钟。

如停产两天(含)以上应在生产前用2-4ppm的臭氧薰蒸一次,时间60分钟;4.4、每月须对车间天花板、照明及其它附属装置清洁一次,洁净区须用0.1%新洁尔灭或500ppm优氯净消毒液擦拭;4.5、洁净区温湿度控制:温度18-28℃,相对湿度45-75%。

洁净度按下表要求执行;沉降菌(cfu/皿,30min)≤154.6、拖把、扫帚等清洁用具应存放于相应的清洗间,使用完毕用1:300的84消毒液浸泡后,放置于固定位置;4.7、各车间放置的物料不可遮挡住回风口。

过滤器网应及时更换或清洗。

4.8、清洁标准4.9、消毒方法注:每天下班后由各车间负责人按照责任区域安排人员进行打扫,结束后由负责人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下班。

4.10、安全注意事项4.10.1清洁下水道时,若使用开水的,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防止烫伤等事故发生。

4.10.2部分工作会涉及到用水或清洁剂等,要防止滑倒等事故。

4.10.3清洁玻璃时,可能会涉及到用梯子或凳子等垫高,必须安排一个扶着,一个清洁,保证安全。

5相关文件:《下水道清洗消毒标准》6相关记录:无车间生产环境消毒灭菌制度1目的:为达到化妆品生产卫生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围:所有生产车间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制度的完善、修改及培训、执行;3.2品管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4容:4.2消毒液标准4.2.1地面消毒:0.5%二氧化氯水溶液,1%新洁尔灭溶液交替使用4.2.2墙面、门窗消毒:0.5%二氧化氯水溶液,1%新洁尔灭溶液交替使用4.2.3操作台面消毒:75%酒精溶液4.2.4机器消毒:75%酒精溶液4.2.5空气消毒:0.5%二氧化氯水溶液,1%新洁尔灭溶液交替使用4.2.6地漏消毒:高温水消毒4.3消毒方法说明4.3.1消毒液按对应的比例配置使用即可。

4.3.2 5g高锰酸钾加6-8ml的福尔马林(含甲醛37%~40%),让其氧化挥发。

4.2.3熏蒸需要专人负责,同时每个车间每次熏蒸要安排二人以上。

5 相关文件:无6 相关记录:无拆包间卫生要求1目的:为达到化妆品生产卫生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围:所有拆包车间。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相应责任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

3.2质检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4容:4.1、所有包装材料拆外包装前须对外包装进行清洁,拆外包装只能在拆包间进行;4.2、容器拆包后放在清洁的塑料周转箱。

中转塑料筐用前必须清洗洁净,并用纱布擦拭干净,无孔塑料筐还需用75%酒精擦拭外壁消毒;4.3、掉落到地上的容器需用75%酒精擦拭后方可使用;4.4、容器熏蒸消毒时,容器不得超过有孔塑料筐容积的5/6;4.5、消毒完毕的容器不得用手接触壁,尽快运往净瓶储存室;4.6、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打扫工作间的卫生,清洗中转塑料筐等器具,拖净地面,不能有积水,将各类包装物料摆放整齐,保持室整洁。

5 相关文件:无6 相关记录:无半成品贮存间卫生要求1目的:提高环境洁净度,保证产品质量。

2围:半成品贮存间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相应责任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

3.2质检部:负责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监督。

4容:4.1、半成品贮存间用于存放半成品,不得存放其它任何物品,不得在其中进行与存放、取用半成品无关的工作;4.2、半成品贮存间的室温必须保持在18-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4.3、半成品存放区域的环境卫生干净、空气中无异味,有消毒用具。

4.4、半成品在存放期不得无故打开桶盖和塑料薄膜;检验人员取样时,应速取速封;取样和观察膏体质量时,须戴口罩;4.5、半成品存放周期不得超过15天(自生产日期起),超过存放周期的半成品需重新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灌装;超过60天存放期的半成品,原则上不允许灌装,如若灌装需出示书面报告经领导签字后方可使用。

5 相关文件:无6 相关记录:无灌包装卫生要求1 目的:为达到化妆品生产卫生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 围:灌装车间。

3 职责:3.1生产部:负责培训及落实标准的作业规。

3.2质检部:负责日常的检查。

4容:4.1、灌装车间4.1.1、工作人员卫生要求4.1.1.1、灌装间工作人员必须着洁净连体服,穿防静电洁净鞋(白色),戴口罩;4.1.1.2、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确保不低于2小时左右对手部进行清洁消毒一次。

4.1.1.3、洁净连体服每天须清洗、消毒一次,防静电洁净鞋每周须清洗、消毒一次。

4.1.2、机台设备、工作台面表面卫生要求4.1.2.1、使用前须用75%酒精喷洒表面,用洁净纱布擦拭干净。

4.1.2.3、使用后须用蘸有75%酒精洁净纱布擦拭干净。

4.1.2.4、传输带在工作时应每小时用75%酒精纱布擦拭消毒一次。

4.1.3、生产设备、工器具的卫生要求4.1.3.1、生产前检查设备(灌装机头、料斗等)是否清洁完毕,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对流水线传送带及台面进行消毒。

4.1.3.2、生产结束后必须将灌装机机头及料斗冲洗干净,并用75%酒精进行消毒。

4.1.3.2、所有生产辅助工具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统一存放在工具存放间。

4.1.4、灌装间环境卫生要求4.1.4.1、如用桶装的半成品进入灌装间前必须75%酒精浸湿的洁净纱布擦拭半成品桶外壁、桶盖。

桶底应干燥、洁净;4.1.4.2、加料斗加满料后,必须加盖,半成品桶也应及时盖上。

4.1.4.3、灌装间地面散落的东西要随时拣起,并用蘸有75%酒精洁净纱布擦拭后使用。

4.1.4.4、灌装间所用纱布当天为一次性使用,班后集中清洗干净后,烘干,消毒后备用。

4.1.4.5、灌装车间的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4.1.4.6、各种容器应随用随领,减少积压。

4.1.4.7、灌装车间一律不得进纸箱、木板等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物品。

4.1.4.8、车间地面应始终保持干燥、净洁,地面不得有任何积水。

4.1.5、温度控制围为18-28℃,相对湿度控制围为45-75%之间。

4.1.6、每日生产结束后,需要对所有的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

4.2、包装车间4.2.1、车间的物品应分类放置,码放整齐、车间良品与不良品不可混在一起,必须分开存放。

4.2.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台面不混乱,防止包材落地。

4.2.3、工作中不可打开产品外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