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一急救的正确呼救

合集下载

急救知识要点

急救知识要点

急救知识要点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旨在保护生命、减轻伤痛和避免进一步损害。

掌握急救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地施救可能会拯救生命。

下面是一些急救知识的要点,帮助您了解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1. 意识判断和呼叫急救在遇到急救情况时,首先需要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

可以通过轻轻摇动伤者或大声喊叫来尝试唤醒他们。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例如拨打120)。

在呼叫急救时,要提供准确的位置和伤者的情况描述,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2.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关键。

如果伤者有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采取措施。

首先,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仰头抬颏,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3.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停止的急救技术。

它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中央,手掌叠放,用身体的重量施加压力,每分钟约100-120次。

在按压之间,进行2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伤者恢复心跳。

4. 烧伤急救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在处理烧伤时,首先要将受伤部位放入冷水中,以减轻疼痛并防止烧伤继续扩散。

然后,用干净的干布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使用任何粘性材料。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伤势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并尽量保持伤者的舒适。

5. 骨折和关节脱位急救在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时,应避免移动伤者,以免进一步加重伤情。

可以通过固定伤处来减轻疼痛和保护骨折或脱位部位。

使用夹板、绷带或其他可用材料固定伤处,并尽快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6. 中毒急救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可能由于误食有毒物质或接触有害物质而引起。

在处理中毒时,首先要尽快将伤者从有害环境中转移出来,并迅速清除伤者身上的有害物质。

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中毒的详细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够提供相应的治疗。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一——急救的正确呼救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一——急救的正确呼救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一——急救的正确呼救我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是“120”。

为使伤病员及时得到救治,在呼救“120”时要注意:1、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

2、讲清伤病员所在的详细地址。

如“××区×x路××弄×号×室”,不能只交待在某桥下或在某厂家旁边等不确切地点。

3、讲清伤病员的主要病情,如昏迷、头部外伤、中毒,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

4、告知救护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如救护人员找不到伤病员时,可及时与呼救人联系。

5、若是成批伤病员,必须报告事故缘由,如车祸、房屋倒塌、中毒等,并报告伤病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6、挂断电话后,应派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以便引导救护车出入。

7、准备好伤病员随带的物品;若是断肢的伤病员,要带上断离的肢体等,并确定1~2人陪同前往医院。

8、如果在呼救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到达,可再次拨打“120”。

若伤病员情况允许,不要另找其他车辆。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二——止血血液是人体内输送氧气、养料,输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重要载体。

据有关测试推算,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8%,一个体重60kg的人,血液约为4200ml。

失血总量达总血量20% ,以下时,出现头晕头昏,脉跳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

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时,失血量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止血是救护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迅速采取措施。

1、外伤出血的种类当人体受到外伤时,依身体血管的种类,出血通常分成三种。

(1)动脉出血。

动脉血来自心脏,颜色鲜红。

动脉出血时血液随脉搏向外冲击,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呈泉涌样、搏动性、甚至喷射状(如在大的动脉出血时)流出不止,故常使人在短时问内造成大量失血,容量引起生命危险。

压迫伤口的近心端,出血强度可以得到控制。

(2)静脉出血。

静脉血为回心血,颜色暗红,出血时血液从伤口的远心端缓慢流出。

医疗急救常识

医疗急救常识

医疗急救常识医疗急救是一项关键的技能,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了解基本的医疗急救常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急救常识,以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时恢复心脏跳动。

当一个人突然倒下且没有呼吸或心跳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 检查安全性:确保环境安全,然后呼叫急救电话。

- 检查意识:轻轻摇动患者并询问是否可以听到您的声音。

- 呼叫帮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 开始胸外按压:在患者的胸骨中央位置,使用重心压力进行连续的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 继续按压和人工呼吸:持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2. 创伤急救创伤急救是指在外伤引起的紧急情况下提供的紧急救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伤急救技巧:- 控制出血:使用干净的绷带或衣物直接压在出血部位上,同时提升患肢以减少出血。

- 固定骨折:在移动患者之前,用绷带或其他可用的材料固定骨折部位。

- 处理切口伤口:用干净的绷带或清洁纱布覆盖切口伤口,避免感染。

- 处理烧伤: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绷带覆盖。

3. 中风急救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以下是一些中风急救的迅速判断方法:- 检查面部:请患者微笑,观察面部是否有一侧下垂。

