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doc

第三节卤代绘三亚二中曾淑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姪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漠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3)理解卤代姪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其反应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漠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漠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氟利昂的介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漠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卤代姪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突破方法:比较总结三、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塑料管道…一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聚四氟乙烯水立方的外墙建材----含氟聚合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上述物质属于姪类吗?(二)桂和桂的衍生物、卤代桂的概念学生阅读课文P41第1、2段(三)展示乙烷和漠乙烷分子球棍模型说出漠乙烷的结构,判断出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比较得出漠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可溶苯等于有机溶剂(四)通过讲述C-X键的极性,引出漠乙烷可能的断键方式及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实验设计1:操作现象结论分层。
不反应1、漠乙烷和水混合,振荡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静置。
不分层,有淡黄色沉淀。
反应,溶液中有漠离子2、澳乙烷和水混合,再加入少量NaOH @体,振荡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方程式:CH£H?Br + NaOH —~> CH£H?OH + NaBr2、消去反应实验设计2:在带导管的试管中加入漠乙烷、NaOH固体和乙醇,振荡后微热。
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通入酸性高猛酸钾溶液,高猛酸钾溶液立即褪色;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方程式:CH'CIKBr + NaOH —~> CH?=CH? f + NaBr + H?O思考:为什么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而不直接通入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五)消去反应学生阅读课文P42第1段特征:1、消去的氢原子来自相邻的碳上2、形成不饱和键思考:下列物质否发生消去反应,如果能,可能有多少种有机产物?CH3CH2(OH)CH3、(CH3)3CBr 、(CH3)3CCH2Br(六)课堂小结漠乙烷的物理性质;卤代姪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比较。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最新整理)

第三节卤代烃[明确学习目标] 1。
掌握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及有关反应方程式。
2.掌握卤代烃中确定卤原子种类的方法。
一、卤代烃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错误!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官能团是错误!卤素原子。
2.分类3.物理性质状态常温下,大多数卤代烃为错误!液态或错误!固态溶解性所有卤代烃都错误!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二、溴乙烷1.分子结构2.物理性质溴乙烷为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沸点为38.4 ℃,错误!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3.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①条件:错误!NaOH水溶液、错误!加热.②反应方程式:CH3CH2Br+NaOH错误!CH3CH2OH+NaBr.(2)消去反应①概念: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错误!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等),而生成含错误!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②卤代烃的消去反应a .条件:错误!NaOH 的醇溶液、加热。
b .反应方程式:CH 3CH 2Br +NaOH ――→乙醇△错误!CH 2===CH 2↑+NaBr +H 2O.1.以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有哪些?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
提示:①+NaOH 错误!CH 2===CH —CH 3↑+NaBr +H 2O 消去反应②CH 2===CH —CH 3+Br 2―→CH 2BrCHBrCH 3 加成反应③CH 2BrCHBrCH 3+2NaOH 错误!+2NaBr 取代反应2.如何简单地判断溴乙烷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提示:①根据反应条件快速判断:若为强碱水溶液、加热,则发生水解反应;若为强碱的醇溶液、加热,则发生消去反应。
②根据产物快速判断:产物为醇,则发生水解反应;产物为烯烃,则发生消去反应。
一、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即时练]1.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比较,不正确的是()A.CH3CH2Cl〉CH3CH3B.CH3CH2Br<CH3CH2ClC.CH3CH2CH2CH2CH3〉>D.CH3CH2CH2Br>CH3CH2Br答案B解析碳原子数相同时,卤代烃的沸点高于烷烃,A正确;碳原子数和卤素原子个数相同时,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B错误、C正确;卤素原子种类和数目相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D正确.2.下列卤代烃在KOH的醇溶液中加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①C6H5Cl ②(CH3)2CHCH2Cl ③(CH3)3CCH2Cl④CHCl2-CHBr2⑤⑥CH2Cl2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 D.全部答案A解析(CH3)3CCH2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因为与—Cl相连的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CH2Cl2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因其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

第三节卤代烃(第1课时)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高二(10)班,本班为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弱,但是本班的学生比较努力,平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但上课学生合作能力较差,课堂反应不够活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反应中共价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溴乙烷和乙烷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的物理性质和水解反应。
2、教学难点: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问题启发法、师生互动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提问】从组成看,除了C、H还有哪一类元素?【生答】F、Cl。
F、Cl属于卤素元素【讲解】有C、H还有卤素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卤代烃”。
【设问】氯乙烯是个卤代烃,根据从氯乙烯结构上能不能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投影板书】一卤代烃【投影板书】1、定义2、表达式、3、分类4、物理性质【讲解】从卤代烃分类来看,卤代烃种类很多,我们学习方法也很多,一般从代表物物质开始,那么我们第一部分先来学习它的典型代表物→溴乙烷【投影板书】二、溴乙烷【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板书】1、组成与结构【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10)

