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升高的意义
肌钙蛋白峰值

肌钙蛋白峰值肌钙蛋白(troponin)是心肌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蛋白质,也是一种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肌钙蛋白峰值是指在心肌损伤后,肌钙蛋白浓度达到的最高峰值。
本文将围绕肌钙蛋白峰值展开讨论,探讨其临床意义、测定方法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
肌钙蛋白峰值是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心肌损伤发生后,心肌细胞会释放出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峰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一般来说,肌钙蛋白峰值越高,心肌损伤程度越严重。
因此,通过监测肌钙蛋白峰值,可以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心肌损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测定肌钙蛋白峰值的方法主要有免疫测定法和高灵敏度测定法两种。
免疫测定法是目前常用的肌钙蛋白测定方法,它通过免疫反应原理,利用抗体与肌钙蛋白结合产生颜色反应,从而定量测定肌钙蛋白的浓度。
高灵敏度测定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肌钙蛋白测定方法,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峰值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肌钙蛋白峰值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
此外,肌钙蛋白峰值的升高还可以提示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测定肌钙蛋白峰值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心脏疾病,其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肌钙蛋白峰值升高。
例如,肺栓塞、重症感染、创伤等情况下,由于心肌受损,肌钙蛋白峰值也会升高。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测定肌钙蛋白峰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以外的其他疾病。
肌钙蛋白峰值是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肌钙蛋白峰值可以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肌钙蛋白峰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免疫测定法和高灵敏度测定法,这两种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此外,肌钙蛋白峰值的升高还可以提示其他心脏疾病以及某些非心脏疾病。
因此,肌钙蛋白峰值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JACC)

JACC:肌钙蛋白升高临床实践意义专家共识发布11月12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在线发表了“解读肌钙蛋白升高临床实践意义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指导临床医师何时进行肌钙蛋白检测以及如何解读其结果。
该共识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其他学会共同发布的。
临床医师首先应了解何时(及为什么)要进行(或不进行)肌钙蛋白检测。
许多情况下会出现肌钙蛋白升高(图),共识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解读肌钙蛋白检测结果的框架,对临床常见肌钙蛋白应用问题予以解答(表)。
对诊断心肌梗死(心梗)所要求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共识参考了新近发布的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共识强调需了解的最重要一点是,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坏死而其自身对病因无提示作用。
医师应尽量明确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其在许多情况下可提示预后,有时亦可指导治疗。
随着检测手段日趋敏感,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对决定是否行肌钙蛋白检测变得更加重要,综合考虑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对诊断来讲很必要。
■专家观点结合临床解读肌钙蛋白检测结果,须辨清心肌损伤病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方唯一李若谷)该共识除对肌钙蛋白检查进行简要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列举了临床中除心肌缺血外能引起肌钙蛋白升高的各类原因。
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变化对于诊断心肌坏死和鉴别心肌缺血十分重要,其意义越来越受到各国专家的重视。
2012年8月公布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最重要的就是强调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作用,将其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心梗的首要标准。
目前,我国一些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有限,缺乏有效的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方法;同时,由于各临床中心采用的检测技术不同,其检测结果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肌钙蛋白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参考值都存在较大不同。