- 检查言语:请患者重复简单的句子,观察是否有言语困难。

- 检查手臂:请患者抬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无力或下垂。

- 迅速就医: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症状,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4. 窒息急救窒息是由于气道受阻而导致呼吸困难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窒息急救的技巧:- 立即呼救:如果患者无法说话或咳嗽,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 进行背部拍击:用平坦的手掌在患者背部上部进行五次有力的拍击。

- 进行腹部挤压:将拳头放在患者胃部上方,用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向内上方施加压力。

医疗急救基本知识

医疗急救基本知识

医疗急救基本知识
医疗急救基本知识是指在突发的医疗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被急救者的生命、身体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医疗急救知识:
1.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生医疗紧急情况时,首先应该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911。

在通话中要清晰明了地说明情况,并告诉急救人员你所在的位置。

2. 处理出血:如果被急救者出现外伤性出血,应该立即拿起干净的绷带或毛巾,压在出血部位上,同时把受伤的部位抬高。

如果情况严重,应该立即送往医院。

3. 处理呼吸困难:如果被急救者出现呼吸困难,应该把他/她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抬高头部,松开衣服,确保空气畅通。

如果情况严重,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4. 处理中毒:如果被急救者有中毒的症状,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诉急救人员中毒的药物或物质。

同时,应该立即将被急救者送往医院。

5. 处理骨折:如果被急救者有骨折的症状,应该先用绷带或毛巾固定受伤部位,然后把受伤部位抬高。

如果情况严重,应该立即送往医院。

总之,在医疗紧急情况下,应该保持冷静、快速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被
急救者的生命和健康。

同时,在平时也应该学习更多医疗急救知识,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

急救简要指南

急救简要指南

急救简要指南急救是指在突发状况下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生命的行为。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拯救生命,因此急救简要指南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急救简要指南,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1. 意识判断和呼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需要判断伤者是否故意识。

可以轻轻拍打伤者的脸颊并大声呼叫其名字,观察其有无反应。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并告诉医务人员发生了什么事情和所在的具体位置。

2. 呼吸急救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者呼吸难点,需要即将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将头部后仰,打开气道。

用自己的嘴对准伤者的嘴巴,用力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钟。

然后观察伤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如果没有,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3.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用手掌在伤者胸骨上进行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将双手叠放在胸骨上方,用力向下按压,每次按压的深度应为5-6厘米,每分钟进行100-120次。

4. 出血控制在遇到出血的情况时,需要即将采取控制措施以阻挠出血。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直接按压伤口,直到出血住手。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压迫止血,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 骨折和关节脱位在遇到骨折或者关节脱位的情况时,需要保持伤者不动,并用夹板或者固定物将受伤部位固定住。

夹板可以使用硬纸板、木板或者折叠的衣物。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加重伤者的痛苦。

6. 烧伤和烫伤在遇到烧伤或者烫伤的情况时,首先需要将伤者远离火源或者热源,然后用冷水冲洗伤口,冷水可以缓解疼痛并减轻伤势。

对于严重的烧伤,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并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

7. 中毒在遇到中毒的情况时,需要立即将伤者从中毒源处转移,并呼叫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之前,可以用清水冲洗中毒部位,但不要强迫伤者吐出物质,以免引起二次中毒。

8. 心脏骤停在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需要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应急救援:急救常识和应急处理技巧

应急救援:急救常识和应急处理技巧

应急救援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技巧,保护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活动。

掌握一些急救常识和应急处理技巧对于我们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常识和应急处理技巧,供您参考。

一、急救常识:1. 呼救:在发现突发情况时,首先要及时呼救。

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号码,如120(急救)或110(警务),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并请求帮助。

2.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判断伤患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轻拍伤患的肩膀并大声呼喊,观察他们是否有反应。

同时,观察胸部是否有正常的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

3. 打开气道:如果伤患没有意识或呼吸停止,需要迅速打开气道进行急救。

将伤患平放在坚硬而平坦的地面上,仰头抬颏,使气道保持通畅。

4. 心肺复苏(CPR):如果伤患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5. 止血:在出血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按住出血部位,然后再包扎固定。

如出血严重,可使用止血带或压迫点止血。

6. 骨折固定:在发现骨折情况时,要保持伤患的身体稳定,避免移动。

可以用夹板、棉被等固定骨折部位,然后就近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7. 烧伤处理:在烧伤情况下,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烧伤部位,以降低烧伤程度。

不要用冷水或冰敷,以免加重损伤。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感染。

二、应急处理技巧:1. 火灾逃生:在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撤离。

尽量趴在地面上,避开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沿着安全疏散通道或楼梯下楼,切勿乘坐电梯。