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卤代烃及溴乙烷重要性质的教学,第二课时巩固学生对卤代烃重要性质的掌握,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通性;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本质及实验;3.能正确书写水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及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特点的思想;2、通过学生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从而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由局部到整体”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实验,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2、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的检验.难点: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四、教学过程质还是非电解质?结论:结论:结论:请各小组试写出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方程式:【讲解】在碱性条件下溴乙烷与水反应生成了溴离子,说明了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实质是水中的羟基取代了溴原子,所以该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提问】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讲解】氢氧化钠中和水解产生的氢溴酸,使水解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溴乙烷水解方程式可以写成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总结性提问】怎么检验卤代烃的卤原子【过渡】改变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将上面探究实验的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新课程要求: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卤代烃,在进行“溴乙烷的性质”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卤代烃在不同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
2设计理念: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充分考虑发挥学生自我探究,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对化学反应条件的分析来理解有关反应发生的方向性,以防学生将化学性质学死。
3教材分析:卤代烃处于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因为由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演变,最为方便的途径就是通过卤代烃。
所以,卤代烃对于两大系列的内容起到了联通与纽带。
掌握本节知识有两个抓手,第一,把握C-X键的极性特点是化学反应的重点部位,第二,认识和领会卤代烃的两大反应规律,通过取代与消去,使有机分子引入含氧基团与不饱和键,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看,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困难在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设计与操作上,学生学习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疏导,学生可能的学习策略是假设、讨论和实验探索方式为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②. 学会操作溴乙烷的水解实验;③.掌握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消去反应;④.了解氟利昂的用途及危害。
能力目标:①.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②.通过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试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辨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③.通过学习消去反应,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
卤代烃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5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过程】模型中的哪几个H原子?两个峰的面积比为多少?。
你们四个商量好后,利用手上的球棍模型给大家指出来。
评价学生:A 组同学略胜一筹或两组同学实力相当,我们为他们的勇敢/ 完美表现鼓掌。
【师】在这四种共价键中,C-Br 键最易断裂,这是因为溴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C-Br 键具有较强的极性,易断裂,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
【过渡】在有机学习中常说“结构决定性质” ,乙醇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活动五:理论分析溴乙烷取代、消去反应原理【创设情境】已知,左边这个溴乙烷(举起球棍模型)在NaOH 水溶液中发生了反应1,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右边这个溴乙烷在NaOH 醇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2,生成乙烯气体、溴化钠和水。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两个任务:1. 比较分析这两个反应的异同,填写学案表1;2. 利用手上溴乙烷结构式的单子,分析、解释这两个反应中化学键怎么断裂?又怎样结合生成产物?5min 后将请小组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请学生黑板上展示分析结果。
大家是否都和他一样?看来大家对反应的本质已掌握。
反应1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反应2 是否属于取代反应呢?它属于一种新的有机反应类型——消去反应【师】请看课本42 页第一自然段:在消去反应的定义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练习】并回答:1. 两种峰;3:2利用溴乙烷球棍模型感受、理解共价键的类型、官能团。
仔细观察反应,产生疑问学生填写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对比的表格利用结构式分析断键情况反应1:取代反应反应2:不属于取代反应一个分子;小分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双键、三键)迁移练习【小结】从这两个反应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相同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充分体现了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起关键作用!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呢?接下类,我们通过实验来感受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卤代烃的定义、结构、性质、分类和命名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卤代烃的定义、结构、性质。
2.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1. 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
2. 卤代烃的命名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学中的烃类化合物,提出卤代烃的概念。
2. 介绍卤代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定义: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2. 结构:介绍卤代烃的分子结构,包括碳链结构、官能团等。
3. 性质:讲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沸点、溶解度、反应活性等。
4. 分类:介绍卤代烃的分类方法,包括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等。
5. 命名:讲解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系统命名和习惯命名。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验证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步骤:(1)观察卤代烃的沸点和溶解度。
