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的一系列革命和建设
措施,其基本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战略的确立。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在于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命运。

首先,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打破了封
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农村的土地改革剥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权益,让广
大农民分享到了土地果实,增强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劳动力的自主性。

这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的剥削制度,而且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主义建设。

再次,社会主义建设的确立,为中国制定了长远的发
展战略,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
技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使中国在几十年间取得了
巨大的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

最后,中国革命新道路还极大
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热情,推动了全国人民的团结统一,形
成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典范。

总之,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为中国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并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中国革命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始于 19 世纪末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革命最终失败了。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以保证人民对政权的掌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三、进行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0年10月起,红军和根据地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2篇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精选合辑)论述题一: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创造性地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30分)答: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9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余人。

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于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

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启示说起中国革命新道路,就不得不从当时的背景谈开去。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

就在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性会议上,与会者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也由此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八七会议之后,相继爆发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地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形势和中国国情的道路势在必行。

在我看来,走这样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有三:其一,当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开明的民主政治,外无独立的民族尊严,不但没有议会可以利用,而且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益。

由此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其一种特征;其二,中国革命的中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中国,全国人口的80%是农民,所以农民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军队实际是穿起军装的农民。

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来深入农村,发动并武装广大农民群众,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其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因此共产党人明智地选择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设成经纪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进而夺取全国政权。

在这一英明决策的指导下,从1927年到1934年,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来,分别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海丰陆革命根据地等,还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红色政权。

自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新道路,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中国革命正如星星之火,一展燎原之势!从当时来看,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它使中共光荣地完成了革命任务,从而获得了伟大胜利。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新道路的探索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境界,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重重压迫之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中国人民面临着种种困境和苦难。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也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如何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分析。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具有封建制度的特点。

同时,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压迫问题,需要进行反帝斗争。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封建反帝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任务,形成了革命斗争的总纲领。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还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对象、力量和策略的重新界定。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到,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可能盟友。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同盟者的革命的总策略。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这一革命道路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经验,逐渐壮大并取得重大胜利。

这一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使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实现了与民族敌人的殊死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也对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同盟者的革命策略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通过新道路的探索,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经验借鉴。

总之,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道路的探索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条革命道路,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反蒋抗日的民族革命阶段和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最终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在反蒋抗日的民族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反蒋抗日的斗争,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主义的建立。

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
的斗争,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和社会主义的建立。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为世界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

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

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

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

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

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坚持三者的必要性则在于: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

因此,
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

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

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

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唯一正确性已无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求证,因为后来沿着这条道路走向了胜利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本身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即实行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原则,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

3、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

井冈山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现在我们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这正是当年井冈山道路所揭示的伟大原则,也正是井冈山道路至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