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
合集下载
2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完美实用ppt课件课件1

1.使用了象征手法。
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均具有象征意义,而各个意象前所加的修饰语又强化了象征 的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具体感、立体感和生动感,抒发了 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喉咙嘶哑的鸟 ——诗人自己 暴风雨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蹂躏
河水 风
——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 ——革命斗争声势浩大
黎明 ——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生活
2.比赋结合。
第一节以鸟自比,铺陈描绘;第二节直抒胸 臆,质朴遒劲。抒情强烈深刻。
3.散文美与音乐美交错有致
·艾青散文美的主张:“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 需要涂脂抹粉的本色,充满生活气息的健康。” 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 (艺术形象的完整性)。
• 音乐美指诗歌内在的节奏、情绪的起伏变化。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阅读感悟
感悟1:热爱祖国的情感,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 个中国人的体内。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 人歌唱“土地”就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
感悟2:在和平年代里,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在 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的同时,也要时刻准备着报效祖 国。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 / 我是一只 鸟, 我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 / 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 的 / 河流, 这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 / 黎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阅读理解
1.领会诗中出现的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 难的祖国。“河流”象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 愤,“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 “黎明”象征光明的斗争前景。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3 公元1937月年1133月日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
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 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 最黑暗的日子里。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 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 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 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 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
14
我爱这土地
“爱”,“爱” 字鲜明地表达了 作者对土地的热 爱。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 的祖国
(意象)
15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爱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2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3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4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5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6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 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 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193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 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 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 族而13 月13日)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3 公元1937月年1133月日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
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 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 最黑暗的日子里。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 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 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 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 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
14
我爱这土地
“爱”,“爱” 字鲜明地表达了 作者对土地的热 爱。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 的祖国
(意象)
15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爱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2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3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4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5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6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 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 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193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 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 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 族而13 月13日)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不是,它是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 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常含泪水”恰好照应 了开头的“嘶哑”。
8 最后两句的作用?
a.揭示全诗的主旨。 b.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 同的心声。
止息地吹刮着的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可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能表达诗意的进行填空: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圆润、
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26
以“假如我 是。。。”为开头, 写几句诗,注意运 用意象表达情感。
10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3 公元1937月年1133月日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
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 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 最黑暗的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 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 尸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 军在汉西门外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 岸,尸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15日夜,被日军俘虏 的南京军民9000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到 集体屠杀,除9人侥幸逃生外,余者全部遇难。
8 最后两句的作用?
a.揭示全诗的主旨。 b.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 同的心声。
止息地吹刮着的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可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能表达诗意的进行填空: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圆润、
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26
以“假如我 是。。。”为开头, 写几句诗,注意运 用意象表达情感。
10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3 公元1937月年1133月日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
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 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 最黑暗的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 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 尸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 军在汉西门外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 岸,尸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15日夜,被日军俘虏 的南京军民9000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到 集体屠杀,除9人侥幸逃生外,余者全部遇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优质课件(共66张PPT)

我 爱
第1节
这
土 第2节
地
鸟儿生死眷恋土地 直抒胸臆,表达“我” 对祖国深沉的爱
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 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之中的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决 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 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 “鸟”,也是“我”(诗人)。大地、河流、风和黎明 等,都被诗人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如“土地”象征着 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重难点小结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意 象内涵丰富,抒情方式巧妙。诗人以一只鸟儿生死 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祖国 的挚爱之情。
【难点探究】阅读《我爱这土地》,分析本诗的内涵。
【答案】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歌唱”的是“鸟”, 同时也是“诗人”;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 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诗人将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 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最 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个爱国的知识分 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 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2.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之处;为了能 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诗人还不断地强化作品本身的感 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 “嘶哑”来形容鸟叫声,这是第二层强化;用一系列描 摹土地、河流等的句子,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 三层强化。
阅读第二节,谈谈它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本第二课《我爱这土地》课件(13张)

仿写诗歌
如今的祖国已繁荣昌盛,你会怎样抒发 对国土的深切情感?请仿照《我爱这土地》 写一首诗
仿 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嘹亮的歌喉欢唱: 这片被春潮浸润过的土地, 这永远承载着我们的激情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拂着春天的希望的风, 和那从苦难中苏醒时脸上的泪痕…… ——然后我拍打翅膀, 在阳光里绽放起金色的翎羽。
一读,准字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 爱 这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土 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为什么我的眼里仍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深情地 )
三听,感真情
•听示范朗读 •想象诗的画面 •感受诗歌的深情
品鉴诗歌
1.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 与升华,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 (意象是渗透 了诗人的情感的具体形象)
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 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 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1、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象
遭践踏的国土 人们心中的悲愤
征
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光明的未来
•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 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
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稍慢
使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 /一只鸟. ,
用
我也应该 /用嘶.哑. 的喉咙 /歌唱: 这被暴风雨 /所打. 击. 着的 /土. 地. ,
重
这永. 远. 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 流. , 这无. 止. 息. 地 /吹刮着的 /激. 怒. 的 /风.,
音
和—那—来然自后/林我间死的. 了/无,.比.温. 柔. 的 /黎. 明. ……
光明、希望
自由朗读诗歌《复活的土地》,选择自己喜欢 的句子进行交流展示。
要求:1.把握语速 2.读出停顿 3.读出感情 4.恰当使用重音
写作背景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 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 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他的 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卢沟 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枪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意,指的是自然之景或客观事物; 象,指的是特殊的意义或情感; 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某一具体形象
象征
另一事物或意义
赏析意象的窍门
分析意象的修饰语 结合时代背景
鸟 土地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
河流、风 黎明
人民的悲愤和不屈 不挠的反抗
——铁凝
学习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情结。
1.大声朗读 2.读出感情 3.读出停顿 4.把握语速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 /一只鸟, 我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这被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 /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 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 /激怒的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 /黎明…… ——然后/ 我死了, 连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45张PPT)