(2)进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3)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卤代烃的定义、结构、性质、分类和命名方法。
2. 总结卤代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卤代烃的基本知识。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第五章第三节卤代烃 教案 人教选修

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第1、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2.了解某些卤代烃对环境带来的破坏作用,了解研制、推广替代品的重要意义;3.了解溴乙烷等常见卤代烃的熔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4.通过实验掌握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过程】[复习加深]写出下列反应式:1.甲烷和氯气2.苯与溴3. 乙烯和溴4. 乙炔和氯化氢[引入]这些反应产物的结构的主体是烷、烯、苯,但已经不属于烃了。
这是因为其分子的组成除了碳、氢原子以外,还包括了卤素原子。
这些都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我们将此类物质称为卤代烃。
[归纳总结]一、卤代烃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新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2. 官能团:—X (X 代表卤素原子)3. 分类:(1)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2)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3)按烃基种类分:饱和卤代烃和不饱和卤代烃(4)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4. 命名:系统命名法:以相应烃为母体,把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1) 选主链:选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主链;(2) 编序号:遵循“近、简、小”的原则;(3) 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
[练习]给下列物质命名:(1)2—甲基—7—氯—4—碘辛烷(2) 4—甲基—5—碘—2—戊烯(3)3—苯基—1—氯丁烷(4)1- 甲基—3,7—二氯萘5. 物理性质:(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为液体或固体; CH 3CHCH 2CH 2ClCH 3CH CHCH( CH 3 )CH 2I CHCH 2CHCH 2CH 2CHCH 3CH 3CH 3I Cl CH 3Cl Cl(四个碳以下的氟代烷、两个碳以下的氯代烷和溴甲烷是气体)(2)所有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卤代烃
[课标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官能团和分类。
2.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卤代烃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规律。
4.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环境、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1.溴乙烷在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Br +NaOH ――→△
CH 3CH 2OH +NaBr 。
2.溴乙烷在NaOH 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Br +NaOH ――→乙醇△CH 2===CH 2↑+NaBr +H 2O 。
3.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方法:
R —X ――→+NaOH 水溶液△ ――→+HNO 3酸化中和ROH NaX ――→+AgNO 3溶液 观察沉淀的颜色
4.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
,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卤代烃的概述
1.概念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官能团是卤素原子。
2.分类
(1)根据卤素种类⎩⎪⎨⎪⎧
氟代烃,如CF 2CF
2氯代烃,如CH 3
Cl
溴代烃,如CH 3
CH 2Br
碘代烃,如CH 3
CH 2
I
(2)根据卤素原子数目⎩⎪
⎨⎪⎧
一卤代烃,如CH 3Cl 、CH 3CH 2Br
多卤代烃,如CH 2Cl 2、CHCl 3、CCl 4、CH 2ClCH 2Br
3.物理性质
(1)状态:常温下,大多数卤代烃为液体或固体。
(2)溶解性: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就是很好的溶剂。
4.化学性质
5.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卤代烃的用途:制冷剂、灭火剂、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
(2)卤代烃的危害:氟氯代烷——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
[特别提醒]
(1)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产物,不可能含有除碳、氢、卤素外的其他原子。
(2)卤代烃不一定是烃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也可以由不饱和烃与X 2、HX 加成而获得。
(3)所有卤代烃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但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解析:选D 卤代烃是卤素原子取代了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卤代烃中一般含有碳、氢和卤素原子,也可不含氢原子,但不能再含有其他元素的原子。
2.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
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解析:选C 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但不一定都是液体,例如一氯甲烷是气体,A 错误;卤代烃分子中,连有卤素原子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因此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不一定都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C正确;所有卤代烃不一定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也可以通过加成反应,D错误。
3.研究表明,将水煮沸3 min能将自来水中所含的挥发性卤代烃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内。
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消除卤代烃原理可能是使卤代烃挥发
B.与烷烃、烯烃一样属于烃类物质
C.CH3CH2CH2Br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共热,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有CH3CH2CH2OH
D.挥发性卤代烃可能是氯气与水中含有的微量有机物反应而生成的
解析:选B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是相互竞争的反应,在NaOH的醇溶液中消去反应是主要反应,在NaOH的水溶液中水解反应是主要反应;卤代烃中含有卤素原子,不属于烃。
溴乙烷的结构与性质
1.组成与结构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 2Br +NaOH ――→水
△CH 3CH 2OH +NaBr 。
(2)消去反应
①概念: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②溴乙烷与NaOH 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 2Br +NaOH ――→乙醇△
CH 2CH 2↑+NaBr +H 2O 。
1.探究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实验
溴乙烷可与NaOH 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
(1)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该反应的条件是NaOH 水溶液、加热。
(2)检验Br -
时,在加AgNO 3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加入硝酸酸化?