2. 地震安全:在地震发生时,要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避险,如桌子下、墙角等。

保护好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体砸伤。

不要乱跑,尽量避免使用电梯。

3. 溺水救援:在水中发现有人溺水时,要及时求助其他人并展开救援行动。

可以使用救生圈、救生器具等将溺水者拉至岸边,但切勿直接下水救援,以免造成二次溺水。

医疗急救常识

医疗急救常识

医疗急救常识一、急救的定义和重要性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防止病情恶化而进行的紧急处理措施。

急救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对于救助者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紧急呼叫1.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号码,如中国的急救电话为120。

2. 在呼叫时,要保持冷静,清晰地告诉接线员发生的紧急情况和具体位置。

3. 如果无法拨打急救电话,可以请求周围的人帮助,尽快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

三、心肺复苏1. 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法。

它包括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2. 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需要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位置,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3. 进行心肺按压时,应将手掌叠放在患者的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保持频率和深度稳定。

4. 人工呼吸时,将患者的头部仰起,捏住鼻子,用嘴对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2秒,观察胸廓抬起。

5. 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

四、止血处理1. 在出血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以防止过多的血液丢失。

2. 对于轻度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止血。

3. 对于严重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或绷带进行止血。

将止血带绑在离伤口较远的位置,用力扎紧,直到出血停止。

4. 在进行止血处理时,应尽量避免直接触碰伤口,以免引起感染。

五、烧伤处理1. 对于轻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处,以减轻疼痛和消肿。

2. 对于严重烧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患者移到安全的地方,远离火源。

3. 在处理烧伤时,切勿涂抹油脂或其他物质,以免加重伤情。

4.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覆盖烧伤部位,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5. 不要剥离附着在烧伤处的衣物或物体,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六、窒息处理1. 当遇到窒息紧急情况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2. 对于成年人,可以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处理。

双手掌根部位放在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

医疗急救常识

医疗急救常识

医疗急救常识一、急救基本原则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和减轻伤害而进行的紧急处理。

在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保护生命是第一位的:急救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患者的生命。

在进行任何处理之前,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2. 判断现场安全:在进行急救前,要先判断现场是否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应先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再进行急救。

3. 拨打急救电话: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并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到达。

4. 评估患者状况:在急救开始之前,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方面的观察,以确定急救的紧急程度和方法。

5. 采取适当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状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例如,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处理骨折等。

6.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后,应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设备,可以进一步处理患者的情况。

二、常见急救场景及处理方法1.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1)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并喊话,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2)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部起伏,倾听是否有呼吸声。

(3)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 窒息窒息是指气道被阻塞,导致无法正常呼吸。

(1)判断窒息程度:根据患者的表情、咳嗽声和呼吸声,判断窒息的程度。

(2)进行胸部冲击:对于轻度窒息,可以让患者自行咳嗽,帮助清除气道。

对于重度窒息,可以进行胸部冲击,以排除气道阻塞。

(3)进行人工呼吸:如果胸部冲击无效,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仰面放平,控制好头部位置,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3. 大面积出血大面积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需要迅速止血。

(1)用力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用力压在出血部位上,以阻止血液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一——急救的正确呼救我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是“120”。

为使伤病员及时得到救治,在呼救“120”时要注意:1、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

2、讲清伤病员所在的详细地址。

如“××区×x路××弄×号×室”,不能只交待在某桥下或在某厂家旁边等不确切地点。

3、讲清伤病员的主要病情,如昏迷、头部外伤、中毒,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

4、告知救护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如救护人员找不到伤病员时,可及时与呼救人联系。

5、若是成批伤病员,必须报告事故缘由,如车祸、房屋倒塌、中毒等,并报告伤病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6、挂断电话后,应派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以便引导救护车出入。

7、准备好伤病员随带的物品;若是断肢的伤病员,要带上断离的肢体等,并确定1~2人陪同前往医院。

8、如果在呼救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到达,可再次拨打“120”。

若伤病员情况允许,不要另找其他车辆。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二——止血血液是人体内输送氧气、养料,输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重要载体。

据有关测试推算,成人的血液占其体重8%,一个体重60kg的人,血液约为4200ml。

失血总量达总血量20%,以下时,出现头晕头昏,脉跳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

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时,失血量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止血是救护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迅速采取措施。

1、外伤出血的种类当人体受到外伤时,依身体血管的种类,出血通常分成三种。

(1)动脉出血。

动脉血来自心脏,颜色鲜红。

动脉出血时血液随脉搏向外冲击,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呈泉涌样、搏动性、甚至喷射状(如在大的动脉出血时)流出不止,故常使人在短时问内造成大量失血,容量引起生命危险。

