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蛋白连接酶Itch生物活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合集下载

泛素(ubiquitin)

泛素(ubiquitin)

泛素(ubiqu‎i tin)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7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游离存在于‎细胞内或共‎价缀合到各‎种胞浆、核和整合的‎膜蛋白上[1]。

泛素要经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缀合到‎底物蛋白上‎。

首先,在一个AT‎P依赖性反‎应中,泛素通过其‎羧基末端甘‎氨酸经泛素‎激活酶(ubiqu‎i tin-activ‎a ting‎enzym‎e, UBA, E1)共价附着到‎该E1酶的‎巯基(thiol‎)位置;然后,泛素从E1‎酶被转移到‎泛素缀合酶‎(ubiqu‎i tin-conju‎g atin‎g enzym‎e, UBC, E2)的巯基位置‎;最后,泛素缀合酶‎(E2)通过在泛素‎的C-末端甘氨酸‎与底物蛋白‎的赖氨酸ε‎-氨基基团之‎间催化形成‎异肽键而将‎泛素转移到‎底物蛋白上‎。

E2酶可直‎接识别底物‎蛋白,但在有些情‎况下则需要‎通过一种中‎间物(蛋白或蛋白‎复合体)的参与,这种中间物‎被称为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 tin-prote‎i n ligas‎e, E3)。

E2酶传递‎泛素给E3‎酶,E3酶选择‎性识别及多‎泛素化底物‎蛋白。

E3酶依赖‎性泛素缀合‎使底物蛋白‎进入泛素依‎赖性蛋白水‎解途径[2~4]。

一、泛素缀合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内大量‎的结构和调‎节性蛋白经‎泛素或泛素‎样蛋白的附‎着而修饰,蛋白的这种‎泛素化修饰‎起打靶信号‎(targe‎t ing signa‎l s)的作用,可将修饰的‎底物蛋白分‎配到细胞的‎不同部位、改变其活性‎、改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蛋白的‎半寿期。

底物蛋白的‎多泛素化可‎使底物蛋白‎发生26S‎蛋白酶体介‎导的泛素依‎赖性蛋白水‎解,蛋白的这种‎及时的选择‎性降解在细‎胞的许多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应急反应、受损或错误‎折叠蛋白的‎除去以及D‎N A修复等‎。

蛋白泛素化连接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泛素化连接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泛素化连接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蛋白泛素化连接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家族,它在细胞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酶能够通过连接泛素蛋白(ubiquitin)与特定的底物蛋白发生共价结合,从而改变底物蛋白的结构、功能或寿命。

蛋白泛素化连接酶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并被认为是细胞调控的重要分子开关。

蛋白泛素化连接酶的三维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都能够发挥不同的功能,例如选择底物蛋白、连接泛素以及调节酶的活性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可以将蛋白泛素化连接酶分为多个子家族,例如泛素连接酶E1、泛素连接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等。

这些子家族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蛋白泛素化的过程。

蛋白泛素化连接酶在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能够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和降解,通过将泛素连接到底物蛋白上,促使其被泛素化体系识别并降解。

这一过程在细胞代谢、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应激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蛋白泛素化连接酶还能够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

通过连接泛素到特定的信号蛋白上,蛋白泛素化连接酶能够调控信号通路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近年来,蛋白泛素化连接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缺陷以及酶的结构特点,揭示了蛋白泛素化连接酶在细胞调控中的机制和作用。

此外,还发展了多种蛋白泛素化连接酶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新的药物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蛋白泛素化连接酶的生物学功能,加深对其调控机制的理解,并努力寻找更多与其相关的疾病治疗途径。

总之,蛋白泛素化连接酶作为细胞调控中的重要分子开关,具有广泛的功能和多样的调控机制。

对其研究的深入,将为我们揭示细胞调控的奥秘,促进疾病治疗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概述蛋白泛素化连接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并综述其调控机制和研究进展,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方向的展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蛋白泛素化连接酶进行详细介绍:1.2.1 蛋白泛素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蛋白泛素化的基本概念,包括蛋白泛素化的定义、泛素与目标蛋白的结合方式以及泛素化修饰对目标蛋白功能的影响。

二、泛素化途径与人体免疫系统调节生命奥秘

二、泛素化途径与人体免疫系统调节生命奥秘

二、泛素化途径与人体免疫系统调节生命奥秘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与磷酸化修饰过程一样,泛素化修饰过程也是一种可逆的共价修饰过程,它能够调节被修饰蛋白的稳定性、功能活性状态以及细胞内定位等情况。

