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资料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界的关系。
二、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而自然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地理环境,例如极地,高山,大荒漠,热带雨林,某些大沼泽,自然保护区及大洋中非主要航线通过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指那些在人类影响下自然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包括农村和城市的“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
三、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个发展阶段:①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特点: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其整体性)五、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物质,能量变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地理耗散结构的特点:(1)开放的系统(2)远离平衡状态(3)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及反馈作用(4)不断有负熵流(太阳辐射)输入并持续从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
六、节律性: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震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
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成分: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
八、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1)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推动大气循环、水循环、生命活动及所有自然地理过程的持续发展。
(2)地球的内能,主要是一种核转变能,与太阳能一起构成主要的能源。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
2.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沿纬线方向(东西)呈一定宽度延伸,并按南北方向更替分带规律。
3.非纬度地带性:与地带性对应,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不按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
4.景观: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等所构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5.双列系统: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分别排列,最终在区划下限单位所得到的统一系统。
(双列等级系统是把各级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并列的等级系统,其理论基础是以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为两种互不从属的规律作为前提,双列系统中的地带性单位是以表现地带性规律为主的单位,非地带性单位则是以表现非地带性规律为主的单位。
)6.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7.土地: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陆地表层一定范围内全部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8.土地分级:或称土地质量分级,是指以土地生产性能、生产力高低为依据,按其生产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的大小、保护和改造的措施等,把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9.土地分类: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选择对该目的有意义的土地属性及其量度指标,将一定级别的大量土地个体概括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种类等级系统。
10.土地类型:指土地资源单位是由地貌、植被、土壤等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是土地制图的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
11.土地评价:是指针对具体服务目的对土地的可用性进行评价。
12.土地潜力评价:指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自然地理环境: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特点:1地球上两种能源(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互相作用,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场所。
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
3地球表层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 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
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自然地理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最为集中的空间。
3自然地理学学科划分:部分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与综合自然地理学。
4在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萌芽较早,主要表现在几部著作在我国综自的萌芽较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部著作①《禹贡》(《尚书》中之一篇)公元前五世纪左右a.在《禹贡》中将全国划分为九州b.隐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异思想②《周礼》——世界上最早关于土地类型划分的著作③《管子·地员篇》a.它是一部最早最完全的划分土地类型的代表著作之一。
b.“三等质”思想,成为有关土地评价的代表著作。
5洪堡(亚历山大·洪堡)(德)a.创立了自然地理学b.注重因果关系分析,创立了比较地理学,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c.创造性地运用了对比法和地理相关法,坚持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6李希霍芬①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②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研究,然后考察地球表面细小的片段③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描述④注重因果关系的研究,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描述地理事物现象,还要寻找其发生规律7俄国道库恰耶夫①提出了自然综合体的概念, 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②自然地带研究具有明显的生产性③把无机界、有机界的关系分析得较为透彻8地球系统演化的四个阶段:天文阶段、地文阶段、生文阶段、人文时代9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四个特征1方向性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无机环境→生物环境→人类环境2非线性地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演变过程具有自组织、突变、混沌等一切非线性动力学的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二、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大气、水、岩石、生物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耗散结构)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1、广义的地球表层: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2、狭义的地球表层: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3、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地貌四、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一级综合);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一级综合。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具三重性。
4、从研究阶段分为三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现代过程的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时间地理学。
第二章一、系统的定义: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元素集合,每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组成。
二、系统分类1、按系统尺度、规模和范围分:宇宙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3、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自然系统、人造系统、自然与人文的复合系统1)功能整体性:是系统对外界和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五、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2:[论述题]参考答案: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规律性,研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2)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3)研究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4)揭示人类生活和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谋求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论述题]参考答案:答:综合自然地理学处于地理科学体系的第二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门自然地理是它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4:[论述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是分析性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综合性研究。
只研究部分就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要研究整体就必须从各部分着手。
一方面分析各部分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研究各部分间的关系,所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5:[论述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定义、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答: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定义: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基本特征: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6:[多选题]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参考答案:ABD7:[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参考答案:A8:[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参考答案:D9:[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相关性D:地域性和层次性参考答案:ABCD10:[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D11:[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地域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A12:[多选题]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参考答案:ABD13:[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综合体B:景观圈C:自然地理环境D:地球表层参考答案:ABCD14:[填空题]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是:15:[填空题]自然综合体是16:[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指的是17:[填空题]地球表层的特征是:1:[论述题]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B.Fe++C.Ca++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A.植被B.土壤C.气候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
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 B.Fe+++ C.Ca++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
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
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2019秋季西南大学[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辅导答案
![2019秋季西南大学[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辅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5b818168884868662d64b.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代码:0431 学年学季:20192单项选择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区域性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区域性3、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古地理法【√】顺序划分法主导标志法合并法4、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部门区划叠置法类型制图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5、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