压迫伤口的近心端,出血强度可以得到控制。

(2)静脉出血。

静脉血为回心血,颜色暗红,出血时血液从伤口的远心端缓慢流出。

但是,如果为大静脉出血,往往随呼吸运动而断续,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时流出较快,也有冲击。

静脉出血的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

毛细血管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时,血液像水珠样流出,常能自行凝固止血,故危险性较小。

2、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

这一方法,多用于大血管出血止血。

例如当较大的动脉出血时,几分钟即可危及伤员生命,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可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紧急止血法。

A 、头顶部出血:如遇到这种情况,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方搏动点(胫浅动脉)止血。

B 、头颈部出血:一侧头颈部大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此处可摸到一个强烈的搏动(颈总动脉),将其压向颈椎止血。

但是,只在非常紧急时才能压迫它,并且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压迫后可能使脉搏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停止,所以千万不能两侧同时压迫。

C 、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的凹陷处,此处可摸到明显搏动(面动脉),压迫此点可以止血。

D 、后头部出血:可用两个拇指或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压迫耳后乳突后侧附近的搏动处。

E 、肩与上肢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它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

只有上肢出血时,可用四指压迫腋窝部搏动点(腋动脉),将它压向肱骨上止血。

或在肱二头肌(欲称“小老鼠”)的内侧缘向肱骨上压迫肱动脉。

只有前臂出血时,可在肘窝部测血压处压迫肱动脉。

F 、下肢出血:可用双手掌重迭,或以肘部压迫大腿根部中点稍下高处的搏动点(股动脉),可以止下肢出血。

足部出血时,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部中部近脚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

(1)屈肢加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无骨折的四肢出血。

采取在肘窝、腋窝、腘窝或腹股沟处加棉纱垫、屈肢,然后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扎紧的办法止血。

但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2)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是通过压瘪血管而止血,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毒蛇咬伤时,为防止蛇毒向全身扩散,也常使用止血带)。

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

(3)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A 、止血带要绑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

但对上臂和大腿都应该绑在上段,中段易压迫致伤大的神经,引起肢体麻痹。

B、要先加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然后再绑扎。

C、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

过松时常只能压住静脉,使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动脉血来源未断,血流有来路而无回路,反而加重出血,甚至引起肢体肿胀和坏死。

D、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3h。

但在此时间内也应每隔0.5h(冷天)或1h慢慢解开、放松一次。

每次放松2-3min,放松时用指压法暂时止血。

E、上止血带伤员要设明显标记,标记上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

上止血带的地方要暴露。

F、上止血带的伤员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一到医院,护送人员应立即向医生说明使用止血带的情况。

上止血带也有多种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如下几种:A、布止血带绞紧止血法:这一方法是将布块或三角巾折叠成条带状,平整地绕肢体一圈,两头左右交叉打活结,并在一头留成一小套然后取一个小木棒(或筷子、笔杆)穿在活结下,稍向上提边提边绞紧,再将绞紧后的木棒一头插入小套内,并把小套拉紧固定即可。

B 、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法:这一方法是先在出血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上放一个敷料卷或纸卷做垫,然后用绷带或折成条带状的三角巾或布带,平整地压在纸卷上,然后缠在肢体上勒紧打结,即可止血。

C、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止血带为约lm长的橡皮管,先在肢体上加布垫,然后将橡皮管拉紧绕上2~3圈,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动脉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橡皮管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上面加以固定。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三——包扎所有开放性伤口,在急救时均需进行妥善包扎,以达到保护伤口,减少污染,避免外界对伤口的刺激和减少疼痛的目的。