而指南所推荐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较传统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在我国各中心普及指南推荐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统一检测标准,对于快速识别心肌损伤将有重要临床意义,利于ACS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衡量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重要指标,通常出现于心肌梗死患者。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测定,是高效快速诊断心脏病的客观可靠的手段,促进了早期心肌梗死的有效及时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作用。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内所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正常浓度很低,当发生心肌梗死时,体表浓度会急剧升高。
在动脉血中,肌红蛋白往往仅用1小时就可检测出,能及时判断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以便由此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肌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提前诊断心肌梗死,而且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穿刺后心肌梗死的复发可能性。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大分子量的肌蛋白,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前后的6-9小时出现在血浆中。
肌红蛋白及其后定量的升高是发生心肌坏死的急性阶段,而肌钙蛋白则是第二阶段,有利于衡量心肌坏死的总体大小以及总供氧需求量,使临床医生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便于科学施治。
对肌钙蛋白升高临床实践意义的专家共识的解读

对肌钙蛋白升高临床实践意义的专家共识的解读
一、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意味着什么
肌钙蛋白升高是心肌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但肌钙蛋白升高本身并不提示心梗,也就是与心肌坏死的病因非特异性相关。
临床中有许多非缺血性情况下肌钙蛋白升高的病因,如感染,肾衰竭,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等。
二、何时应当检测肌钙蛋白水平
a)肌钙蛋白升高仅在临床表现和检查提示有心梗的可能性时才
具有提示意义。
b)由于肌钙蛋白并非心梗特异性指标,因此仅在怀疑心梗时才
对其水平进行检测。
c)对于有心梗症状的慢性肾脏患者不管损伤程度如何建议检测
肌钙蛋白以诊断心梗。
终末期肾病患者在6-9小时内肌钙蛋
白水平变化≥20%可诊断为急性心梗。
三、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在预后预测中的重要性
无论病因是什么,肌钙蛋白升高提示预后较差。
四、心脏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五、肌钙蛋白对心梗并非特异。
肌钙蛋白增高的意义PPT课件

肌钙蛋白的生理作用
• cTn T (39.7 kd) 将肌钙蛋白结合于原肌球蛋白 • cTn C (18 kd) 结合钙离子 • cTn I (22.5 kd) 与肌动蛋白结合抑制收缩
肌钙蛋白结构
肌钙蛋白的组成
肌钙蛋白(Troponin,Tn)是心肌收缩蛋白中的调 节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肌钙蛋白C(TnC),肌钙 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I(TnI)。
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继发性心肌缺血及肺动脉 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受损。
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
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时cTn可达较高峰值, 并且cTn升高可长期存在。
肾功能下降,肌钙蛋白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清除 而累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脏容量负荷增加 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加重心肌损伤。
急性脑卒中
心力衰竭
Missov 和 La Vecchia等分别报道了心衰患者cTn轻 度增高。
大规模多中心的ADHERE注册研究发现75%的心力衰竭 患者cTn增高( cTn I≥0.4ug/L或者cTn T≥0.01ug/L )。
机制:心脏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左心室充盈压增加 ,心肌纤维束被动拉长、异位、溶解,导致心肌细 胞受损或凋亡。
发热、心动过速,继发于呼衰的低氧血症,微循环障碍 、低血压和贫血,均导致心肌氧供减少,从而心肌细胞 损伤,肌钙蛋白释放;感染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激活产生的内毒素、细胞因子或超 氧离子损伤心肌细胞。
血液病
血液学异常可累及心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造成心内膜损伤和或 血栓栓塞,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栓 塞性微血管病变造成微血管或大血管阻塞 。
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和机制
心肌收缩理论
心肌属于横纹肌; 横纹肌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 粗肌丝与细肌丝在肌节内相互滑行导致肌肉收缩。
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肌钙蛋白,你了解它吗?