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①③②④④②③①【√】②①③④6、原始大气中没有:H2OCO2N2O3【√】7、下列的说法,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当森林减少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森林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小8、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E. 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F. 暴雨形成的冲沟干旱区的风蚀城堡【√】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9、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 地方性【√】B. 干湿度地带性C. 带段性D. 省性多项选择题10、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地貌气候【√】水文【√】生物11、关于生物进化,正确的是:()从水生到陆生【√】从陆生到水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1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地域性【√】相关性【√】1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景观圈【√】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14、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古地理法顺序划分法【√】。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填空题]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与。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填空题]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在有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
参考答案:大气―地面―大气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植物―动物―微生物光能―化学能―热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以及等,其中以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太阳能[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凝结降水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和。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是:、、和。
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
参考答案: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填空题]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热量交换:。
参考答案:大气环流、大洋洋流,季风。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六大要素。
参考答案: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填空题]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
参考答案:夷平化崎岖化[填空题]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参考答案:相限区地方[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填空题]地质循环的全过程实际蕴含着太阳能与地球内能的一系列转化及其相应的四种作用过程,即、、、。
参考答案: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
[填空题]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
参考答案: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铝阶段。
[填空题]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叫,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叫。
参考答案:省性带段性[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
参考答案: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填空题]按照空间范围和规模的大小,大气环流可分为:、、。
参考答案:行星风系季风环流局地环流[填空题]根据地洼学说,地壳构造的演化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地槽区地台区地洼区[填空题]《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
参考答案: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第二次作业[单选题]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参考答案:A[多选题]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热力分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参考答案:CD[多选题]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参考答案:AC[多选题]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A:依附自然、顺应自然B:采集渔猎、农业社会C:工业化、人地协调D: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参考答案:AD[多选题]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A:古地理法B:顺序划分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合并法参考答案:BD[单选题]下面四类植物: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裸子植物;④被子植物。
按照植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参考答案:A[单选题]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
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C[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综合体B:景观圈C:自然地理环境D:地球表层参考答案:ABCD[单选题]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参考答案:B[单选题]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参考答案:A[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参考答案:D[单选题]下列的说法,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B:当森林减少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D:森林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小参考答案:C[多选题]下面关于水圈发展方向,正确的是:A:水圈中水体总量逐渐增大B:海水性质由酸性到弱碱性C:海水的含盐度逐渐增大D:海水性质基本没变参考答案:ABC[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相关性D:区域性参考答案:A[多选题]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火山B:地震C:热水活动D:构造运动参考答案:ABCD[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相关性D:区域性参考答案:B[单选题]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古地理法B:顺序划分法C:主导标志法D:合并法参考答案:A[单选题]原始大气中没有:A:H2OB:CO2C:N2D:O3参考答案:D[单选题]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参考答案:A[多选题]关于生物进化,正确的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陆生到水生C:从简单到复杂D:从复杂到简单参考答案:AC[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地域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ABCD[单选题]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参考答案:C[多选题]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A:地貌B:气候C:水文D:生物参考答案:BC第三次作业[论述题]什么是省性?什么是带段性?什么是地方性?参考答案: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论述题]什么是自然综合体?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参考答案: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论述题]什么是综合自然区划?参考答案: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这种方法叫综合自然区划。
[论述题]什么是整体性?参考答案: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论述题]什么是旋回性节律?参考答案: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论述题]什么叫土地适宜性?什么叫土地分等?参考答案: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类型对某种经济利用的适宜程度。
土地分等即土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及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的过程。
[论述题]什么是双列系统?什么是单列系统?参考答案:双列系统:分别按照地域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所拟定的两种并列的等级系统。
单列系统:综合反映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统一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等级系统。
[论述题]什么是地域分异?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参考答案: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第四次作业[论述题]论述人类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方式及后果?参考答案:(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由于不合理开垦土地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不合理灌溉引起次生盐碱化;工业发展、农药化肥的使用引起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
(2)人类对水平衡和水资源的影响。
修建水库、引水渠改变了流域内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调水工程改变了两个以上流域间的水平衡。
通过对径流的调节,可以获得防洪、灌溉、航运等效益,但某些水利设施也产生了不良的地理后果。
人口激增、生产高度发展、水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紧张。
(3)人类对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影响。
人口激增超过生态系统负载能力时,生态平衡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抑制,甚至破坏;反之,则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平衡生态的能力。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的破坏方面。
(4)人类对热平衡和气候的影响。
通过改变下垫面状态,相应地改变了陆地表面的反射率,从而改变区域的热和各种量平衡。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化学物质和微粒,尤其是CO2污染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和造成大气污染。
(5)人类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生产发展,使得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加快。
[论述题]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参考答案:・不同阶段对应的人地关系:采集渔猎―依附自然、农业社会-顺应自然、工业化-征服自然、人地协调阶段-与自然"共生”。
实现人地的协调发展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振兴经济发展,改进增长方式;(3)改善自然地理环境质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4)大力开展自然地理环境建设。
总之,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论述题]可持续发展遵从什么原则?参考答案:主要有:(1)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资源利用和发展机会的公平等三层意思;(2)协调性原则,该原则强调社会(人口、科教等)、经济与环境(包括资源)三者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整体;(3)质量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强调经济发展的量,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4)发展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两部分:一是既强调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必须通过发展来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那种认为必须停止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二是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具有长远的观点,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后劲。
[论述题]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方法有哪些?试以《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为例,说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分一般性原则和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