因此,泛素化修饰作用也在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反应的各个阶段,比如免疫反应的起始、发展和结束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有好几种泛素连接酶都参与了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体组织的过程。

这些泛素连接酶的功能失调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一个安全、有效的机体免疫系统应该是能够在有效的清除或限制各种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又不会对自身组织发动攻击。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免疫系统进行非常精细的调控。

作为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种调控手段——泛素化修饰途径,毫无疑问地也在免疫系统调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早期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NF-κB途径上。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泛素化修饰途径能够通过好几条信号通路激活NF-κB途径,它在NF-κB激活过程中起到了调控中枢的作用。

NF-κB途径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泛素化修饰途径对于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泛素蛋白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常保守的多肽,它能在E1、E2、E3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催化下与细胞内靶蛋白上的一个或多个赖氨酸残基发生共价连接。

泛素蛋白本身也含有7个赖氨酸残基,因此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位点互相连接,形成多泛素蛋白链(polyubiquitin chain)。

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多泛素蛋白链与被修饰蛋白上的第48位赖氨酸残基相连,会介导靶蛋白进入蛋白酶体而被降解;如果与被修饰蛋白上其它位点,比如第63位赖氨酸残基相连,则靶蛋白可以发挥信号通路功能而不会被降解。

此外,还有一些蛋白质,比如组蛋白H2A和H2B等经单泛素蛋白修饰后也可以发挥调控作用而不会被降解。

【免疫学总结】免疫调节

【免疫学总结】免疫调节

【免疫学总结】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本身具有的能力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应答过程做出的生理性反馈⒈感知与调节可以由免疫系统自行实施⒉应答与调节主要是负反馈调节,调节和应答各司其职⒊调节与干预干预为人为介入,包括对正常免疫应答途径实施干预、对免疫调节途径进行变革⒋调节与疾病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一、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Toll样受体(TLR)与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结合后,通过NF-kB和MAP激酶相关信号途径,引起多种促炎症因子基因的激活,通过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感染。

然而,过量出现的炎症介质可能导致局部和全身性疾病,为此,免疫系统必需启动相应的机制,对TLR介导的炎症应答实施调节。

效应期维持适当的反应强度;耐受期:无反应性二、SOCS蛋白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SOCS: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细胞因子一旦与受体结合,受体分子间的聚合作用使与之相联的Jak激酶因相互磷酸化而激活,招募带有SH2结构域的STAT 并使其磷酸化。

细胞因子得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三、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效应的调节补体活化途径的调控,保证了补体在启用调理作用、炎症反应和介导细胞毒性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不致无节制地大量消耗,也可避免补体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第三节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一、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1.信号转导中两类功能相反的分子PTK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P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受体分子胞内段上特定的氨基酸基序:ITAM和ITIM2.免疫细胞活化中两类功能相反的免疫受体激活性免疫受体->带有ITAM->招募PTK->一般启动激活信号的转导;抑制性免疫受体->带有ITIM->招募PTP->一般终止激活信号的转导。

两类受体的表达在时相上会有差别,即PTP的招募和激活往往在免疫细胞行使功能活化之后。

二、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1.共信号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反馈调节CTLA-4,配体是B7;PD-1,配体是B7家族的PD-L1/L2。

泛素化降解途径

泛素化降解途径

泛素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

泛素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

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26S蛋白酶体降解。

26S蛋白酶体上调节亚基上的一些受体可以识别K48和K11位连接的多聚泛素化蛋白,20S核心亚基在ATPase供能下水解底物。

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参与蛋白质的膜泡运输。

非典型泛素链在细胞信号传导,内吞,以及DNA损伤修复,调控NF-kB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留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

化学反应:催化的一系列反应的发生,整个过程被称为泛素化信号通路。

在第一步反应中,泛素活化酶(E1)水解ATP并将一个泛素分子腺苷酸化。

接着,泛素被转移到E1的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并伴随着第二个泛素分子的腺苷酸化。

