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一剪梅_李清照..课件

一剪梅_李清照..课件

对比
思考:《虞美人》 《一剪梅》两首词 作感情内涵有何不 同?欣赏《虞美人》 《一剪梅》中的写 “愁”名句。
赏析
恰 似 一 江 向 春 东 水 流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赏析
才 下 却 眉 上 头 心 头
此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比较鉴赏
• 人生阶段 • 虞美人 • 一剪梅 情感变化 词风
建功报国、思乡怀人、亡国思乡、青春易逝 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相思之苦、报国无门、 忧国伤时、寄情山水、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明快、形象生动、 绚丽飘逸、缠绵婉转、幽默讽刺、哀婉凄绝、 豪放旷达、沉郁悲慨、
.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鉴赏: 金兵入侵,无 限感慨,针对宋 高宗君臣逃跑误 国偏安江南表示 愤慨的一首诗歌 。这首绝句颇受 后人推崇。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献给一代词宗李清照
制作人:刘欢
关系倒更为密切,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
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
• 如果说“红藕香残” 是从客观景物(视觉、 嗅觉)来表现秋的到 来,那么“玉簟秋” 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 感受(触觉)来表达 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 客观和主观,景和情 都融化在一起了。


.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
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 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 与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 愁起绿波间 ”有异曲同工之处
《虞美人》《一剪梅》
李 煜 李清照
朗读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永遇乐李清照ppt课件

永遇乐李清照ppt课件

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 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金 石书画的收藏和整理。
南渡后,经历了国破家 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 离。
晚年生活孤苦,最终在 凄凉中辞世。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
01
02
03
04
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 于运用白描手法,自成一家。
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 易安体”,影响深远。
情感真挚,表达细腻
总结词
李清照在《永遇乐》中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展现了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变化。
详细描述
李清照在《永遇乐》中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 悟。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她对人生的真挚感慨和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详细描述
下片以“中州盛日,闺门多暇”开头,回忆了往昔的欢乐时光。接着通过“美 酒盈樽,更阑人散”描绘了与亲友团聚的场景。而“如今憔悴,风鬓雾鬓”则 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而产生的忧虑与无奈。
词的整体情感与意境
总结词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以及 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启示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每一 个时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也要学会用细腻的情感去感 受生活中的美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 充实和有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Fra bibliotek PART 05
永遇乐·李清照的影响与 评价
REPORTING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女性文学先河
促进了词的个性化发展
李清照的词作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 和视角,对后世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影响。

李清照(ppt课件)

李清照(ppt课件)
1. 李 清 照 简 介
2. 作 品 赏 析
3. 人 物 欣 赏 4.个 人 艺 术 特 色 5. 思 想 内 容 6. 课 外 延 伸
《 武 陵 春 》 等 。
梅 》 、 《 如 梦 令 》 、 《 夏 日 绝 句 》 、 《 醉 花 阴 》 、
卷 , 《 漱 玉 集 》 卷 。 代 表 作 有 《 声 声 慢 》 、 《 一 剪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
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 录》 检讨官。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 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
篇 章 感 时 咏 史 , 情 辞 慷 慨 , 与 其 词 风 不 同 。 有 《 易 安 居
之 说 , 反 对 以 作 诗 文 之 法 作 词 。 能 诗 , 留 存 不 多 , 部 分
清 丽 。 论 词 强 调 协 律 , 崇 尚 典 雅 , 提 出 词 “ 别 是 一 家 ”
对 中 原 的 怀 念 。 形 式 上 善 用 白 描 手 法 , 自 辟 途 径 , 语 言
李 清 照 ( * ) , 济 南 章 丘 ( 今 属 山 东 )
1084 1155
5
1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1、请为本词起一个题目。
2、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

声声慢李清照ppt 课件

声声慢李清照ppt 课件
声声慢李清照ppt 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诗人简介和背景介绍 • 诗文内容和主题解析 • 诗人情感和人生观探究 • 诗人的影响和后世评价 • 经典名句赏析和拓展阅读 •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01
诗人简介和背景介绍
诗人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 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今山东济 南)。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有“千 古第一才女”之称。
CHAPTER 02
诗文内容和主题解析
诗文原文与翻译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
我到处寻找,寻觅冷清,凄凉,悲惨,让我感到悲戚。春夏 交替的时候最难将息。用三杯两盏淡酒来销愁,可怎么也敌 不过晚风急袭。大雁飞过去,让我伤心难过,这些大雁还是 原来那些熟悉的大雁吗?
追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
李清照以文字为媒介,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她反对束缚和 压迫,主张个性的自由和解放。
关注女性命运
李清照作为一位女诗人,更加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处境,她通过自己 的作品传达出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声。
CHAPTER 04
诗人的影响和后世评价
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02
03
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 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在 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独特艺术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 语言优美、婉转含蓄,表 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不仅在 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鉴赏PPT课件