满腔 悲愤
风 黎明
抗争 精神
解放区
诗人以鸟儿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 处于苦难中的祖国的热爱和甘于为之奋斗献身之情
5.最后两句诗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泪水” 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了设问,直抒胸臆,抒 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感受: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磨难,越来越 强大;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她,为她的繁荣富强贡 献自己的力量。
诗词朗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上下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激怒的风
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 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 光明美好的胜利、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的黎明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 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 往和希冀。
3.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 腐烂在土地里面”?
上下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 月,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侵 略者铁蹄的践踏。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 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爱国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 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 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 歌手”而写诗的。
风 黎明
抗争 精神
解放区
诗人以鸟儿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 处于苦难中的祖国的热爱和甘于为之奋斗献身之情
5.最后两句诗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泪水” 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了设问,直抒胸臆,抒 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感受: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磨难,越来越 强大;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她,为她的繁荣富强贡 献自己的力量。
诗词朗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上下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激怒的风
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 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 光明美好的胜利、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的黎明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 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 往和希冀。
3.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 腐烂在土地里面”?
上下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 月,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侵 略者铁蹄的践踏。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 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爱国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 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 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 歌手”而写诗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3张PPT)

“鸟”
确定描写“鸟”的语句:
“鸟”
确定描写“鸟”的语句: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然也后我应死该了,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要画的“鸟”是一个勇者形象,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它为被压迫的土地歌唱,为愤怒、反抗的
学 生 示 例 : 河流和风歌唱,为即将到来的黎明而歌唱;“嘶哑”可以看到它的 疲累和竭尽全力。
《我爱这土地》 意象的选择与组 合
布置任务
设计《我爱这土地》的插画作为《艾青诗选》 有声读物的封面图片,并给插画配上解说词。
一.圈画诗中的典型事物,思考画出事物什么特点。
“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饱受摧残、坑洼不平、满目疮痍
“河流”:“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分
怒水湍急、汹涌奔腾
析 修
“ 风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饰
狂风怒号----杂草树木披靡倒伏之状语
“黎明”:“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朝晖温柔和煦
写作背景
1938年11月17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象征意义:
“土地” ——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国土; “河流” ——我们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 “ 风 ” ——人民心中永不停息地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反抗; “黎明” ——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作业
1.为你设计的插画写解说词,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另附一张插画作品; 2.录制《我爱这土地》朗读音频。
力地大声地歌唱。对着广袤
的土地、向着奔腾的河流,
在狂风中,它唱出了对土地
的热爱,唱出了与河流一样
的悲愤,唱出了风一般的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1.诗人是以什么形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鸟是诗人的象征,诗人借鸟的 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2.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诗歌意象?
作者的感情
意 象 客观的事物
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感受:
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磨难,越来越强大; 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她,为她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2. 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
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小鸟对土地的眷念。它歌唱 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便投身土地的怀抱, 与它所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 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 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 的眷恋和热爱。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人是以什 么形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的。诗中写 到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刻意义?
知识备查
2 我爱这土地/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 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 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 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 论》等刊物也发表新体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 周作人、俞平伯等。诗歌流派主要有“新月派”、“七月派”、 “九叶诗派”、“朦胧派”等。
3. 诗中的鸟儿歌唱了什么?找一找有哪些意象。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4. 读读这些意象前的修饰语,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 我爱这土地/
这生养我们的土地, 变得满目疮痍。
有人为掠夺她而百般蹂躏, 有人为捍卫她而献出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 聆听诗人艾青的深情告白,去感受 他炽烈的爱国情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
2 我爱这土地/
2 我爱这土地
学习目标
2 我爱这土地/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领会诗歌 的主题思想。(重点、难点) 3.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素养)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祖国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铁蹄的 摧残、肆虐
表现出我们民族内心的悲愤和对 敌人暴行的抗争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表达了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5.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你从中体会到这些意象有哪
些象征意义?
土地
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
至热 死爱 不祖 渝国
象征深远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饱含感情地齐声朗读第二节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思考:1. 这两句诗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 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这一诗节没有采用象征手法 诗人运用了设问,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我爱这土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 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 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从卢沟桥事变肇始,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整体感知
2 我爱这土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整体感知
2 我爱这土地/
2. 再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说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备查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诗人。原
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 作。还著有诗集《北方》《向太阳》 《归来的歌》,诗论《诗论》等。诗 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 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知识备查
2 我爱这土地/ 背景资料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 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 诗人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 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 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的。
河流 风
黎明
象征着
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如河 流一般汹涌奔流。
人民对侵略者暴行发出的怒吼。
胜利的曙光、光明。
精读细研
2 我爱这土地/ 第一节诗小结
诗人以鸟儿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处 于苦难中的祖国的热爱和甘于为之奋斗献身之情。
鸟
意象 土地 朴实 河流
风 黎明
诗人自己 生养我们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 中国人民积郁的悲愤 中国人民发出的怒吼 胜利的曙光、光明
预习检查 读一读
fèn
悲愤
2 我爱这土地/
xiōnɡ yǒnɡ
汹涌
fǔ
腐烂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2 我爱这土地/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止息: 停止。
深沉: ①形容程度深;②(声音)低沉;③沉着持重, 思想感情不外露。
激怒: 刺激使发怒。
腐烂: 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变质;比喻腐化堕落。
整体感知
2 我爱这土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揭示 全诗主旨的诗句,说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2 我爱这土地/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 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表达了 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真挚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