被腺苷酸化的泛素分子接着被转移到第二个酶,泛素交联酶(E2)的半胱氨酸残基上。

最后,高度保守的泛素连接酶(E3)家族中的一员(根据底物蛋白质的不同而不同)识别特定的需要被泛素化的靶蛋白,并催化泛素分子从E2上转移到靶蛋白上。

靶蛋白在被蛋白酶体识别之前,必须被标记上至少四个泛素单体分子(以多泛素链的形式)。

因此,是E3使得这一系统具有了底物特异性。

E1、E2和E3蛋白的数量依赖于生物体和细胞类型,人体中就存在大量不同的E3蛋白,这说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以作用于数量巨大的靶蛋白。

多泛素化后的蛋白质是如何被蛋白酶体所识别的,还没有完全弄清。

泛素受体蛋白的N末端具有一个类泛素结构域,以及一至多个泛素结合结构域。

类泛素结构域可以被19S调节颗粒所识别,而泛素结合结构域可以通过形成三螺旋束来结合泛素。

这些受体蛋白可能能够结合多泛素化的蛋白质并将其携带到蛋白酶体,而关于这种结合的特异性和调控机制还不清楚。

最终,被标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较小的多肽、氨基酸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泛素。

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特殊的酶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

泛素蛋白的名词解释

泛素蛋白的名词解释

泛素蛋白的名词解释泛素蛋白(Ubiquitin protein)是一类在细胞内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对泛素蛋白进行名词解释,阐述其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并介绍泛素蛋白在细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泛素蛋白的结构特点泛素蛋白是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分子量约为8.6kDa。

其结构特点在于它的C端存在一个甘氨酸(Gly)残基,与下一个泛素蛋白的N端氨基酸(Lys)形成酯键,从而形成链状结构。

通过氨基酸的侧链与甘氨酸的羧基反应,泛素蛋白链可以迅速连接或解离,形成不同长度的链。

二、泛素蛋白的功能1. 被降解:泛素蛋白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标记细胞内某些蛋白质,调控其被降解的速度。

这个过程称为泛素依赖性降解。

泛素蛋白链会与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泛素-蛋白酶体复合物,从而标记具有异常或已损坏的蛋白质,将其送入蛋白酶体进行降解。

2. 调节蛋白活性:泛素蛋白还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结合,调控其活性和功能。

有些泛素蛋白修饰的靶蛋白,如转录因子,会受到泛素修饰后的调控,从而对基因的转录起到重要作用。

3. 参与细胞信号传导:泛素蛋白链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某些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如蛋白激酶、激酶的抑制因子和转录因子等,从而参与细胞内外信号的调控。

三、泛素蛋白的调控机制泛素蛋白的修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泛素蛋白的激活、结合和释放等步骤。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酶系统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泛素激活酶(E1酶)、泛素结合酶(E2酶)和泛素连接酶(E3酶)。

首先,泛素蛋白需要被激活,这一过程由E1酶完成。

E1酶将泛素与ATP结合,形成活化的泛素腺苷酸(Ub-AMP)中间体。

随后,泛素蛋白与E2酶结合,形成泛素-载体复合物。

最后,泛素-载体复合物与特定的E3酶结合,将泛素转移至靶蛋白上,完成蛋白的泛素化修饰。

同时,泛素蛋白也可以通过去泛素化酶(DUBs)的作用来解离泛素链。

泛素化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解中的研究进展

泛素化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解中的研究进展

泛素化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解中的研究进展李焘【摘要】@@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其编码的蛋白质属Ⅰ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由3部分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膜内区,包括EGFR、C-erbB-2、C-erbB-3、C-erbB-4 4个成员,EGFR与配体结合而激活后,胞内区的酪氨酸残基自磷酸化转为活性形式,诱发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如PLC-γ、Ras、PI3K、JAK2),引起级联反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放化疗抵抗.泛素化介导的EGFR降解是下调其活化的一个常见机制[1].本文对泛素化在EGFR降解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04【总页数】4页(P395-398)【关键词】泛素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内吞作用;泛素-蛋白酶系统【作者】李焘【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其编码的蛋白质属Ⅰ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由3部分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膜内区,包括EGFR、C-erbB-2、C-erbB-3、C-erbB-44个成员,EGFR 与配体结合而激活后,胞内区的酪氨酸残基自磷酸化转为活性形式,诱发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如 PLC-γ、Ras、PI3K、JAK2),引起级联反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放化疗抵抗。

泛素化介导的EGFR降解是下调其活化的一个常见机制[1]。

本文对泛素化在EGFR降解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泛素-蛋白酶系统(UPS)UPS是真核生物中必不可少的结构,它可以控制包括蛋白激酶在内的多种蛋白。

