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提取关键词(完美整理版)

合集下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转)(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转)(完美整理版)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转)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0527 1829广铁一中陈暾【摘要】高考要求学生能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作品。

本文阐述了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关键词】文章方法技巧步骤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的要求是:“能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作品。

”历年来高考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查是在第Ⅰ卷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04年考查考点是: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依据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内容,特别是针对题型特点,本文对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进行了探究,现阐述如下:首先要熟悉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情况。

第一,了解试题选材特点。

一般来说,此类文章选材范围广,内容新。

选材以反映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主,例如,医学、、天文、环境保护、生命科学、考古科学、人类文化等。

1992年高考的“中微子”,1993年高考的“降解”,1994年高考的“四角龙”,1995年高考的“外星人”,1996年高考的“新型造纸厂”,1997年高考的“颅脑与肠脑”,1998年高考的“转基因作物”,1999年高考的“冬眠动物”,2000年高考的“降低光速”2001年的“铜奔马正名”,2002年的“沙尘暴”2003年的“全球变暖的危害”等都属于这类文章。

第二,熟悉考题干扰设置方法。

1.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即所设置的选项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理解,误导考生作出错误选择。

2.混淆范围。

命题者常夸大的是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引诱考生落人圈套。

例如1997年高考题第21小题的D选项就可以说是有意混淆了范围的大小。

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肤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物质”,而D选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了许多。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寒假学习资料1——巧用标志辨病句(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寒假学习资料1——巧用标志辨病句(完美整理版)

寒假学习资料1——巧用标志辨病句基础知识0325 0837:巧用标志辨病句《考试大纲》规定辨析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正确解答辨析病句题。

除了掌握以上六种语病类型外,还要学会依据句子形式上的“标志”去辨析病句,以便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下面,以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辨析病句题为例谈谈辨析病句的一些“标志”。

标志一:联合短语句子中的联合短语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和不合逻辑。

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分析:句中联合短语“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充当谓词“评为”的宾语,李明德不能被评为“单位”,主宾搭配不当。

2、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置。

分析:“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二者是从属关系,即概念中的包含关系,不能并列,这是不合逻辑。

标志二:否定词句子中出现了否定词,常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逻辑错误,特别要注意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与否定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的现象。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分析:此句属典型的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与否定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的语病类型,“缺乏的”即“没有的”,带上“不”,表意相反了。

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分析:此句亦属“避免”与“不”连用,造成否定不当,去掉“不”字。

标志三:双面词双面词指的是句中出现诸如“能否”、“是否”、“与否”、“成败”、“得失”、“好坏”之类的词语。

句中有双面词常造成“两面与一面不相协调”的逻辑错误,即前后不照应。

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析:句首有“能否”双面词,句未只有“重大意义”一面,造成前后不照应。

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文作文拿到高分的十大技巧(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文作文拿到高分的十大技巧(完美整理版)

高考语文作文拿到高分的十大技巧作文素材及指导0519 0733:高考作文十大技巧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

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

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

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

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

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

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

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黑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

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

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黑色中性笔写作文。

这样的作文写出来,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

在用黑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

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

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

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

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

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

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

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资料】成语集锦(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资料】成语集锦(完美整理版)

【资料】成语集锦基础知识0104 0612:成语集锦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屋上架屋:喻机构或结构重叠,也喻不必要的重复。

污泥浊水:喻落后、腐朽、反动的东西。

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讲得透彻,使人心服。

推襟送抱:喻推诚相见。

(襟、抱,指心意。

)not投怀送抱。

推波助澜:多指坏的事物。

兔起鹘(hú)落:喻动作敏捷,也喻作画、写字、文章等下笔迅速,没有停顿。

投鞭断流: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调嘴学舌:背地里说人长短,搬弄是非。

水磨(mó)工夫:喻细致精密的工夫。

水米无交:喻彼此毫无来往,特指居官清廉,跟百姓没有经济上的来往。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石破天惊: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监督的人很多,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瞒不住。

狮子搏兔:喻对小的事情也拿出全部的力量,不轻视。

生吞活剥: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

生花之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深文周纳: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深藏若虚: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

山高水低: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桑榆晚景:喻老年的时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散兵游勇:喻失去统属的士兵。

也喻没有组织到某项活动中而独自行动的人。

三一三十一:常指按三份平均分配。

入主出奴:喻学术上持门户之见。

入国问禁:进入别国,先问清禁令。

如臂使指:喻指挥如意。

日就月将:每天都有成就,每月都有进步。

形容积少成多。

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不为己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对簿(bù)公堂:公堂上受审。

