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六、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2、多媒体资料七、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司马迁写史记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突出发愤3、你理解“发愤”吗?4、指导学生“态度坚决”地读。
5、面对司马迁的“发愤”,你们想问什么?预设: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司马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愤(一)感悟“为何发愤”1、师:同学们,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请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想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2、交流:黄河文化的影响,历史故事的感染,受父亲的影响。
3、出示父亲的一段话:(出示父亲说的话。
)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
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临终嘱托的份量。
(自由读) 师: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
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正确识读多音字载、横。
联系上下文进行词义辨析,感受游历嘱托酷刑横祸残生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在熟读基础上按照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的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3.紧扣发愤,研读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学习文章选用典型事例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受到感染和教育。
4.初步阅读《史记》,搜集《史记》中的故事,开展说司马迁故事谈汉朝佳话聊中国史官讲史记中的故事等系列拓展读书活动,丰富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文章选用典型事例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初步阅读《史记》,搜集《史记》中的故事,开展说司马迁故事谈汉朝佳话聊中国史官讲史记中的故事等系列拓展读书活动,丰富积累。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受到感染。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 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预设时提出的问题,理清文章脉络,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提炼课文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借助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解说、交流、想象说话、感情朗读、写话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并加以内化。
4.借助推荐阅读,引领学生初步接触《史记》,阅读《上下五千年》,促进课外阅读,落实课标关于读书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札记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我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作业,在上课时给学生讲解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
2023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6篇

2023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6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1一、说教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竟成”,课文讲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赞扬了司马迁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2、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初步认识《史记》的史学价值和地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过程难点:领悟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过程中折射出的司马迁的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__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发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巨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思考圈画,同位交流、抓关键语句品读,补充资料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抓住“发愤”进行“读悟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理解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真正原因,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五大环节来完成。
环节一:复习导入。
认读一组与课文有关的词语,这些词语是课文内容的提炼,读好它,既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有总体把握。
环节二:总览全文,以《史记》究竟是一本什么著作?让学生总览全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抓住“发愤”提出纲领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发愤?在什么情况下发愤?是怎样发愤的?),切入文本的新授。
环节三:品读感悟以“发愤”为主线,以“读”为抓手。
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
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感悟司马迁写《史记》的三个原因:一、英雄的影响;二、受父亲的影响;三、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 在明白得、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表达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教学预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刻: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明白《史记》这部书。
《易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进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形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
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2.谁明白司马迁。
3.司马迁什么缘故有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板书: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4.你看了课题想明白哪些问题?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及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明白中意思新词的。
这篇课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指名读生字,然后找出生字所在的词。
明白得新词:讲述:把道理或情况讲出来。
记载:把情况写下来。
搜集:到处查找并集合在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害。
发愤:决心努力。
用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三、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摸索:⑴司马迁什么缘故要写发愤写《史记》?⑵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发愤”写作的?⑶他又是如何样“发愤”写作的?⑷结果如何样?2、对比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3、交流:第一段:(第1、2节):父亲对司马迁的阻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第3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第4节):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司马迁发愤撰写史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司马迁发愤撰写史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司马迁发愤撰写《史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背景和目的;2. 理解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的坚持和付出;3.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意图;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册》;2. PPT演示文稿;3.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名篇选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兴趣,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 研究互动 (25分钟)- 向学生讲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背景,包括生活经历和历史时期;- 通过PPT演示和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内容和结构;- 分析司马迁写作的目的和意图,引导学生思考。
3. 名篇赏析 (15分钟)- 选取《史记》中的名篇段落,解读其中的难点词句和修辞手法;- 分析司马迁在写作中的用词技巧和语言表达。
4. 拓展应用 (10分钟)-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史记》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或评论。
5. 总结反思 (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回顾司马迁发愤撰写《史记》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和作者的意图。