泛素是小分子多肽,可以通过ATP依赖途径激活,泛素与基质蛋白的结合需要3个酶的参与:Ub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

E1主要活化Ub,E2与活化的Ub作用后通过E3连接酶与酶作用物结合,进而促使了酶作用物的泛素化,E3连接酶HECT结构域和RING结构域2个独特的类型。

E3泛素连接酶NEDD4L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E3泛素连接酶NEDD4L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E3泛素连接酶NEDD4L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细胞的对抗、僵持、妥协是肿瘤发生发展及归宿的重要前提。

肿瘤免疫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不断突破和进展,现已成为癌症治疗的又一支柱手段,正在为更多的肿瘤患者生存预后作出改善。

进一步完善机体内的肿瘤免疫调控机制,发掘特异性高、适用性广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将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攻克癌症这一“健康杀手”提供有利武器。

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Ubiquitination)是通过影响目的蛋白活性、稳定性或定位来调节其命运的重要系统。

泛素化修饰对底物蛋白命运的调节参与了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调控、DNA修复、免疫应答和蛋白质降解及质量控制等多种细胞生命活动。

其中E3泛素连接酶通过特定的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选择性地招募特定的蛋白底物来决定整个泛素修饰反应的特异性。

NEDD4L/NEDD4-2(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4-like)是E3泛素连接酶NEDD4家族成员,属于HECT类E3s。

哺乳动物NEDD4家族有9个成员:NEDD4(也称为NEDD4-1)、NEDD4L(NEDD4-2)、ITCH、WWP1、WWP2、NEDL1(HECW1)、NEDL2(HECW2)、Smurf1和Smurf2。

所有这些蛋白都有相似的结构域组成:N-端C2结构域,2-4个WW结构域,以及位于C端的HECT结构域。

其中C2结构域被认为参与了这些连接酶及其底物的膜定位和运输。

WW结构域被认为是它们与底物和配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HECT结构域是其主要的泛素连接酶催化活性基团。

