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上课用

合集下载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诗歌欣赏》,具体章节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古诗的详细解读,分析其诗歌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诗歌意境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历史文化、尊重先烈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诗歌意境的感悟。

2. 教学重点: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了解诗歌背景,熟悉诗句。

3. 诗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拟人手法描绘景色,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内容:(1)作者:张养浩(2)诗句解析: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②山河表里潼关路③望西都,意踌躇④伤心秦汉经行处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意境,结合诗句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潼关古战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元曲》章节,详细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的解析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2. 掌握元曲的基本知识,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背景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

重点:诗歌内容的解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解析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背景,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地位,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句的意义,探讨作者的创作情感。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元曲的特点,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如韵律、对仗等。

5. 例题讲解:以一首类似的元曲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陌生的元曲,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作者:张养浩3. 背景介绍:潼关古战场,历史沧桑4. 诗歌解析:诗句意义,创作情感5. 艺术特色:元曲特点,韵律、对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元曲的基本知识和诗歌鉴赏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元曲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组织一次元曲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背景的理解1. 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是古代关中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历史上许多战役在此发生。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三章——山水田园诗,具体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本诗通过对潼关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感受诗中的意境。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的历史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本诗的鉴赏题目,教授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本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诗人:王之涣3. 诗句解析:山、水、古战场等意象的描绘。

4. 情感分析:历史感慨、国家命运忧虑。

5. 鉴赏方法:关注意象、体会情感、联系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选取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意象,写一篇300字的鉴赏短文。

答案示例:我选择的意象是“山”。

在诗中,山象征着历史的长河,见证了古战场的兴衰。

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的解读与鉴赏。

该诗歌通过对潼关地势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战场的感慨及对历史沧桑的沉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意象、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意象、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a. 背景分析:介绍潼关地理位置及历史意义。

b. 作者介绍:简介作者及相关作品。

c. 意象解析:分析诗中的“山”、“水”、“马”、“兵”等意象。

d. 写作手法分析:讲解诗歌的押韵、对仗、夸张等手法。

4. 例题讲解:以《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a. 诗歌背景b. 作者介绍c. 意象解析d. 写作手法e.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解析2. 写作手法分析3. 诗歌鉴赏方法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象解析1. 意象的象征意义:如“山”象征着雄伟、坚固,表达了诗人对潼关地势的赞叹;“水”象征着变幻、无常,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及反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古诗;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意和主题。

2. 杜甫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如何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如何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领悟诗人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交流各自的感悟。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课后实践: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通过诗歌鉴赏练习,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其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加深对其文学风格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杜甫纪念馆或相关文化遗址,感受杜甫的时代背景。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文本、注释、译文等资料。

2.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第四章《元曲》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背景、作品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历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分析,历史背景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教材,《山坡羊·潼关怀古》文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张养浩,讲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2)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潼关”、“华岳”、“破楼兰”等。

(3)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5. 例题讲解:(1)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比喻手法。

(2)解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观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作者:张养浩3. 内容:(1)韵律特点:平仄、押韵(2)关键词语:潼关、华岳、破楼兰(3)主题思想:历史感慨,民族自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1)韵律特点:本诗为七言绝句,平仄相对,押韵严谨。

(2)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诗歌解析方面,是否做到了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

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词曲欣赏》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牌知识介绍、作者介绍、词作背景分析、词作内容解析、艺术特色品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词牌特点,掌握作者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品味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词作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潼关的地理位置,引入本课。

2.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陈子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词作背景分析:讲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

4. 词作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作内容,理解词作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艺术特色品鉴: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词牌特点,品味艺术特色。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作者:陈子龙词作背景:潼关、古战场的感慨词作内容:怀古、抒情艺术特色:词牌特点、意境优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古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潼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对词作背景的理解。

举办一次古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该诗歌描绘了潼关险峻的地势和古战场的悲壮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生词、词组,掌握古文的朗读节奏和断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历史沧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对历史感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词、词组的学习,古文的朗读节奏和断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古文的朗读节奏。

3. 精讲:分析诗句,讲解生词、词组,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4. 例题讲解:结合诗句,讲解如何分析古诗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分析诗句,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生词、词组:崇山峻岭、兵马俑、兴亡等。

3. 诗句分析:诗句的意境、主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意境和主题,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潼关险峻的地势和古战场的悲壮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今后教学中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历史题材的古诗文,如《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 元代著名散曲家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59岁,字 ) 岁 希孟,号云庄,济南人, 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 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 曲家。官至礼部尚书。 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 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 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 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 疾而死。 疾而死。
• 1.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 1.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 分析结构特点 括各层大意。 括各层大意。 • 2. 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如聚”“如怒 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如聚”“如怒” • 3.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 3.“望西都 意踌躇” 望西都, 情? •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怎样理解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怎样理解“ •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百姓苦; 百姓苦” 这句话? 这句话? •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百姓苦; 姓苦”这句话? 姓苦”这句话? ❀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 ”“亡 的都是百姓。 “兴”“亡”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 和苦难。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 和苦难。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 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 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 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 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张养浩
• 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 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 元代新兴的体裁 •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 戏曲 散曲。 散曲。 •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 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 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 小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曲子为独立单位。 •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 天净沙》《山坡羊》 》《山坡羊 令。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 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 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所在。 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所在。
•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 历史的主题: 历史的主题:
解题
山坡羊:曲牌名。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 潼关怀古:题目。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这首《潼关怀古》 这首《潼关怀古》写于前往陕西救灾 的途中, 的途中,表现了张养浩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和同情。 和同情。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百姓苦;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百姓苦。
写 作 背 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陕西任上写的。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陕西任上写的。 潼关地势险要, 潼关地势险要,秦汉以来许多王朝统治 的中心。尽管统治者兴废无常, 的中心。尽管统治者兴废无常,但人民 遭受的苦难始终未变。他深刻指出, 遭受的苦难始终未变。他深刻指出,历 史上任何朝代的替换, 史上任何朝代的替换,带给人民的都是 苦难。 苦难。
1.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 分析结构特点。 分析结构特点 概括各层大意。 次,概括各层大意。
•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一层( ),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 第二层(中间4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所 第二层(中间4 ),写作者 写作者途径潼关时所 见所感。 见所感。 •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总写作者的感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无论怎样改朝换代,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 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 活。
• ❀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 万千,曾经的辉煌, 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 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悲凉伤感之情 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怎样理解
•❀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 由盛到衰的真实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 写照。 写照。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聚”“如怒” 如聚”“如怒 象?
❀ 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以动写静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 如聚” 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 望西都,意踌躇” 望西都 样的感情? 样的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苦; 百姓苦。 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大大小小的山峰像是在这里会合, 大大小小的山峰像是在这里会合,黄河波涛汹涌好像发 怒一样,潼关一带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怒一样,潼关一带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眺望长安,(我 思潮起伏,心情不快。经过秦汉古都, 眺望长安,(我)思潮起伏,心情不快。经过秦汉古都, ,( 见历史遗迹,备觉伤心,万间宫殿都变成了灰土。 见历史遗迹,备觉伤心,万间宫殿都变成了灰土。 封建王朝兴盛,给百姓带来苦难;封建王朝灭亡, 封建王朝兴盛,给百姓带来苦难;封建王朝灭亡,同样 给百姓带来苦难。 给百姓带来苦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