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0‎年10月起‎,红军和根据‎地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第九讲 新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九讲 新革命道路的探索

“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白色 恐怖”的严峻形势。汪寿华、萧楚女、熊雄、 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 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 牺牲。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 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 900多人锐减到10 000多人。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 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反革命力量 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井冈山
井冈山中心区—茨坪
二、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1、“左”倾错误先后三次统治地位 2、遵义会议 3、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4、基本认识
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怎样坚持革命? 进行武装斗争。 道路问题——进攻的方向指向哪里? 如何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革命形 势变化的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的艰 苦过程,逐步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上 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的。
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 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
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
从南昌起义到百色起义;从井冈山等革命根据 地的创建到革命的重新复兴、发展, 实践说明: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心城市统 治大大加强的形势下, 以城市为中心,先取大城市,以求一举获得革命胜 利的苏俄式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据 地,扩大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就能够重新复兴、发 展。
1、历史背景:
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推进的国民 革命、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完全不同的形式 和规模,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 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 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因蒋介石和汪精卫 相继背叛革命,大革命归于失败。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

中国共产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历史意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进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从国情出发,在各个历史时期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甄别、选择,并开拓创新的产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表明,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赋予党和人民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新民主革命伟大胜利,不仅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而且点亮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指路明灯,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一个民族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探索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走向衰败、落伍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政府缺乏根据时局变化开拓新路的能力。

穷则思变,各种救国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没能拯救国家于危亡。

辛亥革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是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这种困局下,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案。

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开启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征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二)、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近百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证明: 近百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证明:在敌我力量悬殊 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 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攻占大城 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根本行不通的。 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根本行不通的。 起义失败仍能坚持下来的部队, 起义失败仍能坚持下来的部队,都像毛泽东一 样,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 村。
3.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从中国国情出发, 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了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 的农业大国,怎样才能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的农业大国,怎样才能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1、革命得到复兴 、 2、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
五、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一)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革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领 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导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斗争方向,实践证明, 导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斗争方向,实践证明,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 路,中国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民主革命 在全国胜利的。 在全国胜利的。
第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 是极不平衡的,表现为城市由反动派牢固地控制着, 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 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反动派对农村的控制的相对 薄弱,所以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乡村,把落后的 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 经济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 区域的凶恶敌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 的全部胜利。使革命根据地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 点和立足点。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近代之中国,因为清政府当局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国遭受了西方近百年的凌辱,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走到了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地步。

部分有识之士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探索救国存亡的道路。

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提出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层面,依旧是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列强压榨的局面。

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试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富强的民主国家。

但是结局是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也成立了以南京临时政府为代表的中华民国。

可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中国依旧是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压榨;依旧是军阀割据,互相混战;依旧是民不聊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依旧是复辟势力时时抬头,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的中央政权,人们依旧是在不断地探索,于茫茫世界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在何方?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生活在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从此中国革命由这一新兴的阶级领导的党来领导,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依旧是一片崎岖,前途依旧是一片迷茫。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大联合,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

但是国民大革命最终在国内反动势力的干扰下归于失败,使得中国革命再一次陷入了失败的阴霾。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反对。

于1927年举行了南昌起义!在共产国际及俄国革命成功的思路的指导下,中共依照俄国革命的路线,确立了以城市武装暴动为指导。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继而率兵攻打长沙,旋即遭到失败。

在无数次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较量中,使得毛泽东等人认识到了中国革命不能走俄国的路线,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有自己的特色。

论文论中国革命新道路

论文论中国革命新道路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摸索,在曲折中前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以农村为党的工作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

这条道路是完全属于中国人民的,它摆脱了完全照搬苏联模式的弊病,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开辟出来的星光大道。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党国家一、制定革命路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仅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始。

但这并不是说,适合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就由此产生了。

从这时起,中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在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并试图从理论上阐发遇到的问题。

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书本上的,而是从中国革命的现实实践中提出来的。

我国不断地探索实践,毛泽东说:我们得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中国共产党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在这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论文: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论文: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性质没有改变。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国民党统治集团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潮,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在这种严酷的背景下,怎样继续坚持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毛泽东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先警醒,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决定了三件大事: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集中央会议。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泽东在会上阐述了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会议还提出改编革命队伍的任务。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

大革命的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使党对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在攻打长沙失败后,起义部队南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中共广州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从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共先后在各地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党虽然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极端重要性,但是由于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还缺乏充分认识,上述武装斗争的方向没有指向广大的农村,而是主要在城市进行武装暴动。

在根深蒂固的“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大小百余次起义,都以攻打和占领大中城市为中心,都失败了。

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及意义

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及意义

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及意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起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中心城市的,但后来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失败。

失败后的部队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的农村区域,农村地区反动阶级力量薄弱,且有广大劳苦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天然盟友。

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反动派力量强大是不可能自动将政权交出来的,并且千方百计想消灭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

中国广大劳苦人民想要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就必须用武力从根本上推翻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作为一个彻底的斗争手段,就比须成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途径。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对象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农村应当成为工作重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毛泽东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的建设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必然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在于:第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奋斗,革命形势就能够发展;背离这条道路,革命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

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党领导了"一二。

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及我们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继续反共反人民,消极抗战,因而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

我们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政策,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

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

这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能够坚持八年之久,并同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互相支援,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从一九四二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接着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然而蒋介石政府依赖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拒绝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坚持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党在全国各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合作下,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消灭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它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品格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目标展开的,因而自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第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