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

以下是一些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词中的“兴尽晚回舟”和“误入藕花深处”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而忘返的心情。

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想要回归却不得的苦闷心情。

1.《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通过“谁伴明窗独坐”和“影儿俩个”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孤独无依的境况。

而“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和寂寞的恐惧。

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寻寻觅觅”开头,通过描绘冷清凄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失落和悲伤的心情。

词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写了作者借酒浇愁和孤独寂寞的感受。

而“满地黄花堆积”则通过描写凋零的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

以上是对李清照经典诗词的一些赏析,她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

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

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6、一面:整个脸上。

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8、韵:标致。

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是北宋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词作以爱情、离别、闺怨为主,流传至今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就来鉴赏几首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整首词曲调优美,意境深远。

词牌“如梦令”来自唐代白居易的一首同名诗,李清照在此词中以句句问答的方式,描绘春雨细密,风助倦眼成眠的情景,寄托着对离别之后爱人的思念,情感细致动人,铭记在心。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是李清照自创的词牌,此词是描写爱情的经典之作。

从最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到“凄凄惨惨戚戚”,反映了阴晴不定的心情变化。

最后“却是旧时相识”,表达了相思之苦,并不断强调此恋爱关系的长久,越看越觉得深沉、绵长,余音缭绕不绝。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面描述的是一场误入藕花深处的夜游,实则承载着李清照在南方思乡、思夫之情。

她多次强调夕阳、回舟,一定是寄托着对远在北方的丈夫的思念。

词的篇幅虽短,但是波澜壮阔、情感丰富坚定,深深地印入读者的心灵深处。

《如梦令·一别都门三改火》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作品之一,《如梦令》词牌的代表作。

词的结构基本上是用对称的方式实现的,韵律优美、听起来十分悦耳。

词牌起源于唐朝的白居易,“一别都门三改火”道出离别的痛苦。

李清照以此为一句,以此为篇,构筑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世界。

李清照诗词解析

李清照诗词解析

李清照诗词解析摘要:一、李清照概述二、李清照诗词赏析1.如梦令2.一剪梅3.声声慢三、李清照诗词的艺术特点四、李清照诗词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李清照概述李清照(1084 年- 约1155 年),字易安,号称秋爽斋主人,生于北宋晚期,是中国古代著名女词人。

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为进士、知名诗人,因此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李清照的词作主题丰富,包括爱情、离别、闺怨、忆旧、寓言等,以豪放、清新、婉约、含蓄等多种风格交织,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成为宋词的一朵奇葩。

二、李清照诗词赏析1.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一剪梅《一剪梅》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

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词中以秋景、秋声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故人、往事的深切怀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李清照诗词的艺术特点李清照的诗词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如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婉约的柔美,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世界。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的《;《;声声慢》;》;就创建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

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l]、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双数两句,言面上虽然只写下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毕宿酲尚未天下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醉酒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心看见明朝海棠花胡,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尝了过量的酒,直至今朝尚有余醉酒。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馈电,也像自言自语:这个贪玩的丫头,你晓得不晓得,园中的海棠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稀疏才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 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 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 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 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 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 被她惊飞了。

2014-5-18
• 下片写凭阑远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 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 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 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 倚遍”相呼应, 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 ”,这就 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 处 ,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 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 “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2014-5-18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 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 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 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 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 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 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 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2014-5-18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 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8
二、 爱情 此情无计可消除
2014-5-18
2014-5-18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将息:休养。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三、 悲剧 欲将血泪寄山河
2014-5-18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 语, 殷勤问我归何 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三)
词一开头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连接着那象波浪 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 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 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 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所以,也渐渐 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她听着天帝在 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 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 帝这么关照她,她要倾诉。
一代词宗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感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 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 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 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 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欣赏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李清照\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幻灯片.ppt
2014-5-18
•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 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 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 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 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 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 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 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 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 “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二)
作者是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 “绿肥红 瘦” ,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却道”一句, 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 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黄了翁在《蓼园词选》 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 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 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2014-5-18
作 品 简 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点绛唇 *一剪梅 *声声慢 *渔家傲 *夏日绝句 *武陵春 *醉花阴 *永遇乐
一、 少女
绣面芙蓉一笑开
2014-5-18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 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014-5-18
乱世美神
清 丽 典 雅
似花还似非花 ——走近李清照
情 致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南宋著名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 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 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 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名 诚病死,境遇孤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