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参考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方式。
3. 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能量的转化方式。
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燃烧反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在这个反应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示例。
b. 解释能量转化的方式,包括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
c.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酸碱中和实验。
b.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中能量的变化。
4. 拓展应用(15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让他们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其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总结归纳(10分钟)a. 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以及能量的转化方式。
b. 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燃烧反应的视频。
2. 酸碱中和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练习题。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2.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机制,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学历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能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
2、难点(1)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盖斯定律的应用。
三、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2、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状态有关。
四、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能量的变化。
例如,燃烧煤炭可以取暖,电池放电可以为手机供电。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是否也存在能量的变化呢?如果有,这些能量变化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五、知识讲解(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的反应会放出热量,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这类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有的反应会吸收热量,使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这类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在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在化学键形成时,会释放能量。
如果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总能量,反应就会放出能量,表现为放热反应;反之,如果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总能量,反应就会吸收能量,表现为吸热反应。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如木炭、氢气、甲烷等的燃烧。
(2)酸碱中和反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如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4)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课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此知识解决相关问题;d.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好奇心;b.强调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c.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b.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a.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b.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b.提问:你们平时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会伴随能量的变化?你能否给出一些例子?2.知识讲解(20分钟):a.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热、化学势能和活化能的概念;b.介绍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分析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a.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保温杯、测温计等材料,观察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能量的变化;b.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注意安全操作;c.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a.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总结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b.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c.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练习(20分钟):a.布置相关习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b.给予学生时间解答,并进行答案讲解。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掌握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展示法;3. 实验法;4. 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引出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因此化学反应与能量密切相关。
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称为吸热反应。
(2)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通过实验中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温度、颜色等状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热量无法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4. 总结讨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讨论,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和热力学基本原理。
七、教学建议1. 师生可以一起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2. 在讲解时尽量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及试剂;2. 讲义及课件;3. 图书资料。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化学原理;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3.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XXX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
玻璃棒点酒精灯的实验。
对实验原理稍作解释。
回答问题,思考实验原理复问题启发。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
个别回答问题,思考旧知识拓展延伸。
物质中的键能大小与物质的内能高低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物质中键能与内能的关系总结。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区别。
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区别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能量是相互关联的。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不仅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
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定量地探讨质与能的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本章的第一节主要探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在教材第1页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焓变反应热的相关内容。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教材的第1章第2页至第3页,理解其中的要点,例如键能大的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低且稳定,反之则高且不稳定;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等是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
3.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化学方程式等。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事例,如燃烧、生锈等。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1)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例,如火箭发射、水力发电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2)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保、能源等,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设计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2.请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及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方法
阅读、讨论、对比、讲解、归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引言]
三、新课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展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回问题)
1、焓变、反应热的概念及意义?
2、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并归纳。
学生按组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并相互补充完善。
认真倾听并记录
提出自学中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检测学习效果
学生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及意义1、概念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2、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3、化学反应中能变化的表示3、意义
[课堂练习]教师多媒体展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总是放热的
B.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
C.有些放热反应,在引发反应时必须加热
D.放热反应在反应发生时都不需要加热
2、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O2→O+O B.H+Cl→HCl
C.CaO+H2O=Ca(OH)2D.浓硫酸稀释
5、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方法】: 视频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热反应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A B
答: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因素有哪些?
[练习]1、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
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CH4+2O2=CO2+H2O ΔH = -890 kJ/mol
C、CH4 ( g )+2 O2 ( g ) =CO2 ( g ) +2 H2O ( l ) ΔH = -890 kJ/mol
D、1/2CH4 ( g )+O2 ( g ) =1/2CO2 ( g ) +H2O ( l ) ΔH = -890 kJ/mol
3、已知
(1)H2( g )+1/2O2 ( g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H2 ( g )+1/2 O2 ( g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2H2 (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B、b>d>0
C、2a=b< 0
D、2c=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