1、包扎时注意事项(1)包扎前,先将衣服解开或剪开,充分暴露伤口,尽快地进行包扎。

(2)急救包接触伤口的一面,必须保持无菌。

(3)伤口上或其周围不用磺胺粉等药物。

(4)急救包要充分地遮盖伤口和伤部周围皮肤约5~10cm范围,一个不够时可用多个急救包。

(5)较大较深的出血伤口,可先用一个急救包填塞,再加压包扎。

(6)包扎时必须动作轻柔,不增加损伤。

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运;也不能过松,以免运送时滑脱。

打结时,不要扎结在伤口上。

(7)如无活动性大出血,浸透的急救包可不必更换,外面再加急救包包扎即可。

(8)对骨折或关节伤伤员,包扎后应加用固定器材。

2、包扎材料的选择包扎材料通常使用绷带、三角巾及回头带等。

当现场缺乏上述材料时,也可使用干净毛巾、手帕、布料或衣裤等代替。

三角巾是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棉布料,用处较多,使用方便,且容易掌握。

如没有三角巾,也可用1m见方的布料按对角线对折剪开而成。

其直角部位称顶端(顶角),有的顶端还有系带,两短角称端(两角),斜边称底边。

有时将三角巾斜对折成燕尾底状,两短角称燕尾角。

3、包扎方法(1)头部包扎A、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折迭约二指宽,置于前额齐眉边,顶角向后覆盖头部,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后拉,在枕部压住顶角,然后将顶角折入底边内,两底角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

B 、毛巾包扎法:将毛巾横放头部,其前边包住前额,把两个前角拉向耳上缘至枕后打结,然后再把毛巾的两个后角反折压住前角扎结之上,左右交叉返至前额打结,如不够长度可加扎一小带。

(2)面部包扎法A 、单侧面部包扎法分二种。

一种是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折成鱼尾状,将一尾角放于伤侧面部,鱼尾底边沿耳上绕头至对侧打结,然后将前面尾角向外翻折拉紧后,绕下颌与覆盖头后之尾角打结。

另一种是毛巾包扎法:将毛巾斜放于头顶,其前边盖住伤侧面部,把前边两角拉至对侧耳下打结,毛巾的后边向外反折,包绕下颌到耳后打结。

B 、全面部包扎法:以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于下颌,底边置于头后,两底角斜向头后拉直,左右交叉压底边,经两耳上缘绕到前颌打结,包扎后,可在眼、鼻、口等处提起布块各剪一洞,露出两眼和口、鼻。

C 、下颌、颞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一条宽2~3寸横带状,在颞部开始绕下领经对侧耳前与另一端交叉,两端依相反方向绕头部帽缘一圈,到对侧耳部打结D 、手、足包扎:手心或脚底向下放于三角巾上,手指(趾)向三角巾顶角,并将顶角折盖手背或足背,两底角拉向手背(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或踝上而打结。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四——骨折固定人体的骨骼起运动支撑和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

创伤往往造成骨折,骨折部位有皮肤裂伤,骨头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无皮肤裂伤为闭合性骨折。

1、固定注意事项(1)凡是骨折、关节伤、血管神经伤、广泛软组织伤等伤员,在送往医院前均须做好伤肢固定。

(2)先进行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3)刺出伤口的骨折端不要送回伤口内,一般畸形则按原形态固定,以免增加污染和刺伤血管、神经。

(4)固定范围应包括伤部上下两个关节,固定物要扶托住伤肢。

(5)肢体骨突部位应用棉垫或其他柔软材料作衬垫。

(6)送往医院途中应重视伤员主诉,注意观察伤肢,适当抬高并予以保护。

严寒地区应注意保暖。

2、固定材料选择。

骨折应用夹板临时固定。

常用的有木制、铁制、塑料制临时夹板。

如无临时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竹竿、硬纸板等临时代用。

3、固定方法(1)舷骨骨折。

一种是木制夹板固定。

用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再用两条三角巾折成带状扎牢,肘关节弯曲成90度,前臂用三角巾悬吊。

另一种三角巾自体固定。

用一块三角巾悬吊前臂,另一块三角巾固定上臂于胸侧。

(2)前臂骨折。

用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垫以柔软衬物,分别安置前臂屈侧与背侧,用三角巾包扎,再予悬吊。

若固定需要包括手及腕部时,则屈侧木板一端长达手指尖远处,用布团置于手掌使手呈半抓握位置固定。

(3)股骨骨折。

用一块长木板或扁担,自腋部起至外踝处以5~6条三角巾,分别绕胸、腰、大腿、膝、小腿及踝部等处扎紧。

无木板时也可利用健肢与伤肢绑扎在一起作固定。

(4)小腿骨折。

用一块木板自大腿中部至足部,用三角巾或绷带绑扎。

现场医疗急救常识之五——搬运伤员伤员经过初步救护处理后,必须迅速安全地将伤员送至医院或急救中心(站)进一步治疗。

1、搬运伤员的要求。

搬运伤员时,要根据伤员的不同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注意搬运的体位和方式,动作要轻而迅速,数人抬扶病人时,动作还需一致:对腰部、骨盆处骨折的伤员,要选择平整的硬担架床。

在抬送途中,尽量减少震动,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