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A4版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翻译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危急的时刻,如果这时突然出现危险情况,一些人可能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机智的人会迅速适应环境并思考化险为夷的办法,我们一定要学会冷静的对待这种情况,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赏析这篇文章吧。
【题解】捷悟指迅速领悟。
本篇记载几个对人、对事物快速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的事例。
突然遇到一件意外的事,在常人尚未理解之时,能根据人或事物的特点、出现环境、当时的诸多条件等等来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是一种悟性。
培养这种能力,有可能对付突发事件。
例如第2 则记曹操在一杯酪的盖头上题个合字,杨脩看到这里没有用合字的条件,于是从该字的组成部分看出是公教人啖一口也。
有时突然出现危险情况,一些人可能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机智的人会迅速适应环境并思考化险为夷的办法,第5则正是反映出当局者迷和旁观者清这两种情况。
但是篇内所记,有一些事情跟捷悟似未可等同看待。
例如第6 则记桓温欲夺郗愔兵权,郗愔没体会到这点,而他儿子在桓温手下任参军,明白桓温的想法。
这看来是朝夕观察的结果,而非捷悟所致。
第7 则所记的更是有意捉弄人家,跟捷悟无关。
(1)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①。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②。
【注释】①杨德祖:杨脩,字德祖,曹操任丞相时,调他任主簿,有才学,有悟性。
后来被曹操杀害了。
相国:指丞相。
汉代有时设相国,有时设丞相。
这里指相国府。
榱桷(cuījué):椽子。
②王:指魏王曹操。
【译文】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建相国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
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
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
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2)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①。
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②!【注释】①饷:送。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概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世说新语》_模板

《世说新语》模板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文感知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课文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教师教读(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
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朱若”、乃至”、期行”等。
《世说新语》阮咸、向秀

阮咸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遂调律 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 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 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 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 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 、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
任诞第十
阮咸
阮仲容、步兵校尉阮籍住在道南,其他阮姓 住在道北;道北阮家都很富有,道南阮家比较贫 穷。七月七日那天,道北阮家大晒衣服,晒的都 是华贵的绫罗绸缎;阮仲容却用竹竿挂起一条粗 布短裤晒在院子里。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 他回答说:“我还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姑且这样 做做罢了!”
阮咸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 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 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文学十七
向秀
起初,注《庄子》的有几十家,可是没有一家能探索到它 的要领。向秀推开旧注,另求新解,精到的分析,美妙的意趣, 使《庄子》玄奥的意旨大为畅达。其中只有《秋水》《至乐》两 篇的注还没有完成,向秀就死了。向秀的儿子还很小,其所阐述 的《庄子》义理因此散佚,可是还留有一个副本。郭象这个人, 为人品行不好,却是才智出众。他看到向秀所释新义在当时没有 流传开,便偷来当做自己的注。于是自己注释了《秋水》《至乐 》两篇,又改换了《马蹄》一篇的注,其余各篇的注,有的只是 改正一下文句罢了。后来向秀释义的副本发现了,所以现在有向 秀、郭象两本《庄子注》,其中的内容是一样的。
向秀
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刘尹曰 :「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品藻四十四
向秀
丹阳尹刘惔和长史王濛坐在一起,王濛喝酒 喝到痛快的时候就跳起舞来。刘惔说:“你今天 赶上向子期了。”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及译文作者:刘义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
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世说新语》六则

作者作品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 语》。《世说新语》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 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 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
• 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 。
第八页,共30页。
创作背景
• 自汉朝末年,经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统一, 中国社会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动荡时期。
第十页,共30页。
1.课文朗读
课文讲解
第十一页,共30页。
课文讲解
2.课文分析
• 《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 •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刊本。
• 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嘉趣堂刊本等。 •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
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第十二页,共30页。
课文讲解
• 《身无长物》
《德行篇》第44条 本门共收录47则,大都是表现儒家传统道德规 范的故事,其中以至孝的故事为多,这是魏晋 时期历代统治者主张“以孝治天下”的反映。
第十三页,共30页。
• 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忱去看望他。 王忱看见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 便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必定有不少 这种竹席,能不能拿一张给我。”王恭没 说什么。王忱走后,王恭就把所坐的那张 竹席送给他,自己则坐在草席子上。后来 王忱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 “我原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才向你要。” 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 从不占有多余的东西。”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课文讲解
“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 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 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鲁迅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作者:刘义庆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迺出牛背上。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副本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副本《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一、陈仲举礼贤「译文」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
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译文」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
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
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七、泰山桂树「译文」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
太丘先生说:“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九、舍生取义「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
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
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不失雍熙「译文」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
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
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编号06 备课组张武王智陈辉班级姓名课题《世说新语》——第一课时审阅★学前抽测★★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的智慧,守信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新知探究★1.知识链接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1的言谈逸事。
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3、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鱼虫、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
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搜神记》、《太平广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一)《期行》一、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基础演练★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期.()行尊君在不.()2.解释重点字词期:日中:去:委:引:顾:了解“去”的古今义:3.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各小组分角色朗读。
5.请用简短的语言理出故事情节:★演练提升★1、两人一组自由口译全文,讨论故事的道理,联系实际说说感受。
2.“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人?如果说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3.元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元方的?(二)《乘船》一、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得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二.疏通字词1、读准下列各字的读音:歆()辄()舍()邪()拯()2、翻译重点字词辄:幸:尚:可:舍:所以:纳:托:宁:拯:3、难句翻译;歆辄难之: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宁可以急相弃邪:4、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
5、复述课文,总结出课文中所述道理:三.探究性学习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前后各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乘船》与《期行》都涉及到守信这一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守信”的?3.表演两个小故事。
4、完成《探究》P99-100的“积累运用”试题。
四.作业:1、课内——集体操作《探究》P106“理解品味”和“拓展延伸”。
2、课外——复习自己记忆抽查字词句的意思,归类词语意思(重点词语抽查:不、委、遂、顾、俱、拯、去)。
延伸积累:一、诚信格言摘录(读记)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10、有所许诺,纤毫必偿。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11、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12、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二、诚信故事(读看)(一)韩信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二)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学后反思:★学习目标★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编号06 备课组张武王智陈辉班级姓名课题《论语》六则——第一课时审阅★学前抽测★★学习目标★1.熟记孔子和《论语》相关知识;2.掌握“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3.理解“而”字在句中的意思;4.朗读并背诵第一、二则;5.对照注释翻译第一、二则。
★新知探究★1.知识链接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先后在鲁国担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在古代文献中地位非常高,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延伸:“五经”包含《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③在文言文翻译中,“而”字意义比较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表并列,可译为且。
如秦师轻而.无礼。
二是表承接,可译为然后。
如余闻而.愈悲。
三是表递进,可译为并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四是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五是表修饰,可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基础演练★2.填空①孔子,名 ,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关于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合为《四书》。
3.文章有些字的读音比较特殊,请把它找出来,并将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想一想,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新知探究★1.知识链接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先后在鲁国担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在古代文献中地位非常高,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延伸:“五经”包含《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③在文言文翻译中,“而”字意义比较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表并列,可译为且。
如秦师轻而.无礼。
二是表承接,可译为然后。
如余闻而.愈悲。
三是表递进,可译为并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四是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五是表修饰,可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基础演练★2.填空①孔子,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关于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合为《四书》。
3.文章有些字的读音比较特殊,请把它找出来,并将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想一想,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演练提升★5.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二则。
二、交流探讨1.写下你不太了解的字、词、句。
2.试着独立完成下列内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3.请将第一、二则翻译在下面横线上。
★达标检测★1.默写课文第一、二则。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3.请区别下列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