N ot公堂上对质。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某些事情,大多数人的感受和想法大致相同。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考点突破(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考点突破(完美整理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考点突破基础知识0109 112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考点突破赵炳庭【考纲亮相】2014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复习方向】从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地区语文卷的选文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的选取呈现出散文与小说并重的特点。

尽管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散文一直占绝对优势,但近几年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小说,越来越多地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参考2014年新课标《考试大纲》以及近三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语文卷,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可能仍会以散文与小说作为主要考查内容。

考点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一)关于作品结构【考点阐释】根据考点要求,可以提取三个关键词:一是整体构思,即谋篇布局;二是行文线索;三是段落间的关联与安排。

分析结构,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够分析段、篇的层次;二是能够分析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三是能够鉴赏谋篇布局的妙处,尤其是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好处。

【解题指津】《考试大纲》对小说阅读没有专门列出具体要求,但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各个层级的要求,全都适用于小说阅读。

分析作品结构,对于小说来说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解答此类题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概括时应注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认清小说的线索。

是通过线索结构小说,线索是思路的体现,也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分析线索,有利于把握小说的思路,理解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线索一般是单线,也有双线结构。

3、划分小说的层次,除倒叙、插叙之外,常见的小说结构模式是固定的几个部分构成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就是矛盾冲突缓急变化的几个部分。

故事的开端,是矛盾冲突尚未展开的阶段;故事的发展,是矛盾冲突逐渐展开的阶段;故事的高潮,是指故事情节发展到矛盾斗争的最高点,即将解决而尚未解决那一瞬间;故事的结局,就是矛盾冲突的最后结果。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满分作文29篇(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满分作文29篇(完美整理版)

高考满分作文29篇作文素材及指导1213 0829:高考满分作文29篇目录1、满身花雨又归来2、落花人独立3、他们4、在岁月的呼吸里醒着5、谈意气6、诗意的生活7、李白的泪水8、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9、失去阳光的日子(小说)10、唯痛苦方能催生心灵的芬芳11、咀嚼苦痛,拒绝平庸12、咀嚼痛苦,拒绝平庸13、坚守自我,甘受折磨14、光荣的桂冠从来用荆棘编成15、遭遇挫折,笑对痛苦16、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17、一蓑烟雨任平生18、化苦药为甘霖19、生命的绝唱20、那阵风吹过21、风中的余香22、烟随风逝,名随史留2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24、守得云开终见月25、摆渡自己26、痛苦的蛹27、山和水的选择28、痛苦也是一笔财富29、将脚印抛在身后满身花雨又归来沧海霁月,落崖惊风。

月下酒何苦,风中心何痛。

江湖夜雨十年灯,明日秋风一万重。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在缠绵悱恻的低回处,在两三点雨山前,七八颗星天外,人,如同帘外的乳燕,在风雨中几度徘徊。

灵猴直立行走,百变为人,解放了手,人类用双手创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

文明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不仅存在于精神,更渗透进政治、经济等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我们不否认这种变化带给人类的优越,但伴随着进步而来的种种矛盾也日益突显。

面对优越的物质环境,人们耽于享乐,害怕风雨。

过分地溺爱生命,已使我们的生命疲软无用;大量地糜费精力,已把我们的精力蛀蚀一空。

仅一点苦痛,便使凌云壮志倒塌;只少许甜头,就让人间正气消亡。

战天斗地的剪影在蒙尘的书册间渐渐发黄,乘风破浪的英姿于唏嘘感叹后更显渺茫。

双手的解放引发了思维的惰性。

“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份悲壮存于何处?“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一份豪情又归向何方?蛙角蝇头作战场,迎来送往竟荣光;妇唱夫随歌台舞榭,追名逐利天暗地荒。

谁在沙漠驰骋?谁在中流搏浪?谁在飞跃秦岭粤关?谁在钻研天圆地方?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这是自然留给我们的本能;明日巴陵道,风雨又兼程,这是老天馈赠给我们的人生。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高考复习考试大纲背诵篇章(初高中64篇)(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高考复习考试大纲背诵篇章(初高中64篇)(完美整理版)

新课标高考复习考试大纲背诵篇章(初高中64篇)基础知识0325 1632相关文章:2014初中建议背诵篇目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韩愈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14.爱莲说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 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东临碣石)20.饮酒(结庐在人境)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26.望岳(岱宗夫如何)27.春望(国破山河在)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壬戌之秋)苏轼6. 氓(氓之蚩蚩)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8. 蜀道难李白9.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10.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白居易11.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1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1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初中建议背诵篇目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完美整理版)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基础知识0412 0705: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发表在2014.7.5《中学语文报》(高二版)第1926期(总第10961103期)第16版(暑假合刊)编辑:梁慧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101篇文章《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要求有: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的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最后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在语言运用题中,这些要求常常会综合运用。