目前NEDD4L被报道参与了如血压调控、神经发育、肿瘤进展等生理或病理性的机体变化调节,但是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仍未见报道。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NEDD4L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得到以下结果:一、NEDD4L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并抵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生信数据显示NEDD4L在黑色素瘤等肿瘤中表达增高,且与黑色素瘤患者生存预后成负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冰, 等. 泛素蛋白连接酶 Itch 生物活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345
使免 疫 突触 寿 命降 低, T 细 胞 与抗 原提 呈 细 胞 ( APC) 的结合变得不稳定, 从而使 T 细胞反 应性 降低甚至无反应性, 维持 T 细胞的失能。It ch 缺 失大鼠会出现脾大、淋巴细胞浸润等自身免疫综合 征的表现, 其分子机制可能是 T 细胞过度活化, 即失能缺失。 1. 3 Notch 受体 N ot ch 蛋白( 哺乳动物含有四种) 是一种保守的 型跨膜受体[ 6] , 对 T / B 淋巴细胞 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包括 T h2 的分化。另 外, 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 A KT 、Bcl 2 以及活化凋 亡蛋白抑制因子( IA P) , No tch 能够增加外周成熟 T 细胞的活性和寿命。
收稿日期: 2011 03 01 作者简介: 唐冰( 1977 ) , 男, 主治 医师, 博 士, 主要 从事临 床麻 醉药理的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 王俊科( E mail: junke45@ yah oo. com )
肺泡蛋白沉积引发的低氧血症。 1. 1 Jun 蛋白家族 是 It ch 调节 T 淋巴细胞分化 的分子基础。T 细胞受体( T CR) 激活后, JunB 能 够启动 IL 4 启动子, 使 T 细胞向 T h2 分化。现已 证实, c Jun 和 JunB 均是 It ch 的底物蛋白[ 4] 。在 生理条件下, It ch 的 WW 域可与 c Jun 和 JunB 结 合, 催化其泛素化并经溶 酶体和蛋白酶 体途径降 解, 使 IL 4 等细胞因子持续处于相对较低活性, 减少 T 细胞向 T h2 分化。在 It ch 基因突变或表达 下调时, JunB 表达紊乱, IL 4 等细胞因子表达增 加, T 细胞向 T h2 分化增加, T 细胞过度增 生, 发生异常免疫反应, 如血清 IgG 1和 Ig E 持续升高。 因此, It ch 缺失大鼠多存在 CD4+ T 淋巴细胞的功 能紊乱。 1. 2 PLC 和 PKC Itch 是 T 细胞失能的决定 子。所谓失能( anergy ) 是指 T 细胞遭遇 抗原时处 于功能失活状态, 在这种低反应状态下 T 细胞仍 能长时间保持细胞活力。泛素介导免疫反应中关键 信号分子的降解, 能够打 破细胞免疫突 触的完整 性, 从而保证 T 细胞受到再次刺激时表现为免疫 耐受。
1 免疫调节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 1] , 免疫反应中的多种主要 因子或调节因子均是 Itch 的底物蛋 白, It ch 在 免 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Itch 缺失的人[ 2] 或大鼠[ 3] 均表现出严重的免疫和炎性反应缺陷, 主要表现为 脾脏、淋巴结和胸腺髓质的淋巴组织增生以及慢性 肺内感染, 大鼠多于 6~ 8 个月时死于肺内感染或
2 细胞凋亡的调控
2. 1 P53 蛋白家族 抑癌基因 P53 是最早发现的 经泛素 蛋白 酶体途 径降解的 细胞周期 调控因子。 在正常的细胞生长环境下, P 53 以失活形式存在, 当细胞受到应激、DNA 损伤、组织缺氧或致癌基 因表达等刺激, P53 可被活化, 能够阻止细胞周期 进程或诱导细胞凋亡。同源转录因子 p73 和 p63 与
与 JNK1 途径的正调控不同, F yn 介导的酪氨 酸磷酸化对 It ch 活性具有负调节作用[ 15] 。T CR 激 活后, F yn 的 SH 3 域 与 It ch N 端的 WW3 域 结 合, 催化 Itch 第 371 酪氨酸发生磷酸化, 能 够抑 制 Itch 与 JunB 等底 物的结合。因此, 经 T CR 激 活由 It ch 介导的 JunB 泛素化降解被抑制, T h2 细 胞因子生成减少。 3. 2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 随着 It ch 分子性质及生 理关联性的日益清晰, 人们逐渐认识到, 体内 It ch 同样面临自身泛素化的问题[ 16] 。与其他 E3 相似, It ch 的自身催化活性可负向调节其蛋白稳定性, 其 自身泛素化亦具有非蛋白水解依赖的调节功能, 如 对细胞定位或催化活性的调节。It ch 的自身泛素化 受多因素调节, 可被 JNK 激活, 被蛋白作用因子 N4BP 1 抑制。另外, It ch 是泛素 特异性蛋白水 解 酶 FAM / U SP 9X 的去泛 素化底物, 通过抑 制 It ch 自身泛素化, F AM / USP 9X 能够 保护 It ch 免 于蛋 白降解。 3. 3 与调控蛋白的相互作用 H ECT 类泛素连接 酶活性受多种调控或辅助蛋白影响。研究发现, 许 多蛋白能够调 节 It ch 的酶活 性, 增加其泛素 化特 异性。
作用。E3 泛素连接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底物蛋 白, 是泛 素 蛋白酶 体通路 中靶蛋白 降解的 关键调 节分子。I tch 是近期
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 H ECT 家族 E3 泛素连接酶, 在免疫调节、 细胞凋 亡等多 种生物 过程中发 挥重要 调节功 能。本文对 泛素连接酶 Itch 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 Itch 催化活性及底物特异性的调控机制