李清照诗词鉴赏PPT课件

.
8
第二阶段(同结连理)
•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 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伉俪深情,如胶似漆,过着幸 福美好的生活。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 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 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 阴》,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结束太学求学生活,出 仕为官。
• 此时正值北宋盛世,太平日久,曾有北宋文人孟元老对昔日繁 华有此番的描绘:“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 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 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 夫妻二人都在女儿身上倾尽了所有的温情和怜爱,除了教习文
章外,还给了她最丰厚无忧的童年。不觉间,她已成长为一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虽隔了重山万水, 彼此心中未断的牵挂,是这孤单日子里的慰藉。有情有义,却被 分在了天涯两方,是上天的误判,还是命运的错转?仿佛已有许 久,未见他眼底盈盈的笑意,不知他在汴京是否安好,是否能与 她共有此时的圆月?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无法排遣 ,稍从微蹙的眉间退去,转而又从心底漫起。这一“下”一“上 ”的相互映照,已胜却任何的言语。没有忸怩作态,皆是意兴之 处的笔墨,构思精巧,尽是眷眷情浓。
.
13
赏析:
词作背景: 据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 中引《外传》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 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送之。”
.
14
解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败落,清香已远,玉簟
如秋凉,幽幽入心 。她想起少时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惊起 鸥鹭的闲趣,也许如此能遣一时之忧愁吧?于是,轻轻解下薄纱 罗裙,换一身便装,独自泛一叶兰舟,夜游秋湖。抬头仰望云天 ,慨叹自己眼下的孤清。圆月皎洁,独倚西楼,云边雁字归来, 不知会否为我捎来你的只言片语?

渔家傲李清照PPT课件

渔家傲李清照PPT课件

02
诗词内容解析
全文朗读与欣赏
全文朗读
播放或现场朗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 雾》,让学生初步感受词作的音韵之美。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欣赏要点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语言特 点,为后续的解读做铺垫。
逐句解读及意象描绘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天一色图景,通 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 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在哲学领域的应用
阐述《渔家傲》在哲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如对人生哲理、道德观 念、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渔家傲这首词中,李清照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自 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问题二
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对你有什么启 示?
问题三
你认为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海上仙山
通过描绘海上仙山的美丽景象,表达对自 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风雨飘摇
运用风雨飘摇的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动 荡不安和豪情壮志。
孤独无助
通过描绘孤独无助的情境,抒发诗人内心 的苦闷和无奈。
音韵美感和节奏感
01
02
03
音韵和谐
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 使诗句音韵和谐,读来朗 朗上口。
节奏感强
诗句长短相间,节奏感强 ,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
语言优美
李清照运用优美的语言, 将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描 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 佛身临其境。
04
文化内涵挖掘
女性意识体现

《声声慢》李清照ppt优秀课件

《声声慢》李清照ppt优秀课件

《声声慢》李清照ppt优秀课件目录•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相关作品比较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课后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制定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李清照生平及成就•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甚富。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主要成就在于诗词散文方面,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声声慢》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抒发了对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重深沉的忧患情怀。

北宋王朝在靖康之难中覆灭,李清照遭遇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的沉重打击,她的词风也由此前期的清新明快转变为浪漫空灵。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诗词五首渔家傲(李清照)》优秀课件

《诗词五首渔家傲(李清照)》优秀课件

独特风格及个性化表达
婉约柔美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以婉约柔美为主,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 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她的诗词中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柔情和 细腻,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内心的 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豪放洒脱
虽然以婉约为主,但李清照的诗词中也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她 能够突破传统女性的束缚,以豪放的笔触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 华。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展现了诗人豪情满怀、志向 远大的精神风貌。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 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 遇孤苦。
李清照所处时代正值北宋与南宋之交,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时代背景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
《渔家傲》创作背景
《渔家傲》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夸张
李清照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表现自己的情感。如“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音韵美、节奏美体现
音韵和谐
李清照的诗词讲究音韵的和谐与美 感。她善于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 手法,使得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
节奏鲜明
她的诗词节奏感强,通过长短句的 结合、平仄的安排等手段,形成鲜 明的节奏感,使得诗词更具表现力。
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 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 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 “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 词 (二)


作者是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 “绿肥红 瘦” ,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却道”一句, 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 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黄了翁在《蓼园词选》 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 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 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注释】 :①将息:休养。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 语, 殷勤问我归何 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连接着那象波浪 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 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 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 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所以,也渐渐 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她听着天帝在 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 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 帝这么关照她,她要倾诉。

业: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人生中的一段感受。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文,也可填词作诗。 2、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作 品 简 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点绛唇 *一剪梅 *声声慢 *渔家傲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诗 词 (一)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 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 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 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 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 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 被她惊飞了。
李清照诗词赏析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南宋著名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父 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 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集整理。金兵入据中 原,流寓南方,名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感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 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 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 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