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知识

1.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2.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乙肝病毒感染后,因机体差异可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无症状感染、急性自限性肝炎或暴发型肝炎。研究显示,婴幼儿、小于5岁儿童以及免疫缺陷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通常无症状;然而,30%~50%的≥5岁儿童及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会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早期临床体征或症状,也可出现皮疹、关节痛及关节炎等肝外表现。乙肝病毒感染者如超过6个月,可发展为慢性感染,部分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1%的急性乙肝会发展为暴发型乙肝,暴发型乙肝的病死率约70%。高达25%的乙肝病毒感染的婴儿和年龄较大儿童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细胞癌(HCC);而成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发展为HCC的比例每10年约为5%,是未感染乙肝病毒者发生HCC概率的100~300倍。80%的肝细胞癌病例可能由乙肝病毒感染造成。

3.感染乙肝病毒后能康复吗?乙肝慢性化的原因是什么?急性乙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于成人来说,若能早期诊断,采取适当的

休息、营养和一般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在3~6个月内自愈,少数可转为慢性。

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乙肝。新感染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与乙肝病毒感染发生时的年龄有关。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慢性化的可能性越高。围生(产) 期、婴幼儿时期及5岁以上感染乙肝病毒者中,分别有90%、25%~30%及5%~1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免疫缺陷者(如HIV感染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成慢性感染的风险较高。

4.乙肝的传染源有哪些?

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慢性乙肝患者,亚临床感染者,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都具有传染性,其中以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最为主要。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最高,其他体液或分泌液如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也具有一定传染性。

5.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是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的最重要方式,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是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据估计,人群中40%~5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如不采取阻断措施,HBsAg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围产期被感染约为70%~90%。

血液传播: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用具,如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静脉吸毒,

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

性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

6.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存在经皮肤和黏膜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包括静脉吸毒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

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多性伴者及性伴为HBsAg阳性者。

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

其他人群:如乙肝以外的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乙肝病毒高发区的居住者及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HIV阳性者。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重视体检,定期去医院检查乙肝病毒复制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饮食方面,禁忌喝酒,吃比较容易消化的饮食,不要吃太油腻和容易上火的食物,食物要干净卫生,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特别要注意不要熬夜,减少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情绪。不能献血。家人要接种乙肝疫苗,在配偶没有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之前,性生活时要使用避孕套。

9.乙肝的主要防治策略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乙肝疫苗也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采取预防接种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