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肌钙蛋白,你了解它吗?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当我们因胸闷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查一查肌钙蛋白这一数值水平。
当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如果肌钙蛋白水平较低还好;如果肌钙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医生的面色也会随之凝重起来,甚至会怀疑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
那么,肌钙蛋白究竟是什么?肌钙蛋白高意味着什么?发现肌钙蛋白升高,就一定是心肌梗死吗?我们该如何处理肌钙蛋白数值升高的情况?什么是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身体用于调节心肌收缩的蛋白,并在人体心肌收缩、舒张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患者听从医嘱查验肌钙蛋白数值,便于初步筛查其心肌损伤、坏死等各种疾病的进展程度。
有研究指出,肌钙蛋白数值的升高通常能够提示患者心肌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坏死。
当患者身体内的肌钙蛋白含量明显增加时,可能会引发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危重大疾病。
在一些恶性异质性患者中偶尔也会出现肌钙蛋白含量降低的情况。
一般而言,肌钙蛋白含量降低并不会出现显著的不良症状,而且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肌钙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作为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正常的蛋白质,肌钙蛋白在人体肌肉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物质通常存在于肌肉组织的细胞中,当患者心肌细胞遭受损伤以后,肌钙蛋白就会从心肌纤维上降低下来,进而出现在患者的血液当中。
有研究指出,肌钙蛋白并不存在下限,即使其浓度处于零状态时也在正常范围内。
但当患者机体内的肌钙蛋白水平超过0.5 μg/L时,就表示其存在心脏肌肉损伤;如果肌钙蛋白水平超过0.2 μg/L时,应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等进行综合评估。
肌钙蛋白高意味着什么?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例,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当其出现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心肌缺血坏死等异常情况时,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也会随之上升。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肌钙蛋白水平都意味着心肌缺血坏死,还可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第一,心肌受损。
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导语: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这是很多患者都想全面了解的,因为对于很多心脏出现问题的一些患者,当自己的心肌出现了损伤后,为了保障
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这是很多患者都想全面了解的,因为对于很多心脏出现问题的一些患者,当自己的心肌出现了损伤后,为了保障自己的健康,想全面了解一下血清肌钙蛋白临床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异常结果
升高
心肌损伤后,血中出现TnI、TnT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因此TnI、TnT是心肌损伤的一个较特异和较灵敏的指标,TnI较TnT更敏感。
肌钙蛋白升高最常见于心肌缺血损伤,如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手术后等。
急性心肌梗死TnT迅速、明显、持续升高,可达正常值的30-40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 升高,则提示有小范围的心肌坏死存在。
需要检测的人群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等等。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心肌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有机磷农药中毒、莱姆心脏炎、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青年心肌梗死、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注意事项
检查时:不同厂家试剂盒对标本的要求也不同,应按要求取血。
不适宜人群:严重的溶血将影响测定结果。
患有严重骨骼肌损伤病人会产生假阳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肌钙蛋白危急值制定标准

肌钙蛋白危急值制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肌钙蛋白(Troponin)是一种与心肌肌原纤维收缩有密切关系的蛋白质,它在心肌细胞受损或死亡时释放入血液中。
肌钙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标志物。
在急诊医学和心血管疾病领域,肌钙蛋白的检测已被普遍接受并应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研究的进行,人们意识到采用肌钙蛋白危急值制定标准对于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有必要对肌钙蛋白危急值的制定标准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肌钙蛋白危急值的制定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疾病特点。
肌钙蛋白的释放是一个持续过程,而非突然事件,因此急诊医学领域对于肌钙蛋白危急值的设置应该考虑到不同疾病的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的危急值可能会比心衰患者的危急值更高,因为前者病情相对更为严重和急迫。
肌钙蛋白危急值的制定还应考虑到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目前,常用的肌钙蛋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测定法和免疫荧光法。
在制定危急值标准时,应该结合检测方法的特点和灵敏度,以确定一个准确可靠的判断标准。
因为如果危急值设置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漏诊或误诊,从而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肌钙蛋白危急值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对于肌钙蛋白危急值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地判断肌钙蛋白的危急值,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肌钙蛋白危急值的制定标准还应该考虑到临床实践的经验和反馈。
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和优化危急值标准,以适应新的疾病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肌钙蛋白危急值的制定标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和科研实践,全面考虑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准确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性心肌病