五、教学延伸1. 继续深入研究《史记》中的其他篇章和司马迁的写作风格;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历史文献,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开展与《史记》相关的主题讨论或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和名篇的理解和阐述能力;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论或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例如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困难、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难以感同身身受等。我将通过提供文言文翻译、举例说明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我将采取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和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教学方法、增加练习的难度或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篇课文位于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历史人物”。《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作为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起到了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学习精神品质的作用。
主要知识点有:
1.司马迁的生活背景及其在史学领域的地位。
2.司马迁遭受宫刑的经历及其对写作史记的影响。
3.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司马迁的生活背景、遭受宫刑的经历,以及他在史学领域的地位。
(3)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教学难点:
(1)理解司马迁遭受宫刑对其写作史记的影响。
(2)感悟司马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品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史记的资料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史记的内容和价值。其次,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司马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司马迁发愤创作史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司马迁发愤
创作史记
一、教学目标
-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创作《史记》的贡献
- 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认识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 了解司马迁的发愤和创作《史记》的背景
- 理解《史记》的编写结构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司马迁的伟大发愤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的生平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司马迁的兴趣。
2. 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从事史学研究,以及他创作《史记》的目的。
3. 引导学生讨论司马迁发愤图强的精的影响,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课时:《史记》的编写结构和特点
1. 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阅读《史记》的选段,并就其编写结构
和特点进行讨论。
2.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出《史记》的主要篇章和内容特点。
3. 利用案例分析,探讨《史记》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
1.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考察学生对司马迁及《史记》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评价其思维逻辑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于历史研究的兴趣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
1. 组织参观图书馆或博物馆,拓宽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2. 鼓励学生进行《史记》相关的拓展阅读,培养自主研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设备
2. 《史记》选段材料
3. 评价题目和评价表格
4. 图书馆或博物馆参观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稿苏教版
一、说教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竟成”,课文讲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赞扬了司马迁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2、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初步认识《史记》的史学价值和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过程
难点:领悟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过程中折射出的司马迁的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本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发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巨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思考圈画,同位交流、抓关键语句品读,补充资料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抓住“发愤”进行“读悟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理解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真正原因,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五大环节来完成。
环节一:复习导入。
认读一组与课文有关的词语,这些词语是课文内容的提炼,读好它,既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有总体把握。
环节二:总览全文,以《史记》究竟是一本什么著作?让学生总览全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抓住“发愤”提出纲领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发愤?在什么情况下发愤?是怎样发愤的?),切入文本的新授。
环节三:品读感悟
以“发愤”为主线,以“读”为抓手。
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
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感悟司马迁写《史记》的三个原因:一、英雄的影响;二、受父亲的影响;三、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三个原因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抓住司马谈临终前的嘱托“你一定要……啊!”这一句,来感受写好一部史书的艰难和意义的重大。
为下文“忍辱负重”奠定理解上的基础。
第二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读、思、划、批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学、同位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中司马迁受刑后的想法和做法,加深对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感悟,让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三小节,想想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飞来横祸?交流时再补充阅读司马迁在受酷刑后在一篇文章中袒露自己生不如死心情的资料,感受这场灾难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身心伤害。
交流受到酷刑的司马迁,内心是怎样想的?抓住“悲愤交加,血溅墙头”等体会司马迁极度耻辱痛苦的心情。
再来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痛苦心情。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选择了活下去,引领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并抓住两个‘一定要’创设情境,想象当他深陷牢狱时,当他遭受耻笑时,他忍辱负重,一定要完成史书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其内心的坚定。
第三步接下来关于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在交流句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文中对司马迁怎样写《史记》写的很简洁,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的更具体吗?
出示:冬天的早晨,寒气袭人,当人们,他已经。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仍然。
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他依然。
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为真正的自己内心的感悟,真正地走进司马迁的心灵,与司马迁对话。
感受司马迁视事业为生命、置荣辱于度外的伟大人格。
第四步:读写结合
1.以一组发愤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
发愤是谈迁。
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阿炳。
发愤是。
2.小练笔:面对司马迁和他的鸿篇巨制——《史记》,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使司马迁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清晰高大丰满。
环节四:课外延伸
1.认真研读《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试着对司马迁作一个综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