提示:加硝酸的目的是为了中和NaOH ,提供酸性环境便于检验Br -
的存在。
2.探究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实验(装置如图)
[问题思考]
(1)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相比,其反应条件有何差异?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是以水为溶剂,而消去反应则是以乙醇为溶剂,溶剂的共同作用是溶解NaOH ,使反应易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同种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产物不同。
(2)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实质是从分子中脱去溴原子和与溴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脱
去一个氢原子,(脱去一个HBr 分子),从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即
+NaOH ――→乙醇
△
CH 2===CH 2↑+NaBr +H 2O 。
(3)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
提示:除去乙醇蒸气和HBr ,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
(4)若用溴水检验乙烯,还有必要先将气体通入水中吗?
提示:不必要。
因为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不会干扰乙烯的检验。
1.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比较
(CH 3)3CCH 2Br 都不发生消去反应,而CH —CH —Cl 可以
变为
烯烃或炔烃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R —X ――→加NaOH 水溶液
△
――→加稀硝酸酸化
中和过量的
R —OH
NaX
――→加AgNO 3
溶液
⎩⎪⎨⎪⎧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卤素原子为氯原子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卤素原子为溴原子若产生黄色沉淀,则卤素原子为碘原子
1.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 3溶液,立即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溴乙烷不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C .溴乙烷与NaOH 的醇溶液反应生成乙醇 D .溴乙烷通常用溴与乙烷直接反应来制取
解析:选B 溴乙烷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所以不能与AgNO 3溶液反应;溴乙烷与NaOH 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与NaOH 的水溶液反应才生成乙醇;制取溴乙烷通常用乙烯与HBr 加成,而不采用乙烷与Br 2取代制备,原因是乙烷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产物种类多,难以得到较纯的溴乙烷。
2.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解析:选B A 项中只有一个碳原子,C 、D 两项中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A 、C 、D 三项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有以下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①加AgNO 3溶液 ②加NaOH 溶液 ③加热 ④加蒸馏水 ⑤加硝酸至溶液显酸性 A .②①③⑤ B .②④⑤③ C .②③⑤①
D .②①⑤③
解析:选C 溴乙烷中的溴元素不是以离子状态存在,因此,不能与AgNO 3溶液直接反应,必须使之变为溴离子。
由题意可知,应通过溴乙烷在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得到溴离子,但反应后溶液显碱性,不能直接加入AgNO 3溶液检验,否则Ag +
与OH -
反应得到AgOH 白色沉淀,AgOH 再分解为Ag 2O 褐色沉淀,影响溴的检验,故需加入足量硝酸使溶液变为酸性,再加AgNO 3溶液检验。
4.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
解析:选D 溴乙烷与溴化氢溶液不能反应,故A错误;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不唯一,故B错误;最后一步中,产物不唯一,故C错误;先进行卤代烃的消去,引入碳碳双键,然后通过与溴水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取纯净的1,2二溴乙烷,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