3. 1 磷酸化 目前认为, 泛素连接酶本身的磷酸
346
化是其翻译后修饰的一部分, 对其酶活性及底物识 别能力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近期, JNK1 介导 It ch 的磷酸化位点已经确定[ 14] : 在非磷酸化状态, It ch 通过分子中心区 的 WW 域、 PRR 及 C 端 H ECT 域相互作用, 酶活性处于自身抑制状态; T 细胞活 化后, JNK1 与 It ch 结合, 使其第 199 丝氨酸、第 222 苏氨酸以及第 232 丝氨酸残基磷酸化, Itch 的 空间构象发生改变, 内部的抑制 性作用变得不 稳 定, 从而活化 It ch 活性。
p53 功能相近, 能够 终止细 胞周 期, 介导细 胞凋 亡[ 9] 。研究发现, 正常生理条件下, 细胞内的 p73 和 p63 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而经 射线或化疗药物 治疗后, 肿瘤细胞内的 p73、p63 以及 p53 均存在 大量聚集, 表现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目前研究结果 已经证实[ 10] , It ch 能 够通过 C 端 P Y 序列与 p73 和 p63 结合, 介导其泛素化降解, 这可能是正常生 理条件下维持 p73 和 p63 相对较低水平的主要分子 基础。因此有学者提出, It ch 表达及活性的变化可 能通过 P53 蛋白家族影响细胞凋亡的调控。但 Itch 的非正常表达能否负向调节 p53 家族的抗肿瘤作用 尚待进一步研究。 2. 2 TNFR1 信 号 1 型 T NF 受 体 ( T NF R1) 是 T NF 诱导 细 胞 凋亡 的 重 要受 体。 近期 研 究 显 示[ 11] , Caspase 8 抑 制 剂 ( c FL IPL ) 除 能 抑 制 Caspase 8 与其调节蛋白 FADD 的相互作用外, 还 能够影响 活化的 T NF 与 T NF R1 的结合速 率, 而 c F LIPL 的蛋白降解由泛素连接酶 It ch 介导的泛 素 蛋白酶体通路完成, It ch 能够通过介导 c F L IP L 的蛋白降解 影响 T NF 与 T NF R1 结合, 从而对 T NF 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 用。另外, 有 相关性研究也发现, It ch 缺失大鼠对 T NF 受体 活化引发的爆发性肝炎确实具有保护作用。 2. 3 硫氧还蛋白 硫氧还蛋白( t hior edoxin) 是保 持细胞内氧化 还原稳态的重要调节因 子。硫氧还 相互 作 用 蛋 白 ( t hioredox in int eract ing prot ein, T XNIP) 是一种原始的内源性硫氧还蛋白抑制剂, 由各种应激刺激产生, 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以 及糖和脂 肪 代 谢 均 具有 调 节 作 用。 最近 研 究 发 现[ 12] , It ch 能够介导 T XN IP 发生聚泛素化, 进而 通过蛋白酶体通路降解, 因此, It ch 对 T XNIP 的 负调控作用对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以及细胞凋亡具 有调节作用, 对细胞内氧化 还原稳态的维持具有 重要意义。 2. 4 tBid 截短型 bid( tBid) 是配体诱导凋亡的重 要媒介物。近来研究表明[ 13] , t Bid 是泛素连接酶 It ch 的 底物, It ch 能够与 t Bid 结合, 催化其泛素 化降解。It ch 通过下调 tBid 参 与表皮生长因子信 号通路产生凋亡抵抗作用。过表达 Itch 促进细胞 的存活, 抑制 Caspase 3 的活性; Itch 表达下调则 诱导细胞死亡和凋亡。
磷脂酶 C 1( PL C 1) 和蛋白激酶 ( PKC ) 是 两种主要的钙依赖性信号分子, Itch 主要通过触发 P LC 和 P KC 的单泛素化维持 T 细胞的失能状 态。H eissmeyer 等[ 5] 报 道, 失 能 T 细 胞 的 Itch mRNA 水平升高, 当细胞再次受到刺激时, 新合 成的 It ch 从胞 浆转 移 至内 涵体, 在内 涵 体内 与 P LC 1 和 P KC 结合, 介导其单泛素化。泛素化 后的 P L C 1 和 PKC 被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

关键词: Itch; 泛素 ; 连接酶; 免疫调节; 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2478( 2011) 04 0344 04
泛素 蛋白酶体通路是选择性降解蛋白质的重 要途径, 在细胞分裂调节、DNA 修复及肿瘤细胞 消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泛素是一个广泛分布于 真核细胞内的小分子球状蛋白质, 可以在 E1 泛素 活化酶、E2 泛素结合酶、E3 泛素连接酶等一系列 催化酶的作用下, 与底物蛋白侧链相连, 其他泛素 分子再链接于该泛素分子而形成泛素链, 即底物蛋 白的泛素化。蛋白泛素化后可被蛋白酶体识别、降 解。E3 泛素连接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底物蛋 白, 是泛素 蛋白酶体通路中靶蛋白降解的关键调 节分子, 主要分为 H ECT 、 RING 和 U box 蛋 白 三大家族。It ch 亦称 A IP 4, 是一种含有 854 个氨 基酸的单体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 113 kD, 是近 期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 H ECT 家族 E3泛素连接 酶, 在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 重要调节功能。本文对泛素连接酶 It ch 生物 活性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