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李清照创作风格

李清照创作风格

李清照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文人,她的创作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本文将对李清照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带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首先,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以豪放、率真为主要特点。

她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著称。

在她的诗作中,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直观表达。

她常常用婉转抒情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悲喜交集。

其次,李清照的诗歌笔调优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她的诗歌更富有变化和感染力。

她的诗歌常常以意象丰富、婉转细腻的语言呈现,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了她所表达的情感。

她的诗作充满了音乐性和韵律感,让人留连忘返。

李清照的词作则以对人生苦短、对爱情的痴迷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为主题。

她以她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词作。

她笔下的爱情描绘细腻感人,唤起人们对爱情的怀念和痴迷。

她的词作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和人物情感,使读者能够置身其中,与她共同感受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的思想和情感。

她的作品虽然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但依然具备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一位女性文人,她以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优秀的作品,为后世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她的文化艺术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她的文学才华。

通过对李清照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她对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和创作艺术。

她以她真实、豪放的情感和婉转、动人的笔触,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从中感受到她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无论是她的诗作还是词作,都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

我们应该铭记她的贡献,让她的作品永远在人们的心中闪耀。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

李清照的语言清新朴素,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叙尽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

一、归纳特点1. 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

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

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中,往往能体会到一种高雅之韵。

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挣渡,挣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但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

只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场景,清秀淡然。

其中“溪亭日暮”这仅有四字之言,便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天边的晚霞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清澈小溪环绕着古老的亭子静静地流淌……这样简约的语言留给了人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反而比细致刻画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处”也是如此,她并没有说明藕花怎样多,怎样密——个“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现得一目了然。

从而也为她“惊起一滩鸥鹭”作了铺垫。

然而,这里的“鸥鹭”不是“一群”而是“一滩”,虽仅有一字之差,却使语言更加雅致。

一滩白色的鸥鹭从碧绿繁茂的荷叶中起飞,似有一种云烟升空之感,从而使得本句的语言没有破坏前面创造出的意境,体现了自然之美。

这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独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

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

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诗句韵味。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李清照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的词作直面自己的生活,所以根据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她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但给人一种乐观开朗的基调,虽有淡淡的哀愁,却没有悲伤之感,显示出婉丽清新的风格;后期由于遭受到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颠沛的打击,于是把这种悲伤的苦痛、孤寂的情怀带到她的词作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是指她在少女、婚后的这一段时间。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书香味浓郁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

其母王氏也善诗文。

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开朗、优雅、有书卷味的家庭环境之中,天真少女之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使得她少女时期的词风婉秀俊逸。

她的一部分抒写少女心情的词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时期的风格特色。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

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李清照早期的“闺阁词”,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物情态的描述,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细小事物,努力刻画出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清新开朗、机柕天成。

有评论家认为她此时的作品题材狭义,没有深度和广度,试想一位养尊处优十六、七岁的少女,能有这样的才华,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王灼称赞:“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她的诗词多写爱情、家国情怀、生活琐事,风格清丽,含蓄婉约。

她的诗词以抒情为主,语言流畅婉转,意境幽静深邃,情感真挚动人,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新脱俗
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俗套,她的诗词包含了大自然、人物、情境等,节奏感强,节奏宁静,押韵婉转,情感含蓄,善于运用比方和修辞,使诗句更加优美和生动,体现出李清照谨慎,深入人心的特点。

二、婉约含蓄
李清照的诗词富含婉约含蓄的情绪,她的诗句华丽流畅,但情感却深藏不露,暗含着深切的感受,涵盖了人生百态,表达了她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感。

她的诗词不像一些男性诗人的诗词那样直截了当、热情洋溢,而是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丝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三、朴实自然
李清照的诗词朴实自然,强调了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她讽刺性地抨击那些虚伪、浮夸和虚荣的行为,鞭挞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倡导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呼唤人们回归自然,珍视自己的本性和人性,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1。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和她的诗词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和传颂。

她南渡前后所创作的词作品更是被誉为其代表作之一。

其词作品在南渡前后有着明显的创作风格变化,这反映了她在南渡前后所处的不同情感与环境。

下面将从主题、表现手法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来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首先要论及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主题。

南渡前的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以豪放慷慨为主题,这也正是她的性格和情感体验的真实写照。

她的南渡前的词作品大多情感奔放,豪情万丈,比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跳脱了宫廷词调的拘谨,表达了她内心真挚而豪放的情感。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所创作的词的主题则更多地聚焦于离愁别绪,流连忧伤,比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以一种忧伤的语调,诉说着她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怀。

可以看出,南渡前后的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主题呈现了明显的对比,前者豪放慷慨,后者更多落寞忧伤。

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品的情感体验的变化。

南渡前的李清照所创作的词情感奔放,豪情万丈,表现出了一种豪放激昂的情感体验,比如《如梦令》中表达的情感就是激昂豪放的。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所创作的词则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落寞忧伤的情感体验,比如《声声慢》中表达的情感就是落寞忧伤的。

可以看出,南渡前后的李清照情感体验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前者激昂豪放,后者转为落寞忧伤。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主题由豪放慷慨转为离愁别绪,表现手法由激昂豪放转为委婉含蓄,情感体验由豪放激昂转为落寞忧伤。

这些变化反映了她在南渡前后所处的不同情感与环境,也体现了她作为词人的成长和进步。

李清照以其深刻的情感、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词作品,展现了她卓越的诗词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人物创作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
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

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人物信息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人评价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赵死,再嫁某氏,
讼而离之。

晚节流荡无归。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

诗之典赡。

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

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

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

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

(《萍洲可谈》卷中)
宋代;胡仔: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传者无不笑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元代;杨维祯: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

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

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

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

(《东维子集》卷七) 明代;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

《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词品》卷二)
明代;陈霆: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

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

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

(《诸山堂词话》卷二) 明代;王世贞:《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婾也。

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

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诗啴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

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

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

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

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

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而词亡矣。

非乐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

(《弇州山人词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