命题更具开放性,形式更灵活、更自主、更有利于展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个性。

题目的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经常有创新的题目出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变。

本文试着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三个方面做些梳理。

一、语言表达的简明【阐释和知识梳理】语言表达的“简明”是指“简要”、“明白”。

“简”即简练、简要,要求在语言表达上不重复累赘,清晰地传达出要传递的信息。

“明”即明白、明晰,要求表述清晰、正确,不出现歧义。

“简明”就是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在语言运用题中,考查的方式有:概括一句话新闻、一句话点评、写标语、找出语段的关键词、颁奖词、解说词、陈述观点和理由、辨析累赘重复的词语、修改有歧义的病句等。

【典型例题】【例1】(2008年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

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

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

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取关键词
基础知识
0310 1715
相关文章:
一.提取关键词的本质
1. 提取关键词本质上是对语段关键、主要、核心信息的集中。

2. 提取关键词本质上是压缩的压缩,精练的精练,关键的关键。

3. 提取关键词本质上是要淘汰掉次要的、支撑的、解说的信息。

4. 提取关键词本质上考查的语段信息筛选能力和梳理思路能力。

二.提取关键词的三大原则
1. 首先通览语段寻找锁定有效信息:冷静取舍。

2. 其次筛选有效信息中的核心信息:再次取舍。

3. 提取而不是组合语段中的关键词:文中原有。

4. 主要用双音词或短语的形式表述:二字多字。

三.提取关键词的三个技法
1. 核心话题法:抓取语段核心话题词语
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
这个话题词语在语段中出现的频率一般较多
承载语段核心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
2.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
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
抓住这类关键语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四.提取关键词的高考真题例析
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2005年高考全国卷)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解析]这个语段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古籍修复的处境问题,“古籍”“修复”这两个词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

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古籍修复这个核心话题的处境不好,最重要的具体表现是事多人少,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人才”“不足”。

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2006年高考广东
卷)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

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答案]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解析]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

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

再用“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核心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3. 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2014
年四川卷)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
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
[解析]本语段的核心话题是“聚乳酸”,这是关键词之一。

围绕着“聚乳酸”这个核心话题,本语段谈了它在“合成”方面的“新进展”、“复合应用”,其他的内容都是这些核心陈述的支撑、解说性质的次要成分。

此题的答案由双音节词语和短语组成。

4.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2014年天
津卷)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答案]士先秦演进
[解析]此语段的核心话题是“士”,这是关键词之一,是一个单音节词。

第一大句是语段的核心陈述,围绕“士”这个核心话题,讲了它的历史时期——“先秦”,讲了文章研究的切入点“演进”,第二个大句是对“士”的研究对于读者的意义,是次要内容。

5.阅读下面文段,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试题)
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财政体制安排和政策实施,我国集中调剂了一部分社会资源,提供了公共物品与服务,通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也对全社会资源进行了更好的优化配置。

以近5年为例,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3000亿元,用于重点建设投资2800多亿元.包括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京沪高速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或顺利推进;投资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691个,支持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答案]社会资源调剂优化配置
[解析]本语段的核心陈述是第一大句,“以近5年为例”以后的语句是对全部语段的解说,是次要部分。

第一大句中的核心话题是“社会资源”,这是关键词之一。

围绕着“社会资源”重点谈了“调剂”、“优化配置”问题。

答案不够准确。

6. 阅读下面文段,从中提取出三个关键词(2008年福建卷)
美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注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

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

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

一般来说,当板块断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

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

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通行考察。

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

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答案]地壳失踪考察(调查)
[解析]此文段核心话题是“地壳”,围绕“地壳”这个核心话题,重点阐述
了对“失踪”问题的“考察”。

第一个语段是全文的关键语段,是全文的总说部分,下面两个语段都是对第一个语段进行解说的次要部分。

7. 阅读下面的文段,提取四个关键词。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

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

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答案]开放时代爱国主义理性深沉
[解析]此语段的核心话题是“爱国主义”,是在“开放时代”之下来讨论这一话题的,它应有的重要特点是“理性、深沉”。

其他的语句都是支撑、解说这些核心词语的次要部分。

8. 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
请提取
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解析]此语段的核心话题是题干中的“战略环境评价”,这也是语段关键词之一,围绕这个关键词,谈了“环境影响”、“书面报告”、“应用”这些核心内容,因为有此进近义词,所以答案采取了灵活的表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