• 指严重精神或躯体应激下出现一过性左室功能障碍的疾病 。典型的应激性 心肌病多发生于老年女性 。
• 一项小规模的研究发现,心衰的基础病因不同也影响肌钙蛋白水平。扩张型 心肌病心力衰竭者的基础肌钙蛋白水平低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急 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肌钙蛋白升高发生率、升高幅度、动态变 化有无区别,目前尚无资料。
心包炎和心肌炎
• 心外膜组织中没有肌钙蛋白,但在急性心包炎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 率为32%~49%,原因是心外膜心肌受到炎症反应的影响。肌钙蛋白升高 反映心肌也存在炎症病灶,因此急性心包炎如果合并心肌炎症(弥漫性或节 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肌钙蛋白升高),则称为急性心肌心包炎。心肌心包炎 患者多年龄较轻、男性多见、多有近期内发热史并合并胃肠道症状、合并肌
• 患者常表现为持续的缺血性胸痛或呼吸困难,ECG 示胸前导联ST段轻度抬 高,多数患者还伴有cTn 水平轻度上升。
• 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顿抑、心外膜多支血管或微血管 痉挛、以及局灶型心肌炎有关。
心脏相关手术
1、射频消融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Tn可轻度升高,检测多为弱阳性,其原因 是高频消融、体外电转直接损伤心肌引起cTn升高,但这种升高无预后判断意 义。
脑血管病
各种类型的中风,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常伴随有血清 肌钙蛋白升高,发生率约18%,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 急性中风患者可能合并了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 • 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导致高强度的心脏负荷,诱发原本稳定的斑块破裂,或
诱发了应激性心肌病。
肌钙蛋白升高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也是中风严重性的一个替代指标。
1、肾衰竭和终末期肾病:cTn升高可长期存在,机制可能是各种原因引起的 心肌微损伤或微梗死。如果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脏事件前已有cTn 升高,则需有6-9h重复检查cTn升高≥20%才能确定急性心肌缺血。
2、急性肺栓塞:原因可能包括灌注通气不成比例引起的血氧含量降低、心输 出量降低引起低灌注、冠脉血流量减少,肺栓塞患者肌钙蛋白水平也呈现动 态变化,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cTn峰值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肺栓 塞患者肌钙蛋白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
从而导致自发性心肌梗死;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心律失常、贫血、
呼衰、高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3型:疑似为心肌缺血的突发心源性死亡,或怀疑为新发生的
ECG缺血变化或新的LBBB的心源性死亡。由于死亡已经发生,患 者来不及采集血样进行心肌标志测定。
4型(4a和4b):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中将4型心肌梗死 分为4a型和4b型;
5型: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 1型:自发性心肌梗死,由于原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破裂等引 起的心肌缺血;
• 2型:心肌梗死继发于心肌的供氧和耗氧不平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 如冠状动脉痉挛、贫血、冠状动脉栓塞、心律失常或低血压。
• 3型:心源性猝死,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新出现的ST段抬高和新 的LBBB,但未及采集血样之前就死亡。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定义
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定义为检测值超过正常 参考人群(参考上限值)的第99百分位,这个 第99百分位界限定为诊断心梗的决定水平,因 此又称为“第99百分位法则”。每个检测方法 的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时的变异系数应当在 10%以下。
心肌梗死定义
2012年8月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ESC大会上公布了第三版更新的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 肌细胞死亡 。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 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 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 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 它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肌钙蛋白升高只是一个检验结果,表 示可能发生心肌坏死,检验本身或检验结果并不表示任何病因。
临床中常见肌钙蛋白应用问题及共识推荐意见
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意味着什么?
1、肌钙蛋白升高是心肌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此时肌钙蛋白自心肌细 胞释放入血液循环。
2、肌钙蛋白本身不提示心梗,更准确的说,其与心肌坏死的病因非特异性相 关。
• 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救治 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 早开始冠脉再通的治疗。
• 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 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
心肌梗死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1型: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
• 4型:与因缺血性冠脉事件而进行的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 5型:与因缺血性冠脉事件而进行的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 再梗(Reinfarction):心梗后28天内再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
• 心梗复发(Recurrent MI): 急性心梗28天后再次发生的心肌梗 死;
• 静息性心梗(Silent MI):病人的ECG出现了符合心梗诊断的病 理性Q波或影像学证实为心梗,但无临床症状。
痛和入院时ST段抬高较常见,而且多见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 临床实践观察到,即使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 间长可引起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单纯心动过速引起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 率目前报道不一致(28%~48%不等)。这是因为单纯心动过速患者很少 进行冠脉造影、运动负荷试验和血流动力学测定以及动态观察肌钙蛋白水平 等检查,因此难以得到单纯心动过速引起肌钙蛋白升高的确切发生率。
3、临床中在许多非缺血性情况下,肌钙蛋白会升高。随着检测水平的敏感性 升高,目前可以识别更多导致肌钙蛋白轻检测肌钙蛋白水平?
1、由于肌钙蛋白对心梗并非特异,因此仅在临床拟诊心梗时才进行肌钙蛋白 检测 。
2、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仅在临床表现和检查提示有心梗的可能性时才具有提示 意义。
水平升高的患者差,肺栓塞或者终末期肾病同时伴有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患 者预后亦不良。
血液cTn 水平与可能病因的关系
急性心力衰竭
• ADHERE注册研究发现, 6.2%患者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阳 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入院时收缩压较低、左室射血分数低。与肌钙蛋白阴 性的心衰患者相比,肌钙蛋白阳性者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8.0% vs. 2.7 %),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 目前尚无定论,推测可能与心室前负荷增加引起心肌受牵拉损伤导致肌钙蛋 白释出有关。
严重感染
• 在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程度与左室收缩功能下 降的程度相关,也与死亡相关。
• 发生机制不明,其中一个假说认为,在脓毒血症患者,发热、心动过速等导 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继发于呼吸衰竭的低氧血症、微循环障碍、低血 压和贫血等导致心肌供氧减少,氧的供需失衡引起广泛的心肌缺血和心肌功 能不全、心肌细胞损伤,从而肌钙蛋白释出。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往往发现患者cTn轻度升高,心脏手术后也总 伴有轻度cTn升高, 这些cTn无疑来源于心脏,但其病理机制和预后意义仍然 不明确。
3、冠状动脉搭桥(CABG)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正常”心肌细胞损伤(如不完 全心脏保护、灌注损伤和直接外科损伤)引起的cTn升高很难区分。
• 2012年11月12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在线发 表了“解读肌钙蛋白升高临床实践意义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 识”),以指导临床医师何时进行肌钙蛋白检测以及如何解读其结果。
• 共识文件指出,就目前而言,只应在患者有疑似MI症状的情况下才开出 肌钙蛋白检验医嘱,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始终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MI预 测可能性进行全盘解读。反对对非缺血性临床疾病进行常规肌钙蛋白检 验,除非是用于FDA批准的肌钙蛋白检验,如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预后检 查及评价有心脏损伤可能的化疗患者。
• 由于cTnI分子量小,在AMI时更易弥散入血,这可能是cTnI在AMI 早期敏感性较高的原因。cTnT分子量稍大,其血浓度增高出现略 晚,但持续时间长,表明cTnT检测AMI窗口较cTnI更宽。
• cTnT的特异性比cTnI略低,因在肌病、肾衰时也可阳性,而此时 cTnI一般为阴性。
• 在AMI后30天死亡率的预报方面,cTnT优于cTnI。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一定是心梗么
心肌肌钙蛋白定义
•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心肌细胞收缩的调节蛋白 。
• 由三种不同基因的亚基组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 钙蛋白I(cTn I)和心肌肌钙蛋白C(cTnC)。目前,用于ACS实 验室诊断的是cTnT和cTnI。
• cTnT和cTnI对心肌损伤或坏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已成为 诊断心肌损伤特别是心肌梗死的“金标准”。
3、对有心梗症状的慢性肾脏病(无论肾脏损害程度如何)患者,建议应用肌 钙蛋白诊断心梗。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肌钙蛋白水平在6~9小时增加 ≥20%应诊断为急性心梗。
临床中常见肌钙蛋白应用问题及共识推荐意见
肌钙蛋白升高在预后预测中的重要性?
1、无论病因是什么,肌钙蛋白升高均提示预后较差。 2、例如:心梗伴肌钙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要比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伴肌钙蛋白
剧烈运动
• 高强度运动尤其是长跑等田径运动项目后可见肌钙蛋白升高,主要发生于平 时锻